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兩刻光景過後,全軍都連吃帶坐地休息得差不多了,孫彪一聲令下,號笛齊鳴,隨後所有兵將聞聲站起,紛紛就位結陣,並繼續朝姚坊門方向行去。
隻前行了約半刻功夫,南京城方向竟一下出現了十幾名塘騎哨探,直奔軍陣而來。
有了之前遇到劉成的經驗,張恒等人也不再緊張,待到那十五名衣甲鮮明的塘騎哨探奔至近前,來人主動自報家門說他們是神機營的塘騎哨探,是南京兵部尚書張部堂派他們來的。
張恒等人此時已見怪不怪,知曉此事後便繼續帶隊向前行進,這夥塘騎哨探在驗完印信後便直奔中軍,找孫彪和楊炎通稟去了。
這波塘騎哨探剛過去沒多久,撫寧侯朱嶽派來的親兵哨騎也趕到了,張恒照舊驗了他們的印信便放其去找孫彪了。
到了這時,張恒發現張時徹和撫寧侯朱嶽竟都急匆匆地派人來打探消息,他暗自感慨道:“看來這南京諸軍之中實在缺少精兵強將,否則張時徹和朱嶽這兩個統籌南京軍務的頭腦人物怎會對此次剿匪之事如此上心啊。”
張恒正想著此事,張鴻他們七人心中卻已經澎湃起來,他們覺得自己隻是盡力發揮自身所習武藝而已,竟能受到各方如此重視。
隨著軍陣離姚坊門越來越近,南京城中往來的旗牌官也越來越多,一個時辰後,姚坊門已然近在眼前。
當五百官軍靠近城池時,周圍當值的守城兵們也紛紛趴在城牆和城樓上圍觀,對於此事張恒他們很是淡定也並不停頓,繼續騎馬走在最前,眾兵將也同樣依令行軍,待到五百兵將漸漸進入南京城內以後,那場麵可就大不一樣了。
許是因為官軍押解上百號賊軍俘虜的場麵實在不多見,所以張恒與兄弟們剛帶隊進入姚坊門沒多久,自姚坊門到太平門大街的路邊和路旁酒樓的樓上就已擠滿了人,多少年了,南京城的老老少少從沒聽說官軍啥時候剿匪還能捎回來一大堆賊軍俘虜的,今天總算見著了,於是大家都興高采烈且十分好奇地圍觀起了正在行進著的五百官軍。
張恒此刻看著官軍兵將們士氣高漲的樣子,心中相當痛快,他覺得自己可以再努力升升官,這樣的話,南洋的金銀財寶就不會被那些弗朗機人獨享了。
在眾多百姓圍觀下,官軍一路經太平門來到了小教場中。
此刻小教場內神機營和池河營以及振武營諸軍皆至,小教場內的將台之上,南京兵部尚書張時徹和南京守備朱嶽以及掌南京左軍都督府事的劉世延已端坐於將台正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此刻正馭馬進入小教場的張恒等人的身上。
經過這段時間塘騎哨探的來回訊報,眾人大抵已經了解張恒他們八人昨夜衝陣殺賊的驍勇表現,所以當張恒等人騎馬進入小教場的轅門後,張時徹和朱嶽還有劉世延三人看著張恒等人是越看越順眼,這三人甚至已經不約而同地在心裏想著要給予張恒他們哪種軍職了。
張恒此刻可沒想官職的事,因為他知道,隻要他們八人能領兵廝殺,那升官就不是問題,畢竟如今朝廷處處用兵,像他們這樣的敢戰驍勇之將自然是多多益善。
五百兵將結陣而行,步調整齊地魚貫而來,原本隻能打順風仗的那幾個百戶手下的兵卒現在神氣得很,看上去已經頗有一副精兵模樣了。
至於陳揚百戶手下的那一百名軍卒更是不得了,經此一役,這百名軍卒個個眼神發亮,自信精銳之意溢於言表,已然成為真正的勁卒。
身為南京兵部尚書,張時徹看著眼前得勝而回的五百兵卒,心裏踏實不少。
最近蘇鬆二府周圍倭寇襲擾頻繁,調去圍剿的許多官軍都吃了倭寇的虧,據張時徹估計,近日南京諸軍少不了要出兵支援蘇鬆二府圍剿倭寇,應天巡撫催促他加派援兵的公文已經連發了三封,本來張時徹還發愁南京諸軍大部拉胯,若是出兵蘇鬆二府,一旦臨陣露醜該如何是好。
如今有了這五百曆經剿匪大勝的兵將,再配上兩千五百名平庸兵卒壯壯聲勢,好歹也能湊出三千看得過去的援軍了。
要是無精兵可用,那些拉胯士卒遇見倭寇後一旦陷入苦戰,便很容易崩潰敗退,若是南京諸軍所派之兵始終連敗,自己身為南京兵部尚書,定會遭到巡按禦史和給事中們的彈劾,那種滋味可不好受,一個不小心,輕則罰俸,重則下獄問罪,可不是開玩笑的。
對於蘇鬆剿寇戰況吃緊一事,朱嶽和劉世延二人心裏門清,知道南京兵部近日應該是免不了要出兵援助蘇鬆二府剿寇了,對於此事,朱嶽心裏也惦記著呢,有這五百精兵在手組建出兵援軍,他作為南京守備也能交待得過去了。
劉世延則不然,他就是要練一些堪戰精卒出來,如今南京周圍老是鬧倭寇,他練出的精銳兵將越多,他的地位就越是穩固!
不管身居高位之人打的是什麽算盤,總之,當張恒他們這八員小將縱馬當先地奔入小教場時,張恒他們身上那種少年驍將的風采著實閃耀了全場。
以張恒為首的八員小將個頂個地衣甲嚴實,手中兵器把控自如,同時他們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哪怕周圍熱鬧繁華得很也絲毫沒有鬆懈之意。
在場的文武官員大小兵將們見到張恒他們此番戎馬模樣,心知這八員年輕驍將定是此役剿賊大勝的核心幹將人物無疑。
待到張恒等人勒馬站定於將台前後,孫彪和楊炎這兩個領軍主將便登上了將台,張時徹對此早有準備,他當場寫了公文,提請朝廷將楊炎擢升為南京兵部武選司員外郎,同時提請將英武衛千戶孫彪擢升為英武衛指揮僉事,這兩封公文被當場寫就後,朱嶽和劉世延也愉快地提筆署名以示附議,隨後便有旗牌官將兩封公文取走,安排快馬朝北京遞送而去。
在封賞完孫彪和楊炎這兩個領兵主將後,其他一應官將也得了封賞,最後,張恒他們這八員選鋒之將特地被壓軸召集到了將台之上。
隻前行了約半刻功夫,南京城方向竟一下出現了十幾名塘騎哨探,直奔軍陣而來。
有了之前遇到劉成的經驗,張恒等人也不再緊張,待到那十五名衣甲鮮明的塘騎哨探奔至近前,來人主動自報家門說他們是神機營的塘騎哨探,是南京兵部尚書張部堂派他們來的。
張恒等人此時已見怪不怪,知曉此事後便繼續帶隊向前行進,這夥塘騎哨探在驗完印信後便直奔中軍,找孫彪和楊炎通稟去了。
這波塘騎哨探剛過去沒多久,撫寧侯朱嶽派來的親兵哨騎也趕到了,張恒照舊驗了他們的印信便放其去找孫彪了。
到了這時,張恒發現張時徹和撫寧侯朱嶽竟都急匆匆地派人來打探消息,他暗自感慨道:“看來這南京諸軍之中實在缺少精兵強將,否則張時徹和朱嶽這兩個統籌南京軍務的頭腦人物怎會對此次剿匪之事如此上心啊。”
張恒正想著此事,張鴻他們七人心中卻已經澎湃起來,他們覺得自己隻是盡力發揮自身所習武藝而已,竟能受到各方如此重視。
隨著軍陣離姚坊門越來越近,南京城中往來的旗牌官也越來越多,一個時辰後,姚坊門已然近在眼前。
當五百官軍靠近城池時,周圍當值的守城兵們也紛紛趴在城牆和城樓上圍觀,對於此事張恒他們很是淡定也並不停頓,繼續騎馬走在最前,眾兵將也同樣依令行軍,待到五百兵將漸漸進入南京城內以後,那場麵可就大不一樣了。
許是因為官軍押解上百號賊軍俘虜的場麵實在不多見,所以張恒與兄弟們剛帶隊進入姚坊門沒多久,自姚坊門到太平門大街的路邊和路旁酒樓的樓上就已擠滿了人,多少年了,南京城的老老少少從沒聽說官軍啥時候剿匪還能捎回來一大堆賊軍俘虜的,今天總算見著了,於是大家都興高采烈且十分好奇地圍觀起了正在行進著的五百官軍。
張恒此刻看著官軍兵將們士氣高漲的樣子,心中相當痛快,他覺得自己可以再努力升升官,這樣的話,南洋的金銀財寶就不會被那些弗朗機人獨享了。
在眾多百姓圍觀下,官軍一路經太平門來到了小教場中。
此刻小教場內神機營和池河營以及振武營諸軍皆至,小教場內的將台之上,南京兵部尚書張時徹和南京守備朱嶽以及掌南京左軍都督府事的劉世延已端坐於將台正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此刻正馭馬進入小教場的張恒等人的身上。
經過這段時間塘騎哨探的來回訊報,眾人大抵已經了解張恒他們八人昨夜衝陣殺賊的驍勇表現,所以當張恒等人騎馬進入小教場的轅門後,張時徹和朱嶽還有劉世延三人看著張恒等人是越看越順眼,這三人甚至已經不約而同地在心裏想著要給予張恒他們哪種軍職了。
張恒此刻可沒想官職的事,因為他知道,隻要他們八人能領兵廝殺,那升官就不是問題,畢竟如今朝廷處處用兵,像他們這樣的敢戰驍勇之將自然是多多益善。
五百兵將結陣而行,步調整齊地魚貫而來,原本隻能打順風仗的那幾個百戶手下的兵卒現在神氣得很,看上去已經頗有一副精兵模樣了。
至於陳揚百戶手下的那一百名軍卒更是不得了,經此一役,這百名軍卒個個眼神發亮,自信精銳之意溢於言表,已然成為真正的勁卒。
身為南京兵部尚書,張時徹看著眼前得勝而回的五百兵卒,心裏踏實不少。
最近蘇鬆二府周圍倭寇襲擾頻繁,調去圍剿的許多官軍都吃了倭寇的虧,據張時徹估計,近日南京諸軍少不了要出兵支援蘇鬆二府圍剿倭寇,應天巡撫催促他加派援兵的公文已經連發了三封,本來張時徹還發愁南京諸軍大部拉胯,若是出兵蘇鬆二府,一旦臨陣露醜該如何是好。
如今有了這五百曆經剿匪大勝的兵將,再配上兩千五百名平庸兵卒壯壯聲勢,好歹也能湊出三千看得過去的援軍了。
要是無精兵可用,那些拉胯士卒遇見倭寇後一旦陷入苦戰,便很容易崩潰敗退,若是南京諸軍所派之兵始終連敗,自己身為南京兵部尚書,定會遭到巡按禦史和給事中們的彈劾,那種滋味可不好受,一個不小心,輕則罰俸,重則下獄問罪,可不是開玩笑的。
對於蘇鬆剿寇戰況吃緊一事,朱嶽和劉世延二人心裏門清,知道南京兵部近日應該是免不了要出兵援助蘇鬆二府剿寇了,對於此事,朱嶽心裏也惦記著呢,有這五百精兵在手組建出兵援軍,他作為南京守備也能交待得過去了。
劉世延則不然,他就是要練一些堪戰精卒出來,如今南京周圍老是鬧倭寇,他練出的精銳兵將越多,他的地位就越是穩固!
不管身居高位之人打的是什麽算盤,總之,當張恒他們這八員小將縱馬當先地奔入小教場時,張恒他們身上那種少年驍將的風采著實閃耀了全場。
以張恒為首的八員小將個頂個地衣甲嚴實,手中兵器把控自如,同時他們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哪怕周圍熱鬧繁華得很也絲毫沒有鬆懈之意。
在場的文武官員大小兵將們見到張恒他們此番戎馬模樣,心知這八員年輕驍將定是此役剿賊大勝的核心幹將人物無疑。
待到張恒等人勒馬站定於將台前後,孫彪和楊炎這兩個領軍主將便登上了將台,張時徹對此早有準備,他當場寫了公文,提請朝廷將楊炎擢升為南京兵部武選司員外郎,同時提請將英武衛千戶孫彪擢升為英武衛指揮僉事,這兩封公文被當場寫就後,朱嶽和劉世延也愉快地提筆署名以示附議,隨後便有旗牌官將兩封公文取走,安排快馬朝北京遞送而去。
在封賞完孫彪和楊炎這兩個領兵主將後,其他一應官將也得了封賞,最後,張恒他們這八員選鋒之將特地被壓軸召集到了將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