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裏,張昭在魯肅、糜竺等人的幫助下,開始了對南方四州進行重新劃分的擬定計劃。
之後,初步擬定的計劃完成,然後被下發到了我治下的各個郡縣。
結果,這個計劃得到了空前的響應,居然連一個反對的人也沒有!
哪怕是正擔任著刺史的——張紘、陶侃、王猛三人也不帶反對的,更別提其他想要更進一步的官員們全都表示讚成了,就連軍方第一人的周瑜也在第一時間表示了支持!
於是乎,這一方案正式通過並開始實行,甚至連重新審核的過程都不需要了!
至於張昭擬定的方案是什麽,具體內容如下:
分蘄春、廬江、淮南、臨淮、廣陵五郡,設淮州,治所壽春。
分豫章、建業、丹陽、吳、會稽五郡(會稽也被一分為二,北邊依舊為會稽,南邊設建安郡),設江州,治所金陵。
分上庸、襄陽、南郡、安陸、西陵五郡,設荊州,治所襄陽。
分武陵、零陵、嶽陽、長沙、桂陽五郡,設湘州,治所臨湘。
分廬陵、建安、蒼梧、南海、合浦五郡,設越州,治所番禺。
此外,暫時還沒有納入我方治下的州郡,比如益州、交州也被進行了重新劃分。
分蜀、廣漢、鍵為、漢中、巴五郡,設益州,治所成都。
此外,在張昭的計劃中取消了原先屬國的設置,比如蜀郡屬國、廣漢屬國、鍵為屬國等等。
分越嵩、鍵為屬國、牂牁、永昌、益州五郡,設寧州,治所滇池。
分鬱林、交趾、九真、日南、瓊崖五郡,設交州,治所交趾。
分金城、隴西、安定、漢陽、武都五郡,設隴州,治所冀城。
各州設刺史、都督各一名,刺史主政理民,都督則全盤負責輔兵的招募、訓練和境內防務等問題。
除了劃分州域與軍區抵消職能以外,張昭還在擬定的計劃中要求,各州官員務必進行對各郡縣疆域的劃分。
尤其是要按照耕地、山川等等的分布,盡量保障各州下轄郡縣的耕地、產出等等相當,以確保各州下轄各郡縣的經濟、人口不會相差太多。
至於各州的刺史、都督人選,如下:
一、淮州刺史—諸葛瑾,都督—徐琨;
二、江州刺史—虞翻,都督—孫賁;
三、荊州刺史—顧雍,都督—陶侃;
四、湘州刺史—伊籍,都督—孫瑜;
五、越州刺史—步騭,都督—賀齊;
六、益州刺史—王猛,都督—暫定;
七、寧州刺史—暫定,都督—暫定;
八、交州刺史—暫定,都督—暫定;
九、隴州刺史—暫定,都督—暫定。
除了各州刺史、都督以外,下轄各郡太守則由各州刺史根據其在任期內的表現,進行自行任免!
至此,州郡得到了重新劃分,並與各大軍區正式掛鉤。
尤其是張昭還別出心裁地劃分了一個隴州出來,此舉大大提升了我軍的士氣,將士們、百姓們無不士氣大振。
隨後的幾天,各路信使又忙活開了,紛紛騎馬的騎馬,坐船的坐船離開。
而且張昭安排的這些刺史、都督也是深諳我心,雖然名單上不見了原揚州刺史—張紘,但揚州都被劃分成兩個半州了,再讓張紘當個刺史也著實是有些屈才。
因此,張紘將會被調入西陵,從此擔任張昭的副手。
至於陶侃,本是荊州刺史,如今卻是成了荊州都督。
此舉可謂是點睛之筆,首先荊州被一分為二,陶侃本身也更擅長處理軍務。
因此,與其讓陶侃繼續擔任半個荊州的刺史,還不如讓他主管半個荊州的軍務呢!
至於各州刺史的人選,原臨淮郡太守—諸葛瑾,在之前抵禦徐州軍入侵時立下了大功,因此被擢升為了淮州刺史。
同樣的還有原淮南太守—步騭,同樣被擢升為刺史,隻不過遠赴越州也算是被發配了。
畢竟步騭偷偷背著我把妹妹許配給了孫權,孫權之前又犯了事,此舉也算是對步騭的一個小小懲罰了。
原會稽太守—虞翻已經在任上幹了六年之久,更是在平定山越叛亂的過程中立下過大功,因此被擢升為江州刺史。
原揚州郡丞—顧雍,此次調任為荊州刺史,基本上二者平級。
原武陵太守—伊籍,在平定偽楚,以及我軍遠征巴郡期間,同樣立下大功,因此被擢升為湘州刺史。
至於原先的其他太守們,要麽資曆尚淺,要麽功勞不足,要麽出過問題,因此暫時隻能排著隊了。
至於各州都督的人選,像淮州都督—徐琨自不必多說,徐琨表兄本就是淮南都督。
同理,孫賁堂兄也是一樣,原先做過廬江、襄陽、丹陽太守,又做過三江軍區都督,現在做個江州都督替我坐鎮江東也算是實至名歸了。
越州都督—賀齊,他本就是山越軍團的主帥,如今山越軍團還需要攻略交州,因此賀齊算是暫時擔任越州都督。
湘州都督—孫瑜,孫仲異實屬沒得選的唯一人選,因此才算是實至名歸。
至於其他各州,益州、寧州、交州,如今三州還未攻下,因此隻能暫時被放置一邊。
唯獨隴州的情況特殊,雖然地盤大多落入了我方治下,但聽說人口實在太少了。
再者,隴州畢竟和我方還未接壤,在這個節骨眼上,我方也不可能派遣官吏前往。
更何況張昭對那裏的情況也不熟悉,並不好直接任命刺史、都督,因此就隻能將此事暫時擱置到一邊了。
所謂非常之時用非常之法,雖然我方現在設了九個州,但實際就隻有五個州是直接控製的。
而在之後召命被發往各地之後,刺史、都督們也將前往赴任,然後重新安排各郡的太守、都尉。
從中也可以看出,我方在行政劃分上,依舊采用的是州、郡、縣三級劃分,再往下則是鄉、亭、裏的三級劃分。
至於在軍事上,軍區被正式取消了,軍團則暫時被保留了下來。
從此以後,州一級設都督,郡一級設都尉,縣一級設縣尉。
後來,由於此次的州域劃分涉及到了軍事製度上的改革,於是又有人將之戲稱為“第四次軍事改革”,簡稱“四次軍改”!
之後,初步擬定的計劃完成,然後被下發到了我治下的各個郡縣。
結果,這個計劃得到了空前的響應,居然連一個反對的人也沒有!
哪怕是正擔任著刺史的——張紘、陶侃、王猛三人也不帶反對的,更別提其他想要更進一步的官員們全都表示讚成了,就連軍方第一人的周瑜也在第一時間表示了支持!
於是乎,這一方案正式通過並開始實行,甚至連重新審核的過程都不需要了!
至於張昭擬定的方案是什麽,具體內容如下:
分蘄春、廬江、淮南、臨淮、廣陵五郡,設淮州,治所壽春。
分豫章、建業、丹陽、吳、會稽五郡(會稽也被一分為二,北邊依舊為會稽,南邊設建安郡),設江州,治所金陵。
分上庸、襄陽、南郡、安陸、西陵五郡,設荊州,治所襄陽。
分武陵、零陵、嶽陽、長沙、桂陽五郡,設湘州,治所臨湘。
分廬陵、建安、蒼梧、南海、合浦五郡,設越州,治所番禺。
此外,暫時還沒有納入我方治下的州郡,比如益州、交州也被進行了重新劃分。
分蜀、廣漢、鍵為、漢中、巴五郡,設益州,治所成都。
此外,在張昭的計劃中取消了原先屬國的設置,比如蜀郡屬國、廣漢屬國、鍵為屬國等等。
分越嵩、鍵為屬國、牂牁、永昌、益州五郡,設寧州,治所滇池。
分鬱林、交趾、九真、日南、瓊崖五郡,設交州,治所交趾。
分金城、隴西、安定、漢陽、武都五郡,設隴州,治所冀城。
各州設刺史、都督各一名,刺史主政理民,都督則全盤負責輔兵的招募、訓練和境內防務等問題。
除了劃分州域與軍區抵消職能以外,張昭還在擬定的計劃中要求,各州官員務必進行對各郡縣疆域的劃分。
尤其是要按照耕地、山川等等的分布,盡量保障各州下轄郡縣的耕地、產出等等相當,以確保各州下轄各郡縣的經濟、人口不會相差太多。
至於各州的刺史、都督人選,如下:
一、淮州刺史—諸葛瑾,都督—徐琨;
二、江州刺史—虞翻,都督—孫賁;
三、荊州刺史—顧雍,都督—陶侃;
四、湘州刺史—伊籍,都督—孫瑜;
五、越州刺史—步騭,都督—賀齊;
六、益州刺史—王猛,都督—暫定;
七、寧州刺史—暫定,都督—暫定;
八、交州刺史—暫定,都督—暫定;
九、隴州刺史—暫定,都督—暫定。
除了各州刺史、都督以外,下轄各郡太守則由各州刺史根據其在任期內的表現,進行自行任免!
至此,州郡得到了重新劃分,並與各大軍區正式掛鉤。
尤其是張昭還別出心裁地劃分了一個隴州出來,此舉大大提升了我軍的士氣,將士們、百姓們無不士氣大振。
隨後的幾天,各路信使又忙活開了,紛紛騎馬的騎馬,坐船的坐船離開。
而且張昭安排的這些刺史、都督也是深諳我心,雖然名單上不見了原揚州刺史—張紘,但揚州都被劃分成兩個半州了,再讓張紘當個刺史也著實是有些屈才。
因此,張紘將會被調入西陵,從此擔任張昭的副手。
至於陶侃,本是荊州刺史,如今卻是成了荊州都督。
此舉可謂是點睛之筆,首先荊州被一分為二,陶侃本身也更擅長處理軍務。
因此,與其讓陶侃繼續擔任半個荊州的刺史,還不如讓他主管半個荊州的軍務呢!
至於各州刺史的人選,原臨淮郡太守—諸葛瑾,在之前抵禦徐州軍入侵時立下了大功,因此被擢升為了淮州刺史。
同樣的還有原淮南太守—步騭,同樣被擢升為刺史,隻不過遠赴越州也算是被發配了。
畢竟步騭偷偷背著我把妹妹許配給了孫權,孫權之前又犯了事,此舉也算是對步騭的一個小小懲罰了。
原會稽太守—虞翻已經在任上幹了六年之久,更是在平定山越叛亂的過程中立下過大功,因此被擢升為江州刺史。
原揚州郡丞—顧雍,此次調任為荊州刺史,基本上二者平級。
原武陵太守—伊籍,在平定偽楚,以及我軍遠征巴郡期間,同樣立下大功,因此被擢升為湘州刺史。
至於原先的其他太守們,要麽資曆尚淺,要麽功勞不足,要麽出過問題,因此暫時隻能排著隊了。
至於各州都督的人選,像淮州都督—徐琨自不必多說,徐琨表兄本就是淮南都督。
同理,孫賁堂兄也是一樣,原先做過廬江、襄陽、丹陽太守,又做過三江軍區都督,現在做個江州都督替我坐鎮江東也算是實至名歸了。
越州都督—賀齊,他本就是山越軍團的主帥,如今山越軍團還需要攻略交州,因此賀齊算是暫時擔任越州都督。
湘州都督—孫瑜,孫仲異實屬沒得選的唯一人選,因此才算是實至名歸。
至於其他各州,益州、寧州、交州,如今三州還未攻下,因此隻能暫時被放置一邊。
唯獨隴州的情況特殊,雖然地盤大多落入了我方治下,但聽說人口實在太少了。
再者,隴州畢竟和我方還未接壤,在這個節骨眼上,我方也不可能派遣官吏前往。
更何況張昭對那裏的情況也不熟悉,並不好直接任命刺史、都督,因此就隻能將此事暫時擱置到一邊了。
所謂非常之時用非常之法,雖然我方現在設了九個州,但實際就隻有五個州是直接控製的。
而在之後召命被發往各地之後,刺史、都督們也將前往赴任,然後重新安排各郡的太守、都尉。
從中也可以看出,我方在行政劃分上,依舊采用的是州、郡、縣三級劃分,再往下則是鄉、亭、裏的三級劃分。
至於在軍事上,軍區被正式取消了,軍團則暫時被保留了下來。
從此以後,州一級設都督,郡一級設都尉,縣一級設縣尉。
後來,由於此次的州域劃分涉及到了軍事製度上的改革,於是又有人將之戲稱為“第四次軍事改革”,簡稱“四次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