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是襄陽名士龐德公的從子,早年為人純樸,不顯露才智。
因此,龐統早年一直未能得到別人的賞識,唯有龐德公很看重他。
在龐統年滿十八歲時,龐德公讓他北上中原,前去拜見司馬徽。
當時,潁川名士司馬徽人品高雅,能鑒別人才,弱冠之年的龐統就去拜見他。
見麵後,司馬徽在樹上采桑葉,龐統坐在樹下與其交談,兩人交流了一晝夜。
司馬徽對於龐統的才華感到很是驚訝,稱讚他應當是南州士子裏的頭名,於是龐統的名氣就逐漸傳揚開來。
當時,襄陽龐德公誇讚龐統為“鳳雛”,因此當時的荊州人士都稱呼他為“鳳雛先生”。
後來,龐統被南郡委任為功曹,他注重人倫道德,每次稱讚別人時,都言過其實。
有人感到奇怪就去問他,龐統回答說現在天下大亂,道德不振,好人少壞人多。
龐統認為,要想助長道德風氣,不去美化他們的名聲就無法引起仰慕,不足以讓人仰慕向善的人就會變少。
現在選出十個人,如果可以得到五個向善的,就能達到推廣教育世人、讓社會有誌之士自我勉勵的目的。
此時,龐統回憶著過往的種種,不禁感到自己變了。
曾經的龐統有賢名,注重個人的口碑、風評,做事的行為準則也符合這個時代對士人的要求。
龐統自詡為名士、大才,可這些年來,龐統卻總是懷才不遇,當然也和他不遇明主有關。
在龐統看來,劉表隻是一守土之犬,劉裕、孫策又都是野心勃勃之人。
可一直到現在,龐統已經二十七歲了,這些年來,龐統不是在經商就是走在陰謀、奪權、反叛的路上。
龐統已經和昔日的理想和初衷漸行漸遠,背道相馳,唯一不變的隻有龐統的那顆野心!
是啊,龐統有野心,有一顆積極向上攀登的心。
或許從某種角度來說,龐統和劉裕、孫策是一樣的,同樣都是野心勃勃。
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是君,龐統卻始終隻想作為一個一人之下的臣!
“哈哈,士元兄好雅興,不曾想在雨天還能品茶附風雅!”
就在這時,一道聲音從帳外傳來,這讓身處帳中獨坐的龐統不由得一愣。
龐統循聲而去,隻見一名青年男子正身披蓑衣,頭戴笠帽立在帳外。
“孔明兄!”龐統不由得驚呼。
原來,來人不是別人,赫然是諸葛亮、諸葛孔明!
光和四年(181年),諸葛亮出生於徐州琅琊郡。
他早年喪父,跟隨叔父諸葛玄一起生活。
諸葛玄前往豫章,投奔袁術並擔任豫章太守,諸葛亮及其弟兄也都跟隨前往。
後來,諸葛玄官職被朱皓取代,諸葛玄又帶著諸葛亮等人前往荊州,投奔時任荊州牧的劉表。
在荊州期間,諸葛亮與潁川人石廣元、徐元直以及汝南孟公威到處遊學。
諸葛亮經常抱膝長嘯,他說石廣元、徐元直與孟公威可以官至刺史郡守,而自己則可以成為像管仲、樂毅一樣的人。
諸葛玄去世時,諸葛亮18歲,他來到隆中種地為生。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早年的諸葛亮是在南陽一代躬耕生活的。
此段躬耕生活持續五年。
期間,諸葛亮注重與荊州當地名士交流,他經常去當地名士龐德公家拜訪,每次都在床下對著龐德公行禮。
而龐德公的侄子就是鳳雛龐統,他也常去影響力與龐德公相當的黃承彥家裏拜訪,並且娶了黃承彥的女兒為妻。
六年前,時年二十歲,剛剛加冠的諸葛亮便與龐統結識的。
那時,諸葛亮被世人稱作“臥龍”,龐統被世人稱作“鳳雛”!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齊名的二人自然也是昔日的好友。
如今,故人再見,卻不想是在軍營之中。
“士元兄,別來無恙!”諸葛亮在帳外見禮道。
“孔明,你怎麽來了!還不快快進來!”龐統連忙將昔日好友迎入帳中。
隨即,諸葛亮進帳並緩緩摘下笠帽,脫下蓑衣,露出了身上所穿的一身白衣。
龐統圍繞著諸葛亮,左看看,右看看,不禁嘖嘖稱奇。
“孔明!聽聞你三年前北上長安,兵荒馬亂的,不曾想你卻能毫發無傷,嘖嘖!”龐統不禁歎服道。
“哈哈,士元兄真是折煞亮也!亮又不是那宇文成都,武勇蓋世。亮之所以能夠保全,此全賴亮的明哲保身之舉!”諸葛亮不禁說道。
“如此說來,當初孔明你親身經曆了長安的亂局?如何?快跟我細細說來!”隨即,龐統便拉著諸葛亮走到案前。
二人先後落座,龐統卻是對長安之事充滿好奇,諸葛亮便也隨即打開了話匣。
諸葛亮把秦漢大戰期間的兩年經曆娓娓道來,龐統初聽之下隻覺得驚心動魄,再聽之下卻是緊皺著眉頭。
“孔明,如此說來,你如今已然出仕,居然還是拜在王景略麾下?不知王景略如今又深居何職啊?”龐統沉聲問道。
“亮不敢瞞也,吾師官拜左軍師,亮則是吾師座下長史!”諸葛亮說道。
“左軍師?這是什麽官職~”龐統不禁搖頭。
“大將軍先後設立了四大軍師,分別是前軍師—周瑜、周公瑾,右軍師—魯肅、魯子敬,左軍師—吾師王猛,王景略,後軍師—陶侃、陶士行,另有副軍師—陸遜、陸伯言和呂範、呂子衡二位!”諸葛亮說道。
龐統聞言,更是眉頭緊皺不止,隻覺得孫策在人事任命上真是一言難盡!
“周瑜、周公瑾乃是江東雙璧之一(另一位就是孫策);魯肅、魯子敬也是慷慨疏財,乃是頗有智計之輩;王景略曾是侍中,乃是名滿天下之人;陶侃、陶士行曆任廬江郡丞、廬江太守、荊州刺史,乃是文韜武略之輩。
唯獨這陸伯言,如今乃是此處吳軍主力的統帥,居然才是個副軍師?還有這呂範、呂子衡乃是在豫章太守的任上。
這六位皆是人傑、大才,可在統看來,孔明你的才能遠在他們之上!可為何,孔明你隻是區區一軍師長史,且無實權呢?”
龐統對此有些不解,有些不忿,更為好友鳴不平。
“亮能拜在王師門下便已知足,實在不敢奢望與六位並列~”諸葛亮說道。
“孔明,你還是一點沒變,依舊是不求功名利祿,隻求聞達於諸侯之間!”龐統卻是略微有些歎服。
“哈哈,亮苟全性命於亂世,隻求安穩於明哲保身!如今能夠拜在王師座下,便已然知足~”諸葛亮不禁謙虛地說道。
因此,龐統早年一直未能得到別人的賞識,唯有龐德公很看重他。
在龐統年滿十八歲時,龐德公讓他北上中原,前去拜見司馬徽。
當時,潁川名士司馬徽人品高雅,能鑒別人才,弱冠之年的龐統就去拜見他。
見麵後,司馬徽在樹上采桑葉,龐統坐在樹下與其交談,兩人交流了一晝夜。
司馬徽對於龐統的才華感到很是驚訝,稱讚他應當是南州士子裏的頭名,於是龐統的名氣就逐漸傳揚開來。
當時,襄陽龐德公誇讚龐統為“鳳雛”,因此當時的荊州人士都稱呼他為“鳳雛先生”。
後來,龐統被南郡委任為功曹,他注重人倫道德,每次稱讚別人時,都言過其實。
有人感到奇怪就去問他,龐統回答說現在天下大亂,道德不振,好人少壞人多。
龐統認為,要想助長道德風氣,不去美化他們的名聲就無法引起仰慕,不足以讓人仰慕向善的人就會變少。
現在選出十個人,如果可以得到五個向善的,就能達到推廣教育世人、讓社會有誌之士自我勉勵的目的。
此時,龐統回憶著過往的種種,不禁感到自己變了。
曾經的龐統有賢名,注重個人的口碑、風評,做事的行為準則也符合這個時代對士人的要求。
龐統自詡為名士、大才,可這些年來,龐統卻總是懷才不遇,當然也和他不遇明主有關。
在龐統看來,劉表隻是一守土之犬,劉裕、孫策又都是野心勃勃之人。
可一直到現在,龐統已經二十七歲了,這些年來,龐統不是在經商就是走在陰謀、奪權、反叛的路上。
龐統已經和昔日的理想和初衷漸行漸遠,背道相馳,唯一不變的隻有龐統的那顆野心!
是啊,龐統有野心,有一顆積極向上攀登的心。
或許從某種角度來說,龐統和劉裕、孫策是一樣的,同樣都是野心勃勃。
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是君,龐統卻始終隻想作為一個一人之下的臣!
“哈哈,士元兄好雅興,不曾想在雨天還能品茶附風雅!”
就在這時,一道聲音從帳外傳來,這讓身處帳中獨坐的龐統不由得一愣。
龐統循聲而去,隻見一名青年男子正身披蓑衣,頭戴笠帽立在帳外。
“孔明兄!”龐統不由得驚呼。
原來,來人不是別人,赫然是諸葛亮、諸葛孔明!
光和四年(181年),諸葛亮出生於徐州琅琊郡。
他早年喪父,跟隨叔父諸葛玄一起生活。
諸葛玄前往豫章,投奔袁術並擔任豫章太守,諸葛亮及其弟兄也都跟隨前往。
後來,諸葛玄官職被朱皓取代,諸葛玄又帶著諸葛亮等人前往荊州,投奔時任荊州牧的劉表。
在荊州期間,諸葛亮與潁川人石廣元、徐元直以及汝南孟公威到處遊學。
諸葛亮經常抱膝長嘯,他說石廣元、徐元直與孟公威可以官至刺史郡守,而自己則可以成為像管仲、樂毅一樣的人。
諸葛玄去世時,諸葛亮18歲,他來到隆中種地為生。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早年的諸葛亮是在南陽一代躬耕生活的。
此段躬耕生活持續五年。
期間,諸葛亮注重與荊州當地名士交流,他經常去當地名士龐德公家拜訪,每次都在床下對著龐德公行禮。
而龐德公的侄子就是鳳雛龐統,他也常去影響力與龐德公相當的黃承彥家裏拜訪,並且娶了黃承彥的女兒為妻。
六年前,時年二十歲,剛剛加冠的諸葛亮便與龐統結識的。
那時,諸葛亮被世人稱作“臥龍”,龐統被世人稱作“鳳雛”!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齊名的二人自然也是昔日的好友。
如今,故人再見,卻不想是在軍營之中。
“士元兄,別來無恙!”諸葛亮在帳外見禮道。
“孔明,你怎麽來了!還不快快進來!”龐統連忙將昔日好友迎入帳中。
隨即,諸葛亮進帳並緩緩摘下笠帽,脫下蓑衣,露出了身上所穿的一身白衣。
龐統圍繞著諸葛亮,左看看,右看看,不禁嘖嘖稱奇。
“孔明!聽聞你三年前北上長安,兵荒馬亂的,不曾想你卻能毫發無傷,嘖嘖!”龐統不禁歎服道。
“哈哈,士元兄真是折煞亮也!亮又不是那宇文成都,武勇蓋世。亮之所以能夠保全,此全賴亮的明哲保身之舉!”諸葛亮不禁說道。
“如此說來,當初孔明你親身經曆了長安的亂局?如何?快跟我細細說來!”隨即,龐統便拉著諸葛亮走到案前。
二人先後落座,龐統卻是對長安之事充滿好奇,諸葛亮便也隨即打開了話匣。
諸葛亮把秦漢大戰期間的兩年經曆娓娓道來,龐統初聽之下隻覺得驚心動魄,再聽之下卻是緊皺著眉頭。
“孔明,如此說來,你如今已然出仕,居然還是拜在王景略麾下?不知王景略如今又深居何職啊?”龐統沉聲問道。
“亮不敢瞞也,吾師官拜左軍師,亮則是吾師座下長史!”諸葛亮說道。
“左軍師?這是什麽官職~”龐統不禁搖頭。
“大將軍先後設立了四大軍師,分別是前軍師—周瑜、周公瑾,右軍師—魯肅、魯子敬,左軍師—吾師王猛,王景略,後軍師—陶侃、陶士行,另有副軍師—陸遜、陸伯言和呂範、呂子衡二位!”諸葛亮說道。
龐統聞言,更是眉頭緊皺不止,隻覺得孫策在人事任命上真是一言難盡!
“周瑜、周公瑾乃是江東雙璧之一(另一位就是孫策);魯肅、魯子敬也是慷慨疏財,乃是頗有智計之輩;王景略曾是侍中,乃是名滿天下之人;陶侃、陶士行曆任廬江郡丞、廬江太守、荊州刺史,乃是文韜武略之輩。
唯獨這陸伯言,如今乃是此處吳軍主力的統帥,居然才是個副軍師?還有這呂範、呂子衡乃是在豫章太守的任上。
這六位皆是人傑、大才,可在統看來,孔明你的才能遠在他們之上!可為何,孔明你隻是區區一軍師長史,且無實權呢?”
龐統對此有些不解,有些不忿,更為好友鳴不平。
“亮能拜在王師門下便已知足,實在不敢奢望與六位並列~”諸葛亮說道。
“孔明,你還是一點沒變,依舊是不求功名利祿,隻求聞達於諸侯之間!”龐統卻是略微有些歎服。
“哈哈,亮苟全性命於亂世,隻求安穩於明哲保身!如今能夠拜在王師座下,便已然知足~”諸葛亮不禁謙虛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