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誠把梯子遞過來了,哪有不接的道理。


    “誰都不許吃,這袋子寶貝關係到咱家明年一年的口糧,給我收好了。”


    族長對晚兩步出來的江氏交代一句,拿出逮兔子的速度跑了。


    “老頭子你慢點兒。”


    周進瞪大了雙眼,這是他那個走路不急不緩的爺爺。


    江氏推了他一把:“別發愣了,快去攙著你爺,可別讓他摔了。”


    “哦哦!”周進回過神來,一個健步衝過去,嘴裏喊著:“爺你等等我。”


    族長家有五十多畝地,種的莊稼大部分都是稻穀和小麥,田坎邊點著大豆,四五畝地種高粱。


    周誠瞧著短短的稻穗和麥穗,收成不大好,但明顯比往年好一些。


    村裏人跟他學了怎麽捂了有機肥,什麽時候施肥對莊稼更好。


    可肥料再好,種子不行產量也提高不了多少。


    “大郎啊!”


    族長人未至聲先到。


    周誠扭頭,對激動了臉色越發黑的族長微笑道:“二爺爺。”


    族長聽他這麽稱呼自己,緊抿著的唇不停顫抖。


    大營子村姓周的人家都是一個祖宗發展下來的,他跟周童生是五服以內的堂兄弟,跟周誠就出了五服。


    關係差的有點遠,周誠自幼喊他就是族長爺爺,能喊他二爺爺,說明周誠是把他當成自己長輩了。


    族長差點老淚縱橫。


    周誠可不知道族長腦補了什麽,隻是覺得族長已經被他晾的夠久了,又沒有什麽深仇大恨,多一個朋友比多一個敵人好。


    況且這次不給許氏磕頭,還有求於族長。


    “大郎,多謝你了。”族長控製好情緒,誠摯道謝。


    “不客氣,我今天來也是有事要麻煩二爺爺。”


    族長正色道:“你說,但凡我能做到的絕不推卸。”


    周誠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族長。


    “按理說,許氏是我親娘,我是長子,她死了我得送她上山。


    周鐵鎖和許氏如何對我二爺爺應該有所耳聞,當初若不是他們要我和芸娘、妞妞的命,我也不會分家。


    我始終認為父母不慈,子不孝。


    不可能他們給了我生命我就要一輩子做牛做馬來償還,要我的命我也得雙手奉上,我沒有求著他們生下我。


    現在她死了,所有的恩怨就一筆勾銷,但我絕不會跪她。


    希望二爺爺能理解。”


    族長短暫沉默後說道:“這事我安排人處理好,你這一房不用出麵。”


    周誠給的太多,注重孝道的族長妥協了。


    況且周鐵鎖和許氏是怎麽死的,周誠不知道,他還不知道麽。


    規矩早就被他自己破了。


    周誠摸出一兩銀子。


    “不管以前許氏如何對我跟芸娘,她終究生了我,這些銀錢給她辦後事吧。”


    就算族長心裏對周誠還有一絲絲不滿,此刻也煙消雲散了。


    許氏的後事辦的還算風光,周誠一家沒出麵,但全村人都知道錢是他出的。


    族長為他不出麵找了合理的理由。


    這事就這麽過了。


    周氏一族除了周信周勤和周銅鎖妻兒,跟周誠的關係算是打破了僵局。


    周鐵鎖和許氏死了,周勤跟和氏的兒子周信堅決不養。


    族長是想強迫他養,又擔心強扭的瓜不甜,別反倒害了孩子。


    就把孩子抱回自己家養著,等周勤回來了再還給他。


    很快,玉米即將成熟。


    玉米棒子掰下來還得曬,周誠就帶著幾個媳婦把大部分玉米棒子外麵的殼撕開,在太陽下暴曬。


    等曬幹了再掰下來,可以省不少力氣。


    站幹扒皮晾曬,不但能使玉米提早幾天成熟,還能提高玉米產量和質量。


    收玉米還算輕鬆,到裏正等人來的時候,周誠幾人已經將玉米收完了,紅薯也可以挖了。


    “咋不等我們來?”裏正傻眼的瞧著光禿禿的玉米杆站在地裏。


    長啥樣,產量如何,他還沒見著呢。


    怎麽可以這樣對他。


    裏正遺憾沒能親自上手掰一棒下來。


    周誠被裏正幽怨的眼神逗笑,輕輕咳了聲,去屋裏把一筐玉米搬出來。


    裏正和村民們一窩蜂的湧上來,人手拿著一棒。


    “金燦燦的長的可真好看,聞著也挺香。”


    “大郎,玉米一畝地出產有多少?”


    “玉米的產量沒土豆高,種的好大概九百斤,但它最大的優點就是容易儲存,且跟稻米一樣,煮熟能漲起來。


    災荒年月沒吃的,玉米芯也可以和玉米一起磨成麵做窩頭、餅子。


    玉米杆可以喂牲畜,可以說,全身都是寶。”


    族長抱著的玉米棒子眼睛都挪不開:“這個好這個好,大郎,明年的種子......”


    一百來號人全都眼巴巴的看著周誠。


    “這個沒問題,不過,玉米種子不多這次不能給你們,萬一留不到明年那就種不了了,所以我想等明年春耕再給你們。”


    免得給出去了遇到饞嘴的人家吃了,明年又來找他要。


    “大郎一言九鼎,大家夥兒就把心放到肚子裏,都趕緊幹活兒吧。”


    裏正一聲令下指揮村民們分成三撥人,一部分人幫忙把玉米杆全都收起來。


    幾個人割紅薯藤,剩下的人就挖紅薯。


    “當心別把溝壟裏的冬瓜挖壞了。”裏正叮囑。


    “肯定不能。”


    豬牛和騾子很喜歡吃鮮玉米杆和紅薯藤。


    沒有的製作青貯草料的機器,吃不完的隻能曬幹,留到冬日切碎發酵喂牲畜。


    挖了一天紅薯,村民們都沸騰了。


    畝產達到四千斤左右,這是什麽神仙糧食。


    有了這三樣糧食,三餐吃飽吃好壓根不是夢。


    所有人都拿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幹著活嘴裏還唱著歌。


    周誠聽著古樸的豐收歌曲,前世在公司時勾心鬥角的心靈仿佛受到洗滌。


    這種感覺是真好。


    下午,裏正讓人統計一下總共幹了多少活兒,大家夥兒平攤。


    人人扛著一麻袋紅薯,喜氣洋洋的回家。


    雖然眼饞周誠地裏的收成,倒沒人眼紅。


    周誠種這些個從未見過的糧食可是冒了極大的風險,反倒是他們托了周誠的福。


    待到明年,他們也種,從此以後就再也不用挨餓,有紅薯藤豬也能多養幾頭,再多養些雞鴨。


    還怕沒肉沒蛋吃嗎?


    當晚村裏飄出紅薯香甜的味道。


    紅薯比土豆產量高,又香又甜,人人都愛。


    人多幹活兒就是效率高,三天時間一百多畝紅薯全都收了。


    一百餘畝地的紅薯,減掉這幾年來幫忙的村民的一萬五千斤,還有四十六萬斤。


    周誠的地窖再大也放不下。


    況且家裏糧食太多也不安全,周誠便想把紅薯賣出去。


    他剛說出這個想法,杜武便問道:“打算賣多少錢一斤?”


    關於價格周誠早就想好了。


    “照西縣的農戶一文錢一斤,每家限購兩百斤。孤兒寡母生活困難的就不要錢,免費送一些。


    家裏有良田一百畝以上的就賣兩文一斤。”


    杜武嘴裏來不及咽下的紅薯差點掉地上:“這麽便宜?”


    現在糧鋪的糧食,最便宜的黍米都賣到十五文一斤。


    一文錢一斤的紅薯跟白送有什麽區別,關鍵是明年可以種植。


    紅薯這麽高的產量,家家都種的話,以後想賣就賣不起價格了。


    他想想就替周誠感到虧的慌。


    周誠給他掰開揉碎了說:“百姓日子不好過,一文錢對我們來說不算什麽,但很多人家恐怕連十文錢都拿不出來。


    再說我冒著極大的風險,費力巴拉的種這麽多,還不是想讓大家以後也有的種,日子能好過些。


    百姓日子好過了,手裏有餘錢,我做點小生意不也容易些麽。”


    鹵肉人人都愛,糧食價格暴漲,誰還敢買。


    去年孫掌櫃恨不得他每天送十斤鹵肉,今年以來孫掌櫃壓根不敢開口跟他定,可見生意有多差。


    隻有大家日子都好過這社會才能進步。


    買的雖便宜,其實拉拉扯扯算下來一畝地有三四兩銀子的收入,賺的也不少了。


    杜武若有所思,搜腸刮肚的誇獎了周誠一番。


    “整個照西縣有兩千多戶人家,除開縣城、鎮上沒有土地的農戶,真正的農戶大概有一千八百多戶。


    二弟你這些紅薯賣出去估計不剩下多少。”


    “ 我隻打算留下要給來幫忙收割的村民們的,以及自家留種的兩千斤,其餘的全都賣了。


    還有土豆也一樣,就留下一千斤,不過土豆的價格要比紅薯貴一文到兩文。


    玉米又要比土豆價格更貴些,這個得等明年再賣。”


    杜武道:“不如這樣,我跟彭縣令商量一下,看能不能讓他派人來處理這事,你也好省掉一些麻煩。”


    杜武心想,彭敬太閑了,閑得身上快長毛,給他找點事情做。


    周誠笑道:“這感情好,我最怕麻煩,不過,等十天,等我地裏的糧食都收了再來。”


    杜武信得過縣太爺,他信得過杜武。


    有人幫他處理最好,他還能抽出時間做別的。


    至於功勞不功勞的,無所謂。


    紅薯收完緊接著就是收小麥、高粱、大豆和粟米。


    黍米的產量比粟米低,也沒有粟米補脾健胃,周誠就沒種黍米。


    小麥種了八十多畝地,周誠弄了幾個麥釤割麥子,一天能割三四畝,是用鐮刀割的四五倍。


    加上有一百來號人幫忙,隻用了三四天就把地裏所有的糧食都收了回去。


    不耽誤大家秋收,答應的紅薯土豆給了,周誠還把麥釤全都借了出去。


    小麥產量還算不錯,有五百斤左右,收了其他三種就差強人意了。


    不提紅薯土豆,單看玉米和小麥的產量,再來看這些畝產最多兩百多斤的農作物,周誠就有種白花力氣的感覺。


    種子不行啊,產量上不來。


    不過,幸福都是對比出來的。


    想想別人同類莊稼的畝產,初次做農民的周誠還是很滿意了。


    對陳芸娘幾人說:“開荒三年不收田賦,這些糧食都是我們的,大豆留下一千斤做豆腐,小麥大和粟米留下夠吃兩年的,高粱大家都不喜歡吃那就留點種子,其餘的全都賣了。


    明年就不種這些,所有的地都用來種紅薯玉米和土豆。”


    不但要賣,還要高調的賣,不然指不定暗處多少雙眼睛盯著他。


    他空間裏的糧食足夠一家人吃一輩子,不如換成錢劃算。


    幾人一切都聽周誠的,自然沒有意見。


    今年是罕見的天公作美,該下雨的時候下,秋收的時候是一滴都不下,太陽大的能把人曬脫一層皮。


    周誠買了四十張曬席,糧食暴曬了幾天就能收倉。


    戰事依然不斷,今年的田賦跟去年一樣,並且朝廷依然要向百姓征購糧食。


    這種情況下,糧食就不可能降價。


    杜武知道他要賣糧食,早早就幫他聯係了縣城的兩大糧鋪。


    小麥賣了三萬六千斤,二十二文一斤,收入七百九十二兩。


    高粱八千斤,十三文一斤,收入一百零四兩。


    粟米一萬五千斤,十八文一斤,收入二百二十五兩。


    大豆兩萬斤,十五文一斤,收入三百兩。


    除去買糧種的一百零三兩的銀子,共收入一千三百一十八兩。


    這還沒算高產的三種農作物的收成。


    糧價飛漲的年月,地種的多其實挺賺錢的。


    若是按照往年的價格,起碼少賣一半的價格。


    周誠家的糧食收的比別人早,村裏人瞧著周家的糧食一車一車的往外拉,整整拉了三天才拉完。


    眾人羨慕的眼淚從嘴角流下來,暗暗決定明年也要多開荒多種糧。


    糧食拉走第二天,彭縣令親自帶著一群人和騾車牛車來周誠家買紅薯和土豆。


    縣太爺來了,陳芸娘帶著淩喜娘姐妹做了一桌子豐盛的飯菜招待他。


    吃得彭敬差點落淚。


    總算明白一早杜武跟他說,什麽叫豬食,什麽叫人間美味。


    若是當農家子能吃的如此豐盛,他還費力巴拉的考什麽功名,做什麽官。


    日出而作日落而歸,豈不是美哉。


    一開始還能矜持,眼瞅著杜武將加了花椒和茱萸的酸菜魚湯全倒進自個專用的飯盆裏,跟糙米飯稀裏嘩啦一通拌,大口大口的吃的那叫一個滿足。


    彭敬眼巴巴的看著杜武的盆:“給我嚐嚐。”


    杜武端著盆轉過身:“吃別的。”


    這道菜又麻又辣又酸,是他的最愛,不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代種田,老婆孩子熱炕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皮皮的小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皮皮的小豬並收藏古代種田,老婆孩子熱炕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