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阿什麽伯?
下堂婦頓頓吃肉,全村眼紅失眠 作者:雅與俗共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幾日的相處。
陶湘玉與魏老婆子之間的配合,愈發變得有默契,讓她省去不少心力。
先前陶家精心培育的秧苗已經長成,迎來了插秧的最佳時機。
母女六人謹慎地處理著,每一株秧苗根際保留的土塊。
以盡可能減少對細嫩根係的傷害,確保它們能平穩過渡到新環境。
陶湘玉手把手教導女兒們如何移植與栽培,每一個動作都示範得細致入微。
她們將秧苗輕輕植入泥土中,並保持適當的間距。
留出了足夠的空間生長,避免秧苗相互搶奪養分和陽光。
雖然對於女兒們而言,這是她們首次嚐試插秧,手法難免有些生疏笨拙。
但在母親的悉心指導下,她們很快就掌握了要領,幹得有模有樣。
一行行整齊的秧苗在她們的手中排列開來,宛如大自然賦予的一幅絕美畫卷。
即便炙熱的陽光照射在她們的身上。
汗水不斷地從額頭滑落,浸濕了衣衫,也不想怠慢停歇。
因為她們每個人知道,再辛勤的耕耘,終究能在秋天收獲滿滿的碩果。
最近。
陶湘玉家的5畝稻子,在插秧和腐熟肥的雙重加持下,長勢格外喜人。
相比之下,周邊農戶的田地裏,此時還是雜亂無章的4寸稻苗。
而陶湘玉家的稻苗已經有了6寸高,且每一株都排列得井然有序,生機勃勃。
其繁盛的景象一目了然,引得不少路過的村民駐足圍觀。
“陶家的稻子長的真是漂亮、真是粗壯啊。哪像我們家的稻子,長的稀稀拉拉不說,還東倒西歪的。瞧陶家這些稻子的長勢,今年肯定要大豐收,雖然隻有5畝田,我看產量可抵得上7、8畝哩。”
“當時朱村長召開會議,我本想嚐試陶家大姐的種田法子來著,結果我家那個婆娘死活不依,我現在真是悔得想拍斷大腿。”
“沒想到陶家大姐還是種田的一把好手,魯家休了她,可是虧大發了。我現在也忒後悔,當初隻拿了2畝田出來試種,早知道就多拿幾畝田了。”
“陶家大姐命苦啊,魯家說她偷東西,內情咱也不得而知。向陽村的魯老婆子就不是個善茬,還有那魯二虎逮到機會就喝酒,哪像正經過日子的男人。”
大部分莊稼人對於種田拿手的同行,抱有一股發自內心的欽佩。
陶湘玉一時間竟成了白雲村男女老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
朱村長也滿腔欣喜。
他無比慶幸自己采納了陶湘玉的種田法子,家裏總共40畝田,拿出了8畝試種。
這8畝田的產量,至少有望比往年漲個三成。
倘若白雲村家家戶戶都能用那法子種地,豈不是人人都能吃上飽飯?
田地產量提高了,上繳給官府的田賦就高,這對於他的政績來說,無疑會是漂亮一筆。
陶湘玉近來每天都帶著三桶水產,坐著專屬的牛車往芙蓉鎮跑。
村民們剛眼紅完陶家的莊稼,又開始眼紅陶家的生意。
曾幾何時,他們對陶家哪哪都瞧不上,現在竟變得處處都順眼。
“陶家大姐每日攜帶三桶黃鱔和泥鰍赴縣售賣,想必賺了不少銀錢吧?”
“據說,陶家大姐是在給雲間閣供貨,流沙村的馬嬸子上回親眼瞧見了。”
“哎喲喂,能去雲間閣吃飯的那都是非富即貴,陶家大姐竟能跟雲間閣搭上線,當真是有兩把刷子。”
“我還聽說,陶家大姐不僅將抓黃鱔和泥鰍的法子,教給了娘家的兄弟妹子,而且還收他們的貨,陶家人可真團結哩。”
“唉!白雲村的池塘湖泊再多,我們得不到法子,一天最多也隻能抓個1、2斤,量少拿去集市售賣可不劃算。坐牛車、租攤子都要花錢,而且一去就是一整天。要是陶家大姐肯低於市價收我家的水產,我也一百個願意。”
“要不,我們去陶家碰碰運氣?”
閑聊罷。
一群白雲村村民,便約上自己的親朋好友,打算結伴前往陶家。
陶湘玉昨天購買了筆墨紙硯,此刻正在屋裏聚精會神的用簡體字記賬。
她都已經穿越過來了,掌握用毛筆寫字成了她的日常必修。
自家每天差不多能捕捉18斤黃鱔和7斤泥鰍,合計25斤。
扣除完回扣的到手價,分別是每斤28文和23文,這部分共可進賬665文。
弟妹三家那邊。
每天約摸能捕獲33斤黃鱔和12斤泥鰍,合計45斤。
黃鱔的收購價是每斤17文,而泥鰍為每斤12文。
兩種水產的單價差額均是11文,這部分的總差價進賬為495文。
這樣一來。
陶湘玉每日的實際收入可以達到1160文。
扣除微薄的包車費以及餌料費開銷後,還能淨賺超過1145文。
今天,是她連續記賬的第8天。
加上此前的積攢,陶湘玉手中已有接近10兩銀子的儲蓄。
看著每天日益增長的財富值,她一下子感覺日子晴朗有了盼頭。
眼見女兒們好奇地湊近。
陶湘玉心中早有準備從容不迫,繼續忙著自己手頭的活兒。
大丫率先問道:“阿娘還會識字?莫非也是崔老婆婆教您的?”
“嗯,阿娘快寫完了,一會兒晚飯你們都想吃啥?”陶湘玉含糊其辭地笑著搪塞過去。
對於這類問題,模棱兩可的回答總是最妥帖的。
腦袋瓜最伶俐的四丫,似乎又察覺到了些許異樣。
她追問道:“阿娘,為何您寫的字看起來很簡單?我見過村長家朱金山和朱銀山寫的字,感覺要複雜很多呢。”
“崔老婆婆是最後教阿娘認字的。”陶湘玉依舊巧妙地掩飾著,回答道:“但是沒多久她老人家就仙逝了,故而阿娘對於認字學藝不精,寫的字隻能讓自己看懂。”
前世她有碩士學位,確實能讀懂大部分的繁體字。
但如果要自己書寫,著實是力不從心。
因此她隻教女兒們習武,卻沒有教認字,就是不想誤人子弟。
二丫指著賬本上一連串數字好奇地問道:“阿娘,這些奇怪的符號是什麽?好像從未見過?”
陶湘玉微笑著解釋:“這是崔老婆婆教阿娘的簡化法子,叫做阿拉伯數字,用來記賬很是方便。”
五丫覺得這個詞很是拗口,困惑地問:“阿娘,您剛才說阿什麽伯來著?”
陶湘玉再次清晰地發音:“阿拉伯。”
五丫還是沒聽清,一臉茫然:“阿娘,阿拉什麽來著?”
“馬什麽梅?馬冬梅...”
陶湘玉隻感覺這一幕,跟前世看過電影裏的橋段有些相似。
“我的五丫,你可千萬不能學電影裏的那個老爺子呀~”她心裏邊想,邊耐心地重複:“阿拉伯。”
五丫撓了撓頭,依舊沒能聽明白:“阿娘,什麽拉伯來著?”
三丫忍不住輕輕拍了拍五丫的腦袋,提示道:“阿拉伯,你個傻丫頭。”
五丫撅了撅嘴,小聲嘀咕:“人家年紀小,記不住嘛。”
母女幾人隨後笑成一團。
陶湘玉隨後,將阿拉伯數字的使用方法教給了女兒們。
陶湘玉與魏老婆子之間的配合,愈發變得有默契,讓她省去不少心力。
先前陶家精心培育的秧苗已經長成,迎來了插秧的最佳時機。
母女六人謹慎地處理著,每一株秧苗根際保留的土塊。
以盡可能減少對細嫩根係的傷害,確保它們能平穩過渡到新環境。
陶湘玉手把手教導女兒們如何移植與栽培,每一個動作都示範得細致入微。
她們將秧苗輕輕植入泥土中,並保持適當的間距。
留出了足夠的空間生長,避免秧苗相互搶奪養分和陽光。
雖然對於女兒們而言,這是她們首次嚐試插秧,手法難免有些生疏笨拙。
但在母親的悉心指導下,她們很快就掌握了要領,幹得有模有樣。
一行行整齊的秧苗在她們的手中排列開來,宛如大自然賦予的一幅絕美畫卷。
即便炙熱的陽光照射在她們的身上。
汗水不斷地從額頭滑落,浸濕了衣衫,也不想怠慢停歇。
因為她們每個人知道,再辛勤的耕耘,終究能在秋天收獲滿滿的碩果。
最近。
陶湘玉家的5畝稻子,在插秧和腐熟肥的雙重加持下,長勢格外喜人。
相比之下,周邊農戶的田地裏,此時還是雜亂無章的4寸稻苗。
而陶湘玉家的稻苗已經有了6寸高,且每一株都排列得井然有序,生機勃勃。
其繁盛的景象一目了然,引得不少路過的村民駐足圍觀。
“陶家的稻子長的真是漂亮、真是粗壯啊。哪像我們家的稻子,長的稀稀拉拉不說,還東倒西歪的。瞧陶家這些稻子的長勢,今年肯定要大豐收,雖然隻有5畝田,我看產量可抵得上7、8畝哩。”
“當時朱村長召開會議,我本想嚐試陶家大姐的種田法子來著,結果我家那個婆娘死活不依,我現在真是悔得想拍斷大腿。”
“沒想到陶家大姐還是種田的一把好手,魯家休了她,可是虧大發了。我現在也忒後悔,當初隻拿了2畝田出來試種,早知道就多拿幾畝田了。”
“陶家大姐命苦啊,魯家說她偷東西,內情咱也不得而知。向陽村的魯老婆子就不是個善茬,還有那魯二虎逮到機會就喝酒,哪像正經過日子的男人。”
大部分莊稼人對於種田拿手的同行,抱有一股發自內心的欽佩。
陶湘玉一時間竟成了白雲村男女老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
朱村長也滿腔欣喜。
他無比慶幸自己采納了陶湘玉的種田法子,家裏總共40畝田,拿出了8畝試種。
這8畝田的產量,至少有望比往年漲個三成。
倘若白雲村家家戶戶都能用那法子種地,豈不是人人都能吃上飽飯?
田地產量提高了,上繳給官府的田賦就高,這對於他的政績來說,無疑會是漂亮一筆。
陶湘玉近來每天都帶著三桶水產,坐著專屬的牛車往芙蓉鎮跑。
村民們剛眼紅完陶家的莊稼,又開始眼紅陶家的生意。
曾幾何時,他們對陶家哪哪都瞧不上,現在竟變得處處都順眼。
“陶家大姐每日攜帶三桶黃鱔和泥鰍赴縣售賣,想必賺了不少銀錢吧?”
“據說,陶家大姐是在給雲間閣供貨,流沙村的馬嬸子上回親眼瞧見了。”
“哎喲喂,能去雲間閣吃飯的那都是非富即貴,陶家大姐竟能跟雲間閣搭上線,當真是有兩把刷子。”
“我還聽說,陶家大姐不僅將抓黃鱔和泥鰍的法子,教給了娘家的兄弟妹子,而且還收他們的貨,陶家人可真團結哩。”
“唉!白雲村的池塘湖泊再多,我們得不到法子,一天最多也隻能抓個1、2斤,量少拿去集市售賣可不劃算。坐牛車、租攤子都要花錢,而且一去就是一整天。要是陶家大姐肯低於市價收我家的水產,我也一百個願意。”
“要不,我們去陶家碰碰運氣?”
閑聊罷。
一群白雲村村民,便約上自己的親朋好友,打算結伴前往陶家。
陶湘玉昨天購買了筆墨紙硯,此刻正在屋裏聚精會神的用簡體字記賬。
她都已經穿越過來了,掌握用毛筆寫字成了她的日常必修。
自家每天差不多能捕捉18斤黃鱔和7斤泥鰍,合計25斤。
扣除完回扣的到手價,分別是每斤28文和23文,這部分共可進賬665文。
弟妹三家那邊。
每天約摸能捕獲33斤黃鱔和12斤泥鰍,合計45斤。
黃鱔的收購價是每斤17文,而泥鰍為每斤12文。
兩種水產的單價差額均是11文,這部分的總差價進賬為495文。
這樣一來。
陶湘玉每日的實際收入可以達到1160文。
扣除微薄的包車費以及餌料費開銷後,還能淨賺超過1145文。
今天,是她連續記賬的第8天。
加上此前的積攢,陶湘玉手中已有接近10兩銀子的儲蓄。
看著每天日益增長的財富值,她一下子感覺日子晴朗有了盼頭。
眼見女兒們好奇地湊近。
陶湘玉心中早有準備從容不迫,繼續忙著自己手頭的活兒。
大丫率先問道:“阿娘還會識字?莫非也是崔老婆婆教您的?”
“嗯,阿娘快寫完了,一會兒晚飯你們都想吃啥?”陶湘玉含糊其辭地笑著搪塞過去。
對於這類問題,模棱兩可的回答總是最妥帖的。
腦袋瓜最伶俐的四丫,似乎又察覺到了些許異樣。
她追問道:“阿娘,為何您寫的字看起來很簡單?我見過村長家朱金山和朱銀山寫的字,感覺要複雜很多呢。”
“崔老婆婆是最後教阿娘認字的。”陶湘玉依舊巧妙地掩飾著,回答道:“但是沒多久她老人家就仙逝了,故而阿娘對於認字學藝不精,寫的字隻能讓自己看懂。”
前世她有碩士學位,確實能讀懂大部分的繁體字。
但如果要自己書寫,著實是力不從心。
因此她隻教女兒們習武,卻沒有教認字,就是不想誤人子弟。
二丫指著賬本上一連串數字好奇地問道:“阿娘,這些奇怪的符號是什麽?好像從未見過?”
陶湘玉微笑著解釋:“這是崔老婆婆教阿娘的簡化法子,叫做阿拉伯數字,用來記賬很是方便。”
五丫覺得這個詞很是拗口,困惑地問:“阿娘,您剛才說阿什麽伯來著?”
陶湘玉再次清晰地發音:“阿拉伯。”
五丫還是沒聽清,一臉茫然:“阿娘,阿拉什麽來著?”
“馬什麽梅?馬冬梅...”
陶湘玉隻感覺這一幕,跟前世看過電影裏的橋段有些相似。
“我的五丫,你可千萬不能學電影裏的那個老爺子呀~”她心裏邊想,邊耐心地重複:“阿拉伯。”
五丫撓了撓頭,依舊沒能聽明白:“阿娘,什麽拉伯來著?”
三丫忍不住輕輕拍了拍五丫的腦袋,提示道:“阿拉伯,你個傻丫頭。”
五丫撅了撅嘴,小聲嘀咕:“人家年紀小,記不住嘛。”
母女幾人隨後笑成一團。
陶湘玉隨後,將阿拉伯數字的使用方法教給了女兒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