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飯局上,鄭明輝也與各部門負責人相互認識,其中陳逸風對鄭明輝最為關切。


    他現在按周世航之前設定的發動機結構造出的工程樣機,其材料完全不能達到要求,隻能暫時依靠快速製造出來的3d打印金屬件進行短暫的測試來一點點積累完善結構數據,想要真正的製造出一台可以長時間試車的發動機都不行。


    鄭明輝經過了解後,才明白他現在身上所負擔的重任,新款發動機材料急需由他提供。


    飯後,周世航提議眾人慢慢溜達回公司,消消食。鄭明輝由於身上重擔,急於先回公司實驗室,周世航再三勸說下不成,隻得先由鄭明輝一人回實驗室。


    “看,這才是做事的人,你懂我意思吧,小葉。”周世航摟著葉思宇的肩膀。


    葉思宇好不容易才把周世航推開,聽到後立馬回道:“是啊是啊,真不知道是誰給了一點結構和代碼就迫不及待的跑去瓊省吹海風了呢,更可氣的每周郵件發了也不回。”


    周世航打了個哈哈,“那不是忙著火箭發射嗎?我現在回來,也沒其他麻煩事了,你郵件我有看的,隻是看推進的不錯,就沒回。說正事,我看你都在風洞測試4回了,數據還是不行,具體到底哪有問題?”


    葉思宇歎了口氣,“你這完全沒看完報告嘛。最後一次的風洞數據表明,在50-75km左右的高空下,箭體如果以20馬赫速度以上通過,控製柵格完全無法控製高溫等離子體,甚至會被侵蝕破壞。


    我們聯係了航天局,看看他們那邊有沒有不涉密的材料可以賣我們,看能不能選出能承受足夠溫度衝擊的材料。”


    “又是材料問題嗎?”周世航若有所思,“材料問題你可以放放,等鄭明輝把新材料弄出來後你去試試新材料能不能滿足要求。”


    “周總啊,你為什麽對鄭明輝那麽有信心?材料研發可是很賭運氣的,而且我們時間不多不是嗎?我看你的研發表上上明年我們新火箭可是要完成試飛的。”


    葉思宇完全不懂為什麽聰明的周世航會在材料上全力押注到鄭明輝身上,但他隻希望公司不會被材料研發拖累到破產,畢竟材料學至今都可以說是運氣學科。


    周世航又看向徐正,還沒開口,徐正便立馬說道:“箭體研發一切都按預定計劃在走,包括你強調的芯一級火箭內部也有加強,燃料貯存箱我們也用了分隔設計,這些都是很常見的設計要求,沒什麽難的,重點在於隔熱層。


    因為有回收的要求,那麽箭體外殼肯定不能經過一兩次燒蝕就破壞,那麽傳統的鋁鋰合金肯定需要外麵附加一層類似航天飛機的隔熱瓦,或者我們也跟星艦一樣使用不鏽鋼,但那自重也太大了,如果要完成我們設定的可回收leo載荷30噸以上的話,動力部門可能就有話要說的。”


    “那不可能,周哥,如果箭體真用不鏽鋼,按我們現在開發的發動機推力,leo最多20噸,還是全力推進,不可回收。”


    陳逸風立馬說道,“而且不鏽鋼也太離譜了吧,馬誼朗今年2月發布會也隻是提了下星艦會使用不鏽鋼,但我相信他們最終會因為發動機而妥協的,一定不會用不鏽鋼。”


    “你錯了哦,馬誼朗一定會用不鏽鋼,至於原因,不鏽鋼足夠便宜,而且他們現在的猛禽185噸推力(2018年仍是猛禽1,海平麵推力185噸,比衝350s),但我想沒人會覺得他們的發動機不會迭代吧。”


    周世航立馬打斷陳逸風的話,說道:“商業公司一定要考慮費效比,他們使用cbc構型,隻要堆發動機數量,力大磚飛,相比之下我們如果還按傳統航天思路,專注於每一點減重,隨之帶來巨額的研發生產成本,我們是一定會失敗的。


    我要求你們不要把火箭看做是高精尖的產品,而是要把他當做批量生產的工業品,皮實耐用,好用不貴就足夠了,我們開發一定要用走這樣的角度去思考。”


    “那我們也試著用不鏽鋼?”徐達試探性問道,“如果我們真用不鏽鋼,明年發射的話,那我們可能會是第一家使用不鏽鋼箭體的航天實體了……”


    “用,你接下來就帶結構部門做不鏽鋼的箭體研發,不用怕自重。”周世航說道:“發動機方麵我會和陳逸風一起推進,最近又有了新想法,應該可以讓推力再加大點,所以老徐,不要怕,大膽上就好了。”


    “那你要這麽說,我任務可輕鬆多了。”徐達聞言笑道,“那我就可以多關注關注共振問題了。”


    “可以。”周世航簡單直接的決定了箭體材料,陳逸風在旁邊想開口,卻被葉思宇打斷。


    事後陳逸風也找過周世航想要說關於箭體的問題,但都被搪塞過去,隻好全身心投入新火箭發動機 xh-2號的研發中。


    時光荏苒,時年10月底,,鳳凰航天在西北成功發射了運載火箭鳳凰1號,雖然最後因三級火箭飛行姿態出現異常,導致衛星最後未能成功入軌,但不可否認的是民營企業也開始了大邁步地走向航天。


    11月,鄭明輝終於成功在借用的真空電弧爐中製備出了新型鈦铌合金,這也讓周世航鬆了一口氣,說明了係統給的資料還是可以同步運用到藍星的,這也意味著係統裏的基因改良劑,大概率是真實可用。


    新型鈦铌合金最終被周世航命名為玄黃1號合金,當鄭明輝詢問這個名字意義時,周世航笑了笑表示沒什麽意義,單純表示這是國產材料。


    鄭明輝隻好服氣,表示你職位高你說什麽就是什麽。


    而當玄黃1號真正被用於火箭發動機後,陳逸風才驚為天人,用玄黃1號製成的燃燒室,在35mpa的高壓下,4000度高溫下,毫發無損,事後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內部結構,也完全未傷及分毫,說明這可能還不是材料的極限,但卻已經是現階段世界上燃燒室最極端的情況了,渦輪效率已經無法再使得燃料達到更高壓力更高溫度。


    在解決了材料問題後,發動機研發瞬間一日千裏,進度快的讓人眼花繚亂,僅僅是11月這一個月內,發動機改型就有6次之多,並且每次都要重新製作新的燃燒室和噴管,以至於實驗室製備出的玄黃1號完全跟不上節奏。


    不得已,周世航隻好打斷了動力研發小組狂奔的思路,要求每次改型都至少要在計算機上先跑出足夠高的模擬數據,再提交給他去進行實物製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邁向深空從攀科技樹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蛙感覺水溫有點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蛙感覺水溫有點高並收藏邁向深空從攀科技樹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