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朝會,作為遷移到秣陵後的首次朝會,再加上各部皆已返回,所以在人員方麵遠比吳縣的那次要多得多。
文官以張昭為尊,排成兩列,立在右邊;
武將暫時以孫靜為首,也排成兩列,立在左邊。
孫權則因為身份特殊,又是主薄,所以在我的旁邊專設一案,進行會議記錄。
“仲謀,你先來說說,如今城外大營有多少兵馬?”我對著一旁的孫權問道。
“如今在城外大營內,共集結有六萬七千餘人!”孫權回答道。
“諸位!自我掃蕩江東以來,從未統帥過如此多的軍隊!此全賴眾將之福!”我對著眾人說道。
“我等不敢居功!”武將們齊聲道。
“大家不必推辭,凡有功之人,我在這裏都會一一進行嘉獎!”
說完,我攤開手中的布誥,然後宣讀道:
“經過商議,作為新的治所,秣陵今後將改名為金陵!城外大營命名為金陵大營,與柴桑大營一起承擔保衛江東的職責。
由我親自出任都督,原丹陽都尉黃蓋出任副都督,加武鋒中郎將,副將全柔繼任丹陽都尉!
原先登校尉韓當擢升先登中郎將,所部封號“解煩軍”!
拜魯肅魯子敬為軍師中郎將!
其餘人等也皆有賞賜!”
我宣讀了一遍手裏的嘉獎令。
一時間,武將那邊人人感奮,這讓文官一方的不少人都感到羨慕不已。武將隻要有軍功傍身,那官位提升起來真是杠杠的!
“謝主公恩典!”
被點到名的黃蓋、韓當、全柔三人,紛紛出列拜謝,而初登高位的魯肅自然也迎來了眾人的羨慕嫉妒恨。
魯肅對此,卻是泰然自若,根本不為所動,對旁人異樣的眼光也是視若無睹。
“另外,柴桑大營處的嘉獎,到時候我會派人送過去,在這裏就不多說了。子布,接下去交給你來。”我轉而對著張昭說道。
被點到名的張昭,出列發言道;“如今的金陵已有百姓八萬六千餘人,但對於整個江東七百六十餘萬人口來說,依舊是不值一提。所以我與主公決定,從吳郡和丹陽各劃五個縣,設立一個新的建業郡,由原秣陵縣令顧雍、顧元歎擔任太守,張允、張伯許擔任郡丞,沈慶、沈弘先擔任都尉!”
三人不禁大喜過望,連忙出列表示感謝,同樣引得旁人一陣羨慕。
隨後,張昭又點了其餘幾名大族子弟,分別讓他們擔任建業郡的其他屬官。
一時間,文人一列也是人人感奮,與武將一列合起來也算是雨露均沾。
張昭此舉,不僅平衡了眾人的心理,同時也讓吳郡大族都有了一官半職。
而我在台上聽到張昭所說的,江東有七百六十餘萬人口,瞬間感到有些懵逼。
原本十分了解三國曆史的我,瞬間感覺腦子有點不夠用了,怎麽有這麽多人口?
難道我穿越了一下,讓江東人口翻了三倍嗎?何況張昭和我商議的時候,張昭也沒有提到江東有這麽多的人口啊!
於是,我在張昭宣讀完文官的任命之後,趕緊也讓魯肅出列發言。假裝聽他說說所謂的天下大勢,實際判斷一下我到底是不是來的三國?
被我點到名字的魯肅,先是出列向眾人行了一禮,然後緩緩說道:“如今江東安定,天下卻依舊戰火不斷,此乃主公英明所致,也是肅來到江東的原因。”魯肅一上來就先拍了我一頓馬屁。
然後魯肅繼續侃侃而談道:“自三月初,曹操率大軍北上以後,北方群雄已經鏖戰了半年不止。”
“曹操北上?官渡之戰不是袁紹先發起的嗎?”我心裏如此想道。
“而曹操此次北上的原因,乃是為了幫助其盟友袁紹,一起抵禦來自並州刺史劉淵的進攻!”魯肅的說話還在繼續。
劉淵?並州刺史?
好家夥,原來不止我一個人來到了三國!
“如今三方勢力正分別交戰於河北的官渡和趙國境內。在數月以前,並州大將冉閔斬殺了袁紹的上將顏良,其後又率部打敗了文醜的軍隊,並且攻占了趙國。如今,袁紹隻能暫時依靠曹操大軍的幫助,才能夠勉強抵禦住來自並州軍強大的攻勢!”魯肅說道。
冉閔?我的天哪!這家夥居然也來了。
“而昔日用兵如神的袁本初,之所以會落到今日這般地步。主要原因是他北麵的幽州,還在經受著來自中部鮮卑拓跋部,以及東部鮮卑慕容部的入侵!袁紹的大將趙雲和麴義正分別率兵在進行抵禦,導致其本土得不到支援,從而顯得兵力不足,這才給了並州軍機會!”魯肅說道。
拓跋鮮卑?慕容鮮卑?
我險些驚出聲來,以至於魯肅提到的袁紹大將——趙雲都給忽略了。
“如今,曹操為了盟友——袁紹的安危,正率軍在冀州境內,而曹操還不知道主公假死之事!此時又正值秋收在即,正是用兵之時。所以肅在這裏懇請主公發兵北上,直搗許都,營救天子!”
魯肅為一番講解作出了總結,那就是全軍北上,直搗許都,營救天子!
這不正是另一世,因為孫策的意外身死,東吳政權最大的遺憾了嗎?從而引得後世之人紛紛浮想聯翩,並認為倘若孫策還在世的話,曹操便將敗於袁紹之手。
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這時候,武將們聞言紛紛摩拳擦掌,請求出戰。
而我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無法自拔,沒有注意到下方有無數雙眼睛正在注視著我,直到魯肅出言提醒。
“咳咳,此時出兵北上自然是最佳時機,就是不知那荊州方麵的情況如何?這並州刺史麾下除了冉閔之外還有哪些大將?”
這個世界的情況大大地出乎了我的意料,所以在沒有完全弄清楚形勢之前,我可不敢再輕易地做出決定了。
如果是正兒八經的三國,要我北上打曹操自然沒話說,但這還是我常識裏的三國嗎?
注:劉淵,字元海,中山國人,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室宗親,擔任並州刺史長達十餘年,曾參與討伐董卓。
文官以張昭為尊,排成兩列,立在右邊;
武將暫時以孫靜為首,也排成兩列,立在左邊。
孫權則因為身份特殊,又是主薄,所以在我的旁邊專設一案,進行會議記錄。
“仲謀,你先來說說,如今城外大營有多少兵馬?”我對著一旁的孫權問道。
“如今在城外大營內,共集結有六萬七千餘人!”孫權回答道。
“諸位!自我掃蕩江東以來,從未統帥過如此多的軍隊!此全賴眾將之福!”我對著眾人說道。
“我等不敢居功!”武將們齊聲道。
“大家不必推辭,凡有功之人,我在這裏都會一一進行嘉獎!”
說完,我攤開手中的布誥,然後宣讀道:
“經過商議,作為新的治所,秣陵今後將改名為金陵!城外大營命名為金陵大營,與柴桑大營一起承擔保衛江東的職責。
由我親自出任都督,原丹陽都尉黃蓋出任副都督,加武鋒中郎將,副將全柔繼任丹陽都尉!
原先登校尉韓當擢升先登中郎將,所部封號“解煩軍”!
拜魯肅魯子敬為軍師中郎將!
其餘人等也皆有賞賜!”
我宣讀了一遍手裏的嘉獎令。
一時間,武將那邊人人感奮,這讓文官一方的不少人都感到羨慕不已。武將隻要有軍功傍身,那官位提升起來真是杠杠的!
“謝主公恩典!”
被點到名的黃蓋、韓當、全柔三人,紛紛出列拜謝,而初登高位的魯肅自然也迎來了眾人的羨慕嫉妒恨。
魯肅對此,卻是泰然自若,根本不為所動,對旁人異樣的眼光也是視若無睹。
“另外,柴桑大營處的嘉獎,到時候我會派人送過去,在這裏就不多說了。子布,接下去交給你來。”我轉而對著張昭說道。
被點到名的張昭,出列發言道;“如今的金陵已有百姓八萬六千餘人,但對於整個江東七百六十餘萬人口來說,依舊是不值一提。所以我與主公決定,從吳郡和丹陽各劃五個縣,設立一個新的建業郡,由原秣陵縣令顧雍、顧元歎擔任太守,張允、張伯許擔任郡丞,沈慶、沈弘先擔任都尉!”
三人不禁大喜過望,連忙出列表示感謝,同樣引得旁人一陣羨慕。
隨後,張昭又點了其餘幾名大族子弟,分別讓他們擔任建業郡的其他屬官。
一時間,文人一列也是人人感奮,與武將一列合起來也算是雨露均沾。
張昭此舉,不僅平衡了眾人的心理,同時也讓吳郡大族都有了一官半職。
而我在台上聽到張昭所說的,江東有七百六十餘萬人口,瞬間感到有些懵逼。
原本十分了解三國曆史的我,瞬間感覺腦子有點不夠用了,怎麽有這麽多人口?
難道我穿越了一下,讓江東人口翻了三倍嗎?何況張昭和我商議的時候,張昭也沒有提到江東有這麽多的人口啊!
於是,我在張昭宣讀完文官的任命之後,趕緊也讓魯肅出列發言。假裝聽他說說所謂的天下大勢,實際判斷一下我到底是不是來的三國?
被我點到名字的魯肅,先是出列向眾人行了一禮,然後緩緩說道:“如今江東安定,天下卻依舊戰火不斷,此乃主公英明所致,也是肅來到江東的原因。”魯肅一上來就先拍了我一頓馬屁。
然後魯肅繼續侃侃而談道:“自三月初,曹操率大軍北上以後,北方群雄已經鏖戰了半年不止。”
“曹操北上?官渡之戰不是袁紹先發起的嗎?”我心裏如此想道。
“而曹操此次北上的原因,乃是為了幫助其盟友袁紹,一起抵禦來自並州刺史劉淵的進攻!”魯肅的說話還在繼續。
劉淵?並州刺史?
好家夥,原來不止我一個人來到了三國!
“如今三方勢力正分別交戰於河北的官渡和趙國境內。在數月以前,並州大將冉閔斬殺了袁紹的上將顏良,其後又率部打敗了文醜的軍隊,並且攻占了趙國。如今,袁紹隻能暫時依靠曹操大軍的幫助,才能夠勉強抵禦住來自並州軍強大的攻勢!”魯肅說道。
冉閔?我的天哪!這家夥居然也來了。
“而昔日用兵如神的袁本初,之所以會落到今日這般地步。主要原因是他北麵的幽州,還在經受著來自中部鮮卑拓跋部,以及東部鮮卑慕容部的入侵!袁紹的大將趙雲和麴義正分別率兵在進行抵禦,導致其本土得不到支援,從而顯得兵力不足,這才給了並州軍機會!”魯肅說道。
拓跋鮮卑?慕容鮮卑?
我險些驚出聲來,以至於魯肅提到的袁紹大將——趙雲都給忽略了。
“如今,曹操為了盟友——袁紹的安危,正率軍在冀州境內,而曹操還不知道主公假死之事!此時又正值秋收在即,正是用兵之時。所以肅在這裏懇請主公發兵北上,直搗許都,營救天子!”
魯肅為一番講解作出了總結,那就是全軍北上,直搗許都,營救天子!
這不正是另一世,因為孫策的意外身死,東吳政權最大的遺憾了嗎?從而引得後世之人紛紛浮想聯翩,並認為倘若孫策還在世的話,曹操便將敗於袁紹之手。
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這時候,武將們聞言紛紛摩拳擦掌,請求出戰。
而我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無法自拔,沒有注意到下方有無數雙眼睛正在注視著我,直到魯肅出言提醒。
“咳咳,此時出兵北上自然是最佳時機,就是不知那荊州方麵的情況如何?這並州刺史麾下除了冉閔之外還有哪些大將?”
這個世界的情況大大地出乎了我的意料,所以在沒有完全弄清楚形勢之前,我可不敢再輕易地做出決定了。
如果是正兒八經的三國,要我北上打曹操自然沒話說,但這還是我常識裏的三國嗎?
注:劉淵,字元海,中山國人,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室宗親,擔任並州刺史長達十餘年,曾參與討伐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