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琨在渡口將一切盡收眼底,對於這裏的進度他表示非常滿意。然後在留下一眾官吏幫忙查驗糧食後,徐琨便帶著一眾親衛騎著快馬,繼續向皖城進發。
皖城距離渡口不足百裏,由一條官道直通,沿途都是村莊和農田。以皖城為中心,方圓百裏便是整個廬江的精華所在,生活著整個廬江境內大約一半的人口。
一眾人快馬加鞭,花費了一個晝夜的時間,於第二天清早抵達皖城。
這裏是廬江的治所,同時也是大小喬的故鄉。作為郡城,這裏的城市規模幾乎和吳縣一般,生活著十餘萬人口。
徐琨之前作為廬江都尉,守城的士卒自然認得。不僅如此,徐琨也識得他們。
此時,出入城池的百姓有很多,同時還有大批的運糧隊在進出,因此十分地繁忙。
徐琨作為“名人”,百姓也多有認識他的。
“徐琨將軍,是徐琨將軍!”一百姓眼尖,見到徐琨到來,不禁驚呼起來。
其他百姓聽到喊話聲,一看果然是徐琨本人,不禁都圍了上來。
“徐琨將軍,俺家小兒子明年就十八了,回頭去參軍的話,一定要讓他小子上啊!”一人說道。
“徐琨將軍,俺們村也出了幾名烈士,他們家中都分了好多錢糧和土地呢!現在當兵不比以前了,現在當兵光榮啊!徐琨將軍,俺今年也不過才四十有三,俺去參軍的話,您可不能不收啊!”又一人說道。
沒想到,百姓們圍上來都是想要參軍的。
這一情況,不禁讓徐琨感慨萬千。
民心如此,定當所向披靡。
“主公已經委任我為淮南都督,都督淮南三郡諸軍事!孫賁將軍則被委任為了三江都督,都督廬江、江夏、豫章三郡軍事。百姓們,若想要從軍的話,可去尋找陸太守,回頭讓太守組織爾等前往西陵!”徐琨連忙解釋道。
“三江軍區,孫賁將軍,真是太好了!”又聽到孫賁的大名,百姓們不禁歡天喜地。
隨著百姓們逐漸散去,徐琨一行人這才得以進城。
走進城來,隻見裏麵熱鬧非凡。
古代的城市人口,多為官吏、守軍、商賈、大族、工匠,以及他們的家人。而皖城的人口能夠達到十餘萬人,可見此地商賈、工匠眾多。而普通百姓多從事農業生產,所以大多生活在城外,各個鄉亭,隻有少數富農會生活在城中。
徐琨一行人穿越大街小巷,終於來到了太守府,這裏是陸績、陶侃等人辦公的地方。而在太守府旁邊還有皖城的縣衙,和府庫、軍械庫等等設施。
太守府門口的幾名守卒,一看是徐琨來了,自然也是認識的,便不敢怠慢,連忙進去通報。
片刻之後,陸績、陶侃一起出來迎接。
陸績自來到廬江擔任太守,已經過了八九個月的時間。
而陶侃在此地擔任郡丞,更是長達數年之久。從陸康擔任太守以來,便一直擔任著佐官。
據說當年,陶侃舉家遷移到廬江之後,便是受到陸康的征辟,這才出任的太守。
那時候,廬江的治所一直在舒城。後來,舒城被孫策攻破。期間,陸康病逝,太守也陸陸續續換了三批。而陶侃卻一直能夠在此地擔任郡丞,足見此人了得。
從陸康,到劉勳、李術,再到孫賁、陸績,太守換了一茬又一茬。陶侃則為了避禍,自廬江落到袁術之手後,便搬到了皖城來辦公了。
直到去年,陸績前來赴任,因為久聞陶侃大名,便下令將治所設在了皖城。
當年,陶侃受到陸康征辟,這在大漢是人生中一等一的大事,等於說陸康便是陶侃的主君。
後來,陸康病故,臨終前囑咐陶侃不要怨恨孫策,陶侃將話記在了心裏,隨後便開城投降。
那是陶侃第一次見到孫策本人,在他的印象裏孫策是個嗜殺的人。因此,雖然有陸康的囑托,但陶侃並沒有對孫策另眼相看。
直到去年,李術叛亂,隨後孫賁、徐琨率軍前來平叛,隨後便留下來當了太守和都尉。當時的治所還在舒城,而陶侃辦公的地方卻在皖城,所以雙方接觸的機會並不多。
後來,第一次江夏之戰結束,孫賁、徐琨奉命前往支援,此地太守又換成了陸績。
作為陸康的兒子,陶侃理當為其效忠,陸績也久聞陶侃之名,因此雙方相處甚歡。
陶侃從陸績嘴裏,聽到了許多關於我的事情,感受到了我的變化。尤其是我現在重用陸家,不僅委任陸績為太守,還將陸遜留在了軍中。對待陸家人尚且如此,對待陸家的舊吏就更別提了。
陸績對陶侃說:“現在的吳侯變了,而且出台了許多新政策。士行,你大展手腳的機會就要來了。”
果不其然,後來因為廬江籍將士戰死、傷殘者眾多,從金陵的刺史府發來了命令,以及有關新政的消息。
吳侯竟然要為戰死將士發放撫恤!甚至還有軍功的獎勵!以及退伍的補償!
這些政策,陶侃聞所未聞,但身為郡丞,他理當協助太守將新政策給一一落實下去。
等到錢糧一一下發,田畝一一落實之後,陶侃從那些戰死、傷殘者家屬的臉上,看到了對吳侯的感激,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陶侃震驚了!
原來新政策如此厲害。
自此以後,陶侃便更加盡心盡力地做起事情來。
同時,也是第一次,開始對吳侯充滿了好奇,他想要多多了解這位,便時時刻刻關注著吳侯的動向。
淮南之戰,打敗夏侯、全殲援軍、消滅李典,盡收淮南之地。
安陸之戰,滅劉裕偏師、燒劉裕糧草、劫劉裕營寨、敗劉裕大軍。
內政方麵,重用士族、寒門,凡有才之士皆能得到重用。設學院,建船廠、礦廠、兵工廠,南方一半工匠得以匯集金陵,金陵也因此大興。
等到陶侃了解之後,他徹底地震驚了。不禁感歎,吳侯才是真正的明主!
注:郡丞,職官名。秦代以後所置,專司輔佐郡守,邊遠的郡則設置長史,掌兵馬之權。
漢朝製度,郡守下設丞或長史。郡丞為太守的佐官,秩六百石(太守秩二千石)。
皖城距離渡口不足百裏,由一條官道直通,沿途都是村莊和農田。以皖城為中心,方圓百裏便是整個廬江的精華所在,生活著整個廬江境內大約一半的人口。
一眾人快馬加鞭,花費了一個晝夜的時間,於第二天清早抵達皖城。
這裏是廬江的治所,同時也是大小喬的故鄉。作為郡城,這裏的城市規模幾乎和吳縣一般,生活著十餘萬人口。
徐琨之前作為廬江都尉,守城的士卒自然認得。不僅如此,徐琨也識得他們。
此時,出入城池的百姓有很多,同時還有大批的運糧隊在進出,因此十分地繁忙。
徐琨作為“名人”,百姓也多有認識他的。
“徐琨將軍,是徐琨將軍!”一百姓眼尖,見到徐琨到來,不禁驚呼起來。
其他百姓聽到喊話聲,一看果然是徐琨本人,不禁都圍了上來。
“徐琨將軍,俺家小兒子明年就十八了,回頭去參軍的話,一定要讓他小子上啊!”一人說道。
“徐琨將軍,俺們村也出了幾名烈士,他們家中都分了好多錢糧和土地呢!現在當兵不比以前了,現在當兵光榮啊!徐琨將軍,俺今年也不過才四十有三,俺去參軍的話,您可不能不收啊!”又一人說道。
沒想到,百姓們圍上來都是想要參軍的。
這一情況,不禁讓徐琨感慨萬千。
民心如此,定當所向披靡。
“主公已經委任我為淮南都督,都督淮南三郡諸軍事!孫賁將軍則被委任為了三江都督,都督廬江、江夏、豫章三郡軍事。百姓們,若想要從軍的話,可去尋找陸太守,回頭讓太守組織爾等前往西陵!”徐琨連忙解釋道。
“三江軍區,孫賁將軍,真是太好了!”又聽到孫賁的大名,百姓們不禁歡天喜地。
隨著百姓們逐漸散去,徐琨一行人這才得以進城。
走進城來,隻見裏麵熱鬧非凡。
古代的城市人口,多為官吏、守軍、商賈、大族、工匠,以及他們的家人。而皖城的人口能夠達到十餘萬人,可見此地商賈、工匠眾多。而普通百姓多從事農業生產,所以大多生活在城外,各個鄉亭,隻有少數富農會生活在城中。
徐琨一行人穿越大街小巷,終於來到了太守府,這裏是陸績、陶侃等人辦公的地方。而在太守府旁邊還有皖城的縣衙,和府庫、軍械庫等等設施。
太守府門口的幾名守卒,一看是徐琨來了,自然也是認識的,便不敢怠慢,連忙進去通報。
片刻之後,陸績、陶侃一起出來迎接。
陸績自來到廬江擔任太守,已經過了八九個月的時間。
而陶侃在此地擔任郡丞,更是長達數年之久。從陸康擔任太守以來,便一直擔任著佐官。
據說當年,陶侃舉家遷移到廬江之後,便是受到陸康的征辟,這才出任的太守。
那時候,廬江的治所一直在舒城。後來,舒城被孫策攻破。期間,陸康病逝,太守也陸陸續續換了三批。而陶侃卻一直能夠在此地擔任郡丞,足見此人了得。
從陸康,到劉勳、李術,再到孫賁、陸績,太守換了一茬又一茬。陶侃則為了避禍,自廬江落到袁術之手後,便搬到了皖城來辦公了。
直到去年,陸績前來赴任,因為久聞陶侃大名,便下令將治所設在了皖城。
當年,陶侃受到陸康征辟,這在大漢是人生中一等一的大事,等於說陸康便是陶侃的主君。
後來,陸康病故,臨終前囑咐陶侃不要怨恨孫策,陶侃將話記在了心裏,隨後便開城投降。
那是陶侃第一次見到孫策本人,在他的印象裏孫策是個嗜殺的人。因此,雖然有陸康的囑托,但陶侃並沒有對孫策另眼相看。
直到去年,李術叛亂,隨後孫賁、徐琨率軍前來平叛,隨後便留下來當了太守和都尉。當時的治所還在舒城,而陶侃辦公的地方卻在皖城,所以雙方接觸的機會並不多。
後來,第一次江夏之戰結束,孫賁、徐琨奉命前往支援,此地太守又換成了陸績。
作為陸康的兒子,陶侃理當為其效忠,陸績也久聞陶侃之名,因此雙方相處甚歡。
陶侃從陸績嘴裏,聽到了許多關於我的事情,感受到了我的變化。尤其是我現在重用陸家,不僅委任陸績為太守,還將陸遜留在了軍中。對待陸家人尚且如此,對待陸家的舊吏就更別提了。
陸績對陶侃說:“現在的吳侯變了,而且出台了許多新政策。士行,你大展手腳的機會就要來了。”
果不其然,後來因為廬江籍將士戰死、傷殘者眾多,從金陵的刺史府發來了命令,以及有關新政的消息。
吳侯竟然要為戰死將士發放撫恤!甚至還有軍功的獎勵!以及退伍的補償!
這些政策,陶侃聞所未聞,但身為郡丞,他理當協助太守將新政策給一一落實下去。
等到錢糧一一下發,田畝一一落實之後,陶侃從那些戰死、傷殘者家屬的臉上,看到了對吳侯的感激,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陶侃震驚了!
原來新政策如此厲害。
自此以後,陶侃便更加盡心盡力地做起事情來。
同時,也是第一次,開始對吳侯充滿了好奇,他想要多多了解這位,便時時刻刻關注著吳侯的動向。
淮南之戰,打敗夏侯、全殲援軍、消滅李典,盡收淮南之地。
安陸之戰,滅劉裕偏師、燒劉裕糧草、劫劉裕營寨、敗劉裕大軍。
內政方麵,重用士族、寒門,凡有才之士皆能得到重用。設學院,建船廠、礦廠、兵工廠,南方一半工匠得以匯集金陵,金陵也因此大興。
等到陶侃了解之後,他徹底地震驚了。不禁感歎,吳侯才是真正的明主!
注:郡丞,職官名。秦代以後所置,專司輔佐郡守,邊遠的郡則設置長史,掌兵馬之權。
漢朝製度,郡守下設丞或長史。郡丞為太守的佐官,秩六百石(太守秩二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