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籌備公開講座
60年代:簽到萬物,悠閑生活 作者:夏日星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向明作為龍騰化肥廠的廠長,他的決策和行動對整個縣城的農業生產有著重要的影響。
他決定組織一場關於科學使用化肥的公開講座,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提高農民對化肥的正確認識和使用效率。
李向明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著,深吸了一口氣,然後邁步走進了縣城領導的辦公室。
辦公室布置得簡潔而莊重,牆上掛著幾幅描繪勞動場景的宣傳畫,給室內增添了幾分生動的氣氛。
領導是一位年近五十的中年人,頭發略顯花白,戴著一副黑框眼鏡,正坐在辦公桌後批閱文件。
看到李向明進來,他抬起頭,臉上露出了溫和的笑容:“向明同誌,有什麽事嗎?”
李向明走到辦公桌前,他的態度恭敬而堅定:“領導,我有一個想法想要匯報。我想在文化中心組織一場關於科學使用化肥的公開講座,希望能提高農民的農業生產效率。”
領導放下手中的筆,身體微微前傾,表示出對李向明想法的興趣:“這是個很好的想法,向明同誌。你有什麽具體的計劃嗎?”
李向明從口袋裏拿出了一份精心準備的計劃書,遞給了領導。
他的手指微微顫抖,顯示出他對這次匯報的重視:“這是我的初步計劃,包括講座的內容、預期的參與人數和可能需要的資源。”
領導接過計劃書,仔細地閱讀起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認真和專注,不時地點頭,表示對李向明計劃的認可。看完後,他抬起頭,目光中充滿了讚許:“向明同誌,你的計劃很詳細,我認為這將對我們的農業生產大有裨益。”
得到領導的肯定,李向明的心中湧起了一股暖流。他的臉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謝謝領導的支持,我一定會盡全力辦好這場講座。”
領導站起身,走到李向明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中帶著鼓勵:“向明同誌,你是我們縣城的寶貴財富。我相信你的能力和決心,這場講座一定會成功的。”
李向明感受到領導的信任和期待,他的心中充滿了力量。
他知道,這場講座不僅關乎化肥知識的普及,更關乎整個縣城農業生產的未來。
離開領導的辦公室,李向明走在縣委大院裏,他的步履更加堅定。
陽光灑在他的身上,暖洋洋的,給他帶來了一天的活力。
他知道,有了領導的支持,他的想法將會得到廣泛的傳播,各個公社和大隊都會派人來參加這場講座。
他開始思考如何宣傳這場講座,如何確保每個公社和大隊都能收到通知。
他決定利用廣播站和公告欄,將講座的信息傳播到縣城的每一個角落。
李向明先騎上自行車,穿過縣城的街道,直奔文化中心。
街道兩旁的樹木隨風輕輕搖曳,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
文化中心是一棟三層的建築,外牆上掛著紅色的橫幅,上麵寫著各種宣傳口號。
李向明將自行車停在門口,走進了文化中心的大廳。
大廳裏寬敞明亮,牆上掛著一些宣傳海報,展示著縣城的各種文化活動。
他走到服務台前,服務台後麵坐著一位年輕的女工作人員,她正低頭整理著文件。
李向明輕聲問道:“同誌,我想預訂一個會議室,用於舉辦一場化肥知識的公開講座。”
女工作人員抬起頭,她的眼睛明亮,臉上帶著微笑:“您好,李廠長。您需要多大的會議室?什麽時間使用?”
李向明想了想,然後回答:“我們需要一個能容納數百人的會議室,講座計劃在下周的周三下午進行。”
女工作人員翻了翻桌上的預約簿,然後說:“好的,我給您預訂下周周三下午的一號會議室,那裏可以容納五百人,您看可以嗎?”
李向明點了點頭,表示滿意:“可以,麻煩你了。”
接著,他又補充道:“我還需要一塊大黑板,用於講解時的板書和圖解,能幫我準備一下嗎?”
女工作人員微笑著回答:“當然可以,我們會在會議室前方準備好黑板和粉筆,您還有其他需要嗎?”
李向明想了想,然後說:“暫時沒有了,謝謝。”
女工作人員站起身,從服務台後麵拿出一張預約確認書,遞給李向明:“李廠長,這是預約確認書,請您簽字。”
李向明接過確認書,仔細看了看,然後簽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將確認書交還給女工作人員,然後轉身離開了文化中心。
走出文化中心,李向明的心情格外舒暢。
他知道,這場講座將會吸引很多農民來參加,他們將會學到很多關於化肥的知識。
他騎上自行車,迎著溫暖的陽光,繼續前行。
接下來的幾天裏,李向明開始忙碌起來。
他親自設計了講座的宣傳海報,然後聯係縣城的印刷廠,將海報印刷出來。
他還將海報分發給縣城的各個公社和大隊,確保每個人都能收到講座的通知。
他還特別聯係了縣城的廣播站,請求他們在廣播中播出講座的通知。
廣播站的負責人非常支持,他們答應在每天的固定時間播出講座的通知。
隨著講座日期的臨近,李向明開始準備講座的內容。
他翻閱了大量的農業技術書籍,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精心準備了一份詳細的講義。
講義中不僅包括了化肥的基本知識,還有如何根據不同的土壤和作物選擇合適的化肥,以及如何正確施用化肥以最大化其效果。
李向明知道,這場講座的成功不僅取決於他的準備,還取決於農民們的參與和反饋。
他期待著講座的到來,期待著與農民們的交流和學習。
他相信,這場講座將會是一個新的開始,為提高縣城的農業生產效率做出重要的貢獻。
接下來的幾天,李向明變得異常忙碌。
他的辦公室裏,紙張和書籍堆滿了桌麵,他坐在桌前,手握著一支鉛筆,正專注地設計著講座的宣傳海報。
他不時地在白紙上勾勒著,眉頭緊鎖,思索著如何最有效地傳達講座的信息。
他想要確保海報上的內容既吸引人又具有信息量,能夠讓農民們一眼就明白講座的重要性。
經過一番努力,海報的初稿終於完成。
李向明後退幾步,審視著自己的作品:一張以綠色為主色調的海報,上麵用醒目的字體寫著“科學使用化肥,提高農業生產”的標語,以及講座的具體時間和地點。
滿意地點了點頭,他將設計好的海報稿件小心翼翼地放進公文包,然後騎上自行車,前往縣城的印刷廠。
印刷廠位於縣城的東邊,是一座紅磚砌成的建築,煙囪中不時冒出幾縷青煙。
到達印刷廠,李向明走進去,裏麵充滿了機器的轟鳴聲和油墨的氣味。
他找到了負責印刷的劉師傅,將海報的設計稿遞給他:“劉師傅,我想印製一批這樣的海報,您看能盡快完成嗎?”
劉師傅接過設計稿,仔細看了看,然後點頭說:“沒問題,李廠長,我這就安排人手去印。大概兩天後就能印好。”
李向明鬆了一口氣,感激地說:“謝謝您,劉師傅。這對我來說很重要。”
劉師傅擺了擺手,笑著說:“為農業生產服務,應該的。”
兩天後,李向明再次來到印刷廠,取回了印製好的海報。
海報的墨跡還未幹透,散發著淡淡的油墨香。他小心翼翼地將海報卷起來,綁在自行車的後座上,以防風吹起。
接下來,李向明開始分發海報。
他首先來到了縣城的廣播站,將一卷海報交給了廣播站的負責人,並請求他們在廣播中提醒農民們注意收聽講座的通知。
隨後,他騎上自行車,前往縣城周邊的幾個公社和大隊。
每到一處,他都會親自將海報張貼在最顯眼的地方,並向當地的負責人詳細介紹講座的內容和意義。
在公社的公告欄前,李向明站在一張椅子上,用圖釘將海報固定在木板上。
他的動作仔細而穩健,確保海報的每一個字都能清晰可見。
公社的負責人站在他身後,看著海報,感慨地說:“李廠長,您真是用心良苦。我相信農民們一定會受益匪淺。”
李向明從椅子上下來,拍了拍手上的灰塵,微笑著回答:“這是我應該做的。我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改善他們的生活。”
隨著海報的張貼,消息很快在縣城和周邊地區傳開了。
農民們紛紛來到公告欄前,圍觀著海報,討論著即將到來的講座。
接下來,他還準備去廣播站,廣播站位於縣城的中心地帶,是一座兩層高的灰色建築,樓頂上安裝著幾個大型的喇叭,用於向整個縣城及周邊地區廣播。
李向明將自行車停在廣播站門口,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後走了進去。
廣播站內部充滿了各種設備的嗡嗡聲和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油墨和電線的氣味。李向明走到服務台前,向服務台的小姐說明了來意。
“您好,我想見一下廣播站的負責人,我有一些重要的通知需要通過廣播傳播。”
李向明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急切。
服務台的小姐抬頭看了他一眼,然後拿起電話,輕聲說了幾句。
不久,一位穿著藍色工作服的中年男子走了出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好奇。
“您好,我是廣播站的負責人,聽說您有重要的通知需要廣播?”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正式。
李向明迅速地從公文包中拿出了一份準備好的通知草稿,遞給了負責人:“是的,我將在文化中心舉辦一場關於科學使用化肥的公開講座,希望您能在廣播中播出講座的通知。”
負責人接過草稿,仔細地閱讀了一遍,他的眉頭微微皺起,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然後,他抬起頭,目光中帶著一絲讚許:“這是一件好事,對農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會全力支持的。”
李向明的心中湧起了一股暖流,他感激地點了點頭:“非常感謝您的支持,這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
負責人點了點頭,然後轉向服務台的小姐,吩咐道:“小王,將這份通知安排在每天的固定時間播出,確保每個人都能聽到。”
服務台的小姐迅速地記錄下了指示,然後回答:“好的,我會立即安排。”
李向明知道,有了廣播站的支持,他的講座將會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他向負責人和小姐表示了感謝,然後離開了廣播站。
走出廣播站,李向明的心情格外舒暢。
……
隨著講座日期的臨近,縣城的各個角落都開始傳播著即將舉行化肥知識講座的消息。
每當廣播裏傳來關於講座的通知,人們都會停下手中的工作,側耳傾聽。
在供銷社的門口,幾個農民圍坐在一起,聽著頭頂上的喇叭中傳出的廣播聲。
他們的臉上帶著好奇和期待的表情,互相討論著即將到來的講座。
“你們說,這個講座會講些什麽?”一個年輕的農民問。
一個年紀稍大的農民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地說:“肯定是講怎麽更好地用化肥,讓咱們的莊稼長得更好。”
旁邊一人插話道:“是啊,李廠長是個好人,他辦的這個講座肯定是為了咱們好。”
他決定組織一場關於科學使用化肥的公開講座,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提高農民對化肥的正確認識和使用效率。
李向明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著,深吸了一口氣,然後邁步走進了縣城領導的辦公室。
辦公室布置得簡潔而莊重,牆上掛著幾幅描繪勞動場景的宣傳畫,給室內增添了幾分生動的氣氛。
領導是一位年近五十的中年人,頭發略顯花白,戴著一副黑框眼鏡,正坐在辦公桌後批閱文件。
看到李向明進來,他抬起頭,臉上露出了溫和的笑容:“向明同誌,有什麽事嗎?”
李向明走到辦公桌前,他的態度恭敬而堅定:“領導,我有一個想法想要匯報。我想在文化中心組織一場關於科學使用化肥的公開講座,希望能提高農民的農業生產效率。”
領導放下手中的筆,身體微微前傾,表示出對李向明想法的興趣:“這是個很好的想法,向明同誌。你有什麽具體的計劃嗎?”
李向明從口袋裏拿出了一份精心準備的計劃書,遞給了領導。
他的手指微微顫抖,顯示出他對這次匯報的重視:“這是我的初步計劃,包括講座的內容、預期的參與人數和可能需要的資源。”
領導接過計劃書,仔細地閱讀起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認真和專注,不時地點頭,表示對李向明計劃的認可。看完後,他抬起頭,目光中充滿了讚許:“向明同誌,你的計劃很詳細,我認為這將對我們的農業生產大有裨益。”
得到領導的肯定,李向明的心中湧起了一股暖流。他的臉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謝謝領導的支持,我一定會盡全力辦好這場講座。”
領導站起身,走到李向明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中帶著鼓勵:“向明同誌,你是我們縣城的寶貴財富。我相信你的能力和決心,這場講座一定會成功的。”
李向明感受到領導的信任和期待,他的心中充滿了力量。
他知道,這場講座不僅關乎化肥知識的普及,更關乎整個縣城農業生產的未來。
離開領導的辦公室,李向明走在縣委大院裏,他的步履更加堅定。
陽光灑在他的身上,暖洋洋的,給他帶來了一天的活力。
他知道,有了領導的支持,他的想法將會得到廣泛的傳播,各個公社和大隊都會派人來參加這場講座。
他開始思考如何宣傳這場講座,如何確保每個公社和大隊都能收到通知。
他決定利用廣播站和公告欄,將講座的信息傳播到縣城的每一個角落。
李向明先騎上自行車,穿過縣城的街道,直奔文化中心。
街道兩旁的樹木隨風輕輕搖曳,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
文化中心是一棟三層的建築,外牆上掛著紅色的橫幅,上麵寫著各種宣傳口號。
李向明將自行車停在門口,走進了文化中心的大廳。
大廳裏寬敞明亮,牆上掛著一些宣傳海報,展示著縣城的各種文化活動。
他走到服務台前,服務台後麵坐著一位年輕的女工作人員,她正低頭整理著文件。
李向明輕聲問道:“同誌,我想預訂一個會議室,用於舉辦一場化肥知識的公開講座。”
女工作人員抬起頭,她的眼睛明亮,臉上帶著微笑:“您好,李廠長。您需要多大的會議室?什麽時間使用?”
李向明想了想,然後回答:“我們需要一個能容納數百人的會議室,講座計劃在下周的周三下午進行。”
女工作人員翻了翻桌上的預約簿,然後說:“好的,我給您預訂下周周三下午的一號會議室,那裏可以容納五百人,您看可以嗎?”
李向明點了點頭,表示滿意:“可以,麻煩你了。”
接著,他又補充道:“我還需要一塊大黑板,用於講解時的板書和圖解,能幫我準備一下嗎?”
女工作人員微笑著回答:“當然可以,我們會在會議室前方準備好黑板和粉筆,您還有其他需要嗎?”
李向明想了想,然後說:“暫時沒有了,謝謝。”
女工作人員站起身,從服務台後麵拿出一張預約確認書,遞給李向明:“李廠長,這是預約確認書,請您簽字。”
李向明接過確認書,仔細看了看,然後簽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將確認書交還給女工作人員,然後轉身離開了文化中心。
走出文化中心,李向明的心情格外舒暢。
他知道,這場講座將會吸引很多農民來參加,他們將會學到很多關於化肥的知識。
他騎上自行車,迎著溫暖的陽光,繼續前行。
接下來的幾天裏,李向明開始忙碌起來。
他親自設計了講座的宣傳海報,然後聯係縣城的印刷廠,將海報印刷出來。
他還將海報分發給縣城的各個公社和大隊,確保每個人都能收到講座的通知。
他還特別聯係了縣城的廣播站,請求他們在廣播中播出講座的通知。
廣播站的負責人非常支持,他們答應在每天的固定時間播出講座的通知。
隨著講座日期的臨近,李向明開始準備講座的內容。
他翻閱了大量的農業技術書籍,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精心準備了一份詳細的講義。
講義中不僅包括了化肥的基本知識,還有如何根據不同的土壤和作物選擇合適的化肥,以及如何正確施用化肥以最大化其效果。
李向明知道,這場講座的成功不僅取決於他的準備,還取決於農民們的參與和反饋。
他期待著講座的到來,期待著與農民們的交流和學習。
他相信,這場講座將會是一個新的開始,為提高縣城的農業生產效率做出重要的貢獻。
接下來的幾天,李向明變得異常忙碌。
他的辦公室裏,紙張和書籍堆滿了桌麵,他坐在桌前,手握著一支鉛筆,正專注地設計著講座的宣傳海報。
他不時地在白紙上勾勒著,眉頭緊鎖,思索著如何最有效地傳達講座的信息。
他想要確保海報上的內容既吸引人又具有信息量,能夠讓農民們一眼就明白講座的重要性。
經過一番努力,海報的初稿終於完成。
李向明後退幾步,審視著自己的作品:一張以綠色為主色調的海報,上麵用醒目的字體寫著“科學使用化肥,提高農業生產”的標語,以及講座的具體時間和地點。
滿意地點了點頭,他將設計好的海報稿件小心翼翼地放進公文包,然後騎上自行車,前往縣城的印刷廠。
印刷廠位於縣城的東邊,是一座紅磚砌成的建築,煙囪中不時冒出幾縷青煙。
到達印刷廠,李向明走進去,裏麵充滿了機器的轟鳴聲和油墨的氣味。
他找到了負責印刷的劉師傅,將海報的設計稿遞給他:“劉師傅,我想印製一批這樣的海報,您看能盡快完成嗎?”
劉師傅接過設計稿,仔細看了看,然後點頭說:“沒問題,李廠長,我這就安排人手去印。大概兩天後就能印好。”
李向明鬆了一口氣,感激地說:“謝謝您,劉師傅。這對我來說很重要。”
劉師傅擺了擺手,笑著說:“為農業生產服務,應該的。”
兩天後,李向明再次來到印刷廠,取回了印製好的海報。
海報的墨跡還未幹透,散發著淡淡的油墨香。他小心翼翼地將海報卷起來,綁在自行車的後座上,以防風吹起。
接下來,李向明開始分發海報。
他首先來到了縣城的廣播站,將一卷海報交給了廣播站的負責人,並請求他們在廣播中提醒農民們注意收聽講座的通知。
隨後,他騎上自行車,前往縣城周邊的幾個公社和大隊。
每到一處,他都會親自將海報張貼在最顯眼的地方,並向當地的負責人詳細介紹講座的內容和意義。
在公社的公告欄前,李向明站在一張椅子上,用圖釘將海報固定在木板上。
他的動作仔細而穩健,確保海報的每一個字都能清晰可見。
公社的負責人站在他身後,看著海報,感慨地說:“李廠長,您真是用心良苦。我相信農民們一定會受益匪淺。”
李向明從椅子上下來,拍了拍手上的灰塵,微笑著回答:“這是我應該做的。我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改善他們的生活。”
隨著海報的張貼,消息很快在縣城和周邊地區傳開了。
農民們紛紛來到公告欄前,圍觀著海報,討論著即將到來的講座。
接下來,他還準備去廣播站,廣播站位於縣城的中心地帶,是一座兩層高的灰色建築,樓頂上安裝著幾個大型的喇叭,用於向整個縣城及周邊地區廣播。
李向明將自行車停在廣播站門口,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後走了進去。
廣播站內部充滿了各種設備的嗡嗡聲和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油墨和電線的氣味。李向明走到服務台前,向服務台的小姐說明了來意。
“您好,我想見一下廣播站的負責人,我有一些重要的通知需要通過廣播傳播。”
李向明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急切。
服務台的小姐抬頭看了他一眼,然後拿起電話,輕聲說了幾句。
不久,一位穿著藍色工作服的中年男子走了出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好奇。
“您好,我是廣播站的負責人,聽說您有重要的通知需要廣播?”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正式。
李向明迅速地從公文包中拿出了一份準備好的通知草稿,遞給了負責人:“是的,我將在文化中心舉辦一場關於科學使用化肥的公開講座,希望您能在廣播中播出講座的通知。”
負責人接過草稿,仔細地閱讀了一遍,他的眉頭微微皺起,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然後,他抬起頭,目光中帶著一絲讚許:“這是一件好事,對農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會全力支持的。”
李向明的心中湧起了一股暖流,他感激地點了點頭:“非常感謝您的支持,這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
負責人點了點頭,然後轉向服務台的小姐,吩咐道:“小王,將這份通知安排在每天的固定時間播出,確保每個人都能聽到。”
服務台的小姐迅速地記錄下了指示,然後回答:“好的,我會立即安排。”
李向明知道,有了廣播站的支持,他的講座將會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他向負責人和小姐表示了感謝,然後離開了廣播站。
走出廣播站,李向明的心情格外舒暢。
……
隨著講座日期的臨近,縣城的各個角落都開始傳播著即將舉行化肥知識講座的消息。
每當廣播裏傳來關於講座的通知,人們都會停下手中的工作,側耳傾聽。
在供銷社的門口,幾個農民圍坐在一起,聽著頭頂上的喇叭中傳出的廣播聲。
他們的臉上帶著好奇和期待的表情,互相討論著即將到來的講座。
“你們說,這個講座會講些什麽?”一個年輕的農民問。
一個年紀稍大的農民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地說:“肯定是講怎麽更好地用化肥,讓咱們的莊稼長得更好。”
旁邊一人插話道:“是啊,李廠長是個好人,他辦的這個講座肯定是為了咱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