臨近端午,楊如期總算收到了溫華的信,信裏說永豐帝召他回京,封他為靖安世子。
房嬤嬤看了信喜上心頭,正要說些吉利話,卻見楊如期眉頭緊鎖,一副憂愁得模樣。
“小姐,表少爺就要回京了,您不高興嗎?”
楊如期看了房嬤嬤一眼,看著桌上的一套青釉花斑紋盞搖頭,“我隻是覺著奇怪,陛下怎麽這個時候召回表哥。”
信中沒有說明原由,夢裏並無這一回事,是以這次楊如期真的猜不到永豐帝的用意。
難道永豐帝對祖父不滿,召回表哥做人質嗎,又或者這件事和四公主李燕音有沒有關係呢。
她總覺得那日賞花宴李燕音提起玉簪的質地映山石,不隻是為了顯擺見識那麽簡單。
銀紅進屋時,見楊如期正在失神,眉頭皺得似乎能夾死一隻蒼蠅。
她望向房嬤嬤,眼神在問發生何事,房嬤嬤擺了擺頭。
兩人沉默一瞬,房嬤嬤打破沉靜,“小姐,銀紅來了。”
楊如期嗯了一聲,才回過神看向銀紅,“怎麽了?”美麗的小臉帶了些嚴肅。
銀紅這才道,“奴婢與夏生換著跟了幾次二夫人身邊的春月,發覺她每隔幾天便會去二夫人名下的茶鋪。管茶鋪的就是二夫人奶嬤嬤的兒子,叫阿貴。後來夏生又跟了幾日這個阿貴,發覺二夫人在放印子錢。”
楊如期同房嬤嬤皆是一驚,楊如期嗤笑,“她膽子倒是大。”
“若是被人舉報了,輕則二老爺革職,重則侯爺都要受牽連,”房嬤嬤皺眉道。
銀紅一聽忙問道,“到時會不會牽連小姐。”
“沒鬧出人命,就無事,”房嬤嬤道,不過自古以來,放印子錢就沒有幾個不出事的,嚐到了甜頭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楊如期想了想,“二伯母怎麽會想到去放印子錢?”
“最開始是阿貴自個偷偷地放印子錢,”銀紅解釋道,又接著說,“阿貴看上了翠紅,托二夫人去與翠紅老娘說親事,翠紅老娘看不上阿貴,說外頭有個商人老爺也看上了翠紅。她正準備將翠紅說給那商人老爺,二夫人就明白翠紅老娘是嫌棄阿貴沒錢。”
“估計翠紅也嫌棄那商人老爺年紀太大,最後翠紅老娘就給阿貴出了這個主意,說是攢夠嫁妝就給阿貴和翠紅定親。阿貴本錢少,但是雙份利,一個多月也賺了百餘兩,後來被二夫人知道了,二夫人可比阿貴有本錢,也試著去放,不到半個月就賺了雙倍。”
“奴婢扮做借錢的人去過那茶鋪問行情,二夫人還是怕事,借的銀錢數量不多,而且看來人是做什麽生意的,問得很詳細。”
“先不管罷,要是有個風吹草動,盯好了這個阿貴,可別讓他跑了。”楊如期若有所思道。
銀紅點了點頭,隨後似是想起什麽,“奴婢還發現一事,但是不敢肯定。”
“什麽事?”楊如期看了銀紅一眼問道。
“小姐還記得之前讓巧兒見紅那味藥,名叫麝香,”
楊如期頷首,銀紅就又接著說,“這幾日偶然碰見二少夫人,她身上似乎有這個味道,因那麝香放在香囊裏,奴婢佩戴了一個時辰,對它的味道比較熟悉。但是二少夫人身上的味道很淡,不仔細聞還聞不出來。”
楊如期驚訝,楊少武已經不能生,還給陳若蓮用麝香做什麽呢。
陳若蓮這輩子都生不了,意姨娘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看來小姐也一樣疑惑,奴婢起初是以為聞錯了,特地注意聞了一次,是哪個味道不錯。要不要找大夫問問,是否有和麝香味道相差無幾的藥材,作用卻不相同。”銀紅輕聲道,這事若是意外就算了,若是其中有蹊蹺,她隻當聞錯說不定會壞事,所以還是稟報給楊如期聽。
楊如期笑道:“難怪碧綠老是誇你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總叫碧青幾個和下麵的小丫鬟向你學習。你做的很好,嬤嬤,我記得匣子裏有串紅瑪瑙手鏈,送給咱們的銀紅姐姐正好。”
銀紅一臉羞怯,忙說,“這都是奴婢該做的,可不是為了賞賜。”
房嬤嬤應聲去找紅瑪瑙手鏈,楊如期聞言不由得一笑,“你做的好,我就想賞你,那手鏈我戴著不合適,你這個年紀戴正合適。”
銀紅搖了搖頭,“奴婢明白小姐的心意就夠了,小姐和夫人把奴婢們當親人,一直很厚待,這紅瑪瑙稀有,小姐留著罷。”
房嬤嬤找出手鏈,走過來一把塞進銀紅手裏道,“這是你應得的,再推卻小姐該不高興了。”
銀紅這才收下,臉都紅了,忙謝了楊如期。
楊如期微微一笑,“那你便去外頭找大夫問問,回頭再查查南鬆院。”
提到正事,銀紅臉色恢複如常,認真地應下。
今年端午節輪到魏晉侯府的魏夫人發來了請帖,邀汴京世家權貴前去江錦園吃粽子、賞龍舟。
每年端午汴京商會裏的商人們還會一起舉辦龍舟賽,前三名都可以拿到賞錢。
魏晉侯府除了送來帖子之外,還送了以五色絲線包裹的形狀大小不一的粽子以及幾小壇菖蒲、雄黃泡的酒,算是十分周到了。
永樂侯府也回了些粽子、打糕和鹹鴨蛋,應節日氣氛和禮數周到。
到了端午那日,眾人收拾妥當前往江錦園,這樣的大日子,女子無論什麽身份都是可以出門遊玩的。
臨近河邊,人越發多了,遠遠看著江岸邊上漂泊著幾隻龍舟。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龍船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
龍頭的顏色分別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
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紮、紗紮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
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真是壯觀!
江麵之上還有人才拖了龍舟過來,並未推入水中。想必參賽的人不會少。
今日的龍舟賽不是在城內的這一段河域中進行,而是需要出了城門。
達官顯貴們正好可以從江錦園裏的碼頭乘畫舫觀賞賽龍舟。
聽說這日城外的岸邊幾日前就開始搭棚子,以供眾人休憩。
沿著河麵建起一排排棚子,那場麵估計也很壯觀。
下了馬車,遞了帖子,守門的護衛便放了她們進去。
迎麵而來是位穿著很體麵的嬤嬤,那嬤嬤笑眯眯地給老夫人請了安,又說了幾句話。
老夫人轉身對著小輩們道,“你們自去玩耍罷!”
幾人應了,嬤嬤又說,“碼頭上停了幾隻畫舫,楊老夫人可自行上船觀賞,隻是最大的那隻畫舫上有貴人,別打攪了貴人。”
老夫人自然是應了,心裏思量著是什麽貴人。
同侯府的人分開,楊如期正想著找個清淨的地方看龍舟賽。
房嬤嬤看了信喜上心頭,正要說些吉利話,卻見楊如期眉頭緊鎖,一副憂愁得模樣。
“小姐,表少爺就要回京了,您不高興嗎?”
楊如期看了房嬤嬤一眼,看著桌上的一套青釉花斑紋盞搖頭,“我隻是覺著奇怪,陛下怎麽這個時候召回表哥。”
信中沒有說明原由,夢裏並無這一回事,是以這次楊如期真的猜不到永豐帝的用意。
難道永豐帝對祖父不滿,召回表哥做人質嗎,又或者這件事和四公主李燕音有沒有關係呢。
她總覺得那日賞花宴李燕音提起玉簪的質地映山石,不隻是為了顯擺見識那麽簡單。
銀紅進屋時,見楊如期正在失神,眉頭皺得似乎能夾死一隻蒼蠅。
她望向房嬤嬤,眼神在問發生何事,房嬤嬤擺了擺頭。
兩人沉默一瞬,房嬤嬤打破沉靜,“小姐,銀紅來了。”
楊如期嗯了一聲,才回過神看向銀紅,“怎麽了?”美麗的小臉帶了些嚴肅。
銀紅這才道,“奴婢與夏生換著跟了幾次二夫人身邊的春月,發覺她每隔幾天便會去二夫人名下的茶鋪。管茶鋪的就是二夫人奶嬤嬤的兒子,叫阿貴。後來夏生又跟了幾日這個阿貴,發覺二夫人在放印子錢。”
楊如期同房嬤嬤皆是一驚,楊如期嗤笑,“她膽子倒是大。”
“若是被人舉報了,輕則二老爺革職,重則侯爺都要受牽連,”房嬤嬤皺眉道。
銀紅一聽忙問道,“到時會不會牽連小姐。”
“沒鬧出人命,就無事,”房嬤嬤道,不過自古以來,放印子錢就沒有幾個不出事的,嚐到了甜頭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楊如期想了想,“二伯母怎麽會想到去放印子錢?”
“最開始是阿貴自個偷偷地放印子錢,”銀紅解釋道,又接著說,“阿貴看上了翠紅,托二夫人去與翠紅老娘說親事,翠紅老娘看不上阿貴,說外頭有個商人老爺也看上了翠紅。她正準備將翠紅說給那商人老爺,二夫人就明白翠紅老娘是嫌棄阿貴沒錢。”
“估計翠紅也嫌棄那商人老爺年紀太大,最後翠紅老娘就給阿貴出了這個主意,說是攢夠嫁妝就給阿貴和翠紅定親。阿貴本錢少,但是雙份利,一個多月也賺了百餘兩,後來被二夫人知道了,二夫人可比阿貴有本錢,也試著去放,不到半個月就賺了雙倍。”
“奴婢扮做借錢的人去過那茶鋪問行情,二夫人還是怕事,借的銀錢數量不多,而且看來人是做什麽生意的,問得很詳細。”
“先不管罷,要是有個風吹草動,盯好了這個阿貴,可別讓他跑了。”楊如期若有所思道。
銀紅點了點頭,隨後似是想起什麽,“奴婢還發現一事,但是不敢肯定。”
“什麽事?”楊如期看了銀紅一眼問道。
“小姐還記得之前讓巧兒見紅那味藥,名叫麝香,”
楊如期頷首,銀紅就又接著說,“這幾日偶然碰見二少夫人,她身上似乎有這個味道,因那麝香放在香囊裏,奴婢佩戴了一個時辰,對它的味道比較熟悉。但是二少夫人身上的味道很淡,不仔細聞還聞不出來。”
楊如期驚訝,楊少武已經不能生,還給陳若蓮用麝香做什麽呢。
陳若蓮這輩子都生不了,意姨娘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看來小姐也一樣疑惑,奴婢起初是以為聞錯了,特地注意聞了一次,是哪個味道不錯。要不要找大夫問問,是否有和麝香味道相差無幾的藥材,作用卻不相同。”銀紅輕聲道,這事若是意外就算了,若是其中有蹊蹺,她隻當聞錯說不定會壞事,所以還是稟報給楊如期聽。
楊如期笑道:“難怪碧綠老是誇你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總叫碧青幾個和下麵的小丫鬟向你學習。你做的很好,嬤嬤,我記得匣子裏有串紅瑪瑙手鏈,送給咱們的銀紅姐姐正好。”
銀紅一臉羞怯,忙說,“這都是奴婢該做的,可不是為了賞賜。”
房嬤嬤應聲去找紅瑪瑙手鏈,楊如期聞言不由得一笑,“你做的好,我就想賞你,那手鏈我戴著不合適,你這個年紀戴正合適。”
銀紅搖了搖頭,“奴婢明白小姐的心意就夠了,小姐和夫人把奴婢們當親人,一直很厚待,這紅瑪瑙稀有,小姐留著罷。”
房嬤嬤找出手鏈,走過來一把塞進銀紅手裏道,“這是你應得的,再推卻小姐該不高興了。”
銀紅這才收下,臉都紅了,忙謝了楊如期。
楊如期微微一笑,“那你便去外頭找大夫問問,回頭再查查南鬆院。”
提到正事,銀紅臉色恢複如常,認真地應下。
今年端午節輪到魏晉侯府的魏夫人發來了請帖,邀汴京世家權貴前去江錦園吃粽子、賞龍舟。
每年端午汴京商會裏的商人們還會一起舉辦龍舟賽,前三名都可以拿到賞錢。
魏晉侯府除了送來帖子之外,還送了以五色絲線包裹的形狀大小不一的粽子以及幾小壇菖蒲、雄黃泡的酒,算是十分周到了。
永樂侯府也回了些粽子、打糕和鹹鴨蛋,應節日氣氛和禮數周到。
到了端午那日,眾人收拾妥當前往江錦園,這樣的大日子,女子無論什麽身份都是可以出門遊玩的。
臨近河邊,人越發多了,遠遠看著江岸邊上漂泊著幾隻龍舟。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龍船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
龍頭的顏色分別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
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紮、紗紮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
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真是壯觀!
江麵之上還有人才拖了龍舟過來,並未推入水中。想必參賽的人不會少。
今日的龍舟賽不是在城內的這一段河域中進行,而是需要出了城門。
達官顯貴們正好可以從江錦園裏的碼頭乘畫舫觀賞賽龍舟。
聽說這日城外的岸邊幾日前就開始搭棚子,以供眾人休憩。
沿著河麵建起一排排棚子,那場麵估計也很壯觀。
下了馬車,遞了帖子,守門的護衛便放了她們進去。
迎麵而來是位穿著很體麵的嬤嬤,那嬤嬤笑眯眯地給老夫人請了安,又說了幾句話。
老夫人轉身對著小輩們道,“你們自去玩耍罷!”
幾人應了,嬤嬤又說,“碼頭上停了幾隻畫舫,楊老夫人可自行上船觀賞,隻是最大的那隻畫舫上有貴人,別打攪了貴人。”
老夫人自然是應了,心裏思量著是什麽貴人。
同侯府的人分開,楊如期正想著找個清淨的地方看龍舟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