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跟遼國的戰事初步結束,梁山政權初步穩固,王燁就已經在想著調整這份名單了,也是參照了許多人的意見,跟人討論了很多,才有了這部分名單。


    齊王:王燁——梁山政權掌文武總扛把子,安東都護府大都督;


    親衛統領:王石頭、李天錫、董平;


    左軍師:許貫忠——安東都護府副都督兼錦衣衛總指揮使;


    右軍師:聞煥章——參知政事(虛銜)兼梁山分寨知州兼徂徠山總管


    前軍師:李助——遼東安撫使兼軍情處指揮使;


    後軍師:蕭嘉穗——安東都護府樞密院同知院事兼管五蠡司馬,統管梁山治下軍官升遷、軍功考核、兵馬調動、糧草兵器分撥等諸事;


    梁山畢竟是從山寨來的,以四個軍師為例,哪怕如今梁山愈發正規了,依然要保留著四個軍師這種不倫不類的編製,而且兼職的都是高位。


    或許以後會調整,但是現在來說,他們代表的是王燁之下,其他人之上的地位。


    許貫忠算是王燁副手,這個副都督的名號,實際上就是王燁如果不在,許貫忠可以插手所有事情,並且統領全局的大義所在。


    聞煥章算是梁山總負責人,實際上梁山的位置一直重要,沒有梁山輸血,高麗這邊發展不了那麽快,而且那也是安東都護府跟人對接的窗口,職位不算頂尖,但是很重要,所以聞煥章加了參知政事的銜。


    籌功,為數不多的虛銜。


    李助是同王燁聊過,沒有做高官的心思,也自覺沒有做高官的本事。雖然掛著遼東安撫使,但是這個是緊急狀況下統領遼東諸事的名義,不管庶務的,如今的主要值司就是在遼國和金國的情報管理,畢竟這是未來梁山最大的可能的兩個敵人了。


    蕭嘉穗則是一般意義上大宋的西府相公,樞密院總負責人,軍政文武分治中的那個武,除了調兵下令,基本上其他的軍事相關都管著了。


    宗澤——安東都護府長史兼安東都護府中書門下平章事(主管政務);


    趙鼎——安東都護府參知政事兼開城知州(副管政務,宗澤之副);


    萬俟卨——門下侍郎,政令起草,佐齊王;


    呂頤浩——戶部尚書;


    蔣敬——戶部侍郎兼濟州島知州;


    韓浩——吏部侍郎;


    呂好問——禮部侍郎;


    蔣興祖——兵部侍郎;


    裴宣——刑部侍郎;


    湯隆——工部侍郎,主管全國城郭、宮室、舟車、軍工器械、錢幣、河渠等政令;工部司郎中:九尾龜—陶宗旺、玉幡竿—孟康、玉臂匠—金大堅、轟天雷—淩振


    以上部分大概梁山的頂層建築了,這其中侍郎統一是參照大宋從三品待遇,然後打個五折;


    宗澤、趙鼎、萬俟卨三人不說,本就是做著這些工作,實際上安東都護府的日常政務負責人,一個拍板的,一個幫忙拍板的,一個傳王燁令的。


    至於六部,梁山以前可以沒有六部,但是現在梁山已經三百多萬百姓,並且還在快速增長中,就必然要有六部統籌全境的。


    正常六部正官是尚書,是真的從二品高官,王燁這次也算是封賞但是沒有弄到頭,畢竟大部分人從功勞上講,也不合適整那麽高待遇。


    而且你自己弄個六部尚書,朝廷麵子上不好看~


    好吧,這個時候想起來朝廷麵子了。


    正常吏部是六部之首,但是王燁這裏把戶部排在了六部第一,而且戶部呂頤浩是尚書,六部之中唯一。


    沒辦法,人家來梁山之前就已經是五品高官了。


    戶部如今管著百姓安置,戶籍,稅收,也是梁山個頂個重要的第一部;


    韓浩做吏部侍郎,除了韓氏在梁山做知縣通判佐吏的人多,也是籌功,畢竟梁山能快速穩定高麗,梅花韓氏支援了大量的基層官吏,功不可沒,所以這吏部侍郎就是韓浩。


    同樣的呂好問那也是,都是實在親戚,人品學問上也是頂尖的,包括後續推廣私塾教育,選才,還需要呂家大力支持,所以呂好問就是禮部侍郎。


    蔣興祖則是梁山一個相對全麵的人才,什麽都能做,總管兵部,因為樞密院真正管著調兵、軍功計算、軍官升遷考核,兵部相對來說更多的協助蕭嘉穗做軍士軍餉、退役、軍功田、民夫、預備役征選這些事情;


    裴宣主管刑部,是王燁推了許久的事情,沒什麽可說。


    隻有工部,湯隆被抬到這般位置有些人是有意見的,,不過王燁堅持,別人的意見也就隻是意見了。


    王燁有自己的判斷,首先湯隆是匠人,還是真正技術頂尖的匠人,所以吃過外行指揮內行的虧的王燁,選擇了用內行管內行。


    而且湯隆的管理能力,梁山規模超過三千的匠人團隊已經證明了。


    工部除了打造器械,未來還有盔甲武器研究、火器製作等各種職能,所以王燁還把差不多所有的專業技術人才都弄到工部去了


    而把工部原本管著全境水利這種事關民生的事情交給了趙鼎總管。


    所以王燁的工部並不太一樣。


    六部之下,應該是九卿,太常、宗正、光祿、衛尉、太仆、大理、鴻臚、司農、太府


    但是大部分都是一些有名但是職權跟六部重合的下屬單位,所以王燁隻打算弄兩個,一個大理寺(刑部下複核全國案件),一個鴻臚寺(外交部)。


    然後就是各方麵的主政大員了。


    馮瓚——遼東知州兼管長島;


    李冕——晉州知州;


    劉洪——全州知州(羅州降州為縣);


    文子麟——光州知州;


    張平——慶州知州;


    韓誡——尚州知州;


    蔣邵祖——清州知州;


    韓澄——田州知州;


    博豐——海州(高麗)知州;


    金漢忠——黃州知州;


    劉智伯——海州(大宋)知州;


    張浚——琉球知州;


    梁山的財政沒有那麽富裕,知州大概是參照大宋五品的待遇再打六折,雖然有些知州還是知州,但是因為合並和一些州,所以著知州的管轄範圍還有權力都是更大的。


    而且因為梁山沒有那麽多的佐官,甚至各州通判都配不齊,所以這知州的權力更大。


    屬於坐地升官那種。


    其中金漢忠算是原本高麗高官,投降的代表,他兒子金景若,如今還在日本出使,功勞不小,所以這金漢忠算是高麗投降高官的代表。


    文子麟則是人家兄弟三個,是當初李助發展的下線,自然要給人各交代,這段時間看下來,人還算識時務,也知道什麽東西不能碰,也是真的有能力,就成了光州知州。


    韓澄,王燁親舅舅,雖然有些不太聰明,但是做個知州問題不大,畢竟他雖然沒有十分本事,但是韓家能給他配齊做知州的全部需要的佐吏,隻要不是特別笨,就沒問題。


    知州、知縣兩級,是都護府直管,三年一考,吏部負責,逐步納入正軌,王燁的名單後麵還有許多知縣,便不細表。


    上麵是相對正規的安排,後麵的名單就,讓王燁無奈搖頭了。


    梁山分寨——總管聞煥章、水軍統領阮小二、頭領朱貴、朱富、時遷、喬道清、燕青、段景住;


    徂徠山分寨——知寨杜遷,副知寨楊林;


    太湖分寨——知寨孫真,副知寨晁蓋,頭領吳用、劉唐、白勝;


    太行山分寨——知寨唐斌,頭領文仲容,崔埜,李忠,周通,鄭天壽(還沒建成);


    木蘭山分寨——知寨柳元(太遠,都快忘了);


    梁山的頭領很多,當然現在頭領的概念越來越弱化了。


    從一開始就沒有排座次,便是因為這個,很多事情,真的不好弄。


    這幾處分寨,本就是比較麻煩的地方,有些人,逐漸跟不上梁山的發展,他們做不了官,適合做的喜歡做的都是江湖上的事情,所以就安排到了這些地方。


    其他還有一些特殊的職位。


    比如濟州島預備役總教頭:王進,副總教頭:張教頭(林衝嶽父)


    都督府大夫(醫官):成湘、牟介、安道全;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軍隊的調整,雖然整體調整不大,但是對王燁來說,依然是個需要權衡很多的大工程~


    未完待續~


    (弄不完,根本弄不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葛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葛三並收藏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