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司馬梟
召喚人物有詞條,請陛下稱太子! 作者:君子不扶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東魏屯兵邊境,皇帝決定發兵三十萬與東魏決戰,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大淵。
邊境,關外大營。
三十萬大軍跋山涉水,曆經半月,終於趕到了此處。
原本這座大營修建就是為了防備東魏,所以這裏也駐紮了十萬精銳。
如今與趕來的大軍合並,共有四十萬大軍。
軍營內,李如虎作為這次主戰的統帥,正看著地圖,與將士們商議該如何行軍。
“東魏這次屯兵也有三十萬,幾乎是傾全國之力,要跟咱們拚了。”
“說來也奇怪,東魏的國力不比咱們,那司馬梟為何敢如此豪賭,直接壓上全部家當,賭上國運了?”
李如虎低聲念叨著,在場的將士們也很不理解,想不明白。
隻能望向在場唯一的軍師,毒士賈詡。
“嗬嗬,諸位將軍不必多想,原因其實也簡單。”賈詡輕笑,為眾人解釋。
“司馬梟乃武將篡位的亂臣,雖然看著武力成功奪位,但國內的讀書人們定然不會信服。”
“兩者間有矛盾,司馬梟能用且唯一的辦法就是殺!”
“但他不能殺光所有讀書人,久而久之雙方的衝突越來越大,他需要一個對手來轉移這種矛盾。”
“隻有關乎國家存亡的戰爭才能轉移這種矛盾,因此他才急不可耐的進攻大淵,既能滿足他開疆拓土的野心,也能暫時穩定國內的形勢。”
賈詡一番解釋,眾人才明白過來,簡單點說就是兩個人有仇,想要停手的辦法,那就是找一個能讓兩人放下成見,共同對付的敵人。
大淵成了這樣的敵人。
明白其中緣由後,李如虎繼續給將軍們分析雙方的戰局。
“這次陛下給的三十萬大軍,大多是帝國精銳。”
“騎兵五萬,步兵二十五萬,在士兵的戰力上,咱們要強於東魏。”
“打贏這場仗不難,可要是滅了東魏,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軍隊需要遠赴他鄉作戰,地理環境咱們不熟悉,糧草供給這些都需要提前安排。”
“所以我決定,咱們也先屯軍邊境,與東魏士兵相望,趁著這個時間搜集情報,規劃出一條完整的行軍線路。”
“先保證糧道的通暢,再大舉進軍!”
李如虎身經百戰,又頗有統帥天賦,思路無比清晰,這樣的作戰安排連賈詡都忍不住點頭認同。
在他的吩咐下,將士們開始按計劃行事。
另一邊的東魏軍營內。
最中心的營帳中,一眾東魏將領,不下十多人整齊的坐在帳內。
帥案的位置,坐著個身形高大的中年男人,眉眼間威嚴逼人,腰間懸著天子劍。
毫無疑問,這位就是東魏皇帝司馬梟。
他居然禦駕親征,大淵的情報並未搜集到這一點。
“陛下,根據斥候探來的情報,這次領兵的是李家兄弟,還有個叫關羽的。”
“他們都是大淵小皇帝的心腹重臣!”
司馬梟看著麵前的地圖,聽著身旁人的匯報,他低聲笑道:“李二鳳也真是後繼無人,生的兒子都不咋樣。”
“一個在牢中自戧,然後又選了個廢物太子當皇帝,真是晚年昏庸了。”
對於李鼎,司馬梟極其的看不上眼,早前還是東魏大將軍時,他便有所耳聞。
七國中最強的大淵,太子是個昏庸無道的蠢蛋。
這樣的人將來繼承大統,大淵也就走到頭了。
因此,他才迫不及待的出兵,想要吞並大淵。
誰知,他的話令身旁的一位將軍麵色凝重,低聲勸道:“陛下,還是謹慎些好。”
“李二鳳的威名咱們都知道,說他晚年昏庸到選個蠢蛋做皇帝,我是不太信的。”
這話出口,司馬梟沉默了,確實如此。
倘若讓李二鳳再年輕個二十歲,借他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出兵侵犯大淵國土。
對於他們這一輩人而言,李二鳳這個名字宛如天穹,壓在所有人頭上。
文治武功,乃當世第一人,別說他司馬梟,就是六國的帝王加在一塊都比不上。
“伯淵說的不錯,是朕太過放鬆了,朕錯了…”
因為一個人的話,司馬梟當著將領們的麵主動認錯,這是很反常的。
之所以能讓皇帝,並且是性格火暴的司馬梟如此,是因為眼前的人也是當代人傑。
趙伯淵,東魏軍中的二號人物,威望僅次於司馬梟,能力卻是遠遠勝過。
十五歲從軍跟著司馬梟,在與周邊諸國的戰爭中屢立戰功,大放異彩。
曾經更是有過三千人屠滅三萬人的逆天戰績。
十倍斬敵,這個數字背後的含義不言而喻。
不是真正有勇有謀的猛將,絕對做不到。
也正是有這樣的屬下,司馬梟的軍功才越來越多,地位越來越高,最終鳩占鵲巢,成功篡位稱帝。
可以說,這東魏天下有一半是屬於崔伯淵的。
所以說,二人既是君臣,也是至交好友。
“那依伯淵看,這一仗咱們的勝算如何?”
崔伯淵想了下,給出了謹慎的答複:“不好說,若是換做別國,我敢斷言勝算有六成。”
“但大淵國力強盛,仗沒打之前,我也沒多大把握。”
“畢竟那領兵的李家兄弟倆的父親,可是大淵曾經的軍神李錦繡。”
“虎父無犬子,勝負難言啊!”
聽到連他都對戰局結果不太明朗,其餘的將軍們眼中頓時多出一絲愁緒。
感覺到將軍們的凝重,司馬梟敲了敲桌子,朗聲笑道:“哈哈哈,我的將軍們這都是怎麽了?”
“曾經個個意氣風發,如今倒變得畏首畏尾了。”
“咱們什麽硬仗沒打過,難道會怕幾個毛頭小子嗎?”
“勝負如何,打過就知道了。”
“傳朕旨意,五日後大軍跨過雲山,全軍進入大淵地界。”
“開戰!”
“諾!!”將領們紛紛起身,應聲道。
隨著旨意下達,東魏三十萬大軍開始行動,將士們擦拭鎧甲,兵器,為兩國的第一戰做著準備。
很快,五日晃眼便至,清早的陽光灑落,東魏軍隊開始行軍,朝著雲山而去。
如此聲勢浩大的陣仗,消息也傳到了大淵軍營。
邊境,關外大營。
三十萬大軍跋山涉水,曆經半月,終於趕到了此處。
原本這座大營修建就是為了防備東魏,所以這裏也駐紮了十萬精銳。
如今與趕來的大軍合並,共有四十萬大軍。
軍營內,李如虎作為這次主戰的統帥,正看著地圖,與將士們商議該如何行軍。
“東魏這次屯兵也有三十萬,幾乎是傾全國之力,要跟咱們拚了。”
“說來也奇怪,東魏的國力不比咱們,那司馬梟為何敢如此豪賭,直接壓上全部家當,賭上國運了?”
李如虎低聲念叨著,在場的將士們也很不理解,想不明白。
隻能望向在場唯一的軍師,毒士賈詡。
“嗬嗬,諸位將軍不必多想,原因其實也簡單。”賈詡輕笑,為眾人解釋。
“司馬梟乃武將篡位的亂臣,雖然看著武力成功奪位,但國內的讀書人們定然不會信服。”
“兩者間有矛盾,司馬梟能用且唯一的辦法就是殺!”
“但他不能殺光所有讀書人,久而久之雙方的衝突越來越大,他需要一個對手來轉移這種矛盾。”
“隻有關乎國家存亡的戰爭才能轉移這種矛盾,因此他才急不可耐的進攻大淵,既能滿足他開疆拓土的野心,也能暫時穩定國內的形勢。”
賈詡一番解釋,眾人才明白過來,簡單點說就是兩個人有仇,想要停手的辦法,那就是找一個能讓兩人放下成見,共同對付的敵人。
大淵成了這樣的敵人。
明白其中緣由後,李如虎繼續給將軍們分析雙方的戰局。
“這次陛下給的三十萬大軍,大多是帝國精銳。”
“騎兵五萬,步兵二十五萬,在士兵的戰力上,咱們要強於東魏。”
“打贏這場仗不難,可要是滅了東魏,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軍隊需要遠赴他鄉作戰,地理環境咱們不熟悉,糧草供給這些都需要提前安排。”
“所以我決定,咱們也先屯軍邊境,與東魏士兵相望,趁著這個時間搜集情報,規劃出一條完整的行軍線路。”
“先保證糧道的通暢,再大舉進軍!”
李如虎身經百戰,又頗有統帥天賦,思路無比清晰,這樣的作戰安排連賈詡都忍不住點頭認同。
在他的吩咐下,將士們開始按計劃行事。
另一邊的東魏軍營內。
最中心的營帳中,一眾東魏將領,不下十多人整齊的坐在帳內。
帥案的位置,坐著個身形高大的中年男人,眉眼間威嚴逼人,腰間懸著天子劍。
毫無疑問,這位就是東魏皇帝司馬梟。
他居然禦駕親征,大淵的情報並未搜集到這一點。
“陛下,根據斥候探來的情報,這次領兵的是李家兄弟,還有個叫關羽的。”
“他們都是大淵小皇帝的心腹重臣!”
司馬梟看著麵前的地圖,聽著身旁人的匯報,他低聲笑道:“李二鳳也真是後繼無人,生的兒子都不咋樣。”
“一個在牢中自戧,然後又選了個廢物太子當皇帝,真是晚年昏庸了。”
對於李鼎,司馬梟極其的看不上眼,早前還是東魏大將軍時,他便有所耳聞。
七國中最強的大淵,太子是個昏庸無道的蠢蛋。
這樣的人將來繼承大統,大淵也就走到頭了。
因此,他才迫不及待的出兵,想要吞並大淵。
誰知,他的話令身旁的一位將軍麵色凝重,低聲勸道:“陛下,還是謹慎些好。”
“李二鳳的威名咱們都知道,說他晚年昏庸到選個蠢蛋做皇帝,我是不太信的。”
這話出口,司馬梟沉默了,確實如此。
倘若讓李二鳳再年輕個二十歲,借他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出兵侵犯大淵國土。
對於他們這一輩人而言,李二鳳這個名字宛如天穹,壓在所有人頭上。
文治武功,乃當世第一人,別說他司馬梟,就是六國的帝王加在一塊都比不上。
“伯淵說的不錯,是朕太過放鬆了,朕錯了…”
因為一個人的話,司馬梟當著將領們的麵主動認錯,這是很反常的。
之所以能讓皇帝,並且是性格火暴的司馬梟如此,是因為眼前的人也是當代人傑。
趙伯淵,東魏軍中的二號人物,威望僅次於司馬梟,能力卻是遠遠勝過。
十五歲從軍跟著司馬梟,在與周邊諸國的戰爭中屢立戰功,大放異彩。
曾經更是有過三千人屠滅三萬人的逆天戰績。
十倍斬敵,這個數字背後的含義不言而喻。
不是真正有勇有謀的猛將,絕對做不到。
也正是有這樣的屬下,司馬梟的軍功才越來越多,地位越來越高,最終鳩占鵲巢,成功篡位稱帝。
可以說,這東魏天下有一半是屬於崔伯淵的。
所以說,二人既是君臣,也是至交好友。
“那依伯淵看,這一仗咱們的勝算如何?”
崔伯淵想了下,給出了謹慎的答複:“不好說,若是換做別國,我敢斷言勝算有六成。”
“但大淵國力強盛,仗沒打之前,我也沒多大把握。”
“畢竟那領兵的李家兄弟倆的父親,可是大淵曾經的軍神李錦繡。”
“虎父無犬子,勝負難言啊!”
聽到連他都對戰局結果不太明朗,其餘的將軍們眼中頓時多出一絲愁緒。
感覺到將軍們的凝重,司馬梟敲了敲桌子,朗聲笑道:“哈哈哈,我的將軍們這都是怎麽了?”
“曾經個個意氣風發,如今倒變得畏首畏尾了。”
“咱們什麽硬仗沒打過,難道會怕幾個毛頭小子嗎?”
“勝負如何,打過就知道了。”
“傳朕旨意,五日後大軍跨過雲山,全軍進入大淵地界。”
“開戰!”
“諾!!”將領們紛紛起身,應聲道。
隨著旨意下達,東魏三十萬大軍開始行動,將士們擦拭鎧甲,兵器,為兩國的第一戰做著準備。
很快,五日晃眼便至,清早的陽光灑落,東魏軍隊開始行軍,朝著雲山而去。
如此聲勢浩大的陣仗,消息也傳到了大淵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