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氣尖發動機
邁向深空從攀科技樹開始 作者:青蛙感覺水溫有點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逸風看著周世航整理出來的飛鏢氣尖發動機資料,撓了撓頭。
整個資料異常完整,唯一缺點就是飛鏢的推力過小,隻有153.53kn,重量卻高達1噸。
周世航看著有些苦惱的陳逸風,提醒道:“別忘了我們可以用玄黃合金,還可以用3d打印,而不用像傳統一樣製造大量複雜的管路,這應該可以節省大量的重量和提升推力。”
“這我知道。”陳逸風想了一會,還是說道:“我這邊有一份未完成的氣尖發動機的設計,是我平時抽空做的。”
“我看看。”周世航聽到後非常驚訝,直接讓陳逸風從電腦中調出了半成品設計。
看了片刻後,周世航鼓勵道:“很不錯,果然是我看好的人。那你可以參考下飛鏢的設計,繼續做,這個最快多久能開始進入測試流程?”
陳逸風算了一下:“現在動力部門大部分人力都去改良xh-3了,如果能抽出一半人力來組建研發團隊的話,再用上我們的大數據ai,半年後應該可以開始進入測試。”
“半年啊。”周世航想了下,現在是2021年12月,半年後就是2022年6月,如果各種測試順利,2023年就應該有可用的航天飛機發動機,便點了點頭:“可以,開始搞起。”
接著周世航就來到了航天飛機設計室。
進入工坊,就能隔著玻璃幕牆看到旁邊機庫裏的航天飛機模型。
周世航找到了秦毅,將航天飛機的推進係統研發進度告知後。
秦毅並不意外,隻是淡淡的說:“我猜你也會選這條路。”
“是啊。”周世航看著秦毅電腦上的設計圖:“畢竟這是最有可能實現ssto的路徑了。話說咱們的航天飛機看起來和暴風雪號有些不一樣啊。”
秦毅自滿的說:“那肯定啊,畢竟都過了那麽久,我們又有了全新的材料和各子係統設計,沒必要完全照抄,隻需要借鑒其中的部分經驗就足夠了。”
周世航點了點頭,對現在整個研發團隊非常滿意。不論是之前的行星3號,還是現在的航天飛機,都沒讓周世航過多的介入,就已經達成了不錯的完整度,周世航也隻需要在關鍵點查漏補缺而已。
“對了。”秦毅這時又打開了ai的接口端,向周世航展示:“我發現我們的神經網絡計算,已經相當完善了,是不是要考慮對外開放,以繼續積累數據?”
“積累數據嘛?”周世航想了想:“可我並不想做成類似chatgpt那種,我們做的可是工業設計。”
秦毅點頭讚同:“我明白你的意思。航天委員會不是有一個技術開放平台嗎?如果把咱們的大數據網絡放到上麵,提供設計輔助,應該可以加速迭代現有的算法。”
“好主意。”周世航想了想覺得確實是不錯的想法,便說道:“但我覺得,咱們的係統不能僅局限於航天企業內,我想把軟件獨立出去,發布行星科技自己的ai,用於工業設計輔助。”
秦毅無所謂的點點頭表示同意,這隻是軟件部門那邊的朋友請他提一嘴,能不能成功秦毅並不是特別在乎。
“正好我先給軟件部門發封郵件。”周世航拿出筆記本,就坐到了秦毅旁邊,邊寫郵件邊說:“另外咱們的航天飛機能在2022年底完成嗎?”
秦毅有些驚訝:“這麽急嗎?推進器順利的話不是2022年底才能完成嗎?我們還要考慮推進係統和航天飛機的配合性。”
“有點緊。”周世航解釋道:“你應該知道現在我們受限於太空工廠能源問題,隻能進行實驗而非大規模量產化吧。”
秦毅點點頭,沒有說話,而是繼續聽著。
“我之前到星核那邊,華核可是給了我個大驚喜,國內已經有了第一代外層空間核反應堆的試驗了,而且我看資料表現不錯,接下來就是要到太空做驗證了。”
秦毅停下手中的工作,若有所思的說:“問題卡在火箭運載嗎?”
周世航點頭:“對,火箭起飛時的震動過大,而且核反應堆的個頭也不小,隻有我們的行星3號能勉強裝下,但我們那個震動,怕不是剛起飛核反應堆就炸了。”
秦毅扭頭看向周世航:“那個核反應堆重量多少?”
周世航抬頭想了下資料中的數字:“單個核燃料組件重700公斤,一共有56個組件,這是最核心的部分,不建議分開上天後組裝,如果再加上核心組件的加固,至少要40噸以上的載重。”
秦毅聽到這個數據鬆了口氣:“還行,我就怕你出來一個上百噸的載荷。暴風雪號就已經有30噸載荷了,我們用了大量的新材料,有效載荷應該比這個更大。”
“後麵還有呢。”周世航苦笑道:“這隻是核心,整個完整的核反應堆,我算了下大概有800噸,如果加上維持軌道所需要的推進裝置,還有防護裝備,整個太空核電站,至少千噸起步。”
“千噸!”秦毅聲調高了起來:“國際空間站也才450噸!”
“我知道。”周世航示意秦毅聲音低一點:“但別擔心,我們多造幾架航天飛機,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可以直接在太空中製造出玄黃合金用,現在星核那邊正在做材料替換的技術驗證呢。”
秦毅一下就不說話了,隻是靜靜的看著周世航。
周世航苦笑了下:“我知道後麵還有太空工廠的建造。”
秦毅淡淡的說:“那麽,你想好了這一大筆錢要從哪來嗎?”
“說實話沒有。”周世航苦惱道:“實在不行就繼續融資吧,反正我們現在也是ab股架構,控製權在手。”
秦毅不置可否:“你是老板,你說了算,別玩砸了就行。”
“是啊。”周世航點點頭:“我還得想想其他辦法,不能光指著融資一個渠道。”
整個資料異常完整,唯一缺點就是飛鏢的推力過小,隻有153.53kn,重量卻高達1噸。
周世航看著有些苦惱的陳逸風,提醒道:“別忘了我們可以用玄黃合金,還可以用3d打印,而不用像傳統一樣製造大量複雜的管路,這應該可以節省大量的重量和提升推力。”
“這我知道。”陳逸風想了一會,還是說道:“我這邊有一份未完成的氣尖發動機的設計,是我平時抽空做的。”
“我看看。”周世航聽到後非常驚訝,直接讓陳逸風從電腦中調出了半成品設計。
看了片刻後,周世航鼓勵道:“很不錯,果然是我看好的人。那你可以參考下飛鏢的設計,繼續做,這個最快多久能開始進入測試流程?”
陳逸風算了一下:“現在動力部門大部分人力都去改良xh-3了,如果能抽出一半人力來組建研發團隊的話,再用上我們的大數據ai,半年後應該可以開始進入測試。”
“半年啊。”周世航想了下,現在是2021年12月,半年後就是2022年6月,如果各種測試順利,2023年就應該有可用的航天飛機發動機,便點了點頭:“可以,開始搞起。”
接著周世航就來到了航天飛機設計室。
進入工坊,就能隔著玻璃幕牆看到旁邊機庫裏的航天飛機模型。
周世航找到了秦毅,將航天飛機的推進係統研發進度告知後。
秦毅並不意外,隻是淡淡的說:“我猜你也會選這條路。”
“是啊。”周世航看著秦毅電腦上的設計圖:“畢竟這是最有可能實現ssto的路徑了。話說咱們的航天飛機看起來和暴風雪號有些不一樣啊。”
秦毅自滿的說:“那肯定啊,畢竟都過了那麽久,我們又有了全新的材料和各子係統設計,沒必要完全照抄,隻需要借鑒其中的部分經驗就足夠了。”
周世航點了點頭,對現在整個研發團隊非常滿意。不論是之前的行星3號,還是現在的航天飛機,都沒讓周世航過多的介入,就已經達成了不錯的完整度,周世航也隻需要在關鍵點查漏補缺而已。
“對了。”秦毅這時又打開了ai的接口端,向周世航展示:“我發現我們的神經網絡計算,已經相當完善了,是不是要考慮對外開放,以繼續積累數據?”
“積累數據嘛?”周世航想了想:“可我並不想做成類似chatgpt那種,我們做的可是工業設計。”
秦毅點頭讚同:“我明白你的意思。航天委員會不是有一個技術開放平台嗎?如果把咱們的大數據網絡放到上麵,提供設計輔助,應該可以加速迭代現有的算法。”
“好主意。”周世航想了想覺得確實是不錯的想法,便說道:“但我覺得,咱們的係統不能僅局限於航天企業內,我想把軟件獨立出去,發布行星科技自己的ai,用於工業設計輔助。”
秦毅無所謂的點點頭表示同意,這隻是軟件部門那邊的朋友請他提一嘴,能不能成功秦毅並不是特別在乎。
“正好我先給軟件部門發封郵件。”周世航拿出筆記本,就坐到了秦毅旁邊,邊寫郵件邊說:“另外咱們的航天飛機能在2022年底完成嗎?”
秦毅有些驚訝:“這麽急嗎?推進器順利的話不是2022年底才能完成嗎?我們還要考慮推進係統和航天飛機的配合性。”
“有點緊。”周世航解釋道:“你應該知道現在我們受限於太空工廠能源問題,隻能進行實驗而非大規模量產化吧。”
秦毅點點頭,沒有說話,而是繼續聽著。
“我之前到星核那邊,華核可是給了我個大驚喜,國內已經有了第一代外層空間核反應堆的試驗了,而且我看資料表現不錯,接下來就是要到太空做驗證了。”
秦毅停下手中的工作,若有所思的說:“問題卡在火箭運載嗎?”
周世航點頭:“對,火箭起飛時的震動過大,而且核反應堆的個頭也不小,隻有我們的行星3號能勉強裝下,但我們那個震動,怕不是剛起飛核反應堆就炸了。”
秦毅扭頭看向周世航:“那個核反應堆重量多少?”
周世航抬頭想了下資料中的數字:“單個核燃料組件重700公斤,一共有56個組件,這是最核心的部分,不建議分開上天後組裝,如果再加上核心組件的加固,至少要40噸以上的載重。”
秦毅聽到這個數據鬆了口氣:“還行,我就怕你出來一個上百噸的載荷。暴風雪號就已經有30噸載荷了,我們用了大量的新材料,有效載荷應該比這個更大。”
“後麵還有呢。”周世航苦笑道:“這隻是核心,整個完整的核反應堆,我算了下大概有800噸,如果加上維持軌道所需要的推進裝置,還有防護裝備,整個太空核電站,至少千噸起步。”
“千噸!”秦毅聲調高了起來:“國際空間站也才450噸!”
“我知道。”周世航示意秦毅聲音低一點:“但別擔心,我們多造幾架航天飛機,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可以直接在太空中製造出玄黃合金用,現在星核那邊正在做材料替換的技術驗證呢。”
秦毅一下就不說話了,隻是靜靜的看著周世航。
周世航苦笑了下:“我知道後麵還有太空工廠的建造。”
秦毅淡淡的說:“那麽,你想好了這一大筆錢要從哪來嗎?”
“說實話沒有。”周世航苦惱道:“實在不行就繼續融資吧,反正我們現在也是ab股架構,控製權在手。”
秦毅不置可否:“你是老板,你說了算,別玩砸了就行。”
“是啊。”周世航點點頭:“我還得想想其他辦法,不能光指著融資一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