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大明唯一未入帝陵的皇帝
祖宗您好,我是你們的娃! 作者:燕雲曌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聽到朱棣的聲音,冷靜的看著他,朱棣被他看的發毛,就見他爹笑了。
是的,這個男人他笑了!
“小四啊,你說什麽?朕有點沒聽明白?”
朱棣看見自家老爹的笑容,頓時雞皮疙瘩起了滿身,連忙縮在自家大哥身後。
朱棣:已老實,求放過。
明
朱祁鎮憤憤不平的看著天幕,他不理解,說的不是朱祁鈺嗎,老提他幹嘛?
這下好了,馬上要被他爹看見了,也不知道那個朝代的自己還能不能當上太子了!
現代
朱祁鈺苦笑,示意清瞳繼續。
“當時的孫太後得到消息後就召集大臣商議政策,徐珵提出遷都南京,遭到了於謙的反對,最後是在於謙等人的指揮下,明君這才成功擊退瓦剌,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保住了大明的國祚。”
“1450年,瓦剌無法從朱祁鎮身上得到好處,於是就將他釋放回去了!迎接他的就是一個太上皇的虛名,然後被您軟禁在了南宮7年,1457年,宦官曹吉祥和大臣石亨、徐有貞等趁著朱祁鈺病重,聯合發動政變,將軟禁的朱祁鎮迎入皇宮,史稱“奪門之變”。”
“朱祁鎮二次繼位後,就將您軟禁,這軟禁是很好玩嗎?這還輪番玩,或說軟禁朱祁鎮的時候幹嘛不找點理由嫩死他呢,您看,他不死您就死了,您離奇去世後,於謙等人被朱祁鎮以謀逆的罪名處死了。後麵他又開始重用宦官、奸臣,最後導致民間爆發了幾十萬的流民起義,自從之後,明朝的統治危機一天天加重了!當然,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後麵進行了一係列改革,但是總歸風評是很差的。”
朱祁鈺有點不敢相信,他以為是他主動讓位的,沒想到是被逼宮的,關鍵是於謙這些功臣...
想著想著就哭了起來,他有愧於於謙他們啊!
清瞳還是第一次見來後世聽自己實際聽哭的老祖宗,一時之間有些束手無措,安慰的說道,
“這個...雖然您死了,不是...我意思是,雖然您後麵死了,但是您做過的政績對後續延續大明的國祚還有深刻的影響的。”
“可惜了,就是沒用上。”
趙匡胤補充道。
朱祁鈺聽到後哭的更慘了。
清瞳聽得一個頭兩個大,連忙安慰道,
“這個事情不是您一個人的問題,任何朝代發生的問題那都是問題積蓄已久才會爆發的,舉個例子,朱瞻基培養太監壓製文官才衍生這一係列問題,設想一下,一個人從出生就有一個文化不高的太監一直教導,陪你長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那最後會怎麽樣?”
朱祁鈺抬起淚眼汪汪的眼睛盯著她,
“會發生什麽?”劉嬋問道。
“信任!這種結果就像普通人家裏的獨子一樣,天真單純沒主見相信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樣的經曆如果是普通人也沒什麽問題,做皇帝可是差了十萬八千裏,所以孩子的教育方向真的很重要!”
劉嬋聽懂了,總結一下就是,
“這是他爹的問題,不是他的問題!”
清瞳笑的看著劉嬋,咬牙說道,
“您說的很好,我的意思是,這個問題不是一個人的問題,是經過幾代發酵而成的,所以您也不用愧疚,隻要做好自己當時的應該做的就行了!或者去改變它!”
明朝
朱棣聽到清瞳的話,看向自己身邊的朱瞻基,表情變得沉重。
“嗬”
一聲冷笑,嚇得旁邊的朱高熾縮了一下脖子。
“老大,你在怎麽縮你的脖子,你以為我就看不見你了?!”
“爹,我.....”朱高熾委屈的開口,怎麽又是他,他啥也沒幹啊!
“要是不會教育孩子,就直接換個人做太子吧,我看朱祁鈺這孩子還行!相對比於朱祁鎮來說。”
朱棣這話一出,可以說是直接絕了朱祁鎮的後路了,這小子是和皇位無緣了!
現代
清瞳看朱祁鈺情緒好了點,於是繼續說道,
“咱們繼續說回您哈,在等您登上皇位後,為了抵擋住瓦剌部落的入侵,各種招兵買馬,各種訓練士兵,於謙也沒有閑著,他去想辦法搞武器,在他們二人各種的操勞下,終於將大明重新帶入了正軌!”
“但是,不出意外的話,就出意外了!”
清瞳忽然放大了音量,這正認真聽講的三個人嚇了一跳。
“你這一驚一乍的,給我還嚇著了!”
趙匡胤往後坐了坐,清瞳這丫頭嗓門忽然一大,他耳朵受到了驚嚇,需要緩緩!
“在您當皇帝的那段時間裏麵,他對權利的貪婪越來越嚴重,所以在那個時候他他將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給廢除了,將自己的兒子立為了新太子,他以為這樣,就可以確保大明以後的皇帝會是他朱祁鈺的後人,不料就在這個時候,意外發生了!”
趙匡胤聽得了然,權利這種東西,誰又會放棄呢!
“您的兒子在成為太子的第二年便不幸離世了,而且這個孩子是他唯一的孩子,所以這件事就成為了您的心病,之後的時間裏麵他各種想辦法再要一個孩子,但是都沒能成功,也是在那個時候熬壞了身體,最終病倒在了床上!”
“被囚禁了多年的朱祁鎮自然也就有怨氣,所以趁著這個機會他將自己失去的皇位給奪了回來!您在位的這期間,發展經濟,賑濟災民、安撫流民,安定社會。並命人修編的《寰宇通誌》為明代地方總誌,後人在此基礎上修纂了《大明一統誌》。”
“藝品“銅胎掐絲琺琅”流傳於後世。總的來說,是一位承前啟後,有功於國計民生的賢明之君。”
朱祁鈺聽得開心了,看來他後麵的皇帝當的不錯嘛!
清瞳看他直樂,也沒打擊他,繼續說道,
“但是未能善待明英宗朱祁鎮,使得兄弟間生有嫌隙招來蕭牆之禍,加之更易皇儲、廢黜糟糠之妻等事,糊塗事做了不少,但是相對比朱祁鎮來說,在大明為難之際,和於謙等人才使得大明可以在多存活兩百多年,不然大明很可能在那個時候就會消亡在曆史的長河中!所以當的上是一位賢明之君。”
“可惜,您死的時候才30歲,朱祁鎮削其帝號,諡為“郕戾王”,以親王之禮葬於北京西山景泰陵。算是大明遷都北京後唯一未被葬入帝王陵寢的明朝皇帝。”
“實屬遺憾!”
是的,這個男人他笑了!
“小四啊,你說什麽?朕有點沒聽明白?”
朱棣看見自家老爹的笑容,頓時雞皮疙瘩起了滿身,連忙縮在自家大哥身後。
朱棣:已老實,求放過。
明
朱祁鎮憤憤不平的看著天幕,他不理解,說的不是朱祁鈺嗎,老提他幹嘛?
這下好了,馬上要被他爹看見了,也不知道那個朝代的自己還能不能當上太子了!
現代
朱祁鈺苦笑,示意清瞳繼續。
“當時的孫太後得到消息後就召集大臣商議政策,徐珵提出遷都南京,遭到了於謙的反對,最後是在於謙等人的指揮下,明君這才成功擊退瓦剌,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保住了大明的國祚。”
“1450年,瓦剌無法從朱祁鎮身上得到好處,於是就將他釋放回去了!迎接他的就是一個太上皇的虛名,然後被您軟禁在了南宮7年,1457年,宦官曹吉祥和大臣石亨、徐有貞等趁著朱祁鈺病重,聯合發動政變,將軟禁的朱祁鎮迎入皇宮,史稱“奪門之變”。”
“朱祁鎮二次繼位後,就將您軟禁,這軟禁是很好玩嗎?這還輪番玩,或說軟禁朱祁鎮的時候幹嘛不找點理由嫩死他呢,您看,他不死您就死了,您離奇去世後,於謙等人被朱祁鎮以謀逆的罪名處死了。後麵他又開始重用宦官、奸臣,最後導致民間爆發了幾十萬的流民起義,自從之後,明朝的統治危機一天天加重了!當然,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後麵進行了一係列改革,但是總歸風評是很差的。”
朱祁鈺有點不敢相信,他以為是他主動讓位的,沒想到是被逼宮的,關鍵是於謙這些功臣...
想著想著就哭了起來,他有愧於於謙他們啊!
清瞳還是第一次見來後世聽自己實際聽哭的老祖宗,一時之間有些束手無措,安慰的說道,
“這個...雖然您死了,不是...我意思是,雖然您後麵死了,但是您做過的政績對後續延續大明的國祚還有深刻的影響的。”
“可惜了,就是沒用上。”
趙匡胤補充道。
朱祁鈺聽到後哭的更慘了。
清瞳聽得一個頭兩個大,連忙安慰道,
“這個事情不是您一個人的問題,任何朝代發生的問題那都是問題積蓄已久才會爆發的,舉個例子,朱瞻基培養太監壓製文官才衍生這一係列問題,設想一下,一個人從出生就有一個文化不高的太監一直教導,陪你長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那最後會怎麽樣?”
朱祁鈺抬起淚眼汪汪的眼睛盯著她,
“會發生什麽?”劉嬋問道。
“信任!這種結果就像普通人家裏的獨子一樣,天真單純沒主見相信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樣的經曆如果是普通人也沒什麽問題,做皇帝可是差了十萬八千裏,所以孩子的教育方向真的很重要!”
劉嬋聽懂了,總結一下就是,
“這是他爹的問題,不是他的問題!”
清瞳笑的看著劉嬋,咬牙說道,
“您說的很好,我的意思是,這個問題不是一個人的問題,是經過幾代發酵而成的,所以您也不用愧疚,隻要做好自己當時的應該做的就行了!或者去改變它!”
明朝
朱棣聽到清瞳的話,看向自己身邊的朱瞻基,表情變得沉重。
“嗬”
一聲冷笑,嚇得旁邊的朱高熾縮了一下脖子。
“老大,你在怎麽縮你的脖子,你以為我就看不見你了?!”
“爹,我.....”朱高熾委屈的開口,怎麽又是他,他啥也沒幹啊!
“要是不會教育孩子,就直接換個人做太子吧,我看朱祁鈺這孩子還行!相對比於朱祁鎮來說。”
朱棣這話一出,可以說是直接絕了朱祁鎮的後路了,這小子是和皇位無緣了!
現代
清瞳看朱祁鈺情緒好了點,於是繼續說道,
“咱們繼續說回您哈,在等您登上皇位後,為了抵擋住瓦剌部落的入侵,各種招兵買馬,各種訓練士兵,於謙也沒有閑著,他去想辦法搞武器,在他們二人各種的操勞下,終於將大明重新帶入了正軌!”
“但是,不出意外的話,就出意外了!”
清瞳忽然放大了音量,這正認真聽講的三個人嚇了一跳。
“你這一驚一乍的,給我還嚇著了!”
趙匡胤往後坐了坐,清瞳這丫頭嗓門忽然一大,他耳朵受到了驚嚇,需要緩緩!
“在您當皇帝的那段時間裏麵,他對權利的貪婪越來越嚴重,所以在那個時候他他將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給廢除了,將自己的兒子立為了新太子,他以為這樣,就可以確保大明以後的皇帝會是他朱祁鈺的後人,不料就在這個時候,意外發生了!”
趙匡胤聽得了然,權利這種東西,誰又會放棄呢!
“您的兒子在成為太子的第二年便不幸離世了,而且這個孩子是他唯一的孩子,所以這件事就成為了您的心病,之後的時間裏麵他各種想辦法再要一個孩子,但是都沒能成功,也是在那個時候熬壞了身體,最終病倒在了床上!”
“被囚禁了多年的朱祁鎮自然也就有怨氣,所以趁著這個機會他將自己失去的皇位給奪了回來!您在位的這期間,發展經濟,賑濟災民、安撫流民,安定社會。並命人修編的《寰宇通誌》為明代地方總誌,後人在此基礎上修纂了《大明一統誌》。”
“藝品“銅胎掐絲琺琅”流傳於後世。總的來說,是一位承前啟後,有功於國計民生的賢明之君。”
朱祁鈺聽得開心了,看來他後麵的皇帝當的不錯嘛!
清瞳看他直樂,也沒打擊他,繼續說道,
“但是未能善待明英宗朱祁鎮,使得兄弟間生有嫌隙招來蕭牆之禍,加之更易皇儲、廢黜糟糠之妻等事,糊塗事做了不少,但是相對比朱祁鎮來說,在大明為難之際,和於謙等人才使得大明可以在多存活兩百多年,不然大明很可能在那個時候就會消亡在曆史的長河中!所以當的上是一位賢明之君。”
“可惜,您死的時候才30歲,朱祁鎮削其帝號,諡為“郕戾王”,以親王之禮葬於北京西山景泰陵。算是大明遷都北京後唯一未被葬入帝王陵寢的明朝皇帝。”
“實屬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