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聯軍的運糧隊被劫,在糧草方麵,雙方的形勢發生了顛倒。
原本聯軍糧草充足,爾朱軍糧草不濟,現在雙方倒了過來。
蕭道成的三萬後軍陷入了困境,不僅聯軍的糧道難保,自身的安危更是難以保證。
彼時,蕭道成甚至還不知道爾朱榮、爾朱兆帶著兩萬騎兵到來的消息,隻以為劫糧一事乃是賀拔嶽幹的。
既然是賀拔嶽幹的,那麽糧草就一定在秦軍的大營中,蕭道成是這麽認為的。
雖然謝石命令蕭道成按兵不動,但現在糧草都被人搶了,還怎麽按兵不動?
於是,蕭道成在與陳顯達、崔慧景進行商議之後,決定采取主動進攻。
而後軍的動作也正中秦軍和爾朱榮的下懷,二人約定了不會主動進攻,而是等著蕭道成先來進攻。
蕭道成動員了營中的全部軍隊,分別由蕭道成、陳顯達、崔慧景統帥,分三個方向進攻秦軍大營。
為此,三萬後軍全軍出動,傾巢而出。
另一邊,賀拔嶽早就等這一天等了一個月了,便與趙貴、李虎在營中分別拒敵。
賀拔嶽在南營對上了蕭道成;
趙貴在東營對上了陳顯達;
李虎在西營對上了崔慧景。
雙方圍繞著秦軍大營的三座營門展開了激戰,先是一通互射,然後短兵相接。
戰鬥中,雙方都是刀盾兵、槍矛兵在前,弓弩兵在後攢射。
聯軍這邊,無論是豫州軍還是青州軍都是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但都訓練有素。
秦軍這邊,三萬大軍都是漢人仆從軍,且都是從五十餘萬漢人青壯中精挑細選出來的。
雙方兵力相當,戰力相當,士氣相當。
就連六位將領的能力也差不多,六人都是文武雙全,因此戰況有些難解難分。
隨著時間的流逝,雙方依舊不分勝負,哪怕秦軍采取守勢也依舊不占上風。
秦軍大營的三個方向,因為都有箭塔的緣故,居高臨下可以射殺聯軍。
然而聯軍也不是吃素的,三位將領更不是吃素的,很快就想到了辦法,然後陸續解決了箭塔。
不僅如此,秦軍大營外設置的拒馬、鹿砦也被全部清理,秦軍更加沒有了優勢。
由此可見,蕭道成、陳顯達、崔慧景三將在戰陣上都並非泛泛之輩,足可以稱之為名將。
但賀拔嶽、趙貴、李虎也不是吃素的,不僅文武雙全,甚至還敢親自上陣。
反觀聯軍這邊,三位將領就沒有這麽大的勇氣了,因此隻能指揮部眾,鼓舞士氣。
戰況越發激烈,南營這邊,在賀拔嶽的親自帶隊下,蕭道成逐漸落入了下風。
東營那邊,趙貴同樣親自帶隊衝鋒,陳顯達無奈也隻能親自帶隊抵擋。
西營那邊,李虎、崔慧景旗鼓相當,李虎猛一些,崔慧景運籌帷幄一些。
倘若戰況照這樣發展下去的話,雙方必定是兩敗俱傷,甚至是聯軍更吃虧一些的局麵。
畢竟在解決秦軍箭塔、拒馬、鹿砦之時,聯軍付出了不少的代價,隻是在成功後士氣大振罷了。
然而秦軍這邊卻留有後手,秦軍可是和爾朱榮暗中有聯絡的,爾朱榮、爾朱兆帶著兩萬騎兵早就伺機而動了。
雙方戰至一個時辰,早已經付出了近兩萬的傷亡,戰場上已經血流成河。
就在這時,西營方向,隱隱約約傳來了騎兵的號角聲。
爾朱榮、爾朱兆帶著騎兵來了,出現在了西邊,也就是李虎、崔慧景的交戰之處。
此時,崔慧景的眼中隻有李虎,隻有秦軍大營的西門,對身後毫無防備。
爾朱大軍帶著無盡的威勢,一路奔襲而來,然後直衝崔慧景大軍的後方。
戰鬥毫無懸念,兩萬騎兵輕易地撕碎了崔慧景大軍的後背,七八千步兵瞬間奔潰。
崔慧景大軍腹背受敵,將士們頓時就沒了鬥誌,開始四散奔逃。
崔慧景本人也在其中,在他們的後麵正是追擊的兩萬騎兵,因此隻能亡命狂奔。
然而,爾朱榮、爾朱兆帶著騎兵並沒有久追,而是調轉方麵往南而去。
那裏是蕭道成與賀拔嶽的交戰之處,此時的蕭道成同樣沒有防備,壓根沒想到秦軍會有支援。
爾朱榮、爾朱兆帶著騎兵如法炮製,但不是從蕭道成大軍的後方,而是從左側突入。
戰鬥同樣毫無懸念,蕭道成這邊,七八千人的陣型同樣被輕易地撕碎了。
蕭道成大軍開始潰逃了,但爾朱榮、爾朱兆卻沒有追擊,而是直奔東營。
此時的東麵,陳顯達正與趙貴激戰正酣,同樣對爾朱榮、爾朱兆的到來毫不知情。
爾朱榮、爾朱兆帶著騎兵來了,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東邊又出現了一支大軍的身影。
隻見是“謝”字大旗,兩萬兗州軍邁著穩健地步伐而來,正是之前被謝石派來支援的謝艾大軍。
此時,兗州軍距離東門還有數裏的距離,倘若爾朱榮下令先擊潰陳顯達的大軍。
那麽陳顯達的大軍必定會全軍覆沒,畢竟聯軍的大營在南邊,爾朱榮的騎兵正堵在他們逃跑的方向。
倘若爾朱榮這邊做的話,等到他們收拾掉陳顯達大軍之後,便將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距離再對兗州軍發動衝鋒。
因此,陳顯達和謝艾之間,爾朱榮隻能選擇一個。
爾朱榮沒有猶豫,當即帶著騎兵又稍稍轉向,準備先對付兗州軍。
兗州軍的到來無疑救了陳顯達一命,但戰鬥還在繼續,陳顯達的大軍卻不可避免地心態受到了影響。
但他們看到爾朱榮的騎兵出現的時候,他們不禁嚇了一跳;
但當他們又看到騎兵往後方而去的時候,他們又不禁鬆了一口氣。
這一來二去的,不免讓陳顯達大軍失了節奏,被趙貴大軍趁機打了一波反擊。
與此同時,謝艾看到有兩萬騎兵直撲他們而來,當即命令大軍停下,然後開始列陣迎敵。
原本兗州軍就是列陣往戰場而來了,隨著謝艾的命令,大軍停止了行軍,而是穩固陣型,列陣迎敵。
原本聯軍糧草充足,爾朱軍糧草不濟,現在雙方倒了過來。
蕭道成的三萬後軍陷入了困境,不僅聯軍的糧道難保,自身的安危更是難以保證。
彼時,蕭道成甚至還不知道爾朱榮、爾朱兆帶著兩萬騎兵到來的消息,隻以為劫糧一事乃是賀拔嶽幹的。
既然是賀拔嶽幹的,那麽糧草就一定在秦軍的大營中,蕭道成是這麽認為的。
雖然謝石命令蕭道成按兵不動,但現在糧草都被人搶了,還怎麽按兵不動?
於是,蕭道成在與陳顯達、崔慧景進行商議之後,決定采取主動進攻。
而後軍的動作也正中秦軍和爾朱榮的下懷,二人約定了不會主動進攻,而是等著蕭道成先來進攻。
蕭道成動員了營中的全部軍隊,分別由蕭道成、陳顯達、崔慧景統帥,分三個方向進攻秦軍大營。
為此,三萬後軍全軍出動,傾巢而出。
另一邊,賀拔嶽早就等這一天等了一個月了,便與趙貴、李虎在營中分別拒敵。
賀拔嶽在南營對上了蕭道成;
趙貴在東營對上了陳顯達;
李虎在西營對上了崔慧景。
雙方圍繞著秦軍大營的三座營門展開了激戰,先是一通互射,然後短兵相接。
戰鬥中,雙方都是刀盾兵、槍矛兵在前,弓弩兵在後攢射。
聯軍這邊,無論是豫州軍還是青州軍都是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但都訓練有素。
秦軍這邊,三萬大軍都是漢人仆從軍,且都是從五十餘萬漢人青壯中精挑細選出來的。
雙方兵力相當,戰力相當,士氣相當。
就連六位將領的能力也差不多,六人都是文武雙全,因此戰況有些難解難分。
隨著時間的流逝,雙方依舊不分勝負,哪怕秦軍采取守勢也依舊不占上風。
秦軍大營的三個方向,因為都有箭塔的緣故,居高臨下可以射殺聯軍。
然而聯軍也不是吃素的,三位將領更不是吃素的,很快就想到了辦法,然後陸續解決了箭塔。
不僅如此,秦軍大營外設置的拒馬、鹿砦也被全部清理,秦軍更加沒有了優勢。
由此可見,蕭道成、陳顯達、崔慧景三將在戰陣上都並非泛泛之輩,足可以稱之為名將。
但賀拔嶽、趙貴、李虎也不是吃素的,不僅文武雙全,甚至還敢親自上陣。
反觀聯軍這邊,三位將領就沒有這麽大的勇氣了,因此隻能指揮部眾,鼓舞士氣。
戰況越發激烈,南營這邊,在賀拔嶽的親自帶隊下,蕭道成逐漸落入了下風。
東營那邊,趙貴同樣親自帶隊衝鋒,陳顯達無奈也隻能親自帶隊抵擋。
西營那邊,李虎、崔慧景旗鼓相當,李虎猛一些,崔慧景運籌帷幄一些。
倘若戰況照這樣發展下去的話,雙方必定是兩敗俱傷,甚至是聯軍更吃虧一些的局麵。
畢竟在解決秦軍箭塔、拒馬、鹿砦之時,聯軍付出了不少的代價,隻是在成功後士氣大振罷了。
然而秦軍這邊卻留有後手,秦軍可是和爾朱榮暗中有聯絡的,爾朱榮、爾朱兆帶著兩萬騎兵早就伺機而動了。
雙方戰至一個時辰,早已經付出了近兩萬的傷亡,戰場上已經血流成河。
就在這時,西營方向,隱隱約約傳來了騎兵的號角聲。
爾朱榮、爾朱兆帶著騎兵來了,出現在了西邊,也就是李虎、崔慧景的交戰之處。
此時,崔慧景的眼中隻有李虎,隻有秦軍大營的西門,對身後毫無防備。
爾朱大軍帶著無盡的威勢,一路奔襲而來,然後直衝崔慧景大軍的後方。
戰鬥毫無懸念,兩萬騎兵輕易地撕碎了崔慧景大軍的後背,七八千步兵瞬間奔潰。
崔慧景大軍腹背受敵,將士們頓時就沒了鬥誌,開始四散奔逃。
崔慧景本人也在其中,在他們的後麵正是追擊的兩萬騎兵,因此隻能亡命狂奔。
然而,爾朱榮、爾朱兆帶著騎兵並沒有久追,而是調轉方麵往南而去。
那裏是蕭道成與賀拔嶽的交戰之處,此時的蕭道成同樣沒有防備,壓根沒想到秦軍會有支援。
爾朱榮、爾朱兆帶著騎兵如法炮製,但不是從蕭道成大軍的後方,而是從左側突入。
戰鬥同樣毫無懸念,蕭道成這邊,七八千人的陣型同樣被輕易地撕碎了。
蕭道成大軍開始潰逃了,但爾朱榮、爾朱兆卻沒有追擊,而是直奔東營。
此時的東麵,陳顯達正與趙貴激戰正酣,同樣對爾朱榮、爾朱兆的到來毫不知情。
爾朱榮、爾朱兆帶著騎兵來了,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東邊又出現了一支大軍的身影。
隻見是“謝”字大旗,兩萬兗州軍邁著穩健地步伐而來,正是之前被謝石派來支援的謝艾大軍。
此時,兗州軍距離東門還有數裏的距離,倘若爾朱榮下令先擊潰陳顯達的大軍。
那麽陳顯達的大軍必定會全軍覆沒,畢竟聯軍的大營在南邊,爾朱榮的騎兵正堵在他們逃跑的方向。
倘若爾朱榮這邊做的話,等到他們收拾掉陳顯達大軍之後,便將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距離再對兗州軍發動衝鋒。
因此,陳顯達和謝艾之間,爾朱榮隻能選擇一個。
爾朱榮沒有猶豫,當即帶著騎兵又稍稍轉向,準備先對付兗州軍。
兗州軍的到來無疑救了陳顯達一命,但戰鬥還在繼續,陳顯達的大軍卻不可避免地心態受到了影響。
但他們看到爾朱榮的騎兵出現的時候,他們不禁嚇了一跳;
但當他們又看到騎兵往後方而去的時候,他們又不禁鬆了一口氣。
這一來二去的,不免讓陳顯達大軍失了節奏,被趙貴大軍趁機打了一波反擊。
與此同時,謝艾看到有兩萬騎兵直撲他們而來,當即命令大軍停下,然後開始列陣迎敵。
原本兗州軍就是列陣往戰場而來了,隨著謝艾的命令,大軍停止了行軍,而是穩固陣型,列陣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