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和2017年不僅黑天鵝事件頻發,在互聯網商業和科技創新領域也是拐點頻出,標誌性事件層出不窮。普遍意義上,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被認為是西方國家“逆全球化”趨勢的開始,之所以被歸納為黑天鵝事件,在於其動搖了人們在21世紀初樹立的、富有主流意味的“全球化”信仰。與之呼應,人工智能alphago(阿爾法機器人)戰勝李世石,同樣有力回擊了諸多專家所堅信的若幹年後才會發生的預言。


    有幸親曆曆史的人也難免驚訝與暈眩,每個人的認知都在經受前所未有的挑戰,認知的邊界在“黑天鵝時代”給予的啟發與想象中不斷消解。alphago所代表的不隻是急劇的技術變革,更在於以它為標誌的人工智能對人類智能的全麵碾壓,其背後的商業內涵與社會意義深切致遠。  │奇點已至


    2016年的alphago僅僅是開始。2017年初,拉斯韋加斯ces成功演變為一屆毫無違和感的人工智能消費展和汽車展,全世界的工程師似乎在某種力量驅動下,致力於把每一件日常用品——從耳機到汽車、從飛行器到鞋子——統統轉為智能與互聯的設備。相信所有目睹盛況的人都會認同:未來從未如此令人激動,技術深入日常生活的時代來臨了。


    然而,技術不動聲色地創造著時代議題與個體觀念,不可捉摸地推動著生活更新與未來展望,人們首先感到是不明確的巨變,或者說是事態發展的加速度,以下場景即現端倪:


    特斯拉憑借在汽車界匪夷所思的激進思路讓自動駕駛突然走到消費者身邊,並觸動了大部分主流車企宣布自動駕駛計劃;矽穀創業公司zipline開發出的第一款商用送貨無人機zips,與盧旺達政府達成合作協議,用固定翼無人機搭載藥品和血漿,以每小時140公裏的速度飛行並且自動投放;mit(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師開發微型機器人,將它包裹在冰裏,讓病人吞服到胃中,待冰融化後機器人便可在外部磁力引導下到達病人胃部傷口,釋放藥物完成治療;甚至以“思想進步、方法常規”著稱的聯合國,亦嚐試著用vr(虛擬現實)技術解決現實問題,借助vr影片講述有關安置難民的問題,並投入到人道主義基金中。


    直至目前,盡管依舊很難預測未來的技術力量與文明程度,但是親曆者卻有能力在頭腦中創建未來模式,並洞察到這樣一種暗示:奇點已至。


    關於奇點,計算機先驅約翰·馮·諾依曼在20世紀50年代就提及這一概念,而最為著名的引申來自美國預言家雷·庫茲韋爾,他認為指數級的進步速度將最終使得人工智能出現飛躍,並且開創性地提出“加速回報定律”,即21世紀科技仍然在加速發展,這100年的科技成就將是過去1000年成就的總和。


    無論是庫茲韋爾提出的“奇點臨近”,還是我們感受到的“奇點已至”,從科學實證角度看都是“概念假說”。但重要的是,“奇點說”暗含一個重要思想,即人類創造技術的節奏正在加速,人類的生活將不可避免發生劇變。與此同時,對“奇點已至”的認知程度也在加速,人們能感受到,並認同它的表麵含義,但卻很難真正理解其對世界本身的深刻影響。  │新物種爆炸


    對“奇點”的理解並不局限在對科技發展本質的探尋,“奇點”代表著進化邏輯與技術能力融合的質變點,是技術與商業、社會、個體的交互臨界關係總和,“曆史指數增長觀”是貫穿曆史周期的係統秩序。


    事實上,關鍵事件聯絡形成的指數級增長現象被廣泛認知,人們沉浸於這些現象而鮮有人明確這種增長的節奏與深意。“新物種爆炸”的提出正是理解與拓展這種觀念的鑰匙,揭示了技術奇點、商業演化的底層邏輯:以新物種線索重新串聯與審視正在發生的事件,辨析技術發生的重要意義及未來發展的走向。


    新物種爆炸,概念援引自地質科學的物種大爆發,即6億年前的寒武紀。從寒武紀開始,絕大多數無脊椎動物在幾百萬年的很短時間內出現了,因此寒武紀被稱為生命的曆史性機遇。


    今天所指的“新物種爆炸”發生在商業文明進程中,皆以科學技術為先導,指向越來越精細的需求和空無邊際的想象力,在新技術與新需求的持續碰撞中,催生了大量改變人類生活與文明的新物種。這種立足想象力的未來圖景驅動著人類的創新意誌,重塑著商業與人的關係。每一次問題的解決都意味著全新的商業範式,每一個審美的痛點都意味著全新的生活形態:這是快手和bilibili(嗶哩嗶哩)崛起的原力,也是社區便利店網絡化的繽果盒子和盒馬鮮生的基因,更是咖啡為芯片的mercedes me café、歐舒丹ca fé、gu c ci ca fé、淘咖啡、熊本熊ca fé、muji ca fé、b lue bottle和philz coffee湧現的動力。咖啡生活才是當代人的社交語言與溝通能力:降維打擊傳統美食,輕鬆溶解聯合辦公,積極改善購物體驗,推動品牌情感聯係。 │新物種溯源


    新物種爆炸提供了一種新的科技史斷代講述方式,區別於傳統的“科技革命”式的斷代——強調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辯證發展,而是聚焦於技術與商業、技術與人的雙重關係來丈量曆史,不僅致力於解釋過去——在馬車和蒸汽機的輪替中清晰可見,更企圖啟發未來,人工智能衝擊的工作崗位消失會否與隨之而起的新機會如影隨形?


    人類發展史上已發生三次新物種爆炸,每一次都引發了商業效率的邏輯轉變、社會階層與文化的秩序重置,以及人類作為觀念與創造力複合體的意義變化——大多數時候,這些意義都在技術賦能中不斷被重新詮釋。  <h4>┆電氣新物種爆炸</h4>


    第一次是“電氣”新物種爆炸,以電燈與汽車為新物種代表,強電、弱電、內燃機等各種新技術、新發明交相輝映,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極大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基礎設施與前瞻性需求的對接效率成為經濟發展硬指標。社會化分工確立,社會層級與通道相對固定,財富與聲望驅使大眾努力工作來改善生活。  <h4>┆信息新物種爆炸</h4>


    如同電與內燃機的使用引發電氣新物種爆炸一樣,電子計算機與互聯網作為關鍵基礎設施再次引發了“信息”新物種爆炸,電子遊戲、電子商務、掌上電腦、數碼相機、線上辦公、遠程教育等新物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信息新物種爆炸,主要以信息技術為主體,重點在於創造和開發知識。信息、資訊與知識成為社會財富及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信息獲取的民主化在社會政治關係和經濟競爭上表現為新形式與新內容,迫使信息源優勢成為個人與組織決策的核心,信息升級為第一生產要素。社會領域去權威化與跨區域的文化形成,跨界文化與個性解放時代驅使大眾追求時尚與個性化。  <h4>┆連接新物種爆炸</h4>


    臉譜網、蘋果的天價市值,微博、微信對社會的影響都需要我們將“連接”放置到與“分工”同樣重要的位置才能理解。以智能手機、車聯設備、智能家居為新物種代表,移動互聯技術與智能硬件是關鍵基礎設施,連接構成了一個與現實社會並存、碩大與複雜、有形和無形的網絡世界。


    物聯網、app(應用程序)及各種各樣的網絡化體係,促使計算機信息係統與人類自身的信息係統一旦產生新的“連接元”,就會重構世界、重構人類社會的複雜網絡,推動人類社會進入一個全新的、人機信息相連的社會紀元。


    從社會角度看,連接的價值不斷超越實物的價值,連接不斷提升信息的效率,極度自動化和連通性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綜合指標,實現效率和生產力的長線增長,建立有效連接代表著當今社會及商業的核心價值;從個體角度看,網絡化個體以自有價值在網絡中與外部連接形成新的價值認同,生活創新者文化與社群文化蓬勃崛起。從後連接的產業變化角度看,無論instacart的超市快遞,還是美團點評的餐飲重塑,抑或微信和支付寶的本地商家賦能,產業互聯網正清晰指向連接賦能的新時代。


    人類已發生三次新物種爆炸  │第四次新物種爆發


    每隔100年都有一批人像當年見證電燈發明的人那樣震驚,其實這個時刻已經到來,比電力技術、互聯網技術變革更加深刻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浮出水麵。依循前三次物種大爆炸的模式,當前正處於第四次物種大爆發的開端。哪些技術將成為第四次物種大爆發的發展動力,已有眾多學者與機構列出了答案,但所有新進展和新技術都有一個重要特點:善於利用大數據和智能技術無處不在的賦能力。


    從無人駕駛到無人機,從虛擬助手到語音識別,人工智能隨處可見,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人工智能之所以取得巨大進步,既得益於計算能力的指數級增長,也得益於傳感器與物聯網獲得的多維度數據價值。如果沒有計算能力和數據分析的進步,基因測序就不可能成為現實。同理,要是沒有人工智能,高級機器人就無從談起,而人工智能本身也高度依賴計算能力。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相伴相生,催生出許多曾在科幻小說中才能看到的創新成果。


    而技術與數據,究竟以何種底層邏輯,驅動著第四次新物種爆炸的不斷深入?


    第四次新物種爆炸不斷擴張  <h4>┆技術場景化</h4>


    新技術並非新物種,但新技術是推動新物種形成的先導因素。其中新技術並非特指單一技術,也可能是技術的組合。那麽,機械性的技術如何被賦予生物性而成為新物種呢?物聯網、大數據、智能芯片等一係列技術是如何連接、生長、蔓延為新物種的?


    新物種關乎新事物和新生命的創造,每一個新物種都是新技術和新解決方案的糅合。必然有超出技術之外的事物創造了新物種的生命基因,那就是混合技術邏輯性建構的應用場景。新物種爆炸時代,絕大多數應用場景源於新技術,這些新技術提供了新物種產生的解決方案與機會。如同今日頭條營造“你關心的才是頭條”新場景正是由大數據算法驅動而成,順豐的ai轉型來自於智慧地圖與智慧包裝等決策需求,沒有微軟的雲辦公軟件就沒有azure雲服務。


    新物種首先是場景表達,之後才是模式建構。應用場景為新技術向新物種轉化提供動因或需求,強化後的場景會釋放出許多新的可能性。共享單車作為新物種,不僅滿足最後1公裏的通勤,也構成物聯網基礎設施的可能性;京東作為上一代新物種(電子商務)的迭代,正是憑借人工智能技術的新效率場景建立。


    新技術的應用場景已成為商業基礎設施,成為孕育變化與可能性的新土壤,即新技術與場景的互動活力為新物種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基因。亞馬遜推出dash button,看似u盤的物聯網購物按鈕,通過小配件結合wi-fi網絡,切入新場景,將線上和線下購物形態結合。這也是在amazon book實體書店和amazon go之後,亞馬遜又相繼推出amazon fresh和混合超市的原因。


    類似亞馬遜、阿裏巴巴、京東、騰訊這樣的公司,能夠不斷引領創新之先,正是因為它們具備新數據的獲取能力與應用場景的建構能力,隨之擁有了孵化新物種、連接新物種、改造新物種的生態價值。它們具備效率的提升能力,深度的連接能力,持續的數據供給能力和飼養能力,這些能力是激發新物種的進化要素。平台型乃至生態型的公司通過開放完成連接,進而賦能,也就有了孵化和催生新物種的可能性。  <h4>┆數據主義</h4>


    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眾多技術集合,使世界成為一個包羅萬象的數據係統,催生新的意義係統——數據主義。因此數據是基礎資源,而數據主義是新物種時代的信仰,它代表著全新的自下而上權力認知的轉變正在發生。


    正如農耕社會的“神權主義”,工業社會的“人權主義”,互聯網社會“個體主義”盛行。人工智能正在創建全新的信條,即大數據與算法的權力合理化。最好的解釋便是“數據主義”提出者尤瓦爾·赫拉利的闡述:權力和權威正在從人類轉移到算法、轉移到人工智能,而人類卻毫無知覺。


    因新物種爆炸而飛速擴張的“數字世界”,不僅日益外化為客觀物質世界的“鏡像”,而且正越來越多地包含著對人類自身行為的追蹤和記錄,成為人類觀察和認識自我的一麵鏡子。二者的相互關係形成一個有趣的悖論:由大數據構築而成的數字世界,在日趨脫離客觀物質世界的同時,又越來越接近世界的本原——由此,人們在解碼虛擬世界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對世界的看法,打開了方法論乃至價值觀與世界觀的新視野。


    事實上,持有數據主義世界觀的“信徒”將整個世界視作一個數據流,任何事物的價值判斷都由它對數據處理的貢獻所決定。正如自由市場資本主義者相信市場無形的手,數據主義者相信數據流無形的手。當全球數據處理體係變得全知全能,接入這個係統就成了一切意義的來源。以風頭正勁的自動駕駛為例,判斷自動駕駛的實力,除芯片研發外,主要是接入數據的能力:福特收購眾包服務商chariot,通用選擇與打車應用lyft合作,沃爾沃與優步合作,雷諾—日產收購法國軟件開發公司sylpheo,特斯拉選擇英偉達,寶馬與英特爾、百度、mobileye合作,奧迪選擇與德爾福深度聯姻,都是為了構築新的數據能力。  <h4>┆新智人</h4>


    人類從數據主義的意義係統中浮現,不斷創造與塑造自己,並且決定哪種新技術會融入自我。如果說智人代表了既往自然人的優化、選擇和勝利,那麽被技術賦能的自然人、生物機器人和機器人所代表的全新物種形態——“新智人”,正在重塑我們的認知邊界、思維方式、商業生態和遊戲規則。


    自2013年《牛津詞典》收錄“selfie”(自拍)一詞後,奧林巴斯、iphone、拍立得、instagram、黃油相機、美圖共同壯大了偉大的美麗新品類。2017年4月,倫敦薩奇畫廊舉辦了一場主題為“自拍”的展覽,希望讓人們相信,自拍和梵高的自畫像一樣可以成為藝術品,因為自我表達正在成為時尚最重要的動力,也是這個時代蓬勃的社會文化主題。美麗新智人就是這樣誕生的:直播、ps修圖、短視頻工具、網紅、微整、快美妝、街拍、自拍無人機,一係列意味深長的美麗生態要素構成新的物種樣式和自生長的勃勃生機。


    新顏值推而廣之,牛油果、味覺大師、輕斷食、滴答清單、evene、造作家具、小白鞋、ace hotel都是新的正義表達和分享標簽。


    與“自拍”及顏值管理相得益彰的是社交網絡的發達,沒有社交網絡id,顏值了無意義。同時,自我表達經由連接網絡的崛起在內容付費的風口裏也同步表現為得到專欄、知乎live、分答小講和喜馬拉雅小學問,新的人格就是吳曉波頻道推出的企投家和許知遠的《十三邀》。


    數據化帶來的新生活還包括量化自我。很難設想,如果沒有keep或火辣健身、悅跑圈,馬甲線會否成為熱詞,中國市場能否成為露露檸檬(lululemon)的瑜伽新增長。在小米手環出貨量全球第一的背後,是朋友圈跑步的方興未艾。如果沒有糖豆app,廣場舞就不會完成真正的互聯網+。


    以色列外骨骼機器人公司rewalk和美國ekso bionics公司生產的產品可以讓下肢癱瘓病人從輪椅上站起恢複行走;而倫敦大學和西班牙專家合作的小規模臨床試驗表明,vr技術有助於緩解抑鬱症患者的症狀,這個革命性突破大大縮短了vr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實際應用進程;以碳雲智能、華大基因、23andme為代表的基因檢測和研究公司正為基因編輯技術完成廣大的消費者啟蒙。


    新技術和人的認知升級作為新物種的原動力,推動生態持續迭代、進化與異化,形成生物多樣性不再是小概率事件,新物種爆發的時代已經來臨。它不僅表現為新的產品、新的技術,更表現為新的組織管理方式、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生態思維。我們列出了下麵24個公司和品牌,看看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物種樣式,正在快速走進並影響我們的生活:柔宇科技、圖漾科技、曠視科技、allbirds、商湯科技、小米之家、marvis、farfetch、森田藥妝、prisma、waymo、科沃斯、石墨文檔、樂刻、rokid、超級物種、takego、樂純、houzz、星客多、連咖啡、閃送、棟梁、muji dinne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物種爆炸:認知升級時代的新商業思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聲並收藏新物種爆炸:認知升級時代的新商業思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