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縣地界。
此時,張三一行人正在被曹軍追趕。
眼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張三便讓兩名親衛護著張仲景與宋苞先行一步。
然後帶著另外六名親衛,調轉方向,迎戰追兵!
追擊的曹軍是由斥候和羊侃親衛組成,共有五十餘人,皆是軍中好手。
雙方殺作一團。
此時,太史慈也從後方趕來,見到兩邊打得火熱,便也加入戰團。
追擊的羊侃見狀,便也殺入其中。
張三等人少,但為了給張仲景他們創造逃跑的時間,便拚盡全力拖延。
奈何對方有五十餘人,又有猛將羊侃。
雖然這邊也有太史慈、張三,但畢竟身邊隻有六名親衛。
眼見朝夕相處大半個月的兄弟相繼被殺,太史慈不禁大怒,便讓張三快走。
但是張三哪肯撇下太史慈獨自逃生?
二人便隻能且戰且退,直到後方是一條河流,上麵有一座木橋。
“三啊,由我擋住曹軍,你快點走吧!”太史慈說道。
“子義,你是軍中大將,還是你走吧!”張三回答道。
“哈哈哈,今天你們一個也跑不了!”羊侃大笑著說道。
“哼,羊侃,有本事與老子大戰三百回合!輸的人以後就跟對方姓,如何?”太史慈一邊與曹軍廝殺,一邊說道。
“啊呸,就你這賤種,也敢跟老子一個姓?你也配叫羊慈!”羊侃出身豪門,哪裏看得起寒門出身的太史慈?
“不管今天誰輸誰贏,要不你都跟著老子姓太史?”太史慈嘲諷道。
“哇呀呀呀,給我殺!”羊侃大怒。
雙方打著打著,便上了一座木橋。
然而木橋窄小,曹軍又人多。
頓時,許多人就被堵在另一端上不了橋。
太史慈不由得大喜,連忙又讓張三快跑。
“三啊,我武藝比你高,等你走後,我也有辦法脫身,但是你不走,我又如何走得了?”太史慈時不時說道。
可此時的張三哪裏肯答應?今天誰留下斷後,不死也是被俘!何況再這樣下去,曹軍大隊就要到了,到時候一個也走不了。
就這一會的功夫,一群人已經快從橋的一頭,退到橋的另一頭。
隨著上橋的人馬越來越多,木橋再也支撐不住,直接從中間斷裂。連同張三在內,連人帶馬掉入河中者不在少數。
此時,太史慈已經退到了河對岸,而羊侃和剩下的十幾名曹軍在另一邊。
“張三!!!”太史慈大喊道。
湍急的河水就這樣帶走了張三,以及不少曹軍,十二月的天氣又是如此寒冷,掉下去不是淹死,便是凍死。
羊侃望著對岸的太史慈,氣得半死,連忙彎弓射箭。
太史慈也連忙回射,直到彼此都將箭壺射空為止。
太史慈望著張三被河水衝走的方向,久久不語,眼裏滿是哀傷,最終還是選擇了離去。
而木橋已斷,除非羊侃帶人繞路,但到時候又能到哪裏去尋找太史慈的蹤跡?何況再往南便是江夏地界。於是,隻好放棄,無奈地轉身離去。
…………
三天後,太史慈等五人回到了安陸。
周瑜得到匯報,便帶著眾將前往十裏外相迎。
這些日子裏,孫賁、徐琨兩位大佬,也已經率領廬江的援軍抵達。此時,二人也在迎接張仲景的隊伍中。
隻見太史慈身後,隻有兩名親衛、一名滿臉慘白的年輕人和一名老者,哪裏還有張三的影子?
周瑜的心裏已經有了答案。
於是,周瑜顧不上悲傷,在將一行人迎入大營後,便帶著張仲景前去查看情況。
當初,周瑜組織了一千餘名患病的死士,前往城中,一探究竟。
全城十幾萬口人,幸存者不足十二之數。
而那千餘死士,包括那名斥候,在將城內幸存者一個一個抬到城外之後,並沒有再選擇回來。而是在城內處理屍體,全部集中在一起,然後一把火燒成灰燼,也包括他們自己在內。
最終,屍體與城內的瘟疫,隨著一把大火,全部煙消雲散。
張仲景在查看過大營內的情況之後,大呼防治措施及時,而隨著大批感染者去了城中,重症者又都早已死去,如今收容所內剩下的多是輕症。
老張帶著一眾營中醫匠,花了整整半個月時間,終於戰勝了瘟疫。
原本的感染者,包括城內被救出來的幸存者在內,也全部活了下來。
周瑜重賞了老張。
老張卻推辭道:“若非將軍防治措施及時,這場瘟疫還不知要傳染給多少人,又不知要擴散到何處!所以將軍不必謝老夫,而是應該由老夫謝謝將軍!”
周瑜回答道:“神醫!其實這一切多虧了兩個人,一個是我等的主公,也就是吳侯,是他告知了在下這些措施。若非如此,恐怕後果將不堪設想!”
“啊?沒想到吳侯竟也通曉醫術?不知道老夫能否有幸見上吳侯一麵!另外,將軍說的兩人,不知另一人是誰?”張三說道。
“還有一人,自然便是張三了,沒有他,就不會有老先生前來救治大家!”
周瑜一邊說著,一邊抬頭望著天空。
太史慈也趁機向大家說起了張三的事跡。
眾人這才知道了張三的身世,竟是如此淒慘!而就是這樣一位本該默默無聞的人,竟然在這些日子裏,做出了如此轟轟烈烈的大事!
沒有張三,就不會有張神醫前來救治大家!
沒有張三,前麵為了護城河,又不知要死多少人!
等到此間事了,周瑜便下令拆除了收容所和觀察所。
而如今,安陸城內已被燒成灰燼,周瑜並沒有派人進去鎮守,而是準備在日後,將柴桑大營改為安陸大營,在此防備荊州軍和曹軍。
周瑜在將大營暫時交給程普主持之後,便在太史慈和孫賁的陪同下,帶著張仲景和宋苞,準備坐船返回金陵。
注:張三不過是一小人物,但曆史並不單單是由那些青史留名的大人物書寫的,在他們背後還有著無數個張三。諸位看官在看張三曆險記的時候,可以權當幾篇番外來看。也可通過張三的視角,對比一下。
此時,張三一行人正在被曹軍追趕。
眼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張三便讓兩名親衛護著張仲景與宋苞先行一步。
然後帶著另外六名親衛,調轉方向,迎戰追兵!
追擊的曹軍是由斥候和羊侃親衛組成,共有五十餘人,皆是軍中好手。
雙方殺作一團。
此時,太史慈也從後方趕來,見到兩邊打得火熱,便也加入戰團。
追擊的羊侃見狀,便也殺入其中。
張三等人少,但為了給張仲景他們創造逃跑的時間,便拚盡全力拖延。
奈何對方有五十餘人,又有猛將羊侃。
雖然這邊也有太史慈、張三,但畢竟身邊隻有六名親衛。
眼見朝夕相處大半個月的兄弟相繼被殺,太史慈不禁大怒,便讓張三快走。
但是張三哪肯撇下太史慈獨自逃生?
二人便隻能且戰且退,直到後方是一條河流,上麵有一座木橋。
“三啊,由我擋住曹軍,你快點走吧!”太史慈說道。
“子義,你是軍中大將,還是你走吧!”張三回答道。
“哈哈哈,今天你們一個也跑不了!”羊侃大笑著說道。
“哼,羊侃,有本事與老子大戰三百回合!輸的人以後就跟對方姓,如何?”太史慈一邊與曹軍廝殺,一邊說道。
“啊呸,就你這賤種,也敢跟老子一個姓?你也配叫羊慈!”羊侃出身豪門,哪裏看得起寒門出身的太史慈?
“不管今天誰輸誰贏,要不你都跟著老子姓太史?”太史慈嘲諷道。
“哇呀呀呀,給我殺!”羊侃大怒。
雙方打著打著,便上了一座木橋。
然而木橋窄小,曹軍又人多。
頓時,許多人就被堵在另一端上不了橋。
太史慈不由得大喜,連忙又讓張三快跑。
“三啊,我武藝比你高,等你走後,我也有辦法脫身,但是你不走,我又如何走得了?”太史慈時不時說道。
可此時的張三哪裏肯答應?今天誰留下斷後,不死也是被俘!何況再這樣下去,曹軍大隊就要到了,到時候一個也走不了。
就這一會的功夫,一群人已經快從橋的一頭,退到橋的另一頭。
隨著上橋的人馬越來越多,木橋再也支撐不住,直接從中間斷裂。連同張三在內,連人帶馬掉入河中者不在少數。
此時,太史慈已經退到了河對岸,而羊侃和剩下的十幾名曹軍在另一邊。
“張三!!!”太史慈大喊道。
湍急的河水就這樣帶走了張三,以及不少曹軍,十二月的天氣又是如此寒冷,掉下去不是淹死,便是凍死。
羊侃望著對岸的太史慈,氣得半死,連忙彎弓射箭。
太史慈也連忙回射,直到彼此都將箭壺射空為止。
太史慈望著張三被河水衝走的方向,久久不語,眼裏滿是哀傷,最終還是選擇了離去。
而木橋已斷,除非羊侃帶人繞路,但到時候又能到哪裏去尋找太史慈的蹤跡?何況再往南便是江夏地界。於是,隻好放棄,無奈地轉身離去。
…………
三天後,太史慈等五人回到了安陸。
周瑜得到匯報,便帶著眾將前往十裏外相迎。
這些日子裏,孫賁、徐琨兩位大佬,也已經率領廬江的援軍抵達。此時,二人也在迎接張仲景的隊伍中。
隻見太史慈身後,隻有兩名親衛、一名滿臉慘白的年輕人和一名老者,哪裏還有張三的影子?
周瑜的心裏已經有了答案。
於是,周瑜顧不上悲傷,在將一行人迎入大營後,便帶著張仲景前去查看情況。
當初,周瑜組織了一千餘名患病的死士,前往城中,一探究竟。
全城十幾萬口人,幸存者不足十二之數。
而那千餘死士,包括那名斥候,在將城內幸存者一個一個抬到城外之後,並沒有再選擇回來。而是在城內處理屍體,全部集中在一起,然後一把火燒成灰燼,也包括他們自己在內。
最終,屍體與城內的瘟疫,隨著一把大火,全部煙消雲散。
張仲景在查看過大營內的情況之後,大呼防治措施及時,而隨著大批感染者去了城中,重症者又都早已死去,如今收容所內剩下的多是輕症。
老張帶著一眾營中醫匠,花了整整半個月時間,終於戰勝了瘟疫。
原本的感染者,包括城內被救出來的幸存者在內,也全部活了下來。
周瑜重賞了老張。
老張卻推辭道:“若非將軍防治措施及時,這場瘟疫還不知要傳染給多少人,又不知要擴散到何處!所以將軍不必謝老夫,而是應該由老夫謝謝將軍!”
周瑜回答道:“神醫!其實這一切多虧了兩個人,一個是我等的主公,也就是吳侯,是他告知了在下這些措施。若非如此,恐怕後果將不堪設想!”
“啊?沒想到吳侯竟也通曉醫術?不知道老夫能否有幸見上吳侯一麵!另外,將軍說的兩人,不知另一人是誰?”張三說道。
“還有一人,自然便是張三了,沒有他,就不會有老先生前來救治大家!”
周瑜一邊說著,一邊抬頭望著天空。
太史慈也趁機向大家說起了張三的事跡。
眾人這才知道了張三的身世,竟是如此淒慘!而就是這樣一位本該默默無聞的人,竟然在這些日子裏,做出了如此轟轟烈烈的大事!
沒有張三,就不會有張神醫前來救治大家!
沒有張三,前麵為了護城河,又不知要死多少人!
等到此間事了,周瑜便下令拆除了收容所和觀察所。
而如今,安陸城內已被燒成灰燼,周瑜並沒有派人進去鎮守,而是準備在日後,將柴桑大營改為安陸大營,在此防備荊州軍和曹軍。
周瑜在將大營暫時交給程普主持之後,便在太史慈和孫賁的陪同下,帶著張仲景和宋苞,準備坐船返回金陵。
注:張三不過是一小人物,但曆史並不單單是由那些青史留名的大人物書寫的,在他們背後還有著無數個張三。諸位看官在看張三曆險記的時候,可以權當幾篇番外來看。也可通過張三的視角,對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