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軍自進入漢陽境內後,繼續深入了一百裏,然後就停滯不前陷入了困境。


    這一困境並非來自秦軍,也並非後勤不濟,而是曹軍在戰略上陷入了困境。


    因為後勤的問題,擔任聯軍盟主的曹操深知這一點,所以於情於理都該速戰速決才能有利。


    然而後勤既要跟上,又要保證戰線不會拉得太長,曹軍也因此無法快速用兵。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曹操便命令大軍停了下來,然後重新作出安排。


    這裏的曹軍雖然號稱十萬,但就和我猜測的一樣,也確實有著十二萬之眾。


    他們分別由夏侯惇、夏侯淵、曹洪、蕭摩柯、羊侃、徐晃、張合、樂進、高覽、張繡,以及徐晃麾下的兩員部將——蘭欽、王思政統帥。


    蘭欽,字休明,南北朝時期南梁名將,冀州刺史蘭子雲之子。


    曆史上,蘭欽自少勇決過人,隨父在洛陽生活,後南歸梁朝。


    大通元年(527年),出師攻北魏,連取蕭城、厥固等地,並陣斬魏將曹龍牙,進討桂陽等地叛蠻。又率軍援救衡州,蕩平長樂諸洞叛亂。


    大同元年(535年),蘭欽奉詔赴援襄陽,成功擊破魏軍,生擒魏將數人,並趁勢收複漢中。隨後轉援梁州,大破魏都督董紹、張獻等,幾乎全殲其部。他在百日內兩破魏軍,威名大振,回朝時又討平西江俚人叛亂。


    大同十年(544年)後,蘭欽征討交州李賁叛亂。但在抵達嶺南後被南安侯蕭恬密謀毒害,享年四十二歲。


    蘭欽屢戰有功,是梁武帝統治中期傑出的軍事將領。《梁書》將其與另一名將陳慶之合傳,並稱讚二人是“(廉)頗、(李)牧、衛(青)、霍(去病)之亞歟”。


    這一世,蘭欽因為久居洛陽,在董卓之亂後,隨同朝廷和洛陽百姓一起西遷長安。


    後又跟隨天子東逃,最終遷居許都,也因此加入了曹操的麾下,並被曹操安排擔任了徐晃的部將。


    王思政,字思政,太原郡祁縣人。北魏、西魏將領,東漢司徒王允的後代。


    在曆史上,王思政容貌魁偉,頗有謀略。


    北魏時期,隨北海王元顥征討關中起義,投靠平陽王元修。


    孝武帝元修即位後,憑借擁戴之功,總領禁軍。


    後護送孝武帝遷都長安投奔夏州刺史宇文泰,參加河橋之戰,鎮守玉璧。


    大統八年,挫敗高歡的進攻。


    大統十二年,趁著東魏大將侯景叛變,占據戰略要地潁川。


    堅守潁川,擊退東魏大將高嶽圍攻潁川,殺死東魏將領慕容紹宗、劉豐等人。


    大統十五年,受到東魏大將軍高澄領軍攻擊,城破被俘。


    北齊建立後,卒於任上。


    這一世,王思政的經曆和蘭欽基本相同,但不是王允的後代,而是直接成了王允的孫子。


    除此以外,曹軍中還有許褚率領的五百虎衛,以及曹軍南下後一起帶回的數萬匹戰馬。


    曹操考慮到這一戰將會遷延日久,為了不影響到治下的發展,曹操遂決定以數萬匹戰馬為基礎,組建兩萬輕騎兵。


    曹操命令蕭摩柯、張繡二將在全軍中挑選兩萬善騎之士,一騎配雙馬,並由二將負責統帥。


    然後曹操親自帶著郭嘉和二將,以及兩萬騎兵,並攜帶部分糧草繼續前進。


    隻留下十萬步兵作為疑兵,留在原地,吸引秦軍的注意力。


    這十萬曹軍主力,由賈詡、荀攸統帥,並輔以十員上將進行指揮。


    曹操為了以假亂真,更是留下了他的大纛、傘蓋,以及許褚的虎衛軍。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虛虛實實。


    這一次,曹操將他的用兵之道發揮到了極致,而他本人早已帶著兩萬輕騎兵長驅直入。


    十萬曹軍主力隻是疑兵,就在渭水北岸,每日行軍不過十裏。


    曹操則帶著兩萬輕騎兵渡過渭水,來到了渭水南岸,然後直撲隴西狄道——苻堅的大本營。


    而曹操此去將會有三個結果:


    一是苻堅根本不在那裏,曹操撲個空,然後這一戰的結局遙遙無期。


    二是狄道空虛,但苻堅就在那裏,曹操一戰定乾坤。


    三是秦軍主力就在那裏,曹軍兩萬輕騎兵以卵擊石,玉石俱焚。


    因此,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曹操才會將十萬主力布置為疑兵。


    除此以外,整個聯軍主力都已經兵分三路,也更加能夠迷惑秦軍的判斷。


    如此一來,曹操這一路輕騎兵的目標更小,行動也顯得更加隱秘。


    倘若一切順利的話,曹操本人就能避開秦軍主力,然後成功直取狄道。


    在渡過渭水之後,一路上,曹操都顯得極為小心謹慎。


    遇到城池,曹操不敢下令強攻,以免引起秦軍的注意。


    遇到異族的部落,曹操也不敢下令進攻,隻是繞過。


    因此一路上,曹操和兩萬騎兵都沒有被秦軍發現,目前一切順利。


    然而前往狄道,路途遙遠,路上極為凶險。


    曹操身為天下第一諸侯,又是當朝丞相,卻是在行軍中將身死置之度外。


    就連文弱的郭嘉也不辭辛苦,蕭摩柯、張繡二將更是將兩萬輕騎兵打理得井井有條,大軍井然有序。


    另一邊,在曹操離開之後,十萬曹軍主力卻陸陸續續出現了問題。


    首先是將士們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症狀,有些人開始上吐下瀉,一下子就失去了戰鬥力。


    接著是後勤果然跟不上了,將士們在失去補給後,眼看著就陷入了斷糧的絕境。


    最後是沒有了曹操的約束,十萬曹軍也發生了內部矛盾,將帥不合實乃兵家大忌。


    作為謀主的賈詡、荀攸並沒有統帥大軍的經驗,更沒有統帥大軍的威望和能力,因此最後指揮權落到了夏侯惇、夏侯淵、曹洪的手裏。


    三人都是曹操的兄弟,在軍中威望極高,但卻戰功不足。


    其他將領則多是降將,諸如張合、高覽。


    還有如羊侃,前不久還是俘虜,因此在軍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相比之下,徐晃、樂進卻是屢立戰功,戰功赫赫。


    於是,為了解決內部矛盾,以及大軍中出現的其他問題,眾將決定將大軍一分為二。


    徐晃、樂進作為大將,羊侃、蘭欽、王思政為部將,賈詡為謀主,五萬大軍為一部分。


    夏侯惇、夏侯淵作為大將,曹洪、張合、高覽為部將,荀攸為謀主,五萬大軍為另一部分。


    徐晃的一路,五萬大軍繼續沿著渭水進軍;


    夏侯惇的一路,五萬大軍則貼著漢陽和安定的邊境進軍,許褚也帶著虎衛軍同行。


    曹軍在分兵之後,順利解決了內部矛盾,以及指揮不順暢的問題。


    加上各自用不同的辦法解決了後勤問題,以及水土不服等問題,大軍得以繼續前進。


    然而曹軍這一分兵,也讓秦軍察覺到了戰機的出現,一場危機也即將降臨到曹軍的頭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血之孫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魯斯老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魯斯老爺並收藏血之孫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