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定下江東之後,秦瑱是準備返回壽春的。


    因為江東雖然重要,可現在北方曹袁大戰,乃是迎回皇帝的大好機會。


    且他在壽春已經安家,家小皆在壽春,回到壽春自可一家團聚。


    可沒想到這位從那蹦出來的張子布,給老劉提議需要一位軍政大才鎮守江東。


    要論老劉麾下軍政之才,其實並不少,比如劉馥、陳登、袁渙、魯肅等人。


    不過算來算去,還真沒人比他更合適留在江東穩定大局。


    因為劉馥隻適合平穩地方,在江東現在這種複雜情況下,未必能保證成效。


    陳登、袁渙、魯肅等人,包括諸葛亮和劉曄,資曆上來說都不太夠。


    更勿論新加入老劉麾下的呂岱、步騭等人,劉備說不定都不認識。


    也就是說,劉備現在給他提議這件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給他提議,而不是命令,這純粹是出於對他的尊重。


    因而在劉備提出之後,秦瑱愣了一會兒,便幹笑道:


    “明公此議頗為突然,瑱還在思慮此番回壽春之後,好好抱抱兒子!”


    “不過也罷,既是明公有此意,瑱索性便在江東多留一陣就是!”


    而見他沒有猶豫,直接答應下來,劉備也是鬆了一口氣。


    實則在此之前,他也有些擔心秦瑱不願意鎮守江東。


    因為秦瑱在他的印象之中沒什麽野心,甚至沒有多大權利欲。


    擔任封疆大吏,對別人來說可能是一種重任,對秦瑱來說卻可能是一種負擔!


    畢竟誰不知道他這個軍師極為善於治國理政?


    江東現在說白了就是個爛攤子,要產業沒產業,要耕地也沒多少。


    與之相對,則是吳郡、會稽士族豪紳眾多,流民賊亂無數。


    此外尚有幾十萬山越,上百萬百越人雜居。


    把這些丟給秦瑱,便都是秦瑱要處理的問題。


    治理好了,對秦瑱來說隻是錦上添花,治理不好,那就是秦瑱汙點。


    故而秦瑱即便當場拒絕或者推脫,劉備也不會很意外。


    見秦瑱提起孩子之事,劉備當即一臉笑意道:


    “若是其他事情便罷,左右不過是子瑄想要抱兒子而已,此乃小事!”


    “吾知子瑄戀妻小,回去之後,我便讓昭姬帶禾兒南下既是!”


    這個時代外鎮家小自要留作人質,劉備如此言說,顯然是對秦瑱的極度信任,但秦瑱聞言,就直接搖頭道:


    “此事亦無須這般,似雲長等家小皆在壽春,隻可獨我特例?”


    “且江東之地,不如壽春方便,昭姬與禾兒留在壽春更好!”


    “不過明公將在下留在江東,不知可有何任委之?”


    劉備聽著這話頓時一愣,因他留秦瑱在江東,隻是因為秦瑱合適。


    但具體要秦瑱在此處做出什麽成績,他還真沒有細細想過。


    “不知軍師以為江東此地能為何任也?”


    思慮片刻,他又將皮球踢給了秦瑱自己,你覺得自己在江東能辦成什麽事?


    秦瑱一聽此言,便來了精神,微微一笑道:


    “世人皆以為江南之地貧瘠,在下卻以為此地乃國之重地!”


    “因自商周以來,此地百越雜居,地廣人稀,故諸侯皆不以為重。”


    “豈不知江南之地乃魚米之鄉,沃土千裏!”


    “此地隻需好生耕種開荒,則可產出糧草千萬。”


    “又兼此地坐擁長江水脈,可通海船,沿岸可多製港口。”


    “遠者可直通西域,乃至西方大秦國,近者可通遼東。”


    “此地絲絹、糧米、魚蝦,皆可北運,換取馬匹、錢財。”


    “若至大秦,倍於國內之利,唾手可得。”


    “兼此地多山,必多礦產,隻需好生探需,未必能差多少。”


    “此皆江東之地獨有,似遼東中原則無此利!”


    劉備聽著此言,一時麵色便精彩了起來。


    在秦瑱說話之前,他隻覺江東是一片貧瘠之地,比不上淮南。


    可現在聽秦瑱一說起來,江東似乎還是一塊寶地?


    如此想著,他便抓住秦瑱的手笑道:


    “子瑄大才,若非子瑄言明,吾以為此地難以治理。”


    “如今子瑄一番言語,備便覺茅塞頓開。”


    “若早有子瑄這般遠慮,江東當不至如此貧瘠!”


    江東底子這麽差,主要原因是漢朝統治者的目光曆來著眼北方。


    從來沒有想過仔細開發江東這一片土地。


    畢竟,有中原這麽龐大的農耕基地,要發展也輪不到江東。


    但秦瑱卻是能從中看出江東之利,尋找改善辦法。


    可見沒有什麽土地是完全的廢地,隻不過是看人會不會治理而已。


    “但不知子瑄於此,又當如何施為?”


    麵對劉備的問話,秦瑱便即正襟危坐,拱手正色道:


    “若以在下在此主政,首要便如淮南一般,興工商之利。”


    “大興工廠,鼓勵農耕,教化百姓,待得形勢穩定,便出兵剿賊,興建船隻,沿海探路。”


    “於外,蕩清海上群寇,於內,懷柔山越,分而圖之。”


    “另當遣使入山,與百越互市,換取山中礦物、特產。”


    “此外,江東之地西連劉表,南接交州,軍事大有可為。”


    “劉表尚不可圖,然則交州失國已久,雖有張津牧使,此人卻非治國之才!”


    “故我軍宜早圖之,在下當細細謀劃,將此地納入我軍麾下!”


    “此地雖然人口稀少,可氣候宜人,有三季之稻可收,當好生治理,以為我軍日後征戰糧倉。”


    “似此等諸事,便為在下欲為之事,不知明公以為如何?”


    實則現在他說的這些事情,雖然是劉備主動詢問,但某種意義上來說,卻是他給劉備提的計劃書。


    這些事情之中很多事情私下不能做,做了必然有人多嘴。


    而他現在直接給老劉打個預防針,來日調動兵馬也就名正言順了。


    不然在南方累死累活搞半天,卻被人以為他要造反,那會出大問題。


    現在主動提出來,如果劉備願意幹,那他就幹。


    如果劉備沒這個意向,那趁早提出來,他也就不去幹相關之事。


    不過秦瑱顯然是低估了劉備的肚量,高估了劉備的治國之能。


    他的話聽在老劉耳中,完全就是超乎預想的存在。


    老劉心想,我隻是想穩定江東大勢,結果你嫌江東太窮,要發展經濟。


    又嫌這裏山越勢力太大,準備完全搞定,甚至除了治政理民,還要奪取南邊的交州。


    這等計劃書,別說能不能幹到,隻要秦瑱肯幹,他便沒理由拒絕。


    念及此處,劉備便即大手一揮,直接表示就這麽幹!


    我直接把整個江東托付於你,能幹多少幹多少,別累著您老就是!


    說著,他還有點愧疚,又對秦瑱表示,要不然還是把蔡琰送過來吧。


    軍師你一個人孤寡在此,我屬實於心不忍。


    有個媳婦在,好歹能知冷知熱,更有幹勁不是?


    但秦瑱對此卻是再度拒絕,道理也很直白。


    他在江東隻是負責規劃,不會一輩子呆在江東。


    隻要蔡琰還在壽春,那他過個一年半載規劃好了就能讓人接手。


    如果把家小都給帶來,那沒個三五年那就別想走。


    在外自己做主看起來是爽,可處理雜物卻十分麻煩。


    君不見老劉一個武將在得了偌大地盤之後,都忙得沒時間生孩子。


    朱元璋批改奏章都得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雞早?


    他雖然還在壯年,可還沒到諸葛亮那種事必躬親的境界。


    或者等他規劃好了,正好等諸葛亮南下接手。


    到那時,他得了清閑,諸葛亮得到了鍍金的機會,簡直兩全其美。


    劉備當然不知道秦瑱的小九九,見他如此大義凜然,便讚道:


    “子瑄如此一心為公,真乃古之賢者難及也!”


    “也罷,既是子瑄如此,備也不再多勸!”


    “但不知子瑄在此坐鎮,又有何備可助力之事?


    他心想秦瑱已經表態了,自己這裏若不給點幫助也說不過去。


    但秦瑱見之,卻隻給老劉提了兩個要求!


    第一,張昭、吳景、朱治等核心成員可以帶走,但像是虞翻、顧雍,以及張飛麾下的呂岱、步騭等人得給他留下!


    第二,把趙雲、徐盛、高順、周瑜給他留下。


    按他的說法,治政理民不能無人可用,要辦大事,就需要大量人才。


    其他人才就不要了,趙雲等人是他老部下。


    顧雍、虞翻、呂岱、步騭等人都是人才。


    這些人帶到北方也沒機會發展,不如留在江東給他做事。


    劉備一聽秦瑱隻是要人,頓時一陣好笑,要是要錢他給不了,人手還是能調的。


    畢竟他現在什麽都缺,但人才方麵已經今非昔比。


    即便秦瑱不說,這些人他也得給秦瑱留下來。


    當下他不僅全部應諾,連帶魏延、祖郎也給秦瑱留了下來。


    但對於秦瑱要留下周瑜的請求,老劉一陣不解道:


    “吾觀周瑜此人其心已喪,未可大用,軍師留之又能如何?”


    倒不是他懷疑秦瑱的目的,隻是現在周瑜像是失了魂一樣。


    別說勸降,恐怕連官都不想當了,若非周瑜威脅太大,劉備甚至想直接放周瑜離去得了。


    這樣一個不能用之人,怎麽秦瑱現在還要特地將其留在江東?


    而秦瑱給劉備的解釋也很簡單,按他的話就是:


    “周瑜此人雖心已喪,然則其人雅量,胸懷大誌。”


    “來日未必沒有再起之時,明公帶此人北上也是軟禁。”


    “不若將其留在江東,瑱好生勸說,若能說服此人跟從我軍,也算一樁好事。”


    “若實在說服不了,有在下看顧,明公也可安心在北!”


    說實話,直到現在他還是有些可惜周瑜的才幹。


    明明此人是一流的水軍將領,放在其他朝代,或許還能開疆擴土。


    可惜生在了這個亂世,又一心輔佐孫策,難以全齊才幹。


    所以他還是想要嚐試,如果能說服周瑜出山,即便來日不用來內戰,出去打打海盜和小日子也是不錯的!


    不然這麽好的人才,白白如此浪費生命可惜了。


    劉備聽聞此言,自也點頭稱是,周瑜的才幹他很清楚。


    唯一遺憾的是周瑜多半對他心中有怨,不能為他所用。


    若秦瑱真能說服周瑜的話,也算是變廢為寶了。


    如此想定,他也不再多言,直接同意了秦瑱的請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鯨二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鯨二歌並收藏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