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戚家提親
下堂婦頓頓吃肉,全村眼紅失眠 作者:雅與俗共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陶湘玉明白。
以大女兒不願拖累家人替她操心的性子,即便問她,也問不出一個所以然。
於是她挑選了一個時機,悄聲喚來了二女兒,意圖探尋大丫內心世界的真相。
陶湘玉開口問道:“二丫,你每日與你大姐相伴,她近來是否遭遇了什麽困擾?”
二丫神色猶豫的回答:“阿娘,您或許已經察覺到大姐最近的異樣。我思考了許久,卻不知如何向您啟齒。”
陶湘玉帶著一絲自責與關切:“是阿娘不稱職,最近疏忽你們的感受了,早點說出來,咱們早點解決。”
“大姐她...大姐她...”二丫躊躇滿誌,卻始終開不了口。
陶湘玉眉頭一皺,急切地問道:“你大姐怎麽了?莫非是有人欺負她了?你跟我說那人是誰,我定饒不了他!”
“不是的阿娘。”二丫這才緩緩道:“是前幾日,向陽村的戚村長之子,戚昌盛,前來向大姐表明心意了。
原來咱們一家人還住在向陽村魯家的時候,他們倆就互有好感。
後來咱們搬到了白雲村,戚昌盛就再也沒有出現。
大姐原以為這份情就此斷了,不知怎的,戚昌盛又突然冒出來了。”
“竟有此事?”
陶湘玉深入探尋原身的記憶深處。
卻未能覓得此樁事件的蹤跡,看來原身當時對此也是一無所知。
二丫低聲細語,道:“是的阿娘。我感覺大姐心裏還是有戚昌盛的,她這幾天一直魂不守舍。”
陶湘玉繼續問道:“二丫,阿娘想聽聽你的看法,你讚同你大姐跟戚昌盛在一起麽?”
二丫沉思片刻之後,態度堅決的回道:“我不讚成。我覺得戚昌盛對大姐並非真心實意,否則為何在我們家庭遭遇困境時,他選擇消失無蹤?
更有甚者,有一次大姐在村口偶遇戚昌盛,他卻故意裝作不認識大姐,
這種行為無疑是出於嫌棄。”
陶湘玉點了點頭:“此事的來龍去脈,阿娘已了然於胸。
二丫,這幾日你需多給予你大姐些許慰藉,其餘事宜,不必多言。
此事,阿娘自會妥善處置。”
向二女兒囑咐過後,她心中已有了計較。
次日清晨。
陶湘玉見大丫在劈柴,便暫且擱置手中的賬冊,與大丫一同操勞。
大丫輕聲說道:“阿娘,這些柴我一個人劈就可以的,你先歇著吧。”
陶湘玉溫柔地回答:“不礙事,阿娘記賬眼睛有些乏了,就當活動活動筋骨。”
大丫心疼的說:“阿娘整天忙的焦頭爛額,是女兒無用,不能替阿娘排憂解難。”
陶湘玉輕撫著大丫的發髻,笑聲道:“大丫,你才15歲,就能夠看管好弟妹們,還能將家裏收拾的井井有條,阿娘已經在享福了。”
大丫臉頰微紅,低聲道:“阿娘平時在妹妹們麵前誇讚我,我已經十分滿足。
這會單獨誇讚我,倒不知該說什麽好了呢。”
陶湘玉的目光柔和,語帶深情:“你是阿娘的寶貝大女兒,為娘對你的讚賞,無論多少都嫌不夠。
轉眼間,你已及笄之年,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隻怕女大不中留啊。”
“阿娘...你...你都知道了?”
大丫言罷,麵頰染上一抹羞澀的紅暈。
陶湘玉含笑回應:“如果你真的想跟他在一起,明日就讓他來見我一麵。”
大丫心中又驚又喜,聲音微微顫抖:“阿娘,昌盛哥是向陽村的人,您要見他,是否代表將來同意我們成親?”
陶湘玉的眸光深邃,答道:“向陽村也不全是壞人,隻要你們彼此真心喜歡,阿娘便願意成全你們。
至於你們的婚事,待阿娘見過了戚昌盛本人,再答應不遲。”
大丫大丫心頭一暖,卻又憂慮:“原先,我一直擔心昌盛哥是向陽村的人,會招阿娘不喜。現在阿娘這麽說,我方覺心安。”
陶湘玉輕撫其肩,語重心長道:“吾女莫慮,世事紛繁,唯有幸福為貴。
為娘所求,不過願你笑靨如花。”
......
翌日清晨。
戚家老少女眷,便攜帶著禮物風風火火的組團來到陶家。
那陣仗,好似生怕旁人不知,他們戚家馬上就要跟陶家喜結連理。
戚嬸子高興到合不攏嘴,說道:“親家母,咱們帶著昌盛這孩子來看你啦!”
陶湘玉見戚家人如此做派,說話也不留情麵:“戚嬸子,你好歹也是村官女眷,怎會如此不講究?
這聲{親家母}算哪門子事?串門就是串門,怎可用八字還沒一撇的事,損我女兒名聲!”
戚嬸子聞言,忙不迭陪笑道:“得得得!陶家大姐,是我冒失了,你大人不記小人過。我今兒個帶著我家小子來叨擾你啦!”
戚嬸子的男人是向陽村的村長。
平日裏,她習慣了他人的奉承與恭維,而此刻卻遭到了陶湘玉的尖銳擠兌。
她心中雖不悅,卻隻能強壓情緒,暫時隱忍。
陶湘玉對二女兒吩咐:“家中有客人來訪,二丫,你帶著弟妹們準備些許茶水點心過來。”
“好的,嬸子們稍坐。”
二丫恭聲應下,便領著弟妹們去廚屋忙活了。
她洞悉了母親的眼神,在奉上清茶之後,便引導弟妹們離開了堂屋,未讓他們多作停留。
而大丫作為當事人,更是不宜在場,於是選擇藏匿在房中,靜觀默察。
“拜見陶嬸子,晚輩戚昌盛有禮了。”
一個約莫十六七歲,麵容俊秀的高挑少年,從戚家人群中款步而出,雙手抱拳恭聲道。
大丫在門縫裏看到戚昌盛的身影,暗自嫣然一笑,臉頰不自覺瞬間緋紅。
陶湘玉讚許道:“不愧是戚村長家的獨子,這般禮數周全。”
她終於看清了戚昌盛的相貌。
這小子生的濃眉大眼、英姿颯爽,稱的上是這十裏八方的俊俏兒郎。
言辭談吐間又充滿了男子氣概,情竇初開的少女們大多都會心動,怪不得大丫。
戚昌盛接著說道:“陶嬸子,我與大丫在向陽村時便情投意合,還望您能成全。”
陶湘玉神色凜然地指正道:“方才嬸子尚且讚你知禮識儀,怎的轉瞬間便忘卻形骸,失了風度?
所謂情投意合從何說起?難道不是你心儀我家大丫,特來提親?”
戚昌盛聞之愕然。
他早就聽聞這婦人拜過隱士高人,有兩把刷子,沒想到竟然還有如此學問。
戚嬸子不耐地嘖了聲:“哎喲,我說陶家大姐,我們都快成一家人了,你還那麽見外做什麽?再說了,都是鄉下人,哪有那麽多城裏的講究哩!”
陶湘玉神色驟變,聲調冷凝如冰:“戚嬸子請自重。我已言明,我女兒的清譽不容任何人中傷。
你們今日來訪便隻是來訪,若再出言不遜,就請自便!”
戚嬸子麵露哀怨之色:“陶家大姐,你這是在下逐客令?剛來就要趕人走?這是什麽規矩!”
陶湘玉反問道:“我僅邀請了戚昌盛一人,前來舍下與我會晤,並未對你們發出邀請。
你們這樣敲鑼打鼓不請自來,這又是哪門子的規矩?”
戚嬸子有些委屈:“我...我也沒說什麽嘛,陶家大姐你咋這麽這麽較真。”
陶湘玉繼續道:“你們戚家也有未定親的女兒,那她們是不是都在外麵有了兩情相好之人?”
戚嬸子急忙辯解:“我們戚家家風一向嚴謹,陶家大姐你勿要亂說。”
陶湘玉冷笑道:“戚嬸子你較真什麽?我不是也沒說什麽嘛。”
戚嬸子氣憤地回應:“這...這...這是什麽話!”
以大女兒不願拖累家人替她操心的性子,即便問她,也問不出一個所以然。
於是她挑選了一個時機,悄聲喚來了二女兒,意圖探尋大丫內心世界的真相。
陶湘玉開口問道:“二丫,你每日與你大姐相伴,她近來是否遭遇了什麽困擾?”
二丫神色猶豫的回答:“阿娘,您或許已經察覺到大姐最近的異樣。我思考了許久,卻不知如何向您啟齒。”
陶湘玉帶著一絲自責與關切:“是阿娘不稱職,最近疏忽你們的感受了,早點說出來,咱們早點解決。”
“大姐她...大姐她...”二丫躊躇滿誌,卻始終開不了口。
陶湘玉眉頭一皺,急切地問道:“你大姐怎麽了?莫非是有人欺負她了?你跟我說那人是誰,我定饒不了他!”
“不是的阿娘。”二丫這才緩緩道:“是前幾日,向陽村的戚村長之子,戚昌盛,前來向大姐表明心意了。
原來咱們一家人還住在向陽村魯家的時候,他們倆就互有好感。
後來咱們搬到了白雲村,戚昌盛就再也沒有出現。
大姐原以為這份情就此斷了,不知怎的,戚昌盛又突然冒出來了。”
“竟有此事?”
陶湘玉深入探尋原身的記憶深處。
卻未能覓得此樁事件的蹤跡,看來原身當時對此也是一無所知。
二丫低聲細語,道:“是的阿娘。我感覺大姐心裏還是有戚昌盛的,她這幾天一直魂不守舍。”
陶湘玉繼續問道:“二丫,阿娘想聽聽你的看法,你讚同你大姐跟戚昌盛在一起麽?”
二丫沉思片刻之後,態度堅決的回道:“我不讚成。我覺得戚昌盛對大姐並非真心實意,否則為何在我們家庭遭遇困境時,他選擇消失無蹤?
更有甚者,有一次大姐在村口偶遇戚昌盛,他卻故意裝作不認識大姐,
這種行為無疑是出於嫌棄。”
陶湘玉點了點頭:“此事的來龍去脈,阿娘已了然於胸。
二丫,這幾日你需多給予你大姐些許慰藉,其餘事宜,不必多言。
此事,阿娘自會妥善處置。”
向二女兒囑咐過後,她心中已有了計較。
次日清晨。
陶湘玉見大丫在劈柴,便暫且擱置手中的賬冊,與大丫一同操勞。
大丫輕聲說道:“阿娘,這些柴我一個人劈就可以的,你先歇著吧。”
陶湘玉溫柔地回答:“不礙事,阿娘記賬眼睛有些乏了,就當活動活動筋骨。”
大丫心疼的說:“阿娘整天忙的焦頭爛額,是女兒無用,不能替阿娘排憂解難。”
陶湘玉輕撫著大丫的發髻,笑聲道:“大丫,你才15歲,就能夠看管好弟妹們,還能將家裏收拾的井井有條,阿娘已經在享福了。”
大丫臉頰微紅,低聲道:“阿娘平時在妹妹們麵前誇讚我,我已經十分滿足。
這會單獨誇讚我,倒不知該說什麽好了呢。”
陶湘玉的目光柔和,語帶深情:“你是阿娘的寶貝大女兒,為娘對你的讚賞,無論多少都嫌不夠。
轉眼間,你已及笄之年,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隻怕女大不中留啊。”
“阿娘...你...你都知道了?”
大丫言罷,麵頰染上一抹羞澀的紅暈。
陶湘玉含笑回應:“如果你真的想跟他在一起,明日就讓他來見我一麵。”
大丫心中又驚又喜,聲音微微顫抖:“阿娘,昌盛哥是向陽村的人,您要見他,是否代表將來同意我們成親?”
陶湘玉的眸光深邃,答道:“向陽村也不全是壞人,隻要你們彼此真心喜歡,阿娘便願意成全你們。
至於你們的婚事,待阿娘見過了戚昌盛本人,再答應不遲。”
大丫大丫心頭一暖,卻又憂慮:“原先,我一直擔心昌盛哥是向陽村的人,會招阿娘不喜。現在阿娘這麽說,我方覺心安。”
陶湘玉輕撫其肩,語重心長道:“吾女莫慮,世事紛繁,唯有幸福為貴。
為娘所求,不過願你笑靨如花。”
......
翌日清晨。
戚家老少女眷,便攜帶著禮物風風火火的組團來到陶家。
那陣仗,好似生怕旁人不知,他們戚家馬上就要跟陶家喜結連理。
戚嬸子高興到合不攏嘴,說道:“親家母,咱們帶著昌盛這孩子來看你啦!”
陶湘玉見戚家人如此做派,說話也不留情麵:“戚嬸子,你好歹也是村官女眷,怎會如此不講究?
這聲{親家母}算哪門子事?串門就是串門,怎可用八字還沒一撇的事,損我女兒名聲!”
戚嬸子聞言,忙不迭陪笑道:“得得得!陶家大姐,是我冒失了,你大人不記小人過。我今兒個帶著我家小子來叨擾你啦!”
戚嬸子的男人是向陽村的村長。
平日裏,她習慣了他人的奉承與恭維,而此刻卻遭到了陶湘玉的尖銳擠兌。
她心中雖不悅,卻隻能強壓情緒,暫時隱忍。
陶湘玉對二女兒吩咐:“家中有客人來訪,二丫,你帶著弟妹們準備些許茶水點心過來。”
“好的,嬸子們稍坐。”
二丫恭聲應下,便領著弟妹們去廚屋忙活了。
她洞悉了母親的眼神,在奉上清茶之後,便引導弟妹們離開了堂屋,未讓他們多作停留。
而大丫作為當事人,更是不宜在場,於是選擇藏匿在房中,靜觀默察。
“拜見陶嬸子,晚輩戚昌盛有禮了。”
一個約莫十六七歲,麵容俊秀的高挑少年,從戚家人群中款步而出,雙手抱拳恭聲道。
大丫在門縫裏看到戚昌盛的身影,暗自嫣然一笑,臉頰不自覺瞬間緋紅。
陶湘玉讚許道:“不愧是戚村長家的獨子,這般禮數周全。”
她終於看清了戚昌盛的相貌。
這小子生的濃眉大眼、英姿颯爽,稱的上是這十裏八方的俊俏兒郎。
言辭談吐間又充滿了男子氣概,情竇初開的少女們大多都會心動,怪不得大丫。
戚昌盛接著說道:“陶嬸子,我與大丫在向陽村時便情投意合,還望您能成全。”
陶湘玉神色凜然地指正道:“方才嬸子尚且讚你知禮識儀,怎的轉瞬間便忘卻形骸,失了風度?
所謂情投意合從何說起?難道不是你心儀我家大丫,特來提親?”
戚昌盛聞之愕然。
他早就聽聞這婦人拜過隱士高人,有兩把刷子,沒想到竟然還有如此學問。
戚嬸子不耐地嘖了聲:“哎喲,我說陶家大姐,我們都快成一家人了,你還那麽見外做什麽?再說了,都是鄉下人,哪有那麽多城裏的講究哩!”
陶湘玉神色驟變,聲調冷凝如冰:“戚嬸子請自重。我已言明,我女兒的清譽不容任何人中傷。
你們今日來訪便隻是來訪,若再出言不遜,就請自便!”
戚嬸子麵露哀怨之色:“陶家大姐,你這是在下逐客令?剛來就要趕人走?這是什麽規矩!”
陶湘玉反問道:“我僅邀請了戚昌盛一人,前來舍下與我會晤,並未對你們發出邀請。
你們這樣敲鑼打鼓不請自來,這又是哪門子的規矩?”
戚嬸子有些委屈:“我...我也沒說什麽嘛,陶家大姐你咋這麽這麽較真。”
陶湘玉繼續道:“你們戚家也有未定親的女兒,那她們是不是都在外麵有了兩情相好之人?”
戚嬸子急忙辯解:“我們戚家家風一向嚴謹,陶家大姐你勿要亂說。”
陶湘玉冷笑道:“戚嬸子你較真什麽?我不是也沒說什麽嘛。”
戚嬸子氣憤地回應:“這...這...這是什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