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刁鑽的問題!


    孔遊的臉立刻就漲的通紅。


    王大富這個問題顯然是問到了孔家的死穴之上。


    也許這個時代的人還未注意到,但是王大富畢竟是來自後世之人,儒家的發展曆史他可是一清二楚的。


    儒家自孔子建立,最開始孔子的思想還是很激進的,更重要的是,孔子本身也是一個激進分子。


    可是,孔子的思想畢竟是要恢複周禮,對當時的各個諸侯來說,就是要讓他們放棄到手的權利,再次尊周王室為天下共主。


    所以,在儒家的初期,尤其是秦國通過法家的變法最終一統天下之後,儒家的地位一直是各種學派的末流。


    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儒家的思想也在不停的改變,尤其是在漢武帝時期。


    董仲舒為了能讓儒家成為最終的獲勝者,曲解了孔子的思想,迎合君主的意誌,讓儒家成為了統治者的工具。


    從此以後,儒家便逐漸取代了各種思想,成為了華夏的主流思想。


    可是,這種變化也有弊端,那就是儒家現在的思想已經和最初了理念有了天壤之別。


    王大富提出的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但是背後代表的意思很重要。


    那就是儒家標榜孔子為天下愛讀書人的先聖師,可是,現在的儒家還有多少是繼承了孔子思想的?


    孔家的人也陷入了沉思。


    尤其是子路他們的師兄弟。


    對於他們來說,現在的儒家確實不再是他們創立的那個儒家。可是,來到這個時代後,他們發現儒家已經發展到了現在這種規模,這種規模正是他們曾經的夢想,所以,他們寧願背棄夫子的理念,也要幫助孔家維持住現在的局麵。


    孔遊知道這個時候,他絕對不能退縮,否則天下人就會執意孔家,所以便開口道:“明誠此問不是一句兩句能夠說清楚的,但是老夫可以說的是,這兩句話都沒有錯。所謂士子,就是要胸懷天下,為萬民謀福祉,君輕民貴,是孟子最為重要的思想,自然是我儒家的重要思想。而董仲舒提出的三綱,則是一種約束,是為了讓整個國家更加的穩定,所謂三綱,是要讓每個人都有一種畏懼。”


    呃……


    王大富真想稱讚孔遊一句,說了半天,都是廢話,顯然是想要糊弄過去。


    王大富是絕對不會輕易放過去的。


    “太常侍的話,學生不敢苟同,反而在下覺得,孟子提出民貴君輕,並不是說君主不重要,反而是在說君主的重要性。一個君主便是一個國家,想要百姓擁護他們的君主,君主自然也要善待他們的百姓。國家政策是由朝廷製定的,但也需要君主的首肯,所以,民貴君輕,實際上是在說君主的重要性。縱觀華夏曆史,聖明賢君時,天下太平,而碌碌無為之君主,則會讓百姓陷入困苦之中。至於三綱?在下覺得這不是約束,而是製約。比如說其中的夫為妻綱,就是要求做妻子的要無條件的服從夫君,甚至在夫君死了之後也不能改嫁。在我看來,這簡直是最滑稽的事情,難道夫君犯了律令,做妻子的也要遵從?至於改嫁一事,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便是人口,隻有人口眾多才會發展的更好,現在是亂世,戰爭頻發,男子上陣殺敵,自然會死傷眾多,而留下的寡婦若是為了夫君自願守寡無可厚非,但是那些因為夫君戰死連生計都成了問題的女子呢?難道就讓她們就此困苦一生?而且,大量女子守寡,國家如何增加人口?”


    孔遊簡直要氣死了,王大富看來是不想要放過他。


    “道德淪喪!”


    孔遊嗬斥道:“你也說了,男子戰死沙場,作為妻子的,為妻子守寡有何錯誤?難不成他們的夫君不值得她們為此守護一生嗎?”


    王大富大笑了幾聲,說道:“那君為臣綱呢?在下最羨慕的便是魏征那樣擁有文人風骨的人了,想必太常侍也聽說過魏征與唐太宗的事情。若是按照董仲舒所說的君為臣綱,那麽魏征便不能在唐太宗提出有損國家的建議時提出反對意見,那麽還會有貞觀之治那樣的盛事嗎?”


    呃……


    孔遊沉默了。


    王大富緊接著說道:“至於父為子綱,秦二世而亡,最為可笑的便是扶蘇僅僅是接到了一封蓋有玉璽的假詔書便自殺身亡,成全了胡亥以及趙高。若是扶蘇選擇了違抗這紙詔書呢?扶蘇擁有蒙恬率領的長城兵團,是當時大秦帝國最為強大的軍隊,那麽秦朝還會二世而亡嗎?”


    如果說第一個夫為妻綱,王大富說的還算有點勉強,可是接下來的君為臣綱以及父為子綱,王大富說的有理有據,令孔遊找不出任何反對的理由。


    王大富自己也知道,他的這些話有些離經叛道,所以繼續說道:“當然,在下所說的這些話,並不是說讓做臣子的反對君上,做子女的反對父母,而是想說,情況不同,選擇也不同。是要根據當時的情況做出自己的判斷,然後才去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林楓點了點頭:“王大富這番話說的不錯,你們也要記住,不要事事都順著朕的意思來,否則,大夏覆滅就在朝夕之間。”


    梁士齊等重臣連忙符合道:“陛下說的是。”


    而孔家那邊看到孔遊吃癟,便知道不能任由王大富這麽說下去了。


    隨即便有人站了出來:“好一個顛倒黑白的小子!我問你,你可知道,何謂華夏!”


    王大富眉頭一皺:“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出自唐代孔穎達的《春秋左傳正義》。”


    “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又是何意?”


    王大富不知對方想要說什麽,便解釋道:“夷狄到了中原地區,習用了華夏文化習俗,他們就成了華夏族,而中原華夏族如果進入了邊遠地區,習用了夷狄的文化習俗,他們就成為了夷狄,是夷狄還是華夏不在於血統,而在於所習用的文化,就是說華夷之辯不是血統上的區別而是文化上的差異。這句話出自韓愈之筆,是韓愈對《春秋》筆法所作的概括。韓愈雲: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是說《春秋》以禮作為判別夷狄與中國的標準,凡是言行符合禮的,夷狄亦可視為中國,反之,則中國亦可視為夷狄。所謂禮,即以周禮為核心的道德規範。”


    那人便說道:“正是如此,我們儒家為了教化萬民,以禮服人,令蠻族臣服於我華夏,證明我儒家才是華夏最重要的思想,是令華夏發展至今的功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從小族長開始爭霸天下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兩淮小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兩淮小白並收藏穿越之從小族長開始爭霸天下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