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高歡組織了二十萬大軍北伐,意在一舉蕩平草原。
這二十萬北伐軍兵分兩路,一路由高歡親自統帥,是為東路軍。
一路由高幹掛帥,是為西路軍,這一路暫且不提。
高歡這邊,有著馬步軍十萬,進軍路線也是和曆史上的曹操一樣。
大軍中有騎兵三萬為主力,步兵七萬負責運輸糧草物資,將領則有趙雲、田豫、高昂、彭樂、基連猛、薛孤延、婁昭、竇泰、劉貴、張瓊、堯雄、尉景。
除此以外,還有當地人—田豫擔任向導,因此讓高歡大軍少走了許多冤枉路。
田疇(169年或170年-214年或216年),字子泰,右北平郡無終人,東漢末年隱士。
漢初平年間,其受劉虞派遣去長安,呈送指控公孫瓚的奏章。
獻帝大悅,封為騎都尉,田疇不受。
攜詔返回時,劉虞已被公孫瓚所殺。
田疇到劉墓祭拜,被公孫所提,不久釋放。
田疇回故鄉後率家族及隨從數百人隱居徐無山,致力農桑,數年間增至5000家。
製定法條,興建學校,一時民風良好,烏桓、鮮卑紛紛與其結交。
漢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北征烏桓,田疇請為向導。
上徐無山、出盧龍、過平岡、登白狼堆、至柳城,曹軍大勝,封田疇為亭侯,堅辭不受。
曹念田功,四次封賞,終不受,乃拜為議郎。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田疇去世。
………
高歡東路軍的目標乃是烏桓所在的柳城,此地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和遼西一樣,乃是北齊與燕國之間的兩大戰略要地。
五年前,遼西被燕國所占,之後再無動靜。
為此,高歡急需打下柳城,從而在麵對燕國的戰略態勢上扳回一城。
於是乎,高歡大軍就有了此次行動,並邀請了隱士—田疇擔任向導。
而遠在柳城的烏桓人,在得知此消息之後,立馬就派人前往襄平(燕國都城)請求燕軍的增援。
燕國這邊,如今已經占據了諾大的東北,正愁沒有合適的時機入侵中原。
現在收到了烏桓人的求援,從而得知了高歡竟然不知死活地主動出擊,因此燕王慕容儁毫不猶豫地就派出了六萬鐵騎!
想當年,燕軍總共隻有五萬鐵騎,在和趙雲接連打了兩仗之後折損過半。
經過五年時間的休養生息,如今燕軍重新擁有了十萬鐵騎,結果隻派出了六萬。
由此可見,燕軍的目的也並不單純,絕非救援烏桓這麽簡單。
而燕軍將領除了三位主將——慕容翰、慕容恪、慕容霸(慕容垂)以外,還有慕容紹宗、慕容白曜、慕輿根三位大將。
慕容翰(?~344年),字元邕,昌黎棘城人,鮮卑族。
前燕宗室大臣、名將,武宣帝—慕容廆庶長子,文明帝—慕容皝異母兄。
慕容翰勇武善射,足智多謀,深受父親慕容廆的器重和寵愛,授以殺敵陷陣的重任。
鹹和八年(333年),慕容廆去世,其弟慕容皝即位。
慕容翰受到慕容皝的猜忌,無奈投奔段部鮮卑,後輾轉回到前燕。
鹹康八年(342年),慕容翰獻計擊敗高句麗。
建元二年(344年),慕容翰消滅宇文鮮卑,於戰中身受箭傷,在家臥床養傷,後傷情痊愈。
有人告發慕容翰經常私下練習騎乘,懷疑他想作亂。
慕容皝對慕容翰一直很猜忌,下令將其賜死。
………
慕容恪(?~367年),字玄恭,昌黎郡棘城縣人,鮮卑族。
前燕宗室大臣、軍事戰略家,官至太宰、錄尚書事,封爵太原王,武宣帝—慕容廆之孫,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
慕容恪智勇兼備,驍勇善戰。
從十五歲起隨軍征伐,參與大敗高句麗,討滅扶餘、宇文部,大敗後趙將軍麻秋等戰役。
元璽元年(352年),前燕入主中原,慕容恪率軍攻滅冉魏,生擒冉魏皇帝冉閔,基本平定河北地區。
元璽三年(354年),慕容恪官拜大司馬、錄尚書事,封爵太原王。
元璽五年(357年),慕容恪引兵大敗段龕,進圍廣固。
為減少傷亡,采取圍而不攻之策,俘虜段龕,滅亡段齊。
建熙元年(360年),前燕皇帝慕容儁薨逝,太子慕容暐即位。
慕容恪受遺詔輔政,官封太宰,輔佐幼主,行周公故事。
慕容恪對內總攝朝局,朝堂趨於穩定,但執政寬鬆無度,致使國內蔭戶逐漸泛濫,豪強剝削愈發嚴重。
對外屢戰屢勝,威震領邦,攻克東晉黃河以南、淮水以北的領土。
建熙八年(367年),慕容恪病逝,諡號桓王,史稱太原桓王。
………
慕容垂(約326年~396年),鮮卑名阿六敦,原名霸,字道業,後改名垂,字道明,昌黎棘城人,鮮卑族。
十六國時期後燕開國皇帝,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子,母為蘭淑儀。
慕容垂驍勇善戰,勇猛過人。
十三歲,隨父征戰,屢立戰功。
建元二年(344年),慕容垂隨軍討伐宇文逸豆歸,導致宇文部散亡。
永和五年(349年),慕容垂獻策攻打後趙,占領幽州,冊封吳王。
建熙六年(365年),慕容垂配合慕容恪攻破洛陽,拜征南大將軍、荊州牧。
建熙十年(369年),於枋頭擊敗東晉大司馬桓溫,因功受到太傅慕容評、太後可足渾氏加害,帶領家人投奔前秦宣昭帝苻堅,受到前秦的庇護。
後跟隨前秦滅亡前燕,曆任冠軍將軍、京兆尹,冊封賓都侯。
建元十四年(378年),協助苻丕會攻襄陽。
建元十八年(382年),力勸苻堅進攻東晉。
建元十九年(383年),慕容垂護送苻堅返回洛陽,後返回鄴城。
圖謀複國,陰殺苻飛龍,挫敗長樂公苻丕,擊潰東晉名將劉牢之,大勝高句麗,但其複國行為引起河北地區民不聊生。
建興元年(386年),正式稱帝,定都中山,以董統撰寫國史。
陸續滅亡翟魏、西燕,擊敗東晉,平定境內起義軍和叛亂勢力。
恢複胡漢分治,以太子慕容寶為大單於。
建興十年(395年),慕容寶慘敗於參合陂,五萬燕兵被拓跋珪坑殺。
建興十一年(396年),慕容垂抱病出征北魏,擊殺北魏名將—拓跋虔。
後目睹參合陂燕軍屍骸慘狀,羞憤嘔血,病情加重,病逝於班師途中,享年七十歲。
諡號成武皇帝,廟號世祖。
………
慕容紹宗(501年-549年),字紹宗,鮮卑族,代郡人。
南北朝時期北魏、東魏名將,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後。
慕容紹宗早年原是爾朱氏舊將,擔任並州刺史,封索盧縣侯。
歸順高歡後曆任揚州刺史、青州刺史、度支尚書、晉州刺史、禦史中尉、徐州刺史,尚書左仆射等職,進爵索盧縣公。
他在侯景作亂期間,以東南道行台之職總領平叛事宜,改封燕郡公。
先在寒山堰之戰中大敗南梁援軍,生擒梁軍主帥蕭淵明。
後回師渦陽,大敗侯景。
武定七年(549年),慕容紹宗在圍攻潁川時乘船窺視城池,結果被風將船吹到城下,遭到守軍的亂箭攢射。
他自知難以逃脫,被迫投水而死,時年四十九歲。
追贈尚書令、太尉、青州刺史,諡號景惠。
………
慕容白曜(?~470年),昌黎棘城人,鮮卑族。
北魏名將,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玄孫,尚書左丞—慕容琚的兒子。
敦厚正直,起家中書省小吏,進入東宮供職,陪伴太子拓跋濬。
文成帝即位後,授北部下大夫,襲封高都侯,頗有功績,升任北部尚書,執法如山,剛直不阿。
文成帝去世後,聯合太原王—乙渾共同輔政,擔任右仆射,進爵南鄉公。
獻文帝即位後,授征南大將軍、上黨公,奪取南朝大部分領土,累遷使持節、都督青徐二州諸軍事、青州刺史,進封濟南郡王。
皇興四年(470年)十月,朝廷追究依附乙渾的過失,以謀反罪處死。
孝文帝太和年間,經過著作佐郎成淹上表,得以平反昭雪,恢複官爵。
………
慕輿根(?~360年),鮮卑族,十六國時期前燕大臣,任折衝將軍、領軍將軍、太師。
慕輿根驍勇善戰,貪婪愚昧。
早年屢立戰功,備受重用。
前燕皇帝—慕容儁病重,遺詔慕容恪、慕容評、陽鶩、慕輿根參輔朝政,最終因禍亂朝綱被誅。
這二十萬北伐軍兵分兩路,一路由高歡親自統帥,是為東路軍。
一路由高幹掛帥,是為西路軍,這一路暫且不提。
高歡這邊,有著馬步軍十萬,進軍路線也是和曆史上的曹操一樣。
大軍中有騎兵三萬為主力,步兵七萬負責運輸糧草物資,將領則有趙雲、田豫、高昂、彭樂、基連猛、薛孤延、婁昭、竇泰、劉貴、張瓊、堯雄、尉景。
除此以外,還有當地人—田豫擔任向導,因此讓高歡大軍少走了許多冤枉路。
田疇(169年或170年-214年或216年),字子泰,右北平郡無終人,東漢末年隱士。
漢初平年間,其受劉虞派遣去長安,呈送指控公孫瓚的奏章。
獻帝大悅,封為騎都尉,田疇不受。
攜詔返回時,劉虞已被公孫瓚所殺。
田疇到劉墓祭拜,被公孫所提,不久釋放。
田疇回故鄉後率家族及隨從數百人隱居徐無山,致力農桑,數年間增至5000家。
製定法條,興建學校,一時民風良好,烏桓、鮮卑紛紛與其結交。
漢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北征烏桓,田疇請為向導。
上徐無山、出盧龍、過平岡、登白狼堆、至柳城,曹軍大勝,封田疇為亭侯,堅辭不受。
曹念田功,四次封賞,終不受,乃拜為議郎。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田疇去世。
………
高歡東路軍的目標乃是烏桓所在的柳城,此地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和遼西一樣,乃是北齊與燕國之間的兩大戰略要地。
五年前,遼西被燕國所占,之後再無動靜。
為此,高歡急需打下柳城,從而在麵對燕國的戰略態勢上扳回一城。
於是乎,高歡大軍就有了此次行動,並邀請了隱士—田疇擔任向導。
而遠在柳城的烏桓人,在得知此消息之後,立馬就派人前往襄平(燕國都城)請求燕軍的增援。
燕國這邊,如今已經占據了諾大的東北,正愁沒有合適的時機入侵中原。
現在收到了烏桓人的求援,從而得知了高歡竟然不知死活地主動出擊,因此燕王慕容儁毫不猶豫地就派出了六萬鐵騎!
想當年,燕軍總共隻有五萬鐵騎,在和趙雲接連打了兩仗之後折損過半。
經過五年時間的休養生息,如今燕軍重新擁有了十萬鐵騎,結果隻派出了六萬。
由此可見,燕軍的目的也並不單純,絕非救援烏桓這麽簡單。
而燕軍將領除了三位主將——慕容翰、慕容恪、慕容霸(慕容垂)以外,還有慕容紹宗、慕容白曜、慕輿根三位大將。
慕容翰(?~344年),字元邕,昌黎棘城人,鮮卑族。
前燕宗室大臣、名將,武宣帝—慕容廆庶長子,文明帝—慕容皝異母兄。
慕容翰勇武善射,足智多謀,深受父親慕容廆的器重和寵愛,授以殺敵陷陣的重任。
鹹和八年(333年),慕容廆去世,其弟慕容皝即位。
慕容翰受到慕容皝的猜忌,無奈投奔段部鮮卑,後輾轉回到前燕。
鹹康八年(342年),慕容翰獻計擊敗高句麗。
建元二年(344年),慕容翰消滅宇文鮮卑,於戰中身受箭傷,在家臥床養傷,後傷情痊愈。
有人告發慕容翰經常私下練習騎乘,懷疑他想作亂。
慕容皝對慕容翰一直很猜忌,下令將其賜死。
………
慕容恪(?~367年),字玄恭,昌黎郡棘城縣人,鮮卑族。
前燕宗室大臣、軍事戰略家,官至太宰、錄尚書事,封爵太原王,武宣帝—慕容廆之孫,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
慕容恪智勇兼備,驍勇善戰。
從十五歲起隨軍征伐,參與大敗高句麗,討滅扶餘、宇文部,大敗後趙將軍麻秋等戰役。
元璽元年(352年),前燕入主中原,慕容恪率軍攻滅冉魏,生擒冉魏皇帝冉閔,基本平定河北地區。
元璽三年(354年),慕容恪官拜大司馬、錄尚書事,封爵太原王。
元璽五年(357年),慕容恪引兵大敗段龕,進圍廣固。
為減少傷亡,采取圍而不攻之策,俘虜段龕,滅亡段齊。
建熙元年(360年),前燕皇帝慕容儁薨逝,太子慕容暐即位。
慕容恪受遺詔輔政,官封太宰,輔佐幼主,行周公故事。
慕容恪對內總攝朝局,朝堂趨於穩定,但執政寬鬆無度,致使國內蔭戶逐漸泛濫,豪強剝削愈發嚴重。
對外屢戰屢勝,威震領邦,攻克東晉黃河以南、淮水以北的領土。
建熙八年(367年),慕容恪病逝,諡號桓王,史稱太原桓王。
………
慕容垂(約326年~396年),鮮卑名阿六敦,原名霸,字道業,後改名垂,字道明,昌黎棘城人,鮮卑族。
十六國時期後燕開國皇帝,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子,母為蘭淑儀。
慕容垂驍勇善戰,勇猛過人。
十三歲,隨父征戰,屢立戰功。
建元二年(344年),慕容垂隨軍討伐宇文逸豆歸,導致宇文部散亡。
永和五年(349年),慕容垂獻策攻打後趙,占領幽州,冊封吳王。
建熙六年(365年),慕容垂配合慕容恪攻破洛陽,拜征南大將軍、荊州牧。
建熙十年(369年),於枋頭擊敗東晉大司馬桓溫,因功受到太傅慕容評、太後可足渾氏加害,帶領家人投奔前秦宣昭帝苻堅,受到前秦的庇護。
後跟隨前秦滅亡前燕,曆任冠軍將軍、京兆尹,冊封賓都侯。
建元十四年(378年),協助苻丕會攻襄陽。
建元十八年(382年),力勸苻堅進攻東晉。
建元十九年(383年),慕容垂護送苻堅返回洛陽,後返回鄴城。
圖謀複國,陰殺苻飛龍,挫敗長樂公苻丕,擊潰東晉名將劉牢之,大勝高句麗,但其複國行為引起河北地區民不聊生。
建興元年(386年),正式稱帝,定都中山,以董統撰寫國史。
陸續滅亡翟魏、西燕,擊敗東晉,平定境內起義軍和叛亂勢力。
恢複胡漢分治,以太子慕容寶為大單於。
建興十年(395年),慕容寶慘敗於參合陂,五萬燕兵被拓跋珪坑殺。
建興十一年(396年),慕容垂抱病出征北魏,擊殺北魏名將—拓跋虔。
後目睹參合陂燕軍屍骸慘狀,羞憤嘔血,病情加重,病逝於班師途中,享年七十歲。
諡號成武皇帝,廟號世祖。
………
慕容紹宗(501年-549年),字紹宗,鮮卑族,代郡人。
南北朝時期北魏、東魏名將,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後。
慕容紹宗早年原是爾朱氏舊將,擔任並州刺史,封索盧縣侯。
歸順高歡後曆任揚州刺史、青州刺史、度支尚書、晉州刺史、禦史中尉、徐州刺史,尚書左仆射等職,進爵索盧縣公。
他在侯景作亂期間,以東南道行台之職總領平叛事宜,改封燕郡公。
先在寒山堰之戰中大敗南梁援軍,生擒梁軍主帥蕭淵明。
後回師渦陽,大敗侯景。
武定七年(549年),慕容紹宗在圍攻潁川時乘船窺視城池,結果被風將船吹到城下,遭到守軍的亂箭攢射。
他自知難以逃脫,被迫投水而死,時年四十九歲。
追贈尚書令、太尉、青州刺史,諡號景惠。
………
慕容白曜(?~470年),昌黎棘城人,鮮卑族。
北魏名將,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玄孫,尚書左丞—慕容琚的兒子。
敦厚正直,起家中書省小吏,進入東宮供職,陪伴太子拓跋濬。
文成帝即位後,授北部下大夫,襲封高都侯,頗有功績,升任北部尚書,執法如山,剛直不阿。
文成帝去世後,聯合太原王—乙渾共同輔政,擔任右仆射,進爵南鄉公。
獻文帝即位後,授征南大將軍、上黨公,奪取南朝大部分領土,累遷使持節、都督青徐二州諸軍事、青州刺史,進封濟南郡王。
皇興四年(470年)十月,朝廷追究依附乙渾的過失,以謀反罪處死。
孝文帝太和年間,經過著作佐郎成淹上表,得以平反昭雪,恢複官爵。
………
慕輿根(?~360年),鮮卑族,十六國時期前燕大臣,任折衝將軍、領軍將軍、太師。
慕輿根驍勇善戰,貪婪愚昧。
早年屢立戰功,備受重用。
前燕皇帝—慕容儁病重,遺詔慕容恪、慕容評、陽鶩、慕輿根參輔朝政,最終因禍亂朝綱被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