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使者從許都抵達,一路風塵仆仆。


    這一次來的人不再是謝安,取而代之地是一名太監,是為宣讀天子詔書。


    我等所有人在西陵的大將軍幕府內,沐浴焚香,隨即跪拜聆聽。


    隨著詔書被宣讀完畢,再到天使賜下刻著“大吳國公”四個字的印綬之時,從此我便成為了堂堂的吳國公!


    “吾等跪謝天子,天子萬年!大漢萬年!”


    一套施禮參拜之後,我接過煌煌印綬,隨即命人重賞了天使一番。


    天使在得了好處之後,不禁喜笑顏開,隨即偷偷向我透露了一些情報!


    “吳國公殿下,天子近來精神狀態不佳,恐是受國事所累!”天使說道。


    “多謝天使告知!”我連忙回應道。


    這天子身在許都如同傀儡,毫無人身自由可言,如今大漢又如此勢微!


    在如此情況下,天子的精神狀態能好才怪!我心裏如此想道。


    ………


    在送別天使之後,我們一行人又忙不迭地回到了幕府之中,眾人隨即向我道喜。


    “恭喜主公,賀喜主公!”眾人恭維道。


    “哈哈,諸位!眼下我受封吳國公,等到消息在傳出去之後,二州軍民定將深受鼓舞!眼下南郡失地尚未收複,交州陳霸先又虎視我荊南之地!當此之時,我等正該戮力同心,齊心協力!”我當眾勉勵道。


    “我等敢不用命!”眾人隨即回應道。


    “諸位,曾經我的權力有限,如今受封國公!眼下又正值大戰在即,我欲為眾將士加官晉爵,諸位可有良言?”我連忙詢問道。


    “主公!如今軍中雜號將軍眾多,哪怕是軍團主將也隻是雜號將軍,恐難以服眾!主公不妨予以擢升,對他們加官晉爵一番!”王猛建議道。


    “嗯,景略言之有理!如今軍中將校,唯有周公瑾、太史子義、馬孟起是為重號將軍,其餘將校最多是雜號將軍,確實該為諸位加官晉爵了!


    我意擢升太史慈、太史子義為鎮東將軍;


    甘寧、甘興霸為鎮南將軍;


    馬超、馬孟起為鎮西將軍;


    陳慶、陳子雲為鎮北將軍。


    徐琨、徐公玉(瞎編的)為安東將軍;


    黃蓋、黃公覆為安南將軍;


    程普、程德謀為安西將軍;


    韓當、韓義公為安北將軍。


    孫賁、孫伯陽為平東將軍;


    賀齊、賀公苗為平南將軍;


    吳才、吳有才為平西將軍;


    孫河、孫伯海為平北將軍!


    另外,擢升陸遜、陸伯言為定威將軍;


    沈慶、沈弘先為寧遠將軍;


    孫翊、孫叔弼為討逆將軍;


    周泰、周幼平為奮威將軍;


    孫瑜、孫仲異為恭義將軍!


    另外,王猛、陶侃、魯肅、太史慈、韓當、孫河、程普、甘寧、孫暠、陳武十人為關內侯!”


    一口氣擢升了十二位重號將軍,五位雜號將軍,十位關內侯!


    所謂重號將軍,便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四征、四鎮、四安、四平,一共二十四個將軍位。


    在秦代以前,武職將軍名號隻有大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偏將軍、裨將軍。


    漢文帝時,始有車騎將軍、衛將軍,漢武帝為霍去病專設一重號將軍——驃騎將軍,位次大將軍。


    自武帝征匈奴始,之後將軍名號日益繁多,如驍騎、樓船、材官、伏波、貳師、度遼、龍驤等,或以所領部隊(如驍騎、材官),或因奉行的任務(如李廣利攻貳師城),甚至或因童謠(如龍驤),隨立名目。


    而絕大多數則取威武之名,如寇軍、揚威之類。


    南北朝時,將軍名號更加泛濫,名目繁多,南朝梁共有三百六十一(包知加封境外人士的一百二十五號)。


    這期間將軍稱號也被劃分成二類,即重號將軍和雜號將軍。


    重號將軍職位高,輕易不封;雜號將軍職位較低。


    兩漢重號隻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


    三國開始增多大將軍、驃騎、車騎、衛、四征將軍、四鎮將軍,皆為重號將軍。


    但亦有例外,如南朝宋四鎮亦在雜號之列,雜號加大者亦為重號將軍。


    在大漢鼎盛時期,重號將軍一般並不常設,隻有在戰時皇帝委任將領出征前才會加以重號將軍位。


    不過到了亂世,戰事繁多,將領也多,因此重號將軍也就和官職一樣成了常設封號!


    至於爵位,又稱封爵、世爵,是指諸侯獲封賜的封建等級,因此爵位本來是與封建製度密切相關的。


    爵是古代君主對貴戚功臣的封賜。


    在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均世襲罔替,封地均稱國,在封國內行使統治權。


    各諸侯國內,又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國等置執圭、執帛等爵。


    卿、大夫有封邑,對封邑也可以行使統治權、唯受命於諸侯。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普遍廢除了卿大夫的采邑製度而實行郡縣製,出現了有別於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


    這些新設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襲。


    秦朝,繼續使用自商鞅變法後定下的自公士至徹侯二十等爵,專門用以賞功。


    徹侯食縣,其他諸爵得食俸祿如官吏。


    公士,秦、漢二十等爵的第一級,即最低一級。有此爵之民,仍須服役,僅身份略優於無爵之人。


    上造,秦、漢二十等爵的第二級,隻高於公士。


    簪嫋,秦、漢二十等爵的第三級,高於上造,仍須服役。


    不更,秦、漢二十等爵的第四級,不更者,即可免充更卒(輪流服役的兵卒)之意,其他之役,仍須照服。


    往後十六級則為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大良造)、駟車庶長、大庶長、關內侯、徹侯!


    其中的關內侯,乃是秦、漢二十等級之第十九級,位於徹(列)侯之次。


    有其號,無國邑。


    一般是對立有軍功之將的獎勵,封有食邑多少戶,有按規定戶數征收租稅之權,可世襲。


    南北朝時沿用,僅成為爵位的一種品級。


    徹侯,秦、漢二十等爵的最高級。


    漢武帝時,以避帝名諱(武帝名徹),改名通侯,亦稱列侯。


    漢初列侯封邑,大者萬戶,小者五六百戶。封邑一般為縣,東漢初有封四縣者,小者為鄉或亭。


    漢初戶口稀少,曆年既久,人口增加,蕭何、曹參、周勃、灌嬰等的封地,戶數最多者達四萬戶。


    列侯得征收封地租稅,地方行政由中央政府所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預聞。


    後又有僅賜名號不給封邑者,加霍去病封冠軍侯,另行指定地方為封邑。


    列侯多居京師,與所封之地關係淡薄,奉命“就國”(回到封邑居住)者,反似貶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血之孫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魯斯老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魯斯老爺並收藏血之孫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