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買糧
下堂婦頓頓吃肉,全村眼紅失眠 作者:雅與俗共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抵達芙蓉縣。
陶湘玉付完1文錢的車旅費。
繼而向人打聽,芙蓉縣哪幾家藥鋪的口碑較好,並了解它們的所在位置。
她來到今天奔走的第三家藥鋪{付記藥鋪}。
上前問道:“掌櫃,上好的鐵皮石斛,你這兒什麽價收?”
付掌櫃見到眼前滿身補丁的婦人,並未刻意輕視怠慢。
隻是淡淡說道:“是不是上好的鐵皮石斛,先驗過貨再談。”
陶湘玉將那把捆紮好的鮮石斛遞了過去,不亢不卑說道:“根莖圓潤、膠質飽滿,定是好石斛無疑,掌櫃請過目。”
付掌櫃仔細的掂量一番,品質確實上乘,隨即麵露滿意之色,輕輕頷首。
接著說道:“這石斛,我可以出2兩銀子1斤。”
陶湘玉心頭一喜,還是這家{付記藥鋪}的收購價最為公道。
其它藥鋪都隻願意出到1兩8錢一斤。
不枉自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總共是9兩5錢。”付掌櫃當著陶湘玉的麵,將鐵皮石斛稱重過秤詢問:“結算需1兩9錢的白銀還是1900枚銅板?”
他一眼就辨認出陶湘玉農婦的身份。
銀子對於這類人來說,肯定沒有銅板便捷好使。
但他依舊明知故問,給予了對方最基本的尊重。
“1900枚銅板便好。”陶湘玉回答的簡潔幹脆。
拿到錢,她瞅著手上的這筆{巨款}。
整個人都心曠神怡,按捺不住的神采飛揚。
加上娘家送的100文,陶湘玉總共有近2兩銀子的積蓄。
這下子,秋收之前的活路問題,總算是勉強解決了。
娘家送的2袋糧已全部吃完。
前公公送的1袋糧,最多隻能再吃上個把月,今天可以放心去買糧了。
陶湘玉揣著愉悅的心情來到集市,想要貨比三家了解糧食的市價行情。
同在集市的黃嬸子碰到陶湘玉,向她熱情的打了個招呼:“陶家大姐,這麽巧,你也來買糧啊?”
“嗯,許久沒來集市,都有些暈頭轉向了。”陶湘玉撓了撓頭,尷尬的笑了笑。
她搜索過原身的記憶,發現原身來芙蓉集市的次數極少。
前婆家那麽多年,都是魯老婆子把持著大小事物,原身壓根就沒有到集市接觸的機會。
因此無法給到線索供陶湘玉參考。
剛才在牛車上。
黃嬸子肯幫陶湘玉說話,讓她心生好感。
便想著不如向黃嬸子請教一番:“黃嬸子,可知哪家鋪子賣的糧,價錢最為公道?”
黃嬸子自信滿滿的說:“嗨!這條主街賣的糧食都貴,你隨我到偏巷。那邊的店租金低,糧價實惠多了。”
“那就勞煩黃嬸子了。”陶湘玉很是感激。
“謝啥,我正好也要買糧,不過是順便幫一把。你們孤兒寡母的,每分錢都得花在刀刃上,別買到了貴價糧吃虧了才是。”
黃嬸子的語調十分爽朗,看來是個熱心腸的人。
陶湘玉跟著黃嬸子,輕車熟路來到集市偏巷的一家糧店。
這裏最便宜的雜糧5文一斤,比正街便宜了半文,10斤起售。
陶湘玉一口氣買了40斤,花掉200文。
至於大米與白麵,在古時被視為稀罕之物,每斤定價15文,相較於集市正街已便宜1文。
但是對於陶湘玉目前而言,拿大米和白麵當主食,多少還是有些奢侈。
於是她各買了2斤,用來給女兒們解解饞,總共花掉60文。
鹽巴必須要買了,全家人都在幹活,不吃鹽身上可沒有力氣。
食鹽在古代一直都貴的離譜,即便這家鋪子的鹽價,比起正街每斤已經便宜了2文。
但是80文一斤的價格,還是讓陶湘玉不免心疼,隻舍得買了半斤,花掉40文。
“陶家大姐,你...買這麽多...”
黃嬸子看到陶湘玉一下購買許多糧食物資,有些好奇她的錢從哪裏來的。
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覺得僭越的話,還是不該問的太多。
陶湘玉猜出了黃嬸子的疑惑,大大方方的告知:“我前幾日在山上挖到了藥草,今日賣了些錢。來縣裏一趟不容易,就想一次多買些。”
反正等會要搭牛車返回白雲村,村民們看到少不了要問東問西。
如果黃嬸子也想挖藥草,她就如實相告已經挖光了。
“陶家大姐,那長藥草的地方你可得口風緊點,千萬別告訴別人。不然大夥都去挖,你的進項就沒了。”黃嬸子一臉真切說道。
陶湘玉有些汗顏,原來是自己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她回道:“嗯。實不相瞞,那藥草我采完總共也才得不到一斤。”
黃嬸子欣慰的笑了笑:“那就好,村裏那些人一個個跟狼似的,采光了才安心,省得夜長夢多。”
“黃嬸子,你知道哪家鋪子賣的素油便宜麽?”陶湘玉又開口問道。
“陶家大姐打算買素油?”黃嬸子詫異地反問。
陶湘玉略顯困惑:“這...有何不妥麽?”
黃嬸子答道:“即便是最平價的菜籽油,每斤亦需60文,陶家大姐你可想清楚了?”
陶湘玉目瞪口呆,聲音裏透著不敢置信:“這...一斤素油的價錢...都能抵得上十幾斤雜糧了...真的要這麽多嗎?”
黃嬸子無奈地歎了口氣:“沒辦法,市麵上每斤油菜籽便值7文,而七八斤油菜籽方能榨得一斤菜籽油,商戶們還要再賺點,可不得賣到60文麽?
菜籽油已經是最便宜的素油了,至於豆油、芝麻油這些更是金貴的很,每斤售價可達百文,那都是隻有員外老爺們才吃得起的。
可對於我們莊稼人而言,素油就算再香,哪有自己買肥豬肉回去榨的豬油香呢?”
陶湘玉轉念一想,意識到這也難怪。
在大景朝時期,榨油技術水平尚不成熟,植物油的獲取頗為困難,導致價格極高。
若換成現代,僅需3斤油菜籽便可提煉出1斤菜籽油,而油菜籽的價格也不過2、3元。
當然,拿古代的技術與現代相之比較,未免有些不合時宜。
陶湘玉琢磨著,要是能複刻出,明清時期經過改良的古法榨油器械,在大景朝投入使用。
用5斤油菜籽榨出1斤菜籽油,說不定就能開辟一條致富之路。
陶湘玉付完1文錢的車旅費。
繼而向人打聽,芙蓉縣哪幾家藥鋪的口碑較好,並了解它們的所在位置。
她來到今天奔走的第三家藥鋪{付記藥鋪}。
上前問道:“掌櫃,上好的鐵皮石斛,你這兒什麽價收?”
付掌櫃見到眼前滿身補丁的婦人,並未刻意輕視怠慢。
隻是淡淡說道:“是不是上好的鐵皮石斛,先驗過貨再談。”
陶湘玉將那把捆紮好的鮮石斛遞了過去,不亢不卑說道:“根莖圓潤、膠質飽滿,定是好石斛無疑,掌櫃請過目。”
付掌櫃仔細的掂量一番,品質確實上乘,隨即麵露滿意之色,輕輕頷首。
接著說道:“這石斛,我可以出2兩銀子1斤。”
陶湘玉心頭一喜,還是這家{付記藥鋪}的收購價最為公道。
其它藥鋪都隻願意出到1兩8錢一斤。
不枉自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總共是9兩5錢。”付掌櫃當著陶湘玉的麵,將鐵皮石斛稱重過秤詢問:“結算需1兩9錢的白銀還是1900枚銅板?”
他一眼就辨認出陶湘玉農婦的身份。
銀子對於這類人來說,肯定沒有銅板便捷好使。
但他依舊明知故問,給予了對方最基本的尊重。
“1900枚銅板便好。”陶湘玉回答的簡潔幹脆。
拿到錢,她瞅著手上的這筆{巨款}。
整個人都心曠神怡,按捺不住的神采飛揚。
加上娘家送的100文,陶湘玉總共有近2兩銀子的積蓄。
這下子,秋收之前的活路問題,總算是勉強解決了。
娘家送的2袋糧已全部吃完。
前公公送的1袋糧,最多隻能再吃上個把月,今天可以放心去買糧了。
陶湘玉揣著愉悅的心情來到集市,想要貨比三家了解糧食的市價行情。
同在集市的黃嬸子碰到陶湘玉,向她熱情的打了個招呼:“陶家大姐,這麽巧,你也來買糧啊?”
“嗯,許久沒來集市,都有些暈頭轉向了。”陶湘玉撓了撓頭,尷尬的笑了笑。
她搜索過原身的記憶,發現原身來芙蓉集市的次數極少。
前婆家那麽多年,都是魯老婆子把持著大小事物,原身壓根就沒有到集市接觸的機會。
因此無法給到線索供陶湘玉參考。
剛才在牛車上。
黃嬸子肯幫陶湘玉說話,讓她心生好感。
便想著不如向黃嬸子請教一番:“黃嬸子,可知哪家鋪子賣的糧,價錢最為公道?”
黃嬸子自信滿滿的說:“嗨!這條主街賣的糧食都貴,你隨我到偏巷。那邊的店租金低,糧價實惠多了。”
“那就勞煩黃嬸子了。”陶湘玉很是感激。
“謝啥,我正好也要買糧,不過是順便幫一把。你們孤兒寡母的,每分錢都得花在刀刃上,別買到了貴價糧吃虧了才是。”
黃嬸子的語調十分爽朗,看來是個熱心腸的人。
陶湘玉跟著黃嬸子,輕車熟路來到集市偏巷的一家糧店。
這裏最便宜的雜糧5文一斤,比正街便宜了半文,10斤起售。
陶湘玉一口氣買了40斤,花掉200文。
至於大米與白麵,在古時被視為稀罕之物,每斤定價15文,相較於集市正街已便宜1文。
但是對於陶湘玉目前而言,拿大米和白麵當主食,多少還是有些奢侈。
於是她各買了2斤,用來給女兒們解解饞,總共花掉60文。
鹽巴必須要買了,全家人都在幹活,不吃鹽身上可沒有力氣。
食鹽在古代一直都貴的離譜,即便這家鋪子的鹽價,比起正街每斤已經便宜了2文。
但是80文一斤的價格,還是讓陶湘玉不免心疼,隻舍得買了半斤,花掉40文。
“陶家大姐,你...買這麽多...”
黃嬸子看到陶湘玉一下購買許多糧食物資,有些好奇她的錢從哪裏來的。
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覺得僭越的話,還是不該問的太多。
陶湘玉猜出了黃嬸子的疑惑,大大方方的告知:“我前幾日在山上挖到了藥草,今日賣了些錢。來縣裏一趟不容易,就想一次多買些。”
反正等會要搭牛車返回白雲村,村民們看到少不了要問東問西。
如果黃嬸子也想挖藥草,她就如實相告已經挖光了。
“陶家大姐,那長藥草的地方你可得口風緊點,千萬別告訴別人。不然大夥都去挖,你的進項就沒了。”黃嬸子一臉真切說道。
陶湘玉有些汗顏,原來是自己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她回道:“嗯。實不相瞞,那藥草我采完總共也才得不到一斤。”
黃嬸子欣慰的笑了笑:“那就好,村裏那些人一個個跟狼似的,采光了才安心,省得夜長夢多。”
“黃嬸子,你知道哪家鋪子賣的素油便宜麽?”陶湘玉又開口問道。
“陶家大姐打算買素油?”黃嬸子詫異地反問。
陶湘玉略顯困惑:“這...有何不妥麽?”
黃嬸子答道:“即便是最平價的菜籽油,每斤亦需60文,陶家大姐你可想清楚了?”
陶湘玉目瞪口呆,聲音裏透著不敢置信:“這...一斤素油的價錢...都能抵得上十幾斤雜糧了...真的要這麽多嗎?”
黃嬸子無奈地歎了口氣:“沒辦法,市麵上每斤油菜籽便值7文,而七八斤油菜籽方能榨得一斤菜籽油,商戶們還要再賺點,可不得賣到60文麽?
菜籽油已經是最便宜的素油了,至於豆油、芝麻油這些更是金貴的很,每斤售價可達百文,那都是隻有員外老爺們才吃得起的。
可對於我們莊稼人而言,素油就算再香,哪有自己買肥豬肉回去榨的豬油香呢?”
陶湘玉轉念一想,意識到這也難怪。
在大景朝時期,榨油技術水平尚不成熟,植物油的獲取頗為困難,導致價格極高。
若換成現代,僅需3斤油菜籽便可提煉出1斤菜籽油,而油菜籽的價格也不過2、3元。
當然,拿古代的技術與現代相之比較,未免有些不合時宜。
陶湘玉琢磨著,要是能複刻出,明清時期經過改良的古法榨油器械,在大景朝投入使用。
用5斤油菜籽榨出1斤菜籽油,說不定就能開辟一條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