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邯鄲,這裏是冉閔的大本營。
作為並州和袁氏開戰之後,冉閔率軍攻下的第一塊地盤,冉閔已經將這裏當成了自己的大本營。
原本冉閔隻是並州的一員大將,劉淵的義子。但在得知劉淵的死訊後,冉閔便自稱“武悼天王”,算是自立了。隻不過包括石勒、劉琨等人在內,都依舊把他當作是並州軍的一員。
不同於石勒和張賓二人的和睦相處,劉琨和冉閔之間並不對付,顯得勢同水火。
劉琨惱怒他有二心,冉閔也不爽他對劉淵的死忠,二人之間的關係十分糟糕。
在冉閔的心裏,認為劉淵的兒子們都是廢物,是根本不值得他效忠的對象。
而在劉琨的心中,就算劉淵死了,他的兒子們也是他應當效忠的對象。他認為包括冉閔在內,也應該對劉和,對劉淵的其他兒子忠心耿耿。
就是這樣的兩個人,自見麵之後,關係就十分不睦。
一年來,冉閔多次利用劉琨,讓他率領步兵和張飛互相消耗,他好趁此機會,四處出擊。
雖然劉琨很不爽,但念及冉閔一直在打勝仗,這樣一來對並州軍並沒有壞處,所以也樂得配合他。
麵對張飛大軍,劉琨卻也不俗,從未吃過虧,雙方一直不分勝負。
唯獨這一次,劉琨真的慌了。
曹操在黎陽大敗了石勒的大軍。
作為並州軍前五的大佬,劉琨心裏明白的很,並州勢力已經完犢子了。
接下來,曹操就要北上對付他和冉閔了,對於荊州軍來說已經大勢已去了。
如果他和冉閔的大軍也被消滅,曹操的兩路大軍就會合圍並州,到那時候就真的大勢已去了。
在想明白了一切之後,劉琨第一時間就派人去找到冉閔,想要勸說他和自己一起退回並州,最起碼也要退到井陘關。
如此一來,冉閔、劉琨的軍隊便可以擋住關羽的河東軍團,以及曹操的主力大軍了。
然而冉閔就是不聽劉琨的勸說,鐵了心要自立,還要守住自己打下的地盤。
於是,就有了前麵——冉閔的決定。
劉琨沒辦法,冉閔不聽他的,他再一個人留下來就會被包圍。但如果他退了,冉閔也必將徹底完蛋。
雖然劉琨麵對張飛不吃虧,但他哪有本事同時麵對關羽+曹操+張飛+韓猛+袁尚的二十餘萬大軍呢?
所以,當冉閔派人來告知了他的想法之後,劉琨無奈了也隻能點頭同意。
所謂富貴險中求。
敵軍三路而來,隻要冉閔能夠先擊破袁尚這一路,剩下的就隻有關羽的兩萬騎兵還有威脅了。
到時候,隻要劉琨和冉閔合兵一處,麵對曹操+張飛+薛安都的二十萬步兵,也能輕鬆許多。或死守邯鄲,或退守井陘關,都足以自保。
至於韓猛,就連劉琨也沒有放在眼裏。
原來的袁紹麾下諸將裏麵,韓猛才排第幾?他又算是哪根蔥?
而冉閔得知劉琨答應了他的要求後,不禁欣喜萬分,以為劉琨終於轉變態度了。
於是,冉閔就很放心地就將自己的後背交給了劉琨,二人背靠背地一起作戰。
另一邊,晉陽城。
這裏是並州的治所,也是曾經的並州刺史——劉淵,現在劉淵的長子——劉和的大本營。
作為劉淵的長子,劉和並不是廢物,但就是一直身體不好。長期臥病在床,自然也放鬆了對地方的掌控,以及對前線大軍後勤的補給。
這無疑給了劉淵其他兒子的機會。
同時,對前線的大軍來說,後方不穩也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
和袁紹的幾個兒子一樣,劉淵的幾個兒子之間關係也不好,甚至可以說是更加地糟糕。
劉和在內政方麵,能力最強,但身體不好。
劉聰文武雙全,能力次之,卻年紀略小於劉和。
對於父親在臨終前,把位子交給劉和,這讓劉聰十分不爽。
所以,劉聰一直在暗中積蓄著力量,準備篡奪並州。
直到黎陽之戰爆發,再到後來石勒大敗的消息傳到了後方,一直在上黨擔任太守的劉聰知道,機會終於來了。
於是,他將石勒主力大敗的責任推到了劉和的身上,認為是他切斷了大軍的後勤供給,因此才落得了全軍覆沒的下場。
劉和在得知消息後,竟然氣得直接一命嗚呼了!
這對劉聰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
劉聰一邊布置好壺關和上黨的防務,一邊聯絡其他郡縣的文武官員,一邊率領一萬大軍,直奔晉陽。
最後,劉聰很順利地就得到了晉陽的控製權。
然而現在的並州,西部正在被夏侯淵、蕭摩柯攻打,原本鎮守西部河套地區的大將赫連勃勃也成了喪家之犬。魏郡、河內已經被曹軍攻占,壺關在被徐晃、於禁攻打,河東也在被張遼攻打。就連雁門以北的地盤,也被從代郡退兵的拓跋鮮卑給占據了。
兵力方麵,就隻剩下劉聰手裏守衛壺關、井陘關、雁門關和晉陽,以及其他郡縣的郡兵了。
可以說,現在的並州四麵楚歌,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
但劉聰卻也了得,他竟然派人找到了從黎陽大戰後逃脫的石勒、張賓、劉曜、石虎等人,而且在這幾人手裏還有著萬餘殘軍。
石勒等人,此時正帶著殘兵逃進了太行山,企圖通過山路,回到並州腹地。
除此以外,劉聰又派人通過井陘關,前往趙國邯鄲,聯係到了劉琨。
因此,才有了劉琨想要和冉閔一起,退守井陘關,作為並州東麵屏障之事。
可以說,現在的並州在劉聰的主持下,雖然經曆了一場大敗,甚至有了覆滅之危,但隻要幾方人馬通力合作,還是有翻盤可能的。
注:劉琨(270年~318年),字越石,中山無極人。本是西晉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軍事家。
在曆史上,八王之亂起,劉琨首先效力於諸王,並擔任並州刺史。
永嘉之亂,堅守晉陽九年,抵禦漢趙和後趙入侵。
後來,並州被石勒攻陷,劉琨便前往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雙方約為兄弟,結果慘遭殺害。
作為並州和袁氏開戰之後,冉閔率軍攻下的第一塊地盤,冉閔已經將這裏當成了自己的大本營。
原本冉閔隻是並州的一員大將,劉淵的義子。但在得知劉淵的死訊後,冉閔便自稱“武悼天王”,算是自立了。隻不過包括石勒、劉琨等人在內,都依舊把他當作是並州軍的一員。
不同於石勒和張賓二人的和睦相處,劉琨和冉閔之間並不對付,顯得勢同水火。
劉琨惱怒他有二心,冉閔也不爽他對劉淵的死忠,二人之間的關係十分糟糕。
在冉閔的心裏,認為劉淵的兒子們都是廢物,是根本不值得他效忠的對象。
而在劉琨的心中,就算劉淵死了,他的兒子們也是他應當效忠的對象。他認為包括冉閔在內,也應該對劉和,對劉淵的其他兒子忠心耿耿。
就是這樣的兩個人,自見麵之後,關係就十分不睦。
一年來,冉閔多次利用劉琨,讓他率領步兵和張飛互相消耗,他好趁此機會,四處出擊。
雖然劉琨很不爽,但念及冉閔一直在打勝仗,這樣一來對並州軍並沒有壞處,所以也樂得配合他。
麵對張飛大軍,劉琨卻也不俗,從未吃過虧,雙方一直不分勝負。
唯獨這一次,劉琨真的慌了。
曹操在黎陽大敗了石勒的大軍。
作為並州軍前五的大佬,劉琨心裏明白的很,並州勢力已經完犢子了。
接下來,曹操就要北上對付他和冉閔了,對於荊州軍來說已經大勢已去了。
如果他和冉閔的大軍也被消滅,曹操的兩路大軍就會合圍並州,到那時候就真的大勢已去了。
在想明白了一切之後,劉琨第一時間就派人去找到冉閔,想要勸說他和自己一起退回並州,最起碼也要退到井陘關。
如此一來,冉閔、劉琨的軍隊便可以擋住關羽的河東軍團,以及曹操的主力大軍了。
然而冉閔就是不聽劉琨的勸說,鐵了心要自立,還要守住自己打下的地盤。
於是,就有了前麵——冉閔的決定。
劉琨沒辦法,冉閔不聽他的,他再一個人留下來就會被包圍。但如果他退了,冉閔也必將徹底完蛋。
雖然劉琨麵對張飛不吃虧,但他哪有本事同時麵對關羽+曹操+張飛+韓猛+袁尚的二十餘萬大軍呢?
所以,當冉閔派人來告知了他的想法之後,劉琨無奈了也隻能點頭同意。
所謂富貴險中求。
敵軍三路而來,隻要冉閔能夠先擊破袁尚這一路,剩下的就隻有關羽的兩萬騎兵還有威脅了。
到時候,隻要劉琨和冉閔合兵一處,麵對曹操+張飛+薛安都的二十萬步兵,也能輕鬆許多。或死守邯鄲,或退守井陘關,都足以自保。
至於韓猛,就連劉琨也沒有放在眼裏。
原來的袁紹麾下諸將裏麵,韓猛才排第幾?他又算是哪根蔥?
而冉閔得知劉琨答應了他的要求後,不禁欣喜萬分,以為劉琨終於轉變態度了。
於是,冉閔就很放心地就將自己的後背交給了劉琨,二人背靠背地一起作戰。
另一邊,晉陽城。
這裏是並州的治所,也是曾經的並州刺史——劉淵,現在劉淵的長子——劉和的大本營。
作為劉淵的長子,劉和並不是廢物,但就是一直身體不好。長期臥病在床,自然也放鬆了對地方的掌控,以及對前線大軍後勤的補給。
這無疑給了劉淵其他兒子的機會。
同時,對前線的大軍來說,後方不穩也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
和袁紹的幾個兒子一樣,劉淵的幾個兒子之間關係也不好,甚至可以說是更加地糟糕。
劉和在內政方麵,能力最強,但身體不好。
劉聰文武雙全,能力次之,卻年紀略小於劉和。
對於父親在臨終前,把位子交給劉和,這讓劉聰十分不爽。
所以,劉聰一直在暗中積蓄著力量,準備篡奪並州。
直到黎陽之戰爆發,再到後來石勒大敗的消息傳到了後方,一直在上黨擔任太守的劉聰知道,機會終於來了。
於是,他將石勒主力大敗的責任推到了劉和的身上,認為是他切斷了大軍的後勤供給,因此才落得了全軍覆沒的下場。
劉和在得知消息後,竟然氣得直接一命嗚呼了!
這對劉聰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
劉聰一邊布置好壺關和上黨的防務,一邊聯絡其他郡縣的文武官員,一邊率領一萬大軍,直奔晉陽。
最後,劉聰很順利地就得到了晉陽的控製權。
然而現在的並州,西部正在被夏侯淵、蕭摩柯攻打,原本鎮守西部河套地區的大將赫連勃勃也成了喪家之犬。魏郡、河內已經被曹軍攻占,壺關在被徐晃、於禁攻打,河東也在被張遼攻打。就連雁門以北的地盤,也被從代郡退兵的拓跋鮮卑給占據了。
兵力方麵,就隻剩下劉聰手裏守衛壺關、井陘關、雁門關和晉陽,以及其他郡縣的郡兵了。
可以說,現在的並州四麵楚歌,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
但劉聰卻也了得,他竟然派人找到了從黎陽大戰後逃脫的石勒、張賓、劉曜、石虎等人,而且在這幾人手裏還有著萬餘殘軍。
石勒等人,此時正帶著殘兵逃進了太行山,企圖通過山路,回到並州腹地。
除此以外,劉聰又派人通過井陘關,前往趙國邯鄲,聯係到了劉琨。
因此,才有了劉琨想要和冉閔一起,退守井陘關,作為並州東麵屏障之事。
可以說,現在的並州在劉聰的主持下,雖然經曆了一場大敗,甚至有了覆滅之危,但隻要幾方人馬通力合作,還是有翻盤可能的。
注:劉琨(270年~318年),字越石,中山無極人。本是西晉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軍事家。
在曆史上,八王之亂起,劉琨首先效力於諸王,並擔任並州刺史。
永嘉之亂,堅守晉陽九年,抵禦漢趙和後趙入侵。
後來,並州被石勒攻陷,劉琨便前往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雙方約為兄弟,結果慘遭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