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講究人
錦鯉小奶娃,幫娘親種田成首富 作者:祝霜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旱災以來,這還是大家夥兒頭一回有心思過年。
桐樹屯家家戶戶都在在為年夜飯做準備。
陳大壯專門去槐花溝學會了做豆腐,想吃豆腐的就稱了豆子送過去,做好了再去取,陳大壯就賺點豆腐渣,出的豆漿都送去給周彧等人了。
趙大嬸和秦瑛也去做了些豆腐,一半切小塊放在屋外做成了凍豆腐,一半用來做餃子餡。
秦瑛抓了一把大豆烤到焦黃,然後碾得細細的,摻進白菜餡裏,竟也能聞到一股肉味。
白菜剁好,攥出來的汁水就拿去和了麵,一點不浪費。
娘兒倆把餃子包好,就一蓋簾一蓋簾放在外頭背陰處凍好,然後裝進罐子裏,仍舊放在外頭,吃的時候直接拿出來煮就好了。
趙虎回家,看到那娘兒倆正在往罐子裏裝餃子,就問了一嘴。
趙大嬸笑嗬嗬說道:“回來啦?周大人也回來了?”
“回來了!都回來了!”趙虎跑過來咧著嘴問,“啥餡兒的?”
秦瑛笑著回答:“三種餡兒,一個白菜豆腐,一個木耳蘿卜,一個白菜蘑菇。”
趙虎吸溜了一下口水,“都三年沒吃過餃子了,可饞死我了!”
“先別饞,”趙大嬸提起一個簍子塞給他,“這裏頭有一百個餃子,你送去你陳九爺家。
“如果見到周大人,就說一聲,請他別嫌棄,湊合著一起吃,鄉下人拿不出啥好東西,過年呢,多少是那麽個意思。”
趙虎答應一聲,抱著簍子跑走了。
秦瑛看著他的背影,輕輕歎了口氣:“娘,虎子的新鞋就別等到過年再給他穿了吧?他那鞋都露腳趾了!”
“這不也沒兩天就要過年了麽?”趙大嬸還是有些猶豫,“他應該也不用再往外跑了。”
“娘,”秦瑛勸道,“隻要咱一家人在一起,天天都是過年!”
趙大嬸想到還沒有完全過去的災荒,忍不住歎了口氣,“成吧,聽你的,等他回來就把鞋給他。”
娘倆回到屋裏,把案板、麵盆都收拾好,進屋看了看安安,小家夥還在睡。
她們便拿出針線笸籮繼續做活,趙大嬸猶豫再三,還是說道:“瑛子,周大人挺照顧咱家的,你說咱要不要給他也做雙鞋?”
“不成,”秦瑛立刻停下手裏的活計,正色道,“娘,這事兒您就別想了。像他們這樣的人,穿用的東西都有專門人打理。
“就算是收下外人送的東西,也是不會用的。”
趙大嬸眨眨眼,有點不信,“可我瞧著周大人也不像那麽講究的人啊!”
秦瑛笑了笑,“娘,您仔細想想,咱鄉下人有誰像周大人一樣隨身都帶手帕的?”
“呃,”趙大嬸一頓,“是沒誰用那玩意兒。我也是成親的時候才得了一塊紅手帕,一直沒舍得用,生了虎子就給他做成肚兜了……”
秦瑛不禁輕笑出聲,又道:“您再想想,是不是不管到了什麽時候,周大人身上的衣裳都幾乎沒有褶子?
“他也從來不穿打補丁的衣裳。”
趙大嬸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補丁摞補丁的衣裳,搖了搖頭,“人家當官的,不穿補丁衣裳不是很正常?”
“可是您沒發現嗎?”秦瑛提醒道,“周大人到了咱屯子裏這麽長時間了,換來換去就是那麽兩個顏色的衣裳。
“不留神,還當他就那麽兩件換洗衣裳呢。
“可若當真隻有那麽兩件,穿了這麽久,怎麽一點破損都沒有?他可沒少幹粗活。”
也不等趙大嬸猜了,她直接給了答案:“所以,就隻有一個可能,同樣顏色、款式的衣裳他有不少。”
說著翻了翻手邊的碎布頭,“還有他穿的鞋子,鞋麵比咱手裏最好的布料還好。”
趙大嬸的目光也落在了那堆碎布頭上,這些布頭都是她們從破得不能再補的衣裳上裁下來的。
太碎的都粘了鞋底,不太碎的連綴在一起做鞋麵。
其實除了冬天,鄉下人都不舍得穿布鞋,要麽夏天打赤腳,春秋兩季穿草鞋。
嗯,光棍漢也有一年四季打赤腳的。
趙大嬸的念頭被徹底打消了。
不多時,趙虎回來了,手上挽著個小包袱,進門先烤了烤火,身上沒那麽涼了,才過東屋來,探頭瞧見安安在睡,便稍稍放低了聲音,將包袱擱在炕沿上,“周大人給的。”
趙大嬸的臉立刻撂了下來,“你這虎娃子,幹啥收人家的東西!”
“周大人非要給,我有啥辦法?”趙虎有些委屈,徐俠哥塞我懷裏就給我推出來了,“九爺隔著院牆告訴我,讓我安心收下。”
趙大嬸便解開了包袱。裏頭有一黑一紅兩塊布,二兩棉花,另有各色繡線一捆。
趙虎這才說:“周大人說,過年了,也沒啥好送的,惦記著安安沒有新鞋,讓咱們給安安做兩雙棉鞋。”
秦瑛也湊了過來,提起兩塊布料瞧了瞧,很快確定:“這是做什麽剩下來的邊角料。沒事,咱收了吧,冬天鮮菜難得,回頭咱多給送幾回,差不多也能抵得過了。”
又把給趙虎做好的鞋子拿出來讓他換上,趙虎還不舍得,把鞋子抱在懷裏,非要等晚上洗了腳再換。
安安醒來,見到數日不曾親近的舅舅,也非常高興,張著小手要抱。
可把趙虎開心壞了,在安安臉上一臉親了好幾口。
安安咯咯笑,能收0.01能量呢,被親幾下咋啦?
一家人正親親熱熱說著話,徐俠來了,手裏還提著一個大包袱。
進門寒暄幾句,便跟趙大嬸說:“嬸子,其實我是個孤兒,沒爹沒娘的。”
趙大嬸立刻露出同情的表情。
徐俠不好意思地道:“從前我的衣裳都是在街上買的成衣,這不是好長時間沒回城了麽,您瞧我這衣裳。”
他說著提起了衣襟,上頭有好大一道口子,縫的歪歪扭扭的,針腳大的快有一寸長,小的也有半指寬。
一扭身,背後還有好幾處沒縫上的。
趙大嬸立刻紉針、戴頂針,“孩子,你脫下來,嬸子給你縫上,一會兒就好。”
桐樹屯家家戶戶都在在為年夜飯做準備。
陳大壯專門去槐花溝學會了做豆腐,想吃豆腐的就稱了豆子送過去,做好了再去取,陳大壯就賺點豆腐渣,出的豆漿都送去給周彧等人了。
趙大嬸和秦瑛也去做了些豆腐,一半切小塊放在屋外做成了凍豆腐,一半用來做餃子餡。
秦瑛抓了一把大豆烤到焦黃,然後碾得細細的,摻進白菜餡裏,竟也能聞到一股肉味。
白菜剁好,攥出來的汁水就拿去和了麵,一點不浪費。
娘兒倆把餃子包好,就一蓋簾一蓋簾放在外頭背陰處凍好,然後裝進罐子裏,仍舊放在外頭,吃的時候直接拿出來煮就好了。
趙虎回家,看到那娘兒倆正在往罐子裏裝餃子,就問了一嘴。
趙大嬸笑嗬嗬說道:“回來啦?周大人也回來了?”
“回來了!都回來了!”趙虎跑過來咧著嘴問,“啥餡兒的?”
秦瑛笑著回答:“三種餡兒,一個白菜豆腐,一個木耳蘿卜,一個白菜蘑菇。”
趙虎吸溜了一下口水,“都三年沒吃過餃子了,可饞死我了!”
“先別饞,”趙大嬸提起一個簍子塞給他,“這裏頭有一百個餃子,你送去你陳九爺家。
“如果見到周大人,就說一聲,請他別嫌棄,湊合著一起吃,鄉下人拿不出啥好東西,過年呢,多少是那麽個意思。”
趙虎答應一聲,抱著簍子跑走了。
秦瑛看著他的背影,輕輕歎了口氣:“娘,虎子的新鞋就別等到過年再給他穿了吧?他那鞋都露腳趾了!”
“這不也沒兩天就要過年了麽?”趙大嬸還是有些猶豫,“他應該也不用再往外跑了。”
“娘,”秦瑛勸道,“隻要咱一家人在一起,天天都是過年!”
趙大嬸想到還沒有完全過去的災荒,忍不住歎了口氣,“成吧,聽你的,等他回來就把鞋給他。”
娘倆回到屋裏,把案板、麵盆都收拾好,進屋看了看安安,小家夥還在睡。
她們便拿出針線笸籮繼續做活,趙大嬸猶豫再三,還是說道:“瑛子,周大人挺照顧咱家的,你說咱要不要給他也做雙鞋?”
“不成,”秦瑛立刻停下手裏的活計,正色道,“娘,這事兒您就別想了。像他們這樣的人,穿用的東西都有專門人打理。
“就算是收下外人送的東西,也是不會用的。”
趙大嬸眨眨眼,有點不信,“可我瞧著周大人也不像那麽講究的人啊!”
秦瑛笑了笑,“娘,您仔細想想,咱鄉下人有誰像周大人一樣隨身都帶手帕的?”
“呃,”趙大嬸一頓,“是沒誰用那玩意兒。我也是成親的時候才得了一塊紅手帕,一直沒舍得用,生了虎子就給他做成肚兜了……”
秦瑛不禁輕笑出聲,又道:“您再想想,是不是不管到了什麽時候,周大人身上的衣裳都幾乎沒有褶子?
“他也從來不穿打補丁的衣裳。”
趙大嬸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補丁摞補丁的衣裳,搖了搖頭,“人家當官的,不穿補丁衣裳不是很正常?”
“可是您沒發現嗎?”秦瑛提醒道,“周大人到了咱屯子裏這麽長時間了,換來換去就是那麽兩個顏色的衣裳。
“不留神,還當他就那麽兩件換洗衣裳呢。
“可若當真隻有那麽兩件,穿了這麽久,怎麽一點破損都沒有?他可沒少幹粗活。”
也不等趙大嬸猜了,她直接給了答案:“所以,就隻有一個可能,同樣顏色、款式的衣裳他有不少。”
說著翻了翻手邊的碎布頭,“還有他穿的鞋子,鞋麵比咱手裏最好的布料還好。”
趙大嬸的目光也落在了那堆碎布頭上,這些布頭都是她們從破得不能再補的衣裳上裁下來的。
太碎的都粘了鞋底,不太碎的連綴在一起做鞋麵。
其實除了冬天,鄉下人都不舍得穿布鞋,要麽夏天打赤腳,春秋兩季穿草鞋。
嗯,光棍漢也有一年四季打赤腳的。
趙大嬸的念頭被徹底打消了。
不多時,趙虎回來了,手上挽著個小包袱,進門先烤了烤火,身上沒那麽涼了,才過東屋來,探頭瞧見安安在睡,便稍稍放低了聲音,將包袱擱在炕沿上,“周大人給的。”
趙大嬸的臉立刻撂了下來,“你這虎娃子,幹啥收人家的東西!”
“周大人非要給,我有啥辦法?”趙虎有些委屈,徐俠哥塞我懷裏就給我推出來了,“九爺隔著院牆告訴我,讓我安心收下。”
趙大嬸便解開了包袱。裏頭有一黑一紅兩塊布,二兩棉花,另有各色繡線一捆。
趙虎這才說:“周大人說,過年了,也沒啥好送的,惦記著安安沒有新鞋,讓咱們給安安做兩雙棉鞋。”
秦瑛也湊了過來,提起兩塊布料瞧了瞧,很快確定:“這是做什麽剩下來的邊角料。沒事,咱收了吧,冬天鮮菜難得,回頭咱多給送幾回,差不多也能抵得過了。”
又把給趙虎做好的鞋子拿出來讓他換上,趙虎還不舍得,把鞋子抱在懷裏,非要等晚上洗了腳再換。
安安醒來,見到數日不曾親近的舅舅,也非常高興,張著小手要抱。
可把趙虎開心壞了,在安安臉上一臉親了好幾口。
安安咯咯笑,能收0.01能量呢,被親幾下咋啦?
一家人正親親熱熱說著話,徐俠來了,手裏還提著一個大包袱。
進門寒暄幾句,便跟趙大嬸說:“嬸子,其實我是個孤兒,沒爹沒娘的。”
趙大嬸立刻露出同情的表情。
徐俠不好意思地道:“從前我的衣裳都是在街上買的成衣,這不是好長時間沒回城了麽,您瞧我這衣裳。”
他說著提起了衣襟,上頭有好大一道口子,縫的歪歪扭扭的,針腳大的快有一寸長,小的也有半指寬。
一扭身,背後還有好幾處沒縫上的。
趙大嬸立刻紉針、戴頂針,“孩子,你脫下來,嬸子給你縫上,一會兒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