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皇上遲遲未處置莞嬪,前朝大臣們情緒愈發激動,天天上彈劾折子。
皇上猶豫不決,後宮中也因這事議論紛紛。
沈眉莊聞悉此事匆匆趕到了承乾宮,她進入內殿後,便見甄嬛和早已到了的安陵容。
安陵容一臉愁容,她雖不懂前朝之事,也明白被大臣彈劾絕非好事,何況前朝大臣直言嬛姐姐紅顏禍水。
自古背上這個詞的女子又有什麽好下場,她實在擔心嬛姐姐落個淒涼下場。
沈眉莊眼中一片焦急,“嬛兒,你怎麽這麽糊塗?敢去插手政事。”
她也飽讀詩書,論起才氣,不比嬛兒差,可入了這後宮,她是一點都不敢露出半分才氣。
她藏拙,嬛兒卻如此大膽,竟敢幹政。
“當初是我想差了。”
甄嬛眼中閃過懊惱,她想奪得皇上更多的寵愛,想做好一朵解語花,更想成為皇上的或不可缺。
想做到這一切,隻能展現自己的價值,恰好她在政治上有獨特的見解,若她能在政治上幫到皇上,她所想的一切都能得到。
可惜有一點她沒想到,她所處的朝代不會允許她有出頭之日。
後宮不得幹政,前朝更不會允許再出現一名如孝莊文太後般的女子。
“前朝激憤,我現在就怕有大臣逼皇上殺了你。”
這才是沈眉莊心底最深處的擔憂,牝雞司晨,魅惑皇上,哪怕有大臣提出處死嬛兒,那都不算錯。
可若嬛兒真沒了,她在宮中不僅少了一個知心朋友,更少一個幫手。
嬛兒和她同氣連枝,在對付華貴妃這件事上立場一致,若沒了嬛兒,單憑她一人無法撼動華貴妃。
甄嬛摸了摸自己的臉,眼中閃過屈辱之色,“不會的,皇上不會讓我死的。”
就憑這張臉,皇上也不會殺了她,她死了,皇上何時才能找到一個比她更像純元皇後的人?
在下一的像純元皇後的人出現前,她都性命無憂。
三人商量了半天,也沒商量出個好法子,隻能忐忑不安的等待皇上處置的結果。
然而三人還沒等來皇上處置的結果,前朝年羹堯又上了一封彈劾莞嬪的折子。
折子內容十分不恭敬,隱有逼迫皇上之意,皇上看了折子很是氣惱。
年羹堯這折子一上,還不等皇上下旨,太後先下懿旨,芳若帶著懿旨親自去了承乾宮。
“莞嬪甄氏,違反宮規,言行有失,貶為常在,禁足半年,抄寫女戒百遍。”
跪在下方的甄嬛眼中閃過怨恨,麵上卻還是恭敬的接了旨。
她入宮之後也算一帆風順,何時受過如此大的挫折,竟一連降了兩個位份。
在她旁邊的崔槿汐都是鬆了口氣,命能保住就好,位份沒了沒關係。
反正憑自家小主那張臉,還能得皇上寵愛,有了寵愛,份位遲早會升上去。
見莞常在接了旨,芳若意味深長道,“太後讓奴婢帶給莞常在一句話,莫要恃寵生嬌。”
“妾身謹記太後教誨。”
再多的不甘甄嬛此時也隻能咽下,此次不怪她人,全怪自己不謹慎,讓別人抓住了把柄,才有今日之禍。
皇上猶豫不決,後宮中也因這事議論紛紛。
沈眉莊聞悉此事匆匆趕到了承乾宮,她進入內殿後,便見甄嬛和早已到了的安陵容。
安陵容一臉愁容,她雖不懂前朝之事,也明白被大臣彈劾絕非好事,何況前朝大臣直言嬛姐姐紅顏禍水。
自古背上這個詞的女子又有什麽好下場,她實在擔心嬛姐姐落個淒涼下場。
沈眉莊眼中一片焦急,“嬛兒,你怎麽這麽糊塗?敢去插手政事。”
她也飽讀詩書,論起才氣,不比嬛兒差,可入了這後宮,她是一點都不敢露出半分才氣。
她藏拙,嬛兒卻如此大膽,竟敢幹政。
“當初是我想差了。”
甄嬛眼中閃過懊惱,她想奪得皇上更多的寵愛,想做好一朵解語花,更想成為皇上的或不可缺。
想做到這一切,隻能展現自己的價值,恰好她在政治上有獨特的見解,若她能在政治上幫到皇上,她所想的一切都能得到。
可惜有一點她沒想到,她所處的朝代不會允許她有出頭之日。
後宮不得幹政,前朝更不會允許再出現一名如孝莊文太後般的女子。
“前朝激憤,我現在就怕有大臣逼皇上殺了你。”
這才是沈眉莊心底最深處的擔憂,牝雞司晨,魅惑皇上,哪怕有大臣提出處死嬛兒,那都不算錯。
可若嬛兒真沒了,她在宮中不僅少了一個知心朋友,更少一個幫手。
嬛兒和她同氣連枝,在對付華貴妃這件事上立場一致,若沒了嬛兒,單憑她一人無法撼動華貴妃。
甄嬛摸了摸自己的臉,眼中閃過屈辱之色,“不會的,皇上不會讓我死的。”
就憑這張臉,皇上也不會殺了她,她死了,皇上何時才能找到一個比她更像純元皇後的人?
在下一的像純元皇後的人出現前,她都性命無憂。
三人商量了半天,也沒商量出個好法子,隻能忐忑不安的等待皇上處置的結果。
然而三人還沒等來皇上處置的結果,前朝年羹堯又上了一封彈劾莞嬪的折子。
折子內容十分不恭敬,隱有逼迫皇上之意,皇上看了折子很是氣惱。
年羹堯這折子一上,還不等皇上下旨,太後先下懿旨,芳若帶著懿旨親自去了承乾宮。
“莞嬪甄氏,違反宮規,言行有失,貶為常在,禁足半年,抄寫女戒百遍。”
跪在下方的甄嬛眼中閃過怨恨,麵上卻還是恭敬的接了旨。
她入宮之後也算一帆風順,何時受過如此大的挫折,竟一連降了兩個位份。
在她旁邊的崔槿汐都是鬆了口氣,命能保住就好,位份沒了沒關係。
反正憑自家小主那張臉,還能得皇上寵愛,有了寵愛,份位遲早會升上去。
見莞常在接了旨,芳若意味深長道,“太後讓奴婢帶給莞常在一句話,莫要恃寵生嬌。”
“妾身謹記太後教誨。”
再多的不甘甄嬛此時也隻能咽下,此次不怪她人,全怪自己不謹慎,讓別人抓住了把柄,才有今日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