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虎送走費翔的時候,已是晚上六點,此時的天已經黑透。薑林、費翔二人今日從剛過正午時分,一直聊到天黑,但即便二人聊了如此長的時間,費翔走的時候,薑林仍然覺得還有許多信息未聊透徹。二人約好了明日上午繼續接著聊,孫虎將費翔送走後,薑林趕忙拿出自己的記事本和申杉獻上的那份地圖,開始一邊回憶,一邊將今日和費翔聊天的重要信息記錄下來。
根據費翔今日提供的信息,這虎方應當是位於後世的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中東部以及湖南省北部這片區域,總共有四五十萬人的一個方國。虎方由大小二十餘部族組成,方國首領對下麵這些部族的管理比較鬆散,各部族之間平日裏也很少往來,隻有在一些部族遇到其他方國和諸侯國襲擊的時候,方國首領才會要求各部族出兵,協助遇襲的部族一起抵禦外敵。
不過這樣的事情其實很少發生。因虎方生存的地域以東、以南、以西都有大山、大江、大河隔絕,這三個方向上幾乎沒有什麽強敵可以威脅到虎方人。至於北邊的商王朝,這些年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抵禦西邊日漸強盛的周國,以及平定東部、北部的諸侯叛亂之上,哪有心思再去琢磨向南擴張的事。
總的來說,虎方靠近北部的幾個部族因接近商王朝勢力範圍,所以文化、思想上很容易接受華族的這些方國和諸侯。但越往南、尤其是在大江附近和過了大江、以及處在大山裏的那些部族,因距離較遠或者消息閉塞,對與不同族的華族人的勢力就很難接受。
整個虎方的勢力範圍內,湖泊星羅,水網交織,不但給農業生產提供了足夠的水資源,而且江、河、湖內的淡水魚類又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肉食來源,所以虎方人的生活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滋潤的。除了偶爾遇到洪水泛濫淹沒農田外,幾乎沒有什麽生存的天敵。
薑林努力地回憶著後世地理課本裏習得的知識,在自己出生、成長的那個時代裏,中國最著名的糧食生產基地有黑龍江和吉林中部的鬆嫩平原及黑龍江的三江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湖北江漢平原,四川成都平原,廣東珠江三角洲,蘇浙太湖平原,蘇皖江淮地區,江西鄱陽湖平原等。
再往細了講,又可以細化出遼寧的盤錦墾區,內蒙古的大青山南北,河北石家莊地區,山西汾河穀地,山東膠東地區,河南豫北平原,江蘇的裏下河地區,浙江金衢盆地,安徽皖中平原,福建的建陽和龍溪地區,湖北的襄北地區,湖南的湘南地區,廣西的南寧、欽州地區,雲南中部壩子,四川的長江穀地,陝西關中盆地,漢中盆地,青海的湟水穀地,甘肅的河西走廊,寧夏河套平原,新疆的伊犁河穀地和天山北麓平原,西藏的雅魯藏布江穀地等。
這些地方的糧食產出,不但能滿足當地民眾的生存所需,而且還可以向外地輸送,用來填補那些糧食產出不足之地的缺額。再多的,便可以當做戰略貯備糧儲存起來,到了關鍵時刻……
前幾日在平陽城,申杉已經提出了南邊的這些方國和諸侯國糧食產出比較豐厚,想在在當地建起酒廠就地生產的思路。今日和費翔第一次深入交流得知,這虎方占著一部分洞庭湖平原,整個江漢平原,不用費翔過多地描述,從後世而來的薑林很是清楚這虎方占據著這兩塊產糧之地意味著什麽。
若是說春秋時期,吳國開鑿邗溝是為了討伐齊國,那麽到了隋煬帝之時,耗費大量的人力、無力、財力來開鑿京杭大運河,最大的目的便是為了將長江流域產出豐富的糧食運輸到當時人口已經急劇膨脹、糧食缺口比較大的北方邊境地區。
回想著這些信息,薑林又開始眼饞了,就像孟津渡口發現那顆嵌在地上的隕石是金屬材質的時候一樣,薑林望著申杉交給自己的地圖上自己寫的密密麻麻的那些信息,口水又不自覺地流了下來。
人口、礦藏、耕地、農田、山川、河流,所有這些可以定義為資源的東西,這個時代的人雖然也明白其重要性,但沒有人比後世而來的薑林更能懂得其重大的意義。
從唐國元年到唐國五年這段時間裏,涑陽城這裏沒少從安邑城、郇陽城以及唐、虞、胥三國交界處三不管黑市以及商人團從其他諸侯國和方國那裏引進一些心向往大唐的國人和奴隸,這些輸送到唐國來的人口,一部分被安置到了北邊的平陽城,而一部分就地安置在了涑陽城。
而從唐國五年開始,故虞國之地並入大唐國後的這五年裏,其他諸侯國和方國的商隊、申杉的商人團仍然是沒有停下往大唐國繼續輸送人口的步伐——大唐國在對南邊的這些諸侯國和方國進行精鹽、烈酒貿易中賦予價值最高的交換物就是奴隸,尤其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奴隸。所以即便這些諸侯國和方國裏的聰明人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年,本國國內的奴隸人口流失的有些太過嚴重,但仍然無法阻擋已經形成的成熟的產業鏈的奴隸輸送繼續進行著。
經過這十年大唐國的發展和經營,現在最南邊的故虞國之地含安邑城在內的一市五縣,全域人口接近二十萬,其中青壯年七萬餘。再往北的涑陽城全域人口已經達到了三萬,其中青壯年一萬餘。
平陽城不但接收了來自南邊輸送進來的故虞國和其他諸侯國、方國的國人、奴隸,加上這麽多年不斷走出大山的黎國遺民,十年的時間繁衍生息下來,平陽城全域人口已經達到了四萬,青壯一萬餘。
過了平陽以北的太嶽山,進入太原盆地,晉陽城以南的平原之上這幾年陸續誕生了五個定居點,目前人口尚未達到設縣立市的程度,總的算下來,這五處定居點的人口也已經超過了一萬人。至於太原盆地最北端的入口、大唐國發源地、已經正式將晉陽鎮更名為晉陽城的這裏,這幾年其實人口的增長是最慢的。
這其實和埋藏在薑林內心深處的一個秘密規劃有很大的關係。
薑林深知,晉陽城這裏,其實是不適合做一國之都的。或者說,晉陽城隻適合做一個地方政權的都城,而不適合做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的都城。
晉陽城周邊的煤、鐵資源極其豐富,由此注定了晉陽城以後將是一個工業基地。這不是薑林自己決定的,後世的曆史已經是如此演繹的。這幾年隨著西山那裏的蓬勃發展帶來的副作用已經開始逐漸顯現了出來,到了冬季,以懼老爺子為代表的一批老人的呼吸道疾病開始頻繁地發作起來。從事醫療事業一生的老爺子慧眼如炬,一語便道出了其中的玄機來——空氣質量變差。
從後世而來的薑林自是知道,隨著工業化進程逐漸深入,晉陽城這裏的空氣質量還將持續惡化,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現在剛起步階段便開始分散注意力去研究環保的事情,是對工業化發展的一個掣肘。搞環保,那都是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的事。
再說說晉陽城所處的地理位置,目前晉陽城所處的位置,是太原盆地北端最窄處,東西約十公裏左右的樣子,居間還有汾水流過,能提供給建造民居的平整土地其實很狹小,將來若是將其定為統一國家的都城,人口膨脹起來的時候,隻有向南擴張的餘地。並且往北一百三十公裏處,便是華夏民族和草原遊牧民族的分界線,雁門關。過了雁門關便是鬼方人現在唯一的一座城池,最大的定居點,平城。
雖然薑林立誌要讓這些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在沒有形成巨大的威脅之前,就要被大唐國的先進武器所震懾到,從而徹底放棄此前幾百、幾千年掠奪的習性,開始慢慢被華夏民族所同化。但事情終究是有會和不會兩種可能,若是這種設想最終徹底失敗了呢?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的都城距離敵對勢力隻有一百三十公裏?僅一關之隔?連個緩衝的地帶都沒有,那豈不是真的成了天子守國門?
加之整個太原盆地本就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個比較大的盆地,海拔較之南邊的平陽城、安邑城附近的地勢要高出幾百米之多,地理位置也比較靠北。農業灌溉上,僅僅依靠河流目前尚可,但若是人口急劇膨脹,需要大量開鑿水井,高海拔的地方顯然是要比低海拔的地方要困難些。而且氣溫上比之南邊要低上幾度,便是這幾度的溫差,橫向裏一對比,這糧食的產出便要低上一成。
基於以上考慮,薑林這些年已經開始慢慢地在布局,晉陽城這裏的人口不求太過集中,也不求急速增長。隻要能夠滿足西山那裏工業發展的需求,能夠滿足晉陽城人口對糧食的需求便可。諸如以前東邊的銅礦、西山鹽泉最早的鹽場,現在均已經關閉,將一應的技術人員都開始轉向了南邊安邑城那裏。
這也是薑林現在就要開始上馬鐵路的原因之一。無論是從現在的人口分布,還是從以後的發展趨勢上來看,大唐國的戰略目光不可能一直都放在晉陽城這一處。既然薑林將晉陽城定位為一個工業基地,那麽晉陽城勢必將為其他地方生產各種民用器械、軍用武器,這些成品都是需要運出來的。而且作為一個工業基地,需要的不同的原材料、糧食、各類其他物資也不在少數,這些東西亦需要運進來。這一出一入的吞吐量,可不是依靠現在的馬拉車就能輕鬆滿足的。
大唐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裏,機械學院的孩子們就已經在薑林的帶領下,將輕型蒸汽機定型、生產。大唐國的第二個五年計劃裏,已經依靠輕型蒸汽機的研發、改進過程中積累出足夠經驗的機械學院的師生們,終於製造出了約一百馬力的中型蒸汽機,以這種蒸汽機為動力,孩子們又瞞著薑林,偷偷摸摸地將蒸汽機車也造了出來。
不得已,薑林特批,在煤礦、鐵礦和西山煉鐵廠之間建造了一條長度約七公裏的運輸鐵路路線,一來是為了驗證蒸汽機車的效能以及可靠性、二來隨著西山煉鐵廠規模擴大,煤、鐵礦石依靠此前的畜力進行運輸確實有些跟不上。
唐國八年,當這條運輸路線竣工,這台被命名為“雄鷹i”型的蒸汽機車拖著五節車廂,拉著近乎二十噸的礦石,以時速五公裏的速度緩緩行駛起來的時候,有幸目睹這一切的民眾們徹底沸騰了。大唐國立大學裏,聰慧的學員們又一次意識到校長經常說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含義。往日裏需要二十輛馬拉車,四十個趕車工、需要耗時兩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隻需要兩個司爐工,一個小時多一點便完成了,這是什麽樣的效率?
“科學技術不但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排名第一的武器。一個連一百二十支栓動步槍,五發彈夾全部瞄準射出,需要十幾秒,去掉上彈的時間,一個連一分鍾可射出一千六百發子彈。姑父說,機槍一旦研發成功,一分鍾能射出五六百子彈。三把槍能趕上一個連,若是一個連都裝備機槍,一分鍾就是六萬發子彈。按十發子彈一個敵人,就是六千敵人。要是一個營,一個團,一個……嘶,太恐怖了,不敢想象。”若是說當日看到蒸汽機車第一次試運行時還有誰能不激動,非黑亮莫屬。
言歸正傳,在薑林一係列的布局下,晉陽城這幾年的人口堪堪達到四萬,雖然比最早的時候人口增長了不少。但作為一個方國都城,這點人口以及這樣的人口增長速度確實有些……但不可否認的是,晉陽城的民眾肯定是整個大唐國域內平均文化程度最高的。十五歲以上的、根正苗紅的晉陽城生人,不需要進行政治審查的晉陽城少年,除了少數幾個娘胎裏帶的、出生時擠的、成長過程中各種疾病造成的腦子確實不太靈光的外,晉陽城少年幾乎都入了大唐國立大學,都成了薑林的門生。
截止唐國十年,大唐國立大學已經畢業的、以及在校的學生,共八千五百一十五人,其中晉陽城戶籍的便占了一半。而大唐國的未來,便是要靠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孩子們……
再說建城最晚的忻州城,隻是將忻州盆地和大山裏分散的一些村落整合起來,尋了一處平整的地方便於從事農業生產,避免將這塊可耕地浪費。忻州城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人口剛逾萬。青壯年兩三千的樣子……還是不要惦記了,即便到了最關鍵的時候,薑林也知道這兩三千青壯還是不要惦記了,就那麽點人,一旦抽調,影響生產。
再往北,過了雁門關的平城……這個確實有些為難。
你說算平城的人口吧,平城現在掌權的依然是以達利溫為首的鬼方各部首領組成的執政聯盟。遇大事時,需要這個執政聯盟集體表決,少數服從多數才可。但你說不算平城的人口吧,唐國有兩個全副武裝的營駐紮在平城以東、以北。
而且平城的榷場裏,商務部派往北線的商人團,這幾年已經幾乎掌控了整個榷場的貿易,精鹽、烈酒、糧食的輸出,馬匹、羊毛、羊絨、肉製品的輸入,名義上是由華族人和鬼方人共同執掌,但那些沒有生意頭腦的鬼方人早就放棄了自己的權利,將大小一應事項全托付給了大唐國立大學商學院畢業的那些年輕的華族人。按達利溫的話說,交給這些孩子們,鬼方人放心。
唐國九年底,薑林曾親自前往平城,向平城的執政聯盟表達了準備撤回兩個營駐軍的意思。當時消息泄露出去,整個平城的普通民眾立刻就不幹了,紛紛前往政務廳請願,請求薑林收回撤回駐軍的想法。
剛過了幾年舒服日子的鬼方人知道唐國兩個營駐軍意味著什麽,這兩個營一旦撤退,大青山那裏的那些不死心的部族又要打平城的主意。平城以北的草場、草場上的牛群、馬匹、羊群,平城以南的農田,被那些人一旦禍害,這麽多年可就白幹了。
當時達利溫等一眾執政聯盟為了讓薑林改變心意,已經強烈地表達了誠意:大唐國若有需要,平城青壯亦可應征。
平城,目前人口六萬,青壯兩萬,都是可提刀上馬直接開赴前線的漢子。
所以,整個大唐國,勉強算上平城的人口,三十八萬人,青壯十三萬人左右。
這便是目前大唐國的人口資源,依然是不足的狀況。
根據費翔今日提供的信息,這虎方應當是位於後世的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中東部以及湖南省北部這片區域,總共有四五十萬人的一個方國。虎方由大小二十餘部族組成,方國首領對下麵這些部族的管理比較鬆散,各部族之間平日裏也很少往來,隻有在一些部族遇到其他方國和諸侯國襲擊的時候,方國首領才會要求各部族出兵,協助遇襲的部族一起抵禦外敵。
不過這樣的事情其實很少發生。因虎方生存的地域以東、以南、以西都有大山、大江、大河隔絕,這三個方向上幾乎沒有什麽強敵可以威脅到虎方人。至於北邊的商王朝,這些年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抵禦西邊日漸強盛的周國,以及平定東部、北部的諸侯叛亂之上,哪有心思再去琢磨向南擴張的事。
總的來說,虎方靠近北部的幾個部族因接近商王朝勢力範圍,所以文化、思想上很容易接受華族的這些方國和諸侯。但越往南、尤其是在大江附近和過了大江、以及處在大山裏的那些部族,因距離較遠或者消息閉塞,對與不同族的華族人的勢力就很難接受。
整個虎方的勢力範圍內,湖泊星羅,水網交織,不但給農業生產提供了足夠的水資源,而且江、河、湖內的淡水魚類又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肉食來源,所以虎方人的生活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滋潤的。除了偶爾遇到洪水泛濫淹沒農田外,幾乎沒有什麽生存的天敵。
薑林努力地回憶著後世地理課本裏習得的知識,在自己出生、成長的那個時代裏,中國最著名的糧食生產基地有黑龍江和吉林中部的鬆嫩平原及黑龍江的三江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湖北江漢平原,四川成都平原,廣東珠江三角洲,蘇浙太湖平原,蘇皖江淮地區,江西鄱陽湖平原等。
再往細了講,又可以細化出遼寧的盤錦墾區,內蒙古的大青山南北,河北石家莊地區,山西汾河穀地,山東膠東地區,河南豫北平原,江蘇的裏下河地區,浙江金衢盆地,安徽皖中平原,福建的建陽和龍溪地區,湖北的襄北地區,湖南的湘南地區,廣西的南寧、欽州地區,雲南中部壩子,四川的長江穀地,陝西關中盆地,漢中盆地,青海的湟水穀地,甘肅的河西走廊,寧夏河套平原,新疆的伊犁河穀地和天山北麓平原,西藏的雅魯藏布江穀地等。
這些地方的糧食產出,不但能滿足當地民眾的生存所需,而且還可以向外地輸送,用來填補那些糧食產出不足之地的缺額。再多的,便可以當做戰略貯備糧儲存起來,到了關鍵時刻……
前幾日在平陽城,申杉已經提出了南邊的這些方國和諸侯國糧食產出比較豐厚,想在在當地建起酒廠就地生產的思路。今日和費翔第一次深入交流得知,這虎方占著一部分洞庭湖平原,整個江漢平原,不用費翔過多地描述,從後世而來的薑林很是清楚這虎方占據著這兩塊產糧之地意味著什麽。
若是說春秋時期,吳國開鑿邗溝是為了討伐齊國,那麽到了隋煬帝之時,耗費大量的人力、無力、財力來開鑿京杭大運河,最大的目的便是為了將長江流域產出豐富的糧食運輸到當時人口已經急劇膨脹、糧食缺口比較大的北方邊境地區。
回想著這些信息,薑林又開始眼饞了,就像孟津渡口發現那顆嵌在地上的隕石是金屬材質的時候一樣,薑林望著申杉交給自己的地圖上自己寫的密密麻麻的那些信息,口水又不自覺地流了下來。
人口、礦藏、耕地、農田、山川、河流,所有這些可以定義為資源的東西,這個時代的人雖然也明白其重要性,但沒有人比後世而來的薑林更能懂得其重大的意義。
從唐國元年到唐國五年這段時間裏,涑陽城這裏沒少從安邑城、郇陽城以及唐、虞、胥三國交界處三不管黑市以及商人團從其他諸侯國和方國那裏引進一些心向往大唐的國人和奴隸,這些輸送到唐國來的人口,一部分被安置到了北邊的平陽城,而一部分就地安置在了涑陽城。
而從唐國五年開始,故虞國之地並入大唐國後的這五年裏,其他諸侯國和方國的商隊、申杉的商人團仍然是沒有停下往大唐國繼續輸送人口的步伐——大唐國在對南邊的這些諸侯國和方國進行精鹽、烈酒貿易中賦予價值最高的交換物就是奴隸,尤其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奴隸。所以即便這些諸侯國和方國裏的聰明人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年,本國國內的奴隸人口流失的有些太過嚴重,但仍然無法阻擋已經形成的成熟的產業鏈的奴隸輸送繼續進行著。
經過這十年大唐國的發展和經營,現在最南邊的故虞國之地含安邑城在內的一市五縣,全域人口接近二十萬,其中青壯年七萬餘。再往北的涑陽城全域人口已經達到了三萬,其中青壯年一萬餘。
平陽城不但接收了來自南邊輸送進來的故虞國和其他諸侯國、方國的國人、奴隸,加上這麽多年不斷走出大山的黎國遺民,十年的時間繁衍生息下來,平陽城全域人口已經達到了四萬,青壯一萬餘。
過了平陽以北的太嶽山,進入太原盆地,晉陽城以南的平原之上這幾年陸續誕生了五個定居點,目前人口尚未達到設縣立市的程度,總的算下來,這五處定居點的人口也已經超過了一萬人。至於太原盆地最北端的入口、大唐國發源地、已經正式將晉陽鎮更名為晉陽城的這裏,這幾年其實人口的增長是最慢的。
這其實和埋藏在薑林內心深處的一個秘密規劃有很大的關係。
薑林深知,晉陽城這裏,其實是不適合做一國之都的。或者說,晉陽城隻適合做一個地方政權的都城,而不適合做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的都城。
晉陽城周邊的煤、鐵資源極其豐富,由此注定了晉陽城以後將是一個工業基地。這不是薑林自己決定的,後世的曆史已經是如此演繹的。這幾年隨著西山那裏的蓬勃發展帶來的副作用已經開始逐漸顯現了出來,到了冬季,以懼老爺子為代表的一批老人的呼吸道疾病開始頻繁地發作起來。從事醫療事業一生的老爺子慧眼如炬,一語便道出了其中的玄機來——空氣質量變差。
從後世而來的薑林自是知道,隨著工業化進程逐漸深入,晉陽城這裏的空氣質量還將持續惡化,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現在剛起步階段便開始分散注意力去研究環保的事情,是對工業化發展的一個掣肘。搞環保,那都是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的事。
再說說晉陽城所處的地理位置,目前晉陽城所處的位置,是太原盆地北端最窄處,東西約十公裏左右的樣子,居間還有汾水流過,能提供給建造民居的平整土地其實很狹小,將來若是將其定為統一國家的都城,人口膨脹起來的時候,隻有向南擴張的餘地。並且往北一百三十公裏處,便是華夏民族和草原遊牧民族的分界線,雁門關。過了雁門關便是鬼方人現在唯一的一座城池,最大的定居點,平城。
雖然薑林立誌要讓這些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在沒有形成巨大的威脅之前,就要被大唐國的先進武器所震懾到,從而徹底放棄此前幾百、幾千年掠奪的習性,開始慢慢被華夏民族所同化。但事情終究是有會和不會兩種可能,若是這種設想最終徹底失敗了呢?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的都城距離敵對勢力隻有一百三十公裏?僅一關之隔?連個緩衝的地帶都沒有,那豈不是真的成了天子守國門?
加之整個太原盆地本就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個比較大的盆地,海拔較之南邊的平陽城、安邑城附近的地勢要高出幾百米之多,地理位置也比較靠北。農業灌溉上,僅僅依靠河流目前尚可,但若是人口急劇膨脹,需要大量開鑿水井,高海拔的地方顯然是要比低海拔的地方要困難些。而且氣溫上比之南邊要低上幾度,便是這幾度的溫差,橫向裏一對比,這糧食的產出便要低上一成。
基於以上考慮,薑林這些年已經開始慢慢地在布局,晉陽城這裏的人口不求太過集中,也不求急速增長。隻要能夠滿足西山那裏工業發展的需求,能夠滿足晉陽城人口對糧食的需求便可。諸如以前東邊的銅礦、西山鹽泉最早的鹽場,現在均已經關閉,將一應的技術人員都開始轉向了南邊安邑城那裏。
這也是薑林現在就要開始上馬鐵路的原因之一。無論是從現在的人口分布,還是從以後的發展趨勢上來看,大唐國的戰略目光不可能一直都放在晉陽城這一處。既然薑林將晉陽城定位為一個工業基地,那麽晉陽城勢必將為其他地方生產各種民用器械、軍用武器,這些成品都是需要運出來的。而且作為一個工業基地,需要的不同的原材料、糧食、各類其他物資也不在少數,這些東西亦需要運進來。這一出一入的吞吐量,可不是依靠現在的馬拉車就能輕鬆滿足的。
大唐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裏,機械學院的孩子們就已經在薑林的帶領下,將輕型蒸汽機定型、生產。大唐國的第二個五年計劃裏,已經依靠輕型蒸汽機的研發、改進過程中積累出足夠經驗的機械學院的師生們,終於製造出了約一百馬力的中型蒸汽機,以這種蒸汽機為動力,孩子們又瞞著薑林,偷偷摸摸地將蒸汽機車也造了出來。
不得已,薑林特批,在煤礦、鐵礦和西山煉鐵廠之間建造了一條長度約七公裏的運輸鐵路路線,一來是為了驗證蒸汽機車的效能以及可靠性、二來隨著西山煉鐵廠規模擴大,煤、鐵礦石依靠此前的畜力進行運輸確實有些跟不上。
唐國八年,當這條運輸路線竣工,這台被命名為“雄鷹i”型的蒸汽機車拖著五節車廂,拉著近乎二十噸的礦石,以時速五公裏的速度緩緩行駛起來的時候,有幸目睹這一切的民眾們徹底沸騰了。大唐國立大學裏,聰慧的學員們又一次意識到校長經常說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含義。往日裏需要二十輛馬拉車,四十個趕車工、需要耗時兩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隻需要兩個司爐工,一個小時多一點便完成了,這是什麽樣的效率?
“科學技術不但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排名第一的武器。一個連一百二十支栓動步槍,五發彈夾全部瞄準射出,需要十幾秒,去掉上彈的時間,一個連一分鍾可射出一千六百發子彈。姑父說,機槍一旦研發成功,一分鍾能射出五六百子彈。三把槍能趕上一個連,若是一個連都裝備機槍,一分鍾就是六萬發子彈。按十發子彈一個敵人,就是六千敵人。要是一個營,一個團,一個……嘶,太恐怖了,不敢想象。”若是說當日看到蒸汽機車第一次試運行時還有誰能不激動,非黑亮莫屬。
言歸正傳,在薑林一係列的布局下,晉陽城這幾年的人口堪堪達到四萬,雖然比最早的時候人口增長了不少。但作為一個方國都城,這點人口以及這樣的人口增長速度確實有些……但不可否認的是,晉陽城的民眾肯定是整個大唐國域內平均文化程度最高的。十五歲以上的、根正苗紅的晉陽城生人,不需要進行政治審查的晉陽城少年,除了少數幾個娘胎裏帶的、出生時擠的、成長過程中各種疾病造成的腦子確實不太靈光的外,晉陽城少年幾乎都入了大唐國立大學,都成了薑林的門生。
截止唐國十年,大唐國立大學已經畢業的、以及在校的學生,共八千五百一十五人,其中晉陽城戶籍的便占了一半。而大唐國的未來,便是要靠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孩子們……
再說建城最晚的忻州城,隻是將忻州盆地和大山裏分散的一些村落整合起來,尋了一處平整的地方便於從事農業生產,避免將這塊可耕地浪費。忻州城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人口剛逾萬。青壯年兩三千的樣子……還是不要惦記了,即便到了最關鍵的時候,薑林也知道這兩三千青壯還是不要惦記了,就那麽點人,一旦抽調,影響生產。
再往北,過了雁門關的平城……這個確實有些為難。
你說算平城的人口吧,平城現在掌權的依然是以達利溫為首的鬼方各部首領組成的執政聯盟。遇大事時,需要這個執政聯盟集體表決,少數服從多數才可。但你說不算平城的人口吧,唐國有兩個全副武裝的營駐紮在平城以東、以北。
而且平城的榷場裏,商務部派往北線的商人團,這幾年已經幾乎掌控了整個榷場的貿易,精鹽、烈酒、糧食的輸出,馬匹、羊毛、羊絨、肉製品的輸入,名義上是由華族人和鬼方人共同執掌,但那些沒有生意頭腦的鬼方人早就放棄了自己的權利,將大小一應事項全托付給了大唐國立大學商學院畢業的那些年輕的華族人。按達利溫的話說,交給這些孩子們,鬼方人放心。
唐國九年底,薑林曾親自前往平城,向平城的執政聯盟表達了準備撤回兩個營駐軍的意思。當時消息泄露出去,整個平城的普通民眾立刻就不幹了,紛紛前往政務廳請願,請求薑林收回撤回駐軍的想法。
剛過了幾年舒服日子的鬼方人知道唐國兩個營駐軍意味著什麽,這兩個營一旦撤退,大青山那裏的那些不死心的部族又要打平城的主意。平城以北的草場、草場上的牛群、馬匹、羊群,平城以南的農田,被那些人一旦禍害,這麽多年可就白幹了。
當時達利溫等一眾執政聯盟為了讓薑林改變心意,已經強烈地表達了誠意:大唐國若有需要,平城青壯亦可應征。
平城,目前人口六萬,青壯兩萬,都是可提刀上馬直接開赴前線的漢子。
所以,整個大唐國,勉強算上平城的人口,三十八萬人,青壯十三萬人左右。
這便是目前大唐國的人口資源,依然是不足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