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乃是漢末三大戰役之一,也是決定天下走向的第一次大戰。


    不過相對赤壁和夷陵之戰來說,這一戰的跨度相當長。


    從兩家開始對峙到起兵決戰,再到分出勝負,整整打了一年半之久。


    而戰爭開啟的時間,就是建安四年六月,也即四個月之後。


    但實際上這一場是不該這個時候開啟的,因為曹操和袁紹都沒有準備好。


    在原本曆程之中,開戰之時曹操剛擊敗呂布和袁術,南邊劉表和孫策都蠢蠢欲動,同時劉備也在朝廷貌合神離,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


    而袁紹也差不多,別看袁紹統一了河北四州,可公孫瓚卻在幽州堅持了一年之久。


    經過了一年的舟車勞頓,袁紹本身也沒有開戰實力。


    但彼時的袁紹滅了公孫瓚,自信心已然爆棚,且曹操在此之前,一直都是袁紹小弟。


    故在袁紹看來,滅了曹操遠比滅公孫瓚簡單。


    於是在麾下謀士郭圖等人的勸解下,袁紹起十萬精兵南下,直接拉開了官渡之戰的序幕。


    可以說這一戰的開啟,是絕對不合常理的。


    因此現在經得秦瑱之口說出,劉備自然一陣驚異道:


    “軍師是言曹袁兩家即將開戰?可兩家並無開戰之意啊!”


    “袁紹今雖勢大,可北方終究尚未平定!”


    “曹操雖有餘力,卻仍在西進之中,兩家便要開戰,起碼也得等到明年!”


    “何以半年之內,兩家必會開戰?”


    而麵對劉備的驚異,秦瑱便搖了搖頭道:


    “此事不當由明公這般推論,從當今天下表象而論,確實兩家似乎並無開戰之意!”


    “可若是從內在意圖來看,實際上曹袁兩家早已開始準備決戰!”


    “因袁紹與曹操二人本為同盟,可兩家早已生怨。”


    “興平元年,袁紹初定冀州,曹孟德初定兗州。”


    “彼時瑱尚仕於曹孟德麾下,駐守東郡,彼時呂布來襲,被在下擊破。”


    “後袁紹便以此由,欲求孟德家小北上為質,後被孟德所拒,兩家間隙初生。”


    “後於興平二年,在下知袁紹之患,故請納流民而填洛陽。”


    “袁紹由此暗使張揚、王邑阻之,同時增兵並州,欲以此威脅洛陽之地。”


    “自去年公孫瓚退守易京之後,袁紹即使沮授坐鎮魏郡,暗中積蓄糧草。”


    “由此可觀之,袁紹雖人在北境,卻早有意南下。”


    “同理,自去年年初開始,曹孟德便在避免與我軍直接衝突。”


    “反倒是將軍力不斷投向關中、南陽等地。”


    “此等舉動看似是不願與我軍交戰,實則是在準備應對袁紹南下之舉!”


    “而今公孫瓚被圍困一年之久,其麾下早已四散。”


    “隻待今年開春,公孫瓚必亡於幽州。”


    “袁紹此人虎踞四州,交好諸胡,已無後顧之憂,定會尋機南下!”


    “其準備時間再長,也不過晚於今年秋季。”


    “此事並不難判斷,曹孟德麾下郭嘉、荀彧等人自能推出。”


    “故而曹孟德要想應對袁紹,便需先發製人!”


    “所以在下敢斷定,曹孟德在秋收之前,便會對袁紹發起主動進攻。”


    “曹操一動,袁紹必動,故兩家半年之內便會開戰!”


    實則秦瑱之所以敢判斷兩家會依照原本曆程開戰,除了對曆史的熟知之外,也包含了對當今天下形勢的判斷。


    誠然,現在他們異軍突起,對曹操來說形勢並不有利。


    可相比原本曆程之時來說,曹操現在的形勢好上了太多。


    畢竟隨著徐州被他們奪取,曹操東線的壓力,就轉移到了他們身上。


    又因為他幫老曹做的事情,使得老曹西線並不像原本局勢那麽空虛。


    所以現在的局勢變成了曹操可以從西線搶先發起進攻,奪取河東有利地形進行戰略防守。


    如果有必要,老曹甚至可以放棄東線泰山郡、東平國,集中兵力和袁紹決戰!


    一旦贏了,曹操便可從並州,即今日的山西慢慢吞並河北。


    即便輸了,曹操也可以放棄中原之地,轉向關中,進而奪取蜀地!


    這樣一個局麵,顯然是可以讓老曹主動搏一把的。


    由此,在秦瑱看來,官渡之戰隻會提前,而不會因為他的蝴蝶效應延後。


    他這一番話聽在劉備耳中,自是讓劉備眉頭一皺道:


    “若是依照軍師此言,曹袁兩家或許真會開戰!”


    “可如今我軍方奪徐州,孫策又未滅盡,若是兩家開戰,我軍又當采取何等態勢?”


    本來依照他的想法,現在他也算地跨三州,如果兩家晚點開戰,他或許可以先發展兩年。


    但如果這兩家半年之內就開戰,這屬實有些趕鴨子上架的意思。


    不過這個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這兩家開戰,他們該如何應對!


    簡單來說,就是幫誰的問題,幫袁紹還是幫曹操?


    涉及到這種大戰,曹袁絕對不會讓他置身事外,他幫誰就能決定誰的勝負!


    如果幫袁紹,兩家南北夾擊,曹操絕對撐不住。


    如果幫老曹,他隻需出兵青州,袁紹也難以擊破兩家聯軍。


    問題就在於其中利益糾葛十分複雜,這個問題顯然並非老劉所長。


    然則劉備雖然皺緊了眉頭,秦瑱卻是笑了出來:


    “依在下之見,曹袁大戰,我軍隻管作壁上觀既是!”


    “若說真要采取什麽態勢,那我軍就一個態度,尊天子詔。”


    “因是當前明公所以得諸多俊才相輔,乃因我軍尊天子。”


    “故我軍當一以貫之,天子讓我軍怎麽動,我軍便怎麽動!”


    他一說罷,劉備便搖頭一笑,往後一仰道:


    “此言卻是討巧,說是尊天子,不還是幫曹孟德乎?”


    “今曹孟德挾天子於許昌,政令雖出於天子,卻有曹孟德之意。”


    “軍師與其言之尊天子,不如言說助曹孟德!”


    可他話音剛落,卻見秦瑱麵上笑容不減道:


    “明公誤會矣,吾言尊天子,非是助曹操!”


    “而是不論天子如何令之,我軍都隻尊天子之令。”


    “明公隻以為曹操挾天子,便要助力曹操。”


    “但若是天子密詔我軍討伐曹孟德,我軍又該如何處之?”


    劉備一聽,頓時猛地撐起身來,一臉驚奇道:


    “軍師此言何意也?莫非當今天子會令我等討伐曹孟德不成?”


    關於天子下密詔討伐曹操這種可能性,他還真沒想過。


    但如果真出現這種可能,那即便他們開始幫了曹操,得詔之後,也必須背刺老曹。


    這種情況下,即便他背刺了曹操,天下人也不會有任何意見。


    畢竟相比私下聯盟來說,尊天子才是絕對的政治正確。


    想到此處,他似乎有理解秦瑱為什麽要強調尊天子之詔了!


    而他是反應了過來,秦瑱卻是看著燈火悠悠道:


    “天子會不會發密詔,仍未可知也!”


    “然則去年子揚入朝之時,卻見天子對曹操似有不滿之意!”


    “故如是真有機會迎奉天子,我軍便要竭力迎天子南下!”


    現在這個時間線,衣帶詔時間還會不會發生,他並不知道。


    但隻要衣帶詔出現,且他們有提前準備,那就是他們迎奉天子的最好機會!


    隻要把劉協接到南邊,那隨便曹袁打生打死,他們都能穩居東南。


    以天子之名討伐劉表、劉璋,很快就能一統江南。


    隻要操作的好,彼時再進行北伐,統一天下便指日可待了。


    此事劉備自然也知曉,思慮了片刻即點頭道:


    “軍師此言實為老成持重之語,我軍是該以天子詔為準!”


    如此說著,他突然又是一陣犯難道:


    “說來在此之前,軍師言說伯圭兄即將兵敗!”


    “吾與伯圭有同窗之誼,若是尚自流離,難以相幫即罷。”


    “而今即吾地跨三州,不知如何能助伯圭一臂之力?”


    要說劉備和公孫瓚也算難兄難弟了,二人同是大儒盧植弟子。


    昔日劉備便從屬於公孫瓚,任平原相,但後來隨著劉備南下之後,便脫出了公孫瓚麾下。


    在原本曆程中,公孫瓚死的時候老劉正在許昌苟活,聽得死訊也隻得暗自神傷。


    而這條時間線上,老劉越混越好,秦瑱一提起,他就想起了自己這個老兄弟。


    既然公孫瓚要兵敗了,那他老劉於情於理,也得做些事情!


    秦瑱自然知道老劉重感情,早已想好了辦法,當即道:


    “公孫伯圭剛愎自用,以致今日兵敗之禍,我軍雖在此地卻是鞭長莫及。”


    “明公若有意助之,或可遣使北上,勸公孫瓚南下。”


    “那遼東之地冰雪消融須得三月,距今還有月餘時間。”


    “徐州之地多有海船,我軍若從海路北上,便可接應其南下!”


    “若其願意南下,自然是好,若其不願南下,我軍也難助之!”


    劉備聞得此言,也知現在形勢困難,隻得點頭應道;


    “但叫盡人事,聽天命而已,便是伯圭不願南下,吾亦當全其家小。”


    當下,趁著秦瑱在此,他便令人拿來紙筆,親自手寫一書交予秦瑱安排。


    做完一切,劉備也不再像之前那般困擾,索性又何秦瑱商議起了徐州和江東的治理和防守問題。


    二人整整談到了後半夜,直到睡覺之前,最終定下了一個具體布置方案。


    總的來說,徐州方麵以臧霸、陳登二人為主,把徐州分為兩部分。


    以琅琊、魯國、東海三郡劃分軍區由臧霸管理,任臧霸為牙門將軍。


    另將琅琊、東海二郡分為東莞、利成、東海三郡,以臧霸麾下孫觀等人各領太守。


    以陳登負責下邳、廣陵二郡,任陳登為下邳國相,兼督二郡軍事。


    在這兩家的基礎上,讓糜竺代領徐州刺史,糜芳出任彭國相,以徐庶升任中郎將,兼沛國相,督彭國、沛國兩郡軍事。


    在豫州方麵,關羽繼續擔任偏將,升任汝南太守,督汝南、陳國二地軍事。


    在揚州方麵,江北繼續由劉備直轄,同時調令華歆北上擔任揚州別駕。


    江南把豫章、會稽兩郡分割,以魯肅為豫章太守,治南昌,兼管水軍。


    分南城、廬陵、贛縣等八縣為廬陵郡,以太史慈為廬陵太守,兼督南平、廬陵兩郡軍事。


    分會稽南部地廣之地,為南平郡,治所東治,以諸葛瑾暫待太守。


    另外日後的丹陽太守、吳郡太守、會稽太守均還未定,暫時保持現狀。


    當然,這個安排隻是臨時方案,像魯肅、太史慈等人都不能上任。


    但隨著這個方案定下,劉備麾下治理體係已初步完善。


    相較於原本太守軍政大權一把抓的情況,逐漸轉變為軍政分治的狀況。


    如此商議之後,一場議事便算結束,是夜,二人抵足而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鯨二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鯨二歌並收藏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