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初試的名單過兩天公布。


    李元青沒啥好擔心的,所以認真在家刷題。


    可有一個人藏不住心思,直接上門來找李元青。


    這個人就是黃克。


    柏林電影節他也去了,隻不過沒跟李元青同行,而且他堅持到了閉幕式,還花錢買到了閉幕式的入場門票。


    親眼看到日本導演宮崎駿執導的《千與千尋》和英國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執導的《血色星期天》共同摘得最佳影片金熊獎;德國導演安德裏亞斯·德裏森執導的《烤肉點》獲得評審團大獎銀熊獎;格魯吉亞導演奧塔·埃索裏亞尼憑借《星期一早晨》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


    李元青看了這幾部電影,隻感覺文藝的後勁兒太大。


    黃克卻被激發了拍長片的欲望。


    哪個導演畢業生不想拍長片?


    他有人脈,北電畢業生,母校就是他的人脈,想拉隊伍太輕鬆,隻是每年的扶持資金到不了他們這些畢業生手裏。


    於是夢想要為現實妥協,活下去嘛,很正常。


    但眼前就有金主,李元青有錢呐,而且李元青也想拍長片,他不想拍的話幹嘛要養一支隊伍?一個工作室就十來個人,劇組也有十來個,李元青每月啥事不幹就得給三十多人發工資,他又不是慈善家,肯定有企圖。


    所以,催著李元青拍長片,自己才有參與機會,等時機成熟,自己也能獨立執導。


    看著眼前打擾自己刷題的黃克,李元青也很無奈。


    他們兩人目標很一致,拍長片,上院線,當大導演。


    可李元青現階段不會讓黃克獨立執導,因為他沒劇本、沒名氣、甚至沒經驗,他隻能是自己養出來的小弟,等自己成了大導演再扶持的目標。


    所以現在李元青才會一拖再拖,就是要等自己有時間全麵掌控劇組,自己投錢自己拍,而不是投錢給黃克拍。


    黃克今天的行程注定不會有結果。


    但是讓自己的手下寒心,那不是隊伍的領導者所為。


    “初試名單出來後,你跟我一起去學校。”


    “咱們已經有支隊伍了,還要招人嗎?”


    李元青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繼續說著自己的計劃。


    “兩件事,第一,把咱們拍的短片帶到學校去,最好跟學院領導商量一下,挑個時間在校內開個內部放映會,最好能夠打動校內有資曆的名導,看看能不能通過他們遞送電影節。”


    “第二,第一件事完成後,告訴他們我們有拍攝長片的打算,看看能不能要一點青影廠的投資,少點也沒事,有最重要。”


    “青影廠沒錢呐,就算有也不會給我們。”


    “哪怕一分錢不投,我們花錢買個標也值!我在外麵民營企業有門路,肯定能引來外部投資,但來頭必須要明確,這是學校的項目。”


    “民營指的是華藝嗎?”


    李元青盯著他,讓黃克有些發毛。隻好心虛的表示都是從網上看到的新聞。


    “前兩天有人報道你參與了他們的聚會,甚至還傳出你跟範兵兵的八卦,記者說她夜送你回家,‘姐弟’情深。”


    “你聽那些記者放屁!這些記者成天胡編亂造!”


    “你和範兵兵真沒事?”


    “她明顯是個高段位的女人,我能那麽不知死活靠上去?”


    李元青不想在這個話題上糾纏。


    “我什麽路子你別管,反正能來錢,就算沒人投,我自己也可以全額墊資。”


    “行,有你的保證我就心裏有底了,那我就等你消息了。”


    黃克這人,說完就準備起身回去了,任憑李元青邀請他吃個午飯再走也沒搭理。


    說實話,李元青對黃克是有些不滿意的。


    因為他們二人第一次合作時,李元青隻是純粹的金主,而他是主控的導演,所以在黃克心裏,二人的關係更接近合作平等。


    但現在李元青不止是投資人,還是拍攝的導演,整個項目的主控權已經部分易主,李元青所處的地位更強勢,可黃克還沒轉變過來觀念,二人日後估計還是需要時間磨合,否則,李元青隻能是早做打算了。


    黃克走了,李元青隻能獨自思考。


    第一部長片還是得走電影節路線。


    目前華國內地的商業片市場太低迷了。


    和後世電影動輒三十億五十億的票房相比,當下內地電影市場全年可統計的票房才十個億左右,年末《英雄》轟下2.5個億,都快接近全年總票房的四分之一。


    雖然打算走電影節,但李元青不打算拍文藝片。


    第一,當然是水平不夠。


    文藝片沒那麽好拍,商業片故事簡陋,鏡頭語言匱乏,隻要有個能引發觀眾的情緒點就可能掙錢,所以能“拴狗觀”,後來的小四,直接安排七八個專業的副導演,把他的想法具現化就行。


    文藝片看的不僅僅是故事還有內核,甚至每個鏡頭傳遞的信息都很豐富。


    在不具備高水平的導演能力之前,李元青不打算禍害那些能夠得獎的名作。


    簡單的商業片能在電影節收回成本,那肯定得是歐美觀眾願意看,並且歐美片商樂意改編的類型。


    低成本科幻片就很符合要求。


    恐怖片其實也可以,但國內難以過審,李元青沒打算走地下電影路線。


    低成本科幻片的神作——《彗星來的那一夜》簡直就是為了重生者量身打造。


    國內拍一版,拿到b類奇幻電影節去拿獎,賣版權改編權,基本就能回本,國內觀眾麵對這種少有的類型,做好宣傳的前提下也能帶動部分觀眾進影院。


    說幹就幹,李元青開始準備分鏡頭腳本。


    ***


    “綜合各項環節評分,基本確定李元青的成績排第一。”


    “我就是李元青那組考生的考官,按他當時的表現來看,他確實是表演的好苗子。”


    “王老師,沒人否認元青的優秀,我們也相信你的公正,我們考慮的是就這麽公布排名會對學校產生什麽影響。萬一大眾不理解,媒體再寫點文章,質疑我們的公正性,這對學校聲譽是有影響的。”


    其他老師都讚同的點點頭。


    收個學生沒啥,主要是不能影響學校。


    “那就把排名和具體情況都寫在公告裏,我們學校是華國演藝界的標杆,我們每年為演藝界輸送了大量人才,我們的考試選拔公平公正,我們應當有這份擔當和魄力。”


    校領導拍板了,這件事就這麽定下了。


    “今年咱們表演班不止有明星,今年還招了個美國留學生,怎麽感覺比96年那一屆還熱鬧。”


    “熱不熱鬧到其次,隻要為華國演藝界培養出可造之材就算不辜負我們的苦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輝煌璀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八子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八子王並收藏華娛,輝煌璀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