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李忠良和縣長趙中奇之間的矛盾已經日益尖銳,且逐漸公開化。自從他們上任以來,趙縣長竟然一次都沒有去過李書記的辦公室主動與他交流溝通。即使遇到需要前往縣委處理的事務,他也總是將其推給常務副縣長孫國華,並讓他代替自己去見李忠良書記。這導致兩人之間的關係愈發緊張,甚至發展到相互拆台的地步。由於彼此意見不合,許多次常委會都無法順利進行下去。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和政府形象。
縣長趙中奇雖然對自己處處提防,但表麵上還算客氣。在企業改革、開發區建設、蓮花湖旅遊開發以及省城公路等方麵,他都給予了大力支持。當然,一旦取得成果,他作為縣長,功勞自然也是最大的。然而,在好幾個工程招標中,趙中奇卻屢屢插手,這讓孫國華感到十分為難。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孫國華不得不駁了縣長好幾次麵子。有一次,趙中奇為了讓市裏某位領導的親屬承接項目,竟然跟孫國華拍起了桌子。後來經過打聽,才知道這位親屬竟是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韓長久的親外甥。盡管如此,孫國華依然頂住了壓力,堅守住了自己的原則底線。
不過,在中國這個講究人情世故的社會裏,能夠照顧到的關係,自然要盡量照顧;而那些無法妥協的事情,則必須堅決拒絕。畢竟,有些時候,人命關天,不能隻顧及眼前的利益,更不能因為一時的疏忽而影響到整個大局。當然,孫國華也因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至於具體是什麽代價,那都是後話了。
作為一名副手,麵臨著書記和縣長之間的不和,既有好處又有壞處。好處在於,由於兩人關係緊張,他們都會竭盡全力地爭取自己的支持,這使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擁有了更多的權力和影響力。然而,這種情況的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由於領導班子內部存在矛盾,許多重要事務無法得到妥善處理,工作進展受到阻礙;其次,在處理一些問題時,我不得不選擇站在某一方的立場,這無疑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困擾。總之,這種局麵讓我感到十分頭疼。
孫國華曾想要問問董寶軍,但話到嘴邊還是收了回去,作為市委組織部長能夠不知道臨海縣委班子主要領導不和內鬥嚴重嗎?想必領導自有明斷,自己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吧。
其實市委書記黃勝輝對林海縣委的問題早就有所了解和掌握,並且已經到了必須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在書記辦公會上,韓長久提出了一個建議:將李忠良調回市裏,並推薦他擔任紀委副書記、市監察局局長,同時讓他兼任臨海縣委書記一職。然而,與韓長久意見不同的是,同為市委副書記的趙忠德提出了另一個方案,即調離趙中奇,提拔常務副縣長孫國華擔任縣長。對於這個提議,市長賀衛國立即表示讚同。組織部長董寶軍作為列席者,雖然沒有投票權,但也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這一方案的支持。
在隨後召開的市委常委會上,除了上述人員外,市委秘書長陸明和市人大主任賈兆坤等其他常委們也紛紛支持孫國華出任林海縣縣長。最終,經過充分討論後,決定由孫國華擔任林海縣縣長。
這樣一來,原本存在爭議的人選問題得到了解決,新的領導班子成員得以確定。通過這次調整,可以看出市委對林海縣委問題的重視以及解決問題的決心。
1998 年 3月 21 日,這個看似平凡的日子,卻因為一個人的任命而變得格外重要。經過省委組織部的同意,蓮花江市委做出人事安排:任命孫國華同誌擔任林海縣委副書記、代縣長。與此同時,原縣長趙中奇則被調任到蓮花江市體改委擔任主任一職。
這一任免引起了廣泛關注,人們紛紛猜測其中的深意。有人說,這是一場權力的遊戲;也有人認為,這是一次幹部調整的必然結果。然而,對於趙中奇來說,這次調動無疑是一次權力鬥爭的失敗方。
盡管離開了林海,但趙中奇並沒有感到失落。相反,他覺得自己在林海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市委特意在市裏安排給他一個重要部門的一把手職位,這充分說明了他在林海縣工作期間所取得的成績。這種肯定讓他多少還算欣慰,同時也讓他冷靜下來,反思自己之前與縣委書記李忠良的鬥爭,是不是過分了?是不是讓上級很為難?
對於孫國華而言,這次任命更是責任與壓力並存。作為林海縣代理縣長,他深知自己肩負著帶領林海縣人民走向繁榮富強的重任。他明白,隻有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智慧,才能不負眾望,實現林海的發展目標。
孫國華心裏跟明鏡似的,他知道這一切都是老領導在背後運作的結果。他第一時間撥通了高慶林的電話,向他匯報這個好消息。然而,高慶林卻告訴他,今年省裏也將迎來重要的人事調整,並且叮囑他要繼續保持之前的行事風格,埋頭苦幹,不要爭強好勝,要用實際行動和成績來說話。
縣長趙中奇雖然對自己處處提防,但表麵上還算客氣。在企業改革、開發區建設、蓮花湖旅遊開發以及省城公路等方麵,他都給予了大力支持。當然,一旦取得成果,他作為縣長,功勞自然也是最大的。然而,在好幾個工程招標中,趙中奇卻屢屢插手,這讓孫國華感到十分為難。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孫國華不得不駁了縣長好幾次麵子。有一次,趙中奇為了讓市裏某位領導的親屬承接項目,竟然跟孫國華拍起了桌子。後來經過打聽,才知道這位親屬竟是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韓長久的親外甥。盡管如此,孫國華依然頂住了壓力,堅守住了自己的原則底線。
不過,在中國這個講究人情世故的社會裏,能夠照顧到的關係,自然要盡量照顧;而那些無法妥協的事情,則必須堅決拒絕。畢竟,有些時候,人命關天,不能隻顧及眼前的利益,更不能因為一時的疏忽而影響到整個大局。當然,孫國華也因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至於具體是什麽代價,那都是後話了。
作為一名副手,麵臨著書記和縣長之間的不和,既有好處又有壞處。好處在於,由於兩人關係緊張,他們都會竭盡全力地爭取自己的支持,這使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擁有了更多的權力和影響力。然而,這種情況的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由於領導班子內部存在矛盾,許多重要事務無法得到妥善處理,工作進展受到阻礙;其次,在處理一些問題時,我不得不選擇站在某一方的立場,這無疑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困擾。總之,這種局麵讓我感到十分頭疼。
孫國華曾想要問問董寶軍,但話到嘴邊還是收了回去,作為市委組織部長能夠不知道臨海縣委班子主要領導不和內鬥嚴重嗎?想必領導自有明斷,自己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吧。
其實市委書記黃勝輝對林海縣委的問題早就有所了解和掌握,並且已經到了必須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在書記辦公會上,韓長久提出了一個建議:將李忠良調回市裏,並推薦他擔任紀委副書記、市監察局局長,同時讓他兼任臨海縣委書記一職。然而,與韓長久意見不同的是,同為市委副書記的趙忠德提出了另一個方案,即調離趙中奇,提拔常務副縣長孫國華擔任縣長。對於這個提議,市長賀衛國立即表示讚同。組織部長董寶軍作為列席者,雖然沒有投票權,但也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這一方案的支持。
在隨後召開的市委常委會上,除了上述人員外,市委秘書長陸明和市人大主任賈兆坤等其他常委們也紛紛支持孫國華出任林海縣縣長。最終,經過充分討論後,決定由孫國華擔任林海縣縣長。
這樣一來,原本存在爭議的人選問題得到了解決,新的領導班子成員得以確定。通過這次調整,可以看出市委對林海縣委問題的重視以及解決問題的決心。
1998 年 3月 21 日,這個看似平凡的日子,卻因為一個人的任命而變得格外重要。經過省委組織部的同意,蓮花江市委做出人事安排:任命孫國華同誌擔任林海縣委副書記、代縣長。與此同時,原縣長趙中奇則被調任到蓮花江市體改委擔任主任一職。
這一任免引起了廣泛關注,人們紛紛猜測其中的深意。有人說,這是一場權力的遊戲;也有人認為,這是一次幹部調整的必然結果。然而,對於趙中奇來說,這次調動無疑是一次權力鬥爭的失敗方。
盡管離開了林海,但趙中奇並沒有感到失落。相反,他覺得自己在林海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市委特意在市裏安排給他一個重要部門的一把手職位,這充分說明了他在林海縣工作期間所取得的成績。這種肯定讓他多少還算欣慰,同時也讓他冷靜下來,反思自己之前與縣委書記李忠良的鬥爭,是不是過分了?是不是讓上級很為難?
對於孫國華而言,這次任命更是責任與壓力並存。作為林海縣代理縣長,他深知自己肩負著帶領林海縣人民走向繁榮富強的重任。他明白,隻有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智慧,才能不負眾望,實現林海的發展目標。
孫國華心裏跟明鏡似的,他知道這一切都是老領導在背後運作的結果。他第一時間撥通了高慶林的電話,向他匯報這個好消息。然而,高慶林卻告訴他,今年省裏也將迎來重要的人事調整,並且叮囑他要繼續保持之前的行事風格,埋頭苦幹,不要爭強好勝,要用實際行動和成績來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