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分化
邁向深空從攀科技樹開始 作者:青蛙感覺水溫有點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完事之後,周世航順勢邀請三人一起去行星發射場,現場觀看行星科技自己的月球探索計劃——廣寒宮計劃。
周世航向三人介紹,廣寒宮計劃將是全世界第一個由商業航天公司獨立提案並實施,計劃將於2024年開始建設月球地麵基地,最終計劃目標將是建設一個集采礦開發,科學研究,月球工業在內的大型地外基地——廣寒宮。
廣寒宮建成後,行星科技將可以充分利用月球資源,建設更為龐大的太空港和宇宙飛船,而無需再被藍星的大氣層和引力所局限,人類完全可以借由廣寒宮為基地,向火星、木衛二和“蟲洞”出發,開啟星際時代。
三人聽完周世航的宏偉計劃,麵麵相覷,片刻後維克多出聲:“周,這計劃真不錯,我看好你,咱們還是先去現場看看火箭發射吧。”
周世航聳了聳肩,這三人明顯覺得自己是在畫餅,不過他也無所謂,當一切擺在眼前時,人類才能慢慢接受時代的變革。
在周世航抵達行星發射場時,蒂姆則是已經在龍樓鎮混了5天。
在這3天裏,蒂姆每日上午逛街,下午去看行星發射場和大工地,晚上則一邊直播,一邊剪輯視頻,日子過的好不快活。
更讓蒂姆開心的是,他在油管上傳的視頻,也廣受好評,粉絲量蹭蹭上漲。
特別是關於行星發射場的vlog,直接爆火,甚至登上了米國熱搜,馬誼朗還親自點了個讚。
無數米國網友拿著放大鏡審視行星發射場,最終卻不得不在事實麵前低下了高傲的頭顱。
畢竟不是誰都有勇氣去質疑,一個三天時間內就完成了運貨、組裝、發射全流程的航天公司,這個效率讓不少網友破大防,也讓不少人對行星科技更加感興趣。
蒂姆像往常一樣又開著房車來到了行星發射場。
保安對這個每天下午都要來參觀的米國人已經沒了好奇感,蒂姆慣例進行了簽到,拿到訪客證後剛要進門。
就被保安提醒:“蒂姆,今天我們公司大老板來了,你得注意點別衝撞了,他可是有保鏢的。”
蒂姆好奇問:“大老板?是那個傳說中的周世航嗎?”
保安笑了:“那還有誰?我們公司原本有3個大老板,不過貌似前年之後,就隻剩一個大老板了。”
“那我可以采訪他嗎?你知道的,我是一個自媒體。”
“不好說,大老板平時很少拋頭露麵的。”保安搖了搖頭。
蒂姆隻好有些遺憾的進入了發射場。
此刻的發射中心,依舊如往常一般, 來來回回的員工充分說明了整個發射場的忙碌。
蒂姆來到了0離發射架最近的公開區,發現就在二號發射架下,有一大群人在參觀。
他趕緊調整鏡頭,放大後發現居然是周世航本人,旁邊還有3名白人,還有一群技術人員。
周世航向維克多介紹道:“我們本次計劃將采用行星3號火箭發射,針對上次3號發射的問題, 我們又對發射架進行了全麵的升級改造,整體框架采用玄黃合金,地麵也進行了覆蓋,相比之前,可以承受更慢起飛速度的3號火箭。”
維克多若有所思:“這次會進行可回收測試嗎?上次逐日行動的一級火箭不是回收失敗了嗎?”
“會的。”周世航點點頭:“技術人員對可回收係統進行了結構加強,理論上支撐腿足以支撐整枚火箭的空重,但還需要進行多次測試,我不確定後續會不會改變回收方式。”
“原來如此。”維克多看著嶄新的發射架:“希望你們能成功吧,畢竟萬噸火箭都能實現可回收的話,人類邁向深空的腳步才會更穩。”
帕斯卡這時問道:“周總,你之前也介紹過你們的航天飛機項目,現在還有行星3號這種超重型火箭,我想知道你是怎麽看這兩種運載方式的?”
這個問題一出,維克多和羅伯托也非常感興趣。
現在全世界主流都是化學火箭,而行星科技又突然宣布要重新啟用10年前被米國技術封存的航天飛機,這其中的考量,每一個航天人都非常在意。
周世航簡單思索了下:“就我個人而言,航天飛機其實和重型火箭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我們現在正在研製的航天飛機,最大載荷也不過45噸,最大優勢是航天飛機的飛行穩定性,對於一些精密儀器,或者日後大規模平民上太空,航天飛機都是最好的運載工具。”
“而重型火箭嘛。”周世航抬頭看了看發射架:“行星2號的載荷就已經達到了58噸,而行星3號更是百噸級別,後續可回收技術完成後,3號火箭將是我們的主力貨運工具,而航天飛機則主要負責客運。”
“至於日後技術更加成熟。”周世航看著3人,笑了笑:“航天飛機和火箭也一定是互補而非單純競爭,就比如高鐵和飛機,世界這麽大,能容得下兩種技術路徑。”
三人若有所思,很明顯行星科技是要兩手都抓,兩手都硬。但是歐洲呢?或者說法蘭西、意呆利和德意誌,其實並沒什麽選擇,現在火箭差距雖然很遠,但至少阿麗亞娜6號也已經走在了研發路上。
周世航看著三人,隨口說了句:“其實你們三人日後如果也加入到委員會的組織後,我會全力爭取讓技術開放平台對你們也開放的。”
看著三人的眼睛亮起,周世航也想到了大局長的原話:“即便是這三國的獨走,那也是我們可以爭取到的歐洲力量和市場,是分化歐美的好機會,日後行星科技能不能在全世界搶到訂單,就看這一波了。”
……
當天晚上,蒂姆照例直播視頻剪輯。
而uasa的局長斯蒂芬,則一大早看著蒂姆的直播, 看著跟著周世航的三人,冷汗直冒,惡狠狠的說道:“該死的法蘭西、意呆利、德意誌!”
周世航向三人介紹,廣寒宮計劃將是全世界第一個由商業航天公司獨立提案並實施,計劃將於2024年開始建設月球地麵基地,最終計劃目標將是建設一個集采礦開發,科學研究,月球工業在內的大型地外基地——廣寒宮。
廣寒宮建成後,行星科技將可以充分利用月球資源,建設更為龐大的太空港和宇宙飛船,而無需再被藍星的大氣層和引力所局限,人類完全可以借由廣寒宮為基地,向火星、木衛二和“蟲洞”出發,開啟星際時代。
三人聽完周世航的宏偉計劃,麵麵相覷,片刻後維克多出聲:“周,這計劃真不錯,我看好你,咱們還是先去現場看看火箭發射吧。”
周世航聳了聳肩,這三人明顯覺得自己是在畫餅,不過他也無所謂,當一切擺在眼前時,人類才能慢慢接受時代的變革。
在周世航抵達行星發射場時,蒂姆則是已經在龍樓鎮混了5天。
在這3天裏,蒂姆每日上午逛街,下午去看行星發射場和大工地,晚上則一邊直播,一邊剪輯視頻,日子過的好不快活。
更讓蒂姆開心的是,他在油管上傳的視頻,也廣受好評,粉絲量蹭蹭上漲。
特別是關於行星發射場的vlog,直接爆火,甚至登上了米國熱搜,馬誼朗還親自點了個讚。
無數米國網友拿著放大鏡審視行星發射場,最終卻不得不在事實麵前低下了高傲的頭顱。
畢竟不是誰都有勇氣去質疑,一個三天時間內就完成了運貨、組裝、發射全流程的航天公司,這個效率讓不少網友破大防,也讓不少人對行星科技更加感興趣。
蒂姆像往常一樣又開著房車來到了行星發射場。
保安對這個每天下午都要來參觀的米國人已經沒了好奇感,蒂姆慣例進行了簽到,拿到訪客證後剛要進門。
就被保安提醒:“蒂姆,今天我們公司大老板來了,你得注意點別衝撞了,他可是有保鏢的。”
蒂姆好奇問:“大老板?是那個傳說中的周世航嗎?”
保安笑了:“那還有誰?我們公司原本有3個大老板,不過貌似前年之後,就隻剩一個大老板了。”
“那我可以采訪他嗎?你知道的,我是一個自媒體。”
“不好說,大老板平時很少拋頭露麵的。”保安搖了搖頭。
蒂姆隻好有些遺憾的進入了發射場。
此刻的發射中心,依舊如往常一般, 來來回回的員工充分說明了整個發射場的忙碌。
蒂姆來到了0離發射架最近的公開區,發現就在二號發射架下,有一大群人在參觀。
他趕緊調整鏡頭,放大後發現居然是周世航本人,旁邊還有3名白人,還有一群技術人員。
周世航向維克多介紹道:“我們本次計劃將采用行星3號火箭發射,針對上次3號發射的問題, 我們又對發射架進行了全麵的升級改造,整體框架采用玄黃合金,地麵也進行了覆蓋,相比之前,可以承受更慢起飛速度的3號火箭。”
維克多若有所思:“這次會進行可回收測試嗎?上次逐日行動的一級火箭不是回收失敗了嗎?”
“會的。”周世航點點頭:“技術人員對可回收係統進行了結構加強,理論上支撐腿足以支撐整枚火箭的空重,但還需要進行多次測試,我不確定後續會不會改變回收方式。”
“原來如此。”維克多看著嶄新的發射架:“希望你們能成功吧,畢竟萬噸火箭都能實現可回收的話,人類邁向深空的腳步才會更穩。”
帕斯卡這時問道:“周總,你之前也介紹過你們的航天飛機項目,現在還有行星3號這種超重型火箭,我想知道你是怎麽看這兩種運載方式的?”
這個問題一出,維克多和羅伯托也非常感興趣。
現在全世界主流都是化學火箭,而行星科技又突然宣布要重新啟用10年前被米國技術封存的航天飛機,這其中的考量,每一個航天人都非常在意。
周世航簡單思索了下:“就我個人而言,航天飛機其實和重型火箭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我們現在正在研製的航天飛機,最大載荷也不過45噸,最大優勢是航天飛機的飛行穩定性,對於一些精密儀器,或者日後大規模平民上太空,航天飛機都是最好的運載工具。”
“而重型火箭嘛。”周世航抬頭看了看發射架:“行星2號的載荷就已經達到了58噸,而行星3號更是百噸級別,後續可回收技術完成後,3號火箭將是我們的主力貨運工具,而航天飛機則主要負責客運。”
“至於日後技術更加成熟。”周世航看著3人,笑了笑:“航天飛機和火箭也一定是互補而非單純競爭,就比如高鐵和飛機,世界這麽大,能容得下兩種技術路徑。”
三人若有所思,很明顯行星科技是要兩手都抓,兩手都硬。但是歐洲呢?或者說法蘭西、意呆利和德意誌,其實並沒什麽選擇,現在火箭差距雖然很遠,但至少阿麗亞娜6號也已經走在了研發路上。
周世航看著三人,隨口說了句:“其實你們三人日後如果也加入到委員會的組織後,我會全力爭取讓技術開放平台對你們也開放的。”
看著三人的眼睛亮起,周世航也想到了大局長的原話:“即便是這三國的獨走,那也是我們可以爭取到的歐洲力量和市場,是分化歐美的好機會,日後行星科技能不能在全世界搶到訂單,就看這一波了。”
……
當天晚上,蒂姆照例直播視頻剪輯。
而uasa的局長斯蒂芬,則一大早看著蒂姆的直播, 看著跟著周世航的三人,冷汗直冒,惡狠狠的說道:“該死的法蘭西、意呆利、德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