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周世航帶領著團隊忙於空間站設計製造時,唐禹哲終於在曆經4個月後,成功完成了第二輪融資。


    本次融資金額達到驚人的83億元,由國投領投,華夏衛星,浙省投,瓊省投跟進,吃掉了阿美石油的股份,占比38%,總估值一下來到了234億元。


    當融資披露時,頓時市場上大驚,很明顯這是國家全力推動誕生了一個新的獨角獸企業。


    一時之間不知有多少公司都開始思考入局商業航天,試圖分一杯羹,亦莊火箭街則更是人流如織,來來往往的企業創始人和風投都匯聚於此,頗有當年互聯網萬眾創業的麵貌。


    與此同時宣布的還有被延遲了2月公布的5g牌照頒布,華夏移動,華夏電信,華夏聯通、華夏廣電和華夏衛星5家都擁有了5g商用牌照。


    其中華夏衛星最為特殊,不同於另外4家宣布與華夏鐵塔合作建設5g信號基站,華夏衛星將會直接使用近地軌道衛星作為基站提供不低於200mbps的網絡服務,並於10月1日開始在部分區域提供測試服務。


    馬誼朗看到華夏衛星公布的情報時,一臉懵逼。


    他主推的星鏈計劃還在組網中,從2018年到現在已經1年多了,要達到麵向公共測試服務怎麽也要到明年上半年才行,完全想不通夏國才剛發射了第一批星宿衛星,就能公開宣布2月後進行測試?這是什麽天頂星技術。


    就在馬誼朗百思不得其解時,投資人坐不住了,沒人會想到夏國突然冒出一個星宿計劃,來與星鏈進行競爭,並且看上去星鏈還落後了,紛紛要求馬誼朗召開投資者大會進行解釋。


    米國軍方則對星宿計劃充滿了敵意,在第一批衛星發射時就已經開始實時跟蹤,甚至用快廢棄的衛星變軌靠近,以求從圖像上精確分辨每一顆衛星的功能,不排除會進行軌道相交碰撞,來獲得更多信息。


    外界紛紛擾擾時,六院的同誌完成了學習考察,分批返回工作崗位。


    在馮院長剛回到航天局時,就被通知第二天召開學習會議,各研究院院長,副院長,還有工信部的領導,甚至軍方代表也會參與。大家都對這個從鎮上突然發力的航天巨頭非常感興趣。


    馮院長進入會議室後,看著在座的各位,雖然有所準備,但還是略有心驚。


    先按部就班的過了一遍學習成果,特別強調了行星科技多部門並行快速迭代開發,大量使用計算機模擬和3d打印製造測試元件等新型技術手段來縮減開發時間。


    等到馮院長講完,眾人沉默片刻。還是大局長看了看左右,直接問道:“老馮,我也不打馬虎,就直接問了。行星科技裏麵確定所有技術都是自主可控的嗎?”


    馮院長自信的說道:“這個我敢打包票,我有專門去看他們的開發留檔,每一項都清楚無誤。說實話我都不敢相信行星科技居然會真的給我看。”


    軍方代表突然問了一句:“包括固推嗎?”


    馮院長卡了一下,不太懂什麽意思,“固推?他們的動力部門都是液推方向。”


    “所以你也不清楚他們的固推技術力嗎?”


    馮院長思考了一陣,感覺氣氛不太對,“我確實不知道他們的固推技術力,但我好像聽動力部門的主管陳逸風在聊天時說過他們有一款固推沒有經過動力部門研發,是周世航直接下發相應生產流程指標到生產部門的,具體我也不太清楚。


    請問是發生了什麽嗎?我本以為這場會議是學習總結會議的。”


    軍方代表直接說道:“我們有情報顯示最近在中東流行一款短程導彈,其來源就出自行星科技。


    查過海關檔案發現行星科技曾經在去年年底開始大批量向海外出售名為“跳蚤”的固體推進器,我們有理由懷疑行星科技參與了未經批準的軍火貿易。”


    馮院長眉頭緊皺,他也沒想到行星科技居然會參與到軍火貿易上,這可是大忌。


    大局長這時緩和了下氣氛,“別緊張,關於那批固推,方靜曾經跟我報備過,行星科技是與阿美石油簽訂過一批固推訂單,他們隻是按訂單生產發貨,至於購買方用來幹什麽,那也怪不到行星科技頭上吧。至於軍火貿易,那更是無稽之談。”


    軍方代表看著大局長,“既然您這麽說了,那麽我會記錄在案,繼續調查的。”


    馮院長緩緩鬆了口氣 ,然後又聽到軍方說道:“另外馮院長,你親自進入過行星科技內部,他們內部保密措施如何?”


    馮院長看了看大局長,大局長卻毫無動靜,隻好說道:“保密程度的話材料部門最為嚴格,其他部門次之,也就是普通的商業機密安保的程度,當然肯定比不上我們六院的保密程序。”


    軍方代表點了點頭,不再言語。


    大局長就接過話來,“老馮,所以你的意思是行星科技之所以能這麽快速發展,主要就是多部門快速迭代和計算機深度模擬嗎?”


    “還有他們的3d打印技術,他們那個金屬3d打印的技術,絕對是現在世界領先水平,我走之前他們甚至在用玄黃1號合金來進行3d打印直接製造xh-2號發動機,聽說已經有了突破性進展。”


    “3d打印我們院也有用,但造出來的東西質量不行,用過一次就會壞掉,那怎麽做測試?”


    “用行星科技的動力部門陳逸風的話來說,他們製造的樣品質量剛開始也相當不堪,但他們會大量製造樣品,每個發動機樣品隻要堅持夠一兩秒就行,可以為他們的數據庫提供數據。


    當測試數量上去後,他們的數據庫容量就會相當龐大,借此使用神經網絡來整理大數據之間關係,以此為基礎,他們的計算機模擬就會相當的精準。


    到了後期他們甚至可以實現計算機模擬與實際差異小到統計學上忽略不計的程度。據說他們最瘋狂的時候是一周之內製造了23台樣機,然後全部測試損毀,統計了大量數據。”


    “那這研發成本怎麽控製?”


    馮院士苦笑道,“我也問過陳逸風,陳逸風說他們根本不控製,他們上一批融資不是有30億元嗎?


    他們半年就花光了,也幸好成功了,又獲得了星宿項目的輸血,融資還成功了。


    其實就我個人感覺他們每次研發好像都是賭上了公司全部,相信一定會成功,所以毫無畏懼的花幹了公司每一分錢。”


    眾人聽聞麵麵相覷,沒聽過還有公司會這麽玩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邁向深空從攀科技樹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蛙感覺水溫有點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蛙感覺水溫有點高並收藏邁向深空從攀科技樹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