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曲阿南下,一路上都是山地。
按照計劃,黃忠、賈華所部一萬人將前去與程普、孫翊匯合。
如此一來,雙方合兵一處,就有兩萬大軍。
按照戰力,這兩萬大軍,絕對是碾壓丹陽境內山越人的存在。
山越人,如今都聚集在南部的三座城池之中,這無疑給了我軍各個擊破的可能。
但如果山越人為此感到畏懼,然而放棄城池,轉而又回到大山怎麽辦?
放虎歸山,無異於計劃將徹底失敗。
倘若如此,速平山越的計劃又該如何保證成功呢?
因此,在第二天一早,我便與吳景道別,然後帶著王強等明衛一路南下,前往追趕黃忠、賈華所部。
現在丹陽境內共有四支軍隊,麵對分別守在三座城池中的山越人,我軍便有了三個選擇。
一是兵分兩路,由黃忠、賈華組成一路,程普、孫翊組成另一路,兩路大軍分別將南部的山越人左右夾擊。
二是兵分三路,分別攻取三座城池。
三是匯聚成一路,用我軍的威勢逼迫山越人重新聚集起來,然後一戰而下。
三個選擇也說不上哪個更好,應該是各有優劣,但無論如何我都該進行抉擇。
而眼下,我該考慮的並非是降低己方的損失,而是該考慮如何才能更快地完成計劃。
因此,我決定兵分三路,由黃忠組成第一路,由我和賈華組成第二路,由程普和孫翊組成第三路,三路出擊,各取一城。
所以我需要先追上黃忠、賈華所部,然後進行分兵,再派人聯係程普、孫翊前往攻取城池。
兩天後,我們一行人終於追上了黃忠和賈華所部。隨即,在我進行一番講解之後,便與黃忠兵分兩路,又派人南下尋找程普。
另一邊。
陳武在收到命令後,當即就帶著親衛趕往了廬江,一路上花了近十天時間,終於抵達了皖城。
在那裏,陳武見到了太守陶侃,並從陶侃手裏接過了五千新兵的指揮權。
這些人乃是廬江各地的郡縣兵,因為時間緊迫,陶侃便作主把郡縣兵給集結了起來,然後交給陳武。
陶侃久居廬江多年,因此知道昔日的陳武乃是“廬江上甲”的統帥。
而這五千郡縣兵,都是久經訓練的精壯兵員,十分適合訓練為“廬江上甲”。
陳武對此十分感激,如今有了兵員,雖然沒有特別精良的裝備,但隻要再經曆一係列血戰,陳武自信絕對能夠重建“廬江上甲”。
隨即,陳武便帶著五千新兵南下,乘坐著戰船直達豫章治所——南昌,並在那裏匯合了徐盛。
不同於陳武手下隻有五千兵員,徐盛自從來到豫章以後,就從豫章太守——呂範手裏得到了整整兩萬兵員!
豫章,乃是昔日揚州六郡中人口最多的一個郡。鄱陽湖、巢湖、震澤三大流域,乃是揚州的三大糧倉。因此土地肥沃,人口眾多,南昌便是坐落在鄱陽湖的西側。
自從豫章南部被分設廬陵郡後,豫章的人口依舊冠絕揚州,就算久經戰火,人口數量也絲毫不遜於淮南三郡。
因此,身為太守的呂範輕而易舉地就招募到了兩萬兵員,並全部武裝起來,然後交給徐盛進行統帥,這讓徐盛很高興。
雖然兵員多達兩萬,徐盛也十分年輕,因此經驗不足,但徐盛依舊對自己的能力感到自信不已。
另一邊。
董襲自從接到命令,並在丹陽境內招募了些許丹陽兵之後,也將其部眾重新補充到了五千人,隨後離開丹陽,一路向東前往吳縣。
朱桓乃是吳縣本地人,又是大族出身,因此在吳縣頗有名望,和朱治也相識多年。
朱治在接到命令後,也是十分地配合。
加之,吳郡的百姓早年也飽受山越的侵害,這一次前來募兵的將領又是吳縣大族出身的朱桓。因此,前往吳縣報名參軍的青壯也是絡繹不絕。
雖然天氣寒冷,但依舊擋不住青壯們想要參軍的熱情。
作為昔日孫策的大本營,吳郡的青壯曾經都參過軍,甚至有許多人還自帶兵器、甲胄。
最後,經過近一個月的忙碌,朱治竟然招募到了一萬五千兵員!
等到董襲率兵抵達吳縣,並與朱桓匯合的時候,看到黑壓壓的大軍,董襲心裏都酸了!
董襲所部隻有五千人,而朱桓所部卻有一萬五千人。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然而董襲不知道的是,徐盛所部的人數更多,如果被他知道的話,又不知該作何感想?
三路大軍陸續匯集,隨即按照計劃開始南下。
誰知,江東軍將要反攻的消息不脛而走,三路大軍在南下的道路上,還不斷地有青壯加入進來。
三路大軍,人數越滾越多,聲勢也越來越大。
由此可見,江東的百姓有多麽仇視山越人,江東軍在江東本地又是多麽得人心!
民心所向,必將百戰百勝!
半個月後,也就是二月初一,三路大軍陸續抵達目標地點。
然而因為江東軍聲勢浩大,山越人居然全都不戰而走,紛紛逃往廬陵、會稽南部去了。
結果,第一階段的作戰也因此不戰而勝,隨即就將進入第二階段。
此時,三路大軍經過不斷壯大,人數已經不遜於山越人多少了。
其中,西路軍徐盛、陳武所部已經擁有了四萬大軍。
中路軍,我和程普、孫翊、黃忠、賈華四部也有了兩萬大軍。
東路軍,在朱桓、董襲繼續南下,並與孫靜、孫暠、朱然匯合後,同樣擁有了四萬大軍。
三路大軍,總計達到了十萬之數。
更何況後方還有商隊招募了民夫,在將源源不斷的輜重物資給運送過來。
反觀山越人,在丹陽、會稽連遭敗績,已經損失了七八萬兵力,軍隊人數已經銳減至不到二十三萬人了。
在此消彼長之下,我方的優勢已經越來越大,反觀山越人卻是越打越少。
同時,這也給山越人帶來了一絲絲危機,因為江東軍的反應實在是太快了,爆兵能力也實在是太強了。
按照計劃,黃忠、賈華所部一萬人將前去與程普、孫翊匯合。
如此一來,雙方合兵一處,就有兩萬大軍。
按照戰力,這兩萬大軍,絕對是碾壓丹陽境內山越人的存在。
山越人,如今都聚集在南部的三座城池之中,這無疑給了我軍各個擊破的可能。
但如果山越人為此感到畏懼,然而放棄城池,轉而又回到大山怎麽辦?
放虎歸山,無異於計劃將徹底失敗。
倘若如此,速平山越的計劃又該如何保證成功呢?
因此,在第二天一早,我便與吳景道別,然後帶著王強等明衛一路南下,前往追趕黃忠、賈華所部。
現在丹陽境內共有四支軍隊,麵對分別守在三座城池中的山越人,我軍便有了三個選擇。
一是兵分兩路,由黃忠、賈華組成一路,程普、孫翊組成另一路,兩路大軍分別將南部的山越人左右夾擊。
二是兵分三路,分別攻取三座城池。
三是匯聚成一路,用我軍的威勢逼迫山越人重新聚集起來,然後一戰而下。
三個選擇也說不上哪個更好,應該是各有優劣,但無論如何我都該進行抉擇。
而眼下,我該考慮的並非是降低己方的損失,而是該考慮如何才能更快地完成計劃。
因此,我決定兵分三路,由黃忠組成第一路,由我和賈華組成第二路,由程普和孫翊組成第三路,三路出擊,各取一城。
所以我需要先追上黃忠、賈華所部,然後進行分兵,再派人聯係程普、孫翊前往攻取城池。
兩天後,我們一行人終於追上了黃忠和賈華所部。隨即,在我進行一番講解之後,便與黃忠兵分兩路,又派人南下尋找程普。
另一邊。
陳武在收到命令後,當即就帶著親衛趕往了廬江,一路上花了近十天時間,終於抵達了皖城。
在那裏,陳武見到了太守陶侃,並從陶侃手裏接過了五千新兵的指揮權。
這些人乃是廬江各地的郡縣兵,因為時間緊迫,陶侃便作主把郡縣兵給集結了起來,然後交給陳武。
陶侃久居廬江多年,因此知道昔日的陳武乃是“廬江上甲”的統帥。
而這五千郡縣兵,都是久經訓練的精壯兵員,十分適合訓練為“廬江上甲”。
陳武對此十分感激,如今有了兵員,雖然沒有特別精良的裝備,但隻要再經曆一係列血戰,陳武自信絕對能夠重建“廬江上甲”。
隨即,陳武便帶著五千新兵南下,乘坐著戰船直達豫章治所——南昌,並在那裏匯合了徐盛。
不同於陳武手下隻有五千兵員,徐盛自從來到豫章以後,就從豫章太守——呂範手裏得到了整整兩萬兵員!
豫章,乃是昔日揚州六郡中人口最多的一個郡。鄱陽湖、巢湖、震澤三大流域,乃是揚州的三大糧倉。因此土地肥沃,人口眾多,南昌便是坐落在鄱陽湖的西側。
自從豫章南部被分設廬陵郡後,豫章的人口依舊冠絕揚州,就算久經戰火,人口數量也絲毫不遜於淮南三郡。
因此,身為太守的呂範輕而易舉地就招募到了兩萬兵員,並全部武裝起來,然後交給徐盛進行統帥,這讓徐盛很高興。
雖然兵員多達兩萬,徐盛也十分年輕,因此經驗不足,但徐盛依舊對自己的能力感到自信不已。
另一邊。
董襲自從接到命令,並在丹陽境內招募了些許丹陽兵之後,也將其部眾重新補充到了五千人,隨後離開丹陽,一路向東前往吳縣。
朱桓乃是吳縣本地人,又是大族出身,因此在吳縣頗有名望,和朱治也相識多年。
朱治在接到命令後,也是十分地配合。
加之,吳郡的百姓早年也飽受山越的侵害,這一次前來募兵的將領又是吳縣大族出身的朱桓。因此,前往吳縣報名參軍的青壯也是絡繹不絕。
雖然天氣寒冷,但依舊擋不住青壯們想要參軍的熱情。
作為昔日孫策的大本營,吳郡的青壯曾經都參過軍,甚至有許多人還自帶兵器、甲胄。
最後,經過近一個月的忙碌,朱治竟然招募到了一萬五千兵員!
等到董襲率兵抵達吳縣,並與朱桓匯合的時候,看到黑壓壓的大軍,董襲心裏都酸了!
董襲所部隻有五千人,而朱桓所部卻有一萬五千人。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然而董襲不知道的是,徐盛所部的人數更多,如果被他知道的話,又不知該作何感想?
三路大軍陸續匯集,隨即按照計劃開始南下。
誰知,江東軍將要反攻的消息不脛而走,三路大軍在南下的道路上,還不斷地有青壯加入進來。
三路大軍,人數越滾越多,聲勢也越來越大。
由此可見,江東的百姓有多麽仇視山越人,江東軍在江東本地又是多麽得人心!
民心所向,必將百戰百勝!
半個月後,也就是二月初一,三路大軍陸續抵達目標地點。
然而因為江東軍聲勢浩大,山越人居然全都不戰而走,紛紛逃往廬陵、會稽南部去了。
結果,第一階段的作戰也因此不戰而勝,隨即就將進入第二階段。
此時,三路大軍經過不斷壯大,人數已經不遜於山越人多少了。
其中,西路軍徐盛、陳武所部已經擁有了四萬大軍。
中路軍,我和程普、孫翊、黃忠、賈華四部也有了兩萬大軍。
東路軍,在朱桓、董襲繼續南下,並與孫靜、孫暠、朱然匯合後,同樣擁有了四萬大軍。
三路大軍,總計達到了十萬之數。
更何況後方還有商隊招募了民夫,在將源源不斷的輜重物資給運送過來。
反觀山越人,在丹陽、會稽連遭敗績,已經損失了七八萬兵力,軍隊人數已經銳減至不到二十三萬人了。
在此消彼長之下,我方的優勢已經越來越大,反觀山越人卻是越打越少。
同時,這也給山越人帶來了一絲絲危機,因為江東軍的反應實在是太快了,爆兵能力也實在是太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