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起思念
錦鯉小奶娃,幫娘親種田成首富 作者:祝霜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等秦瑛說話,趙大嬸搶先說道:“成!我替瑛子答應了!不過啊,他大娘,你也知道,現在忙到腳打後腦勺,那肯定是顧不上了。
“不如這樣吧,等到貓冬的時候,沒啥活兒了,你讓大拴來,和虎子一起跟著瑛子識字,你說成不?”
“成成成!”那人笑得合不攏嘴,“這有啥不成的,你們肯教就已經很感激了!
“那啥,聽說跟著先生念書識字,也是要交錢的,咱現在一窮二白的,拿不出啥,家裏現在倒是有些糧食了,那……我稱豆子給你們做一板豆腐咋樣?”
秦瑛輕笑道:“反正是同虎子一起教,不用這樣客氣的。而且,大娘,有些話我得說在前頭。
“大拴若是學得好學得快,那是他聰明,一點就通;但若是學得慢了,必然是我沒什麽經驗,不會教人,大娘可不要怪我。”
“唉!你這說的是啥話呀!”陳大娘把手一擺,“我都說了,隻要大拴不做個睜眼的瞎子就成!
“我家的混小子啥德行我不知道?辛苦瑛子你多費心,能教會多少算多少!”
秦瑛這才放心。
立時又有人想把女孩兒送來給秦瑛作伴,“咱也不說識字了,閨女家家的識不識字都成。
“我就是覺得,瑛子那一手針線活兒好的沒挑兒!
“從前就不說了,如今光景好了,我家二丫不是也能說婆家了麽,要是針線上好些,說不定也能說個好人家……”
她悄悄看了一眼趙大嬸,歎了口氣:“我知道,那是你家傳的本事,不能輕易教人的。
“所以我也不求二丫能學到你的真本事,隻要比現在強那就成。
“三奶奶手裏沒別的,二丫她娘當年的陪嫁有一對銀鐲子,日子再難也沒想著拿去賣,咋說也是她娘留給她的念想。
“如今三奶奶拿一隻給你,你看……”
“三奶奶,這可不行!”秦瑛慌忙拒絕,“等我閑了,您隻管讓二丫來就是了,橫豎我也得給安安做衣裳,都是順帶的事。”
三奶奶說著說著就忍不住落淚了,旁人也覺心酸,忍不住陪著落了幾滴淚。
三奶奶夫家姓王,桐樹屯王姓、陳姓、馮姓人數最多。
王奶奶比趙大嬸年紀大不了太多,成親早,輩分大,卻命苦,十五歲產子,十六歲喪夫,辛辛苦苦拉扯兒子長大,娶了媳婦有了孫女,日子才剛安穩些,旱災又來了。
兒媳回娘家借糧,三日未歸,兒子去接,也沒了消息,王奶奶央族人過去打問,才知道兒媳娘家根本就沒見到人,這倆人就這樣人間蒸發了。
後來吃人的傳聞傳開,大家才猜測,這兩口子怕不是被人捉去吃了。
隻留王奶奶和十歲的孫女相依為命。
說過這些,娘兒倆又去場裏,把大豆處理好。
豆秧都是攤開的,已經曬幹了,拉著滾子反複碾壓,豆子便都從豆莢裏蹦了出來。
挑開豆秧,將豆子再曬一曬,又去二次碾壓豆秧……
如此直至將大豆全部裝袋運回家。
大家都忙,來趙家幫忙也是偶爾的事,還有大堆大堆的玉蜀黍也得娘兒倆收拾。
她們戴上草帽,坐著小杌子,開始扒玉蜀黍皮,有那青皮就丟去給兔子們磨牙,若是捉到蟲子,放在破碗裏,攢一攢,拿去隔壁喂雞。
因隻剩了她們兩人,吃飯也變得湊合起來,隻想著早些把這些玉蜀黍扒完。
扒幹淨的玉蜀黍攤在大笸籮裏、院子的空地上曬幹,玉蜀黍皮就叉到院外曬著,用來燒火煮飯也是極好的。
日頭好,玉蜀黍曬兩天就嘎嘣脆可以裝袋了。
裝好袋就立刻抬進地窖裏。
兩堆一人多高的玉蜀黍,娘兒倆從早起日頭還沒升起就開始剝,一直到天黑得什麽也瞧不見了才收手,也忙了三四天才全部剝完。
這期間還挑水澆了兩回菜地,輪值去村裏地裏一天。
免不了有人問這三畝地收了多少糧食,趙大嬸隻是說:“俺們娘兒倆昏頭昏腦隻顧著幹活了,還沒稱過呢!
“唉,管他多少呢,反正多收了些,能多吃幾日啦!”
別的村民也樂嗬嗬說道:“看到你們嚐到甜頭,我們也幹勁十足,如今也都各自占好了地啦!隻等秋收過了就種麥子。
“如今別的屯子也都有地種,土匪也被周大人給滅了,咱能放心大膽種糧食嘍!”
提到周彧,少不得又有人說:“周大人這回走的日子又不短了吧?啥時候回來呀?”
“就是,周大人不在,咱這心裏總覺得沒底。”
“你們也別太自私了!周大人治下的百姓又不是隻有咱!咱這沁縣可大著呢!咱能有周大人照顧那麽多已經是莫大的福氣了!”
旁人議論且不說,這麽一提,趙大嬸和秦瑛原本強自壓抑的思念可就再也壓不住了。
隻剩娘兒倆在院子裏收拾兔舍的時候,趙大嬸就忍不住歎了口氣:“也不知道虎子和安安啥時候能回來?小孩兒家忘性大,我真怕安安出去這一趟把我這個姥姥給忘了!”
“那怎麽可能!”秦瑛忙道,“咱安安不是那樣沒良心的!”
“我知道!”趙大嬸歎氣,“咱安安必然是這世上最好的孩子,可是這一走這麽長時間……”
秦瑛眼圈有點泛紅,“我做夢都是夢見安安……”
“當娘的就是這麽牽腸掛肚,”趙大嬸反過來又安慰她,“虎子雖然冒失,周大人卻是個妥帖人,必定能照顧好安安的。
“她如今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再回來必定長高一大截,原先的衣裳就都不能穿了。
“這兩日剛好有點空閑了,你偷空把她去年的棉衣裳拿出來改改,別到時候冷了接濟不上。”
秦瑛趕緊答應:“是,我也是這麽想的,”忽然手一頓,“娘,這兔子是不是要生了?”
趙大嬸湊過去一瞧,“可不是麽!趕緊的!挪窩兒,剛下的崽兒都嬌嫩,別叫別的大兔子再給踩了!”
倆人小心翼翼把臨產的母兔子挪到新壘的兔舍裏,好在伺候母兔生產不是頭一回,已經很有經驗了,所以一切進展順利,這一窩共得了七隻兔崽。
“不如這樣吧,等到貓冬的時候,沒啥活兒了,你讓大拴來,和虎子一起跟著瑛子識字,你說成不?”
“成成成!”那人笑得合不攏嘴,“這有啥不成的,你們肯教就已經很感激了!
“那啥,聽說跟著先生念書識字,也是要交錢的,咱現在一窮二白的,拿不出啥,家裏現在倒是有些糧食了,那……我稱豆子給你們做一板豆腐咋樣?”
秦瑛輕笑道:“反正是同虎子一起教,不用這樣客氣的。而且,大娘,有些話我得說在前頭。
“大拴若是學得好學得快,那是他聰明,一點就通;但若是學得慢了,必然是我沒什麽經驗,不會教人,大娘可不要怪我。”
“唉!你這說的是啥話呀!”陳大娘把手一擺,“我都說了,隻要大拴不做個睜眼的瞎子就成!
“我家的混小子啥德行我不知道?辛苦瑛子你多費心,能教會多少算多少!”
秦瑛這才放心。
立時又有人想把女孩兒送來給秦瑛作伴,“咱也不說識字了,閨女家家的識不識字都成。
“我就是覺得,瑛子那一手針線活兒好的沒挑兒!
“從前就不說了,如今光景好了,我家二丫不是也能說婆家了麽,要是針線上好些,說不定也能說個好人家……”
她悄悄看了一眼趙大嬸,歎了口氣:“我知道,那是你家傳的本事,不能輕易教人的。
“所以我也不求二丫能學到你的真本事,隻要比現在強那就成。
“三奶奶手裏沒別的,二丫她娘當年的陪嫁有一對銀鐲子,日子再難也沒想著拿去賣,咋說也是她娘留給她的念想。
“如今三奶奶拿一隻給你,你看……”
“三奶奶,這可不行!”秦瑛慌忙拒絕,“等我閑了,您隻管讓二丫來就是了,橫豎我也得給安安做衣裳,都是順帶的事。”
三奶奶說著說著就忍不住落淚了,旁人也覺心酸,忍不住陪著落了幾滴淚。
三奶奶夫家姓王,桐樹屯王姓、陳姓、馮姓人數最多。
王奶奶比趙大嬸年紀大不了太多,成親早,輩分大,卻命苦,十五歲產子,十六歲喪夫,辛辛苦苦拉扯兒子長大,娶了媳婦有了孫女,日子才剛安穩些,旱災又來了。
兒媳回娘家借糧,三日未歸,兒子去接,也沒了消息,王奶奶央族人過去打問,才知道兒媳娘家根本就沒見到人,這倆人就這樣人間蒸發了。
後來吃人的傳聞傳開,大家才猜測,這兩口子怕不是被人捉去吃了。
隻留王奶奶和十歲的孫女相依為命。
說過這些,娘兒倆又去場裏,把大豆處理好。
豆秧都是攤開的,已經曬幹了,拉著滾子反複碾壓,豆子便都從豆莢裏蹦了出來。
挑開豆秧,將豆子再曬一曬,又去二次碾壓豆秧……
如此直至將大豆全部裝袋運回家。
大家都忙,來趙家幫忙也是偶爾的事,還有大堆大堆的玉蜀黍也得娘兒倆收拾。
她們戴上草帽,坐著小杌子,開始扒玉蜀黍皮,有那青皮就丟去給兔子們磨牙,若是捉到蟲子,放在破碗裏,攢一攢,拿去隔壁喂雞。
因隻剩了她們兩人,吃飯也變得湊合起來,隻想著早些把這些玉蜀黍扒完。
扒幹淨的玉蜀黍攤在大笸籮裏、院子的空地上曬幹,玉蜀黍皮就叉到院外曬著,用來燒火煮飯也是極好的。
日頭好,玉蜀黍曬兩天就嘎嘣脆可以裝袋了。
裝好袋就立刻抬進地窖裏。
兩堆一人多高的玉蜀黍,娘兒倆從早起日頭還沒升起就開始剝,一直到天黑得什麽也瞧不見了才收手,也忙了三四天才全部剝完。
這期間還挑水澆了兩回菜地,輪值去村裏地裏一天。
免不了有人問這三畝地收了多少糧食,趙大嬸隻是說:“俺們娘兒倆昏頭昏腦隻顧著幹活了,還沒稱過呢!
“唉,管他多少呢,反正多收了些,能多吃幾日啦!”
別的村民也樂嗬嗬說道:“看到你們嚐到甜頭,我們也幹勁十足,如今也都各自占好了地啦!隻等秋收過了就種麥子。
“如今別的屯子也都有地種,土匪也被周大人給滅了,咱能放心大膽種糧食嘍!”
提到周彧,少不得又有人說:“周大人這回走的日子又不短了吧?啥時候回來呀?”
“就是,周大人不在,咱這心裏總覺得沒底。”
“你們也別太自私了!周大人治下的百姓又不是隻有咱!咱這沁縣可大著呢!咱能有周大人照顧那麽多已經是莫大的福氣了!”
旁人議論且不說,這麽一提,趙大嬸和秦瑛原本強自壓抑的思念可就再也壓不住了。
隻剩娘兒倆在院子裏收拾兔舍的時候,趙大嬸就忍不住歎了口氣:“也不知道虎子和安安啥時候能回來?小孩兒家忘性大,我真怕安安出去這一趟把我這個姥姥給忘了!”
“那怎麽可能!”秦瑛忙道,“咱安安不是那樣沒良心的!”
“我知道!”趙大嬸歎氣,“咱安安必然是這世上最好的孩子,可是這一走這麽長時間……”
秦瑛眼圈有點泛紅,“我做夢都是夢見安安……”
“當娘的就是這麽牽腸掛肚,”趙大嬸反過來又安慰她,“虎子雖然冒失,周大人卻是個妥帖人,必定能照顧好安安的。
“她如今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再回來必定長高一大截,原先的衣裳就都不能穿了。
“這兩日剛好有點空閑了,你偷空把她去年的棉衣裳拿出來改改,別到時候冷了接濟不上。”
秦瑛趕緊答應:“是,我也是這麽想的,”忽然手一頓,“娘,這兔子是不是要生了?”
趙大嬸湊過去一瞧,“可不是麽!趕緊的!挪窩兒,剛下的崽兒都嬌嫩,別叫別的大兔子再給踩了!”
倆人小心翼翼把臨產的母兔子挪到新壘的兔舍裏,好在伺候母兔生產不是頭一回,已經很有經驗了,所以一切進展順利,這一窩共得了七隻兔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