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以前,陳霸先率十萬大軍北上攻打郴縣,結果被江東軍孫瑜、全琮兩軍所擋。
後來,孫權、周泰、陳到率軍來援,雙方的戰事一度陷入僵持之中。
彼時,雙方的兵力相差無幾,交州軍不過還剩下三萬餘,江東軍也不過隻有兩萬餘。
結果,孫權、陳到率軍倒戈,並於營中布下刀斧手,最終生擒孫瑜、全琮、陳震三人,周泰則是負傷而逃。
最後,陳霸先在孫權的幫助下奪取郴縣,進而席卷荊南。
原本兩軍相加兵力也隻有四五萬,可是在孫權的幫助下,陳霸先的軍隊很快就發展到了二十萬之眾!
當然了,這些軍隊多是來自荊南的青壯,但在善於練兵的陳到努力下,他們的戰鬥力很快就上升了一個台階。
後來,陳霸先率領大軍攻陷臨湘郡,恰巧此時天子派人前來冊封陳霸先為楚國公!
偏偏野心爆棚的陳霸先並不滿足於此,於是在孫權的慫恿下,陳霸先得以稱王建國!
自此,偽楚國建立,陳霸先為楚王,孫權為丞相,陳蒨為太子。
之後,楚軍於長沙休整了數月,進而繼續北上攻打武昌。
在此期間,新生的蜀漢政權—蜀王劉裕派遣使者前來與陳霸先結盟。
陳霸先對此自然是喜出望外,畢竟蜀軍主力東出的話可以為他拖住吳軍主力,他也好借此機會攻打武昌,進而席卷江東!
而按照約定,陳霸先也派遣大將吳明徹出兵攻打武陵,但結局卻是吳明徹敗了。
不過吳明徹雖敗,但此舉卻也迫使身在涪陵的五溪軍撤退,從而間接地幫助蜀軍拿下了涪陵!
為此,陳霸先封吳明徹為大將軍,結果軍中大將杜僧明卻是不服了。
於是乎,陳霸先幹脆冊封了四鎮大將軍,他們分別是:
鎮東大將軍——周羅睺,鎮守交州東部;
鎮南大將軍——侯安都,鎮守交州西南部;
鎮西大將軍——吳明徹,鎮守荊南;
鎮北大將軍——杜僧明,隨陳霸先征戰武昌。
如此一來,杜僧明滿意了,遠在交州的兩位在得到消息後也滿意了。
於是乎,楚軍更加地士氣高昂,誓要一舉拿下武昌!
自從楚軍進入嶽陽郡境內,一路上,楚軍都沒有遇到任何地抵抗。
由於在戰前,嶽陽郡太守—全柔已經提前采取了堅壁清野的策略,這使得楚軍在嶽陽腹地無利可圖。
之後,楚軍進抵武昌城外,陳霸先隨即下令將武昌三麵包圍!
其中,鎮北大將軍—杜僧明率軍五萬攻打西城,太子陳蒨率軍五萬攻打東城,陳霸先本人則與孫權、陳到一起率軍十萬攻打南城。
此乃圍三缺一也,況且楚軍屯兵長沙之時,他們還打造了無數攻城器械。
因此大戰一開,楚軍可謂是勇不可擋,僅僅在第二天一早就發動了攻城。
楚軍認為,他們人多勢眾,反觀守軍隻有區區兩三萬人,他們一定穩贏。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僅僅在攻城戰的第一天,楚軍就被狠狠地教訓了一頓,楚軍在第一天的傷亡就達到了五千人!
吳軍在武昌城內的布置是:黃忠所部五千弓箭手在西城,周泰所部五千精銳步兵在東城,陶侃親率一部在南城。
別看吳軍人少,但卻個個精銳,且主帥陶侃的指揮相當了得。
再者,陶侃深知楚軍雖然戰力不強,但卻人多勢眾。
因此打從一開始,陶侃就十分重視這個對手,在防守上也是一點都不含糊。
反觀三路楚軍,不管是哪一路,他們在戰前都是輕敵、輕敵、再輕敵。
在三路大軍都輕敵的情況下,楚軍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僅僅第一天就付出了五千人的傷亡。
可對於陳霸先來說,如今他手握二十萬重兵,區區五千人的傷亡,他是一點也不在乎!
於是乎,在接下來的幾日,楚軍每日都猛攻城池。
一連幾天下來,楚軍的傷亡與日俱增,吳軍卻是越打越強,越戰越勇起來。
由於輕視對手,加上不在乎傷亡,這使得陳霸先也懶得去了解對手。
吳軍將領都有誰,城內到底有多少軍隊,陳霸先是一概不知。
反觀孫權對此卻是十分在意,畢竟吳軍中有哪些將領,孫權基本都認識。
再者,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在孫權看來,唯有知道了城中有哪些人在,楚軍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更何況孫權深知吳軍在守城方麵有多強,楚軍又在攻城方麵有多菜,他打從一開始就不認為楚軍是一定穩贏的好嗎?
於是乎,在楚軍每日猛攻之際,孫權卻是派人不停地偵查。
一直到攻城十天之後,孫權才終於知道了他們此次麵對的對手是誰,孫權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荊州第一猛將——黃忠!
孫權昔日忠心的部下——周泰!
這兩位可都是猛人啊!
再加上主帥-陶侃。
可對於陶侃,孫權卻是沒有多少重視。
畢竟在如今孫權的認知裏,陶侃一直都是個文官,曆任廬江郡丞、廬江太守、荊州刺史。
孫權從未聽說陶侃領過兵,打過仗,因此對陶侃根本不加以重視。
這一點乃是致命的,因為在之後的歲月裏,孫權將會明白陶侃有多可怕!
然而現在,楚軍一連十天的攻城下來,傷亡卻是已經累計達到五萬人了!
所謂傷筋動骨,這個傷亡數字已經足以讓陳霸先重視,他也終於想到要去了解對手了。
不過和孫權一樣,陳霸先同樣隻重視黃忠、周泰兩人,對於陶侃、全柔壓根沒放在眼裏!
輕敵是可怕的,輕敵是致命的,可現在的陳霸先和孫權依舊還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在他們看來,吳軍兵精將勇,正是因為有黃忠、周泰在才會造成他們這麽大的傷亡!
於是乎,陳霸先、孫權不得不開始另辟蹊徑,準備采取一些手段來攻克城池。
孫權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拉出全琮,以此來讓城內全柔就範!
畢竟全柔就全琮一個兒子,這一點孫權是知道的,可他不知道的是如今的全柔已經被陶侃洗腦了。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以失敗而告終,陳霸先怎麽也沒想到,吳軍居然油鹽不進!
於是乎,惱羞成怒的陳霸先便想下令將全琮給處死,但卻被孫權給勸住了。
“大王!若是殺了全琮,定會激發吳軍誓死守城的決心,這樣做對戰局毫無益處。倒不如暫時留全琮一命,以此來讓城內的全柔等人投鼠忌器,此乃攻心之計也!”孫權建議道。
陳霸先細細一想,覺得也對,於是便暫時放過了全琮一馬。
可憐全琮自從被生擒以後,如今又差點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偏偏救他一命的還是孫權這個叛徒!
然而,陳霸先、孫權的如意算盤注定落空,因為他們壓根就不知道吳軍的守城決心有多麽巨大!
後來,孫權、周泰、陳到率軍來援,雙方的戰事一度陷入僵持之中。
彼時,雙方的兵力相差無幾,交州軍不過還剩下三萬餘,江東軍也不過隻有兩萬餘。
結果,孫權、陳到率軍倒戈,並於營中布下刀斧手,最終生擒孫瑜、全琮、陳震三人,周泰則是負傷而逃。
最後,陳霸先在孫權的幫助下奪取郴縣,進而席卷荊南。
原本兩軍相加兵力也隻有四五萬,可是在孫權的幫助下,陳霸先的軍隊很快就發展到了二十萬之眾!
當然了,這些軍隊多是來自荊南的青壯,但在善於練兵的陳到努力下,他們的戰鬥力很快就上升了一個台階。
後來,陳霸先率領大軍攻陷臨湘郡,恰巧此時天子派人前來冊封陳霸先為楚國公!
偏偏野心爆棚的陳霸先並不滿足於此,於是在孫權的慫恿下,陳霸先得以稱王建國!
自此,偽楚國建立,陳霸先為楚王,孫權為丞相,陳蒨為太子。
之後,楚軍於長沙休整了數月,進而繼續北上攻打武昌。
在此期間,新生的蜀漢政權—蜀王劉裕派遣使者前來與陳霸先結盟。
陳霸先對此自然是喜出望外,畢竟蜀軍主力東出的話可以為他拖住吳軍主力,他也好借此機會攻打武昌,進而席卷江東!
而按照約定,陳霸先也派遣大將吳明徹出兵攻打武陵,但結局卻是吳明徹敗了。
不過吳明徹雖敗,但此舉卻也迫使身在涪陵的五溪軍撤退,從而間接地幫助蜀軍拿下了涪陵!
為此,陳霸先封吳明徹為大將軍,結果軍中大將杜僧明卻是不服了。
於是乎,陳霸先幹脆冊封了四鎮大將軍,他們分別是:
鎮東大將軍——周羅睺,鎮守交州東部;
鎮南大將軍——侯安都,鎮守交州西南部;
鎮西大將軍——吳明徹,鎮守荊南;
鎮北大將軍——杜僧明,隨陳霸先征戰武昌。
如此一來,杜僧明滿意了,遠在交州的兩位在得到消息後也滿意了。
於是乎,楚軍更加地士氣高昂,誓要一舉拿下武昌!
自從楚軍進入嶽陽郡境內,一路上,楚軍都沒有遇到任何地抵抗。
由於在戰前,嶽陽郡太守—全柔已經提前采取了堅壁清野的策略,這使得楚軍在嶽陽腹地無利可圖。
之後,楚軍進抵武昌城外,陳霸先隨即下令將武昌三麵包圍!
其中,鎮北大將軍—杜僧明率軍五萬攻打西城,太子陳蒨率軍五萬攻打東城,陳霸先本人則與孫權、陳到一起率軍十萬攻打南城。
此乃圍三缺一也,況且楚軍屯兵長沙之時,他們還打造了無數攻城器械。
因此大戰一開,楚軍可謂是勇不可擋,僅僅在第二天一早就發動了攻城。
楚軍認為,他們人多勢眾,反觀守軍隻有區區兩三萬人,他們一定穩贏。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僅僅在攻城戰的第一天,楚軍就被狠狠地教訓了一頓,楚軍在第一天的傷亡就達到了五千人!
吳軍在武昌城內的布置是:黃忠所部五千弓箭手在西城,周泰所部五千精銳步兵在東城,陶侃親率一部在南城。
別看吳軍人少,但卻個個精銳,且主帥陶侃的指揮相當了得。
再者,陶侃深知楚軍雖然戰力不強,但卻人多勢眾。
因此打從一開始,陶侃就十分重視這個對手,在防守上也是一點都不含糊。
反觀三路楚軍,不管是哪一路,他們在戰前都是輕敵、輕敵、再輕敵。
在三路大軍都輕敵的情況下,楚軍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僅僅第一天就付出了五千人的傷亡。
可對於陳霸先來說,如今他手握二十萬重兵,區區五千人的傷亡,他是一點也不在乎!
於是乎,在接下來的幾日,楚軍每日都猛攻城池。
一連幾天下來,楚軍的傷亡與日俱增,吳軍卻是越打越強,越戰越勇起來。
由於輕視對手,加上不在乎傷亡,這使得陳霸先也懶得去了解對手。
吳軍將領都有誰,城內到底有多少軍隊,陳霸先是一概不知。
反觀孫權對此卻是十分在意,畢竟吳軍中有哪些將領,孫權基本都認識。
再者,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在孫權看來,唯有知道了城中有哪些人在,楚軍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更何況孫權深知吳軍在守城方麵有多強,楚軍又在攻城方麵有多菜,他打從一開始就不認為楚軍是一定穩贏的好嗎?
於是乎,在楚軍每日猛攻之際,孫權卻是派人不停地偵查。
一直到攻城十天之後,孫權才終於知道了他們此次麵對的對手是誰,孫權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荊州第一猛將——黃忠!
孫權昔日忠心的部下——周泰!
這兩位可都是猛人啊!
再加上主帥-陶侃。
可對於陶侃,孫權卻是沒有多少重視。
畢竟在如今孫權的認知裏,陶侃一直都是個文官,曆任廬江郡丞、廬江太守、荊州刺史。
孫權從未聽說陶侃領過兵,打過仗,因此對陶侃根本不加以重視。
這一點乃是致命的,因為在之後的歲月裏,孫權將會明白陶侃有多可怕!
然而現在,楚軍一連十天的攻城下來,傷亡卻是已經累計達到五萬人了!
所謂傷筋動骨,這個傷亡數字已經足以讓陳霸先重視,他也終於想到要去了解對手了。
不過和孫權一樣,陳霸先同樣隻重視黃忠、周泰兩人,對於陶侃、全柔壓根沒放在眼裏!
輕敵是可怕的,輕敵是致命的,可現在的陳霸先和孫權依舊還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在他們看來,吳軍兵精將勇,正是因為有黃忠、周泰在才會造成他們這麽大的傷亡!
於是乎,陳霸先、孫權不得不開始另辟蹊徑,準備采取一些手段來攻克城池。
孫權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拉出全琮,以此來讓城內全柔就範!
畢竟全柔就全琮一個兒子,這一點孫權是知道的,可他不知道的是如今的全柔已經被陶侃洗腦了。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以失敗而告終,陳霸先怎麽也沒想到,吳軍居然油鹽不進!
於是乎,惱羞成怒的陳霸先便想下令將全琮給處死,但卻被孫權給勸住了。
“大王!若是殺了全琮,定會激發吳軍誓死守城的決心,這樣做對戰局毫無益處。倒不如暫時留全琮一命,以此來讓城內的全柔等人投鼠忌器,此乃攻心之計也!”孫權建議道。
陳霸先細細一想,覺得也對,於是便暫時放過了全琮一馬。
可憐全琮自從被生擒以後,如今又差點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偏偏救他一命的還是孫權這個叛徒!
然而,陳霸先、孫權的如意算盤注定落空,因為他們壓根就不知道吳軍的守城決心有多麽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