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荀攸來了,作為劉裕的使者而來。
從鄴城南下,過黃河,穿越兗州、徐州、淮州三州,最後抵達西陵,曆時三個多月。
荀攸的到來,不禁讓我感概萬千,隻覺得天下大勢也因此而有所改變。
想當年,我發動淮南之戰,從而盡收淮南之地。
彼時的謝安南下,與我簽訂了淮水之盟,我方也與曹軍約定了三年互不侵犯的條件。
後來,王猛又作為使者南下,正式說服於我和曹操定下了同盟關係。
之後,我軍北上參與秦漢大戰,大漢諸侯聯軍從而正式組建。
這一來二去的,乃是我方第一次與北方霸主之間的結盟,結果就是促成了秦漢大戰。
第二次,乃是在秦漢大戰之後,謝安出使我方,從而與曹操再次續盟。
此次促成了魏吳同盟,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大秦-蜀漢-偽楚的三方同盟,這一次事件之後乃是兩大陣營之間的較量。
現在,北邊又派人來了,來的荀攸又是一位大官。
從王猛,到謝安,再到荀攸。
好家夥,三人都是一頂一的大謀士,頂級人才。
可是結果呢?
王猛後來投奔於我;
謝安現在也舉家投了我;
再到荀攸,恐怕早晚也得投於我。
因此,我內心裏是想要留下荀攸的,好歹也是位頂級人才。
由此,我不免聯想到了已故的曹操,以及即將覆滅的曹魏公國。
想當年,我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彼時的曹操是何等地強大?
我方又是何等地弱小?
彼時,曹操治下有四個半州,人口兩三千萬,軍隊三十餘萬。
我方則隻有區區江東六郡之地,人口七百餘萬,軍隊隻有不到十萬。
彼時的我方和曹操相比,那真是瑩瑩之火不可與皓月爭輝,雙方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彼時,曹操正親率二十萬主力屯兵河北,聯手袁紹應對並州軍。
趁此機會,我方兵分兩路,分別攻打淮南、江夏。
最後,由於我方運籌得當,加上運氣好才取得了勝利。
趁著曹軍主力遠在河北之際,我攻取了淮南,使得曹操的後方全都敞開在了我方的兵鋒之下。
為此,曹操不得不向我妥協,並上表任命了四大諸侯為他鎮守後方。
再後來,我軍又打敗了劉裕的荊州軍,進而一舉打爆了曹仁軍和南陽。
由於南陽已下,許都近在咫尺,為鞏固大本營的安危,曹操不得不率軍返回。
原本曹操已經打敗了並州軍主力,袁紹又死在了平原,曹操本來是可以一舉掃平河北四州的。
結果,因為我方先後奪取了淮南、南陽二郡,從而使得曹操不得不放棄唾手可得的河北四州!
此舉使得河北群雄有了喘息之機,也讓原本依附於並州軍的異族漸漸地獨立,從而凝聚成了後來的大秦和大晉!
彼時,曹操雖然打敗了並州軍,但自身卻也損失慘重。
一方麵是糧草不繼;
另一方麵又是小冰川期的到來,從而天災不斷,糧食減產。
之後,本想對我方用兵的曹操不得不改變計劃,因此整整一年時間都沒再動兵。
結果在這個節骨眼上,西涼出事了,大秦崛起了。
大秦盡奪西涼之地,曹操治下的關中危在旦夕,因此才有了之後組建大漢諸侯聯軍一事。
等到秦漢大戰爆發,聯軍與秦軍相爭,曹操卻是在暗地裏沒安好心。
曹操想要鷸蚌相爭,他好作為漁人獲利,結果卻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在如此陽謀之下,我方用計從西涼戰場脫離,從而引得秦軍與魏軍決戰。
本來嘛,雙方是五五開的局麵,或許曹軍還是能夠占據上風的。
結果誰成想,劉裕也不是好鳥,他居然在暗地裏與秦軍勾結在了一起。
劉裕放開了武都、散關,從而引得秦軍偏師破陳倉、陷長安、下潼關,使得曹軍陷入了真正的絕地。
最終,曹軍主力於渭北決戰中幾乎遭到全殲,曹操的勢力也因此由盛轉衰。
從此之後,曹操霸權不再,大漢也徹底地名譽掃地。
本來曹操乃是天下霸主,可在渭北決戰之後,天下卻是八國鼎立。
雖然秦軍取得了秦漢大戰的勝利,但他們本身的損失也極大,因此在之後並沒有立刻采取大規模軍事行動。
反觀曹操也抓緊時間休養生息,並通過與我方續盟,從而慢慢恢複到了二十萬的大軍主力。
之後,天下大戰再開,這一次卻是兩大陣營之間的對決了。
我方采納了陶侃之計——引狼入室,關門打狗,甕中捉鱉。
先破荊州水師,再滅偽楚主力,最後消滅蜀漢!
反觀曹操的魏軍,前期倒是成功收複了關中,可是好景不長。
後來,冬季來臨,黃河冰封。
秦軍鐵騎踏過黃河,先破魏軍構築的關河防線,再破河東、蒲阪。
沙苑之戰,十萬魏軍主力全軍覆沒,一眾曹魏名將死傷一半。
最關鍵的是,司馬懿反叛,曹操本人也死在了長安。
再加上秦軍攻陷了許都,奪取了豫州三郡之地,曹魏的地盤就此被攔腰斬斷。
之後,我方開啟北狩計劃,並一步步用溫水煮青蛙的策略給吞並了曹丕的地盤、軍隊、人才。
現如今,曹丕隻有和諸曹夏侯還未投降,他的全部地盤、人口、軍隊、人才都已經落到了我和劉裕的手裏。
曹魏大勢已去,無力回天,讓人不禁感到唏噓不已。
要知道曹魏勢力從巔峰到滅亡僅僅隻隔了八年,結果就這樣完了,這無疑是曹操在這一世創業生涯中的慘重失敗。
可要說到曹操為什麽失敗?繞不過兩個人,更繞不開三次重大事件。
兩個人,一個是我,另一個是劉裕。
三次重大事件,第一次是我方先後奪取淮南、南陽,此事與我有關。
第二次是秦漢大戰後期,劉裕與秦軍勾結,從而導致了曹軍的慘敗。
第三次是三輔之戰後期,魏軍之敗卻是曹操之過,因此怪不得別人。
第一次,如果我方沒有奪取淮南、南陽,恐怕曹操早就統一北方了。
第二次,如果劉裕沒有和秦軍勾結,恐怕曹操也早就消滅大秦了。
第三次,如果不是曹操自己作死,急於和秦軍決戰,恐怕魏軍也不至於全軍覆沒。
說到底,我等三方改變了天下大勢,尤其我等三方之間還是通過前兩次結盟才造成了這一係列局麵。
由此可見,外交才是決定天下命運的頭等大事,其次才是政治和軍事!
從鄴城南下,過黃河,穿越兗州、徐州、淮州三州,最後抵達西陵,曆時三個多月。
荀攸的到來,不禁讓我感概萬千,隻覺得天下大勢也因此而有所改變。
想當年,我發動淮南之戰,從而盡收淮南之地。
彼時的謝安南下,與我簽訂了淮水之盟,我方也與曹軍約定了三年互不侵犯的條件。
後來,王猛又作為使者南下,正式說服於我和曹操定下了同盟關係。
之後,我軍北上參與秦漢大戰,大漢諸侯聯軍從而正式組建。
這一來二去的,乃是我方第一次與北方霸主之間的結盟,結果就是促成了秦漢大戰。
第二次,乃是在秦漢大戰之後,謝安出使我方,從而與曹操再次續盟。
此次促成了魏吳同盟,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大秦-蜀漢-偽楚的三方同盟,這一次事件之後乃是兩大陣營之間的較量。
現在,北邊又派人來了,來的荀攸又是一位大官。
從王猛,到謝安,再到荀攸。
好家夥,三人都是一頂一的大謀士,頂級人才。
可是結果呢?
王猛後來投奔於我;
謝安現在也舉家投了我;
再到荀攸,恐怕早晚也得投於我。
因此,我內心裏是想要留下荀攸的,好歹也是位頂級人才。
由此,我不免聯想到了已故的曹操,以及即將覆滅的曹魏公國。
想當年,我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彼時的曹操是何等地強大?
我方又是何等地弱小?
彼時,曹操治下有四個半州,人口兩三千萬,軍隊三十餘萬。
我方則隻有區區江東六郡之地,人口七百餘萬,軍隊隻有不到十萬。
彼時的我方和曹操相比,那真是瑩瑩之火不可與皓月爭輝,雙方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彼時,曹操正親率二十萬主力屯兵河北,聯手袁紹應對並州軍。
趁此機會,我方兵分兩路,分別攻打淮南、江夏。
最後,由於我方運籌得當,加上運氣好才取得了勝利。
趁著曹軍主力遠在河北之際,我攻取了淮南,使得曹操的後方全都敞開在了我方的兵鋒之下。
為此,曹操不得不向我妥協,並上表任命了四大諸侯為他鎮守後方。
再後來,我軍又打敗了劉裕的荊州軍,進而一舉打爆了曹仁軍和南陽。
由於南陽已下,許都近在咫尺,為鞏固大本營的安危,曹操不得不率軍返回。
原本曹操已經打敗了並州軍主力,袁紹又死在了平原,曹操本來是可以一舉掃平河北四州的。
結果,因為我方先後奪取了淮南、南陽二郡,從而使得曹操不得不放棄唾手可得的河北四州!
此舉使得河北群雄有了喘息之機,也讓原本依附於並州軍的異族漸漸地獨立,從而凝聚成了後來的大秦和大晉!
彼時,曹操雖然打敗了並州軍,但自身卻也損失慘重。
一方麵是糧草不繼;
另一方麵又是小冰川期的到來,從而天災不斷,糧食減產。
之後,本想對我方用兵的曹操不得不改變計劃,因此整整一年時間都沒再動兵。
結果在這個節骨眼上,西涼出事了,大秦崛起了。
大秦盡奪西涼之地,曹操治下的關中危在旦夕,因此才有了之後組建大漢諸侯聯軍一事。
等到秦漢大戰爆發,聯軍與秦軍相爭,曹操卻是在暗地裏沒安好心。
曹操想要鷸蚌相爭,他好作為漁人獲利,結果卻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在如此陽謀之下,我方用計從西涼戰場脫離,從而引得秦軍與魏軍決戰。
本來嘛,雙方是五五開的局麵,或許曹軍還是能夠占據上風的。
結果誰成想,劉裕也不是好鳥,他居然在暗地裏與秦軍勾結在了一起。
劉裕放開了武都、散關,從而引得秦軍偏師破陳倉、陷長安、下潼關,使得曹軍陷入了真正的絕地。
最終,曹軍主力於渭北決戰中幾乎遭到全殲,曹操的勢力也因此由盛轉衰。
從此之後,曹操霸權不再,大漢也徹底地名譽掃地。
本來曹操乃是天下霸主,可在渭北決戰之後,天下卻是八國鼎立。
雖然秦軍取得了秦漢大戰的勝利,但他們本身的損失也極大,因此在之後並沒有立刻采取大規模軍事行動。
反觀曹操也抓緊時間休養生息,並通過與我方續盟,從而慢慢恢複到了二十萬的大軍主力。
之後,天下大戰再開,這一次卻是兩大陣營之間的對決了。
我方采納了陶侃之計——引狼入室,關門打狗,甕中捉鱉。
先破荊州水師,再滅偽楚主力,最後消滅蜀漢!
反觀曹操的魏軍,前期倒是成功收複了關中,可是好景不長。
後來,冬季來臨,黃河冰封。
秦軍鐵騎踏過黃河,先破魏軍構築的關河防線,再破河東、蒲阪。
沙苑之戰,十萬魏軍主力全軍覆沒,一眾曹魏名將死傷一半。
最關鍵的是,司馬懿反叛,曹操本人也死在了長安。
再加上秦軍攻陷了許都,奪取了豫州三郡之地,曹魏的地盤就此被攔腰斬斷。
之後,我方開啟北狩計劃,並一步步用溫水煮青蛙的策略給吞並了曹丕的地盤、軍隊、人才。
現如今,曹丕隻有和諸曹夏侯還未投降,他的全部地盤、人口、軍隊、人才都已經落到了我和劉裕的手裏。
曹魏大勢已去,無力回天,讓人不禁感到唏噓不已。
要知道曹魏勢力從巔峰到滅亡僅僅隻隔了八年,結果就這樣完了,這無疑是曹操在這一世創業生涯中的慘重失敗。
可要說到曹操為什麽失敗?繞不過兩個人,更繞不開三次重大事件。
兩個人,一個是我,另一個是劉裕。
三次重大事件,第一次是我方先後奪取淮南、南陽,此事與我有關。
第二次是秦漢大戰後期,劉裕與秦軍勾結,從而導致了曹軍的慘敗。
第三次是三輔之戰後期,魏軍之敗卻是曹操之過,因此怪不得別人。
第一次,如果我方沒有奪取淮南、南陽,恐怕曹操早就統一北方了。
第二次,如果劉裕沒有和秦軍勾結,恐怕曹操也早就消滅大秦了。
第三次,如果不是曹操自己作死,急於和秦軍決戰,恐怕魏軍也不至於全軍覆沒。
說到底,我等三方改變了天下大勢,尤其我等三方之間還是通過前兩次結盟才造成了這一係列局麵。
由此可見,外交才是決定天下命運的頭等大事,其次才是政治和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