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或者說五月二十一,梁山滅日本。


    畢竟一個當家做主的法皇沒了,小皇帝也逃的沒影了,先是平安京,後是東京,先後被攻破,那日本算作亡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王燁不能五月份就走。


    這不是做事的道理,也不是做人的道理。


    從五月底開始,王燁便是跟著或者說是領著呂頤浩,在日本國土上壓馬路。


    一路走來,看到的是日本多山,多雨,於是便都是密林。


    然後是日本多火山、多地震、多海嘯,天災頻發,便是王燁自己便遇到兩次。


    對比大宋中原,自然是不如的。


    隻是有句話說的好,中國的地理位置優越,不是老祖宗嚴選做的好,而是這個民族的特性。


    有了鄭國渠,才有的關中八百裏沃土;


    有了都江堰,才有的天府之國;


    江南本是煙瘴之地,有了漢人,才成了魚米之鄉;


    改造自然,建設世界。


    這是刻在炎黃民族骨子裏的基因。


    這也是王燁執政梁山好幾年之後,最深的感觸,喜歡打仗的似乎就自己和一群領兵將領。


    其他人,尤其是新上山的百姓,總是想著能有塊地就可以。


    最向往便是安心種田,終極夢想是衣食無憂,如果能有點存糧,就更好了。


    為了種田,他們可以接受梁山的十稅一和十稅三的稅率,也能接受每年一個多月的勞役,甚至還能接受成為輔兵加入戰場,輔兵還是有些危險的。


    他們也真的很擅長種田,不說日本本島這種和大陸差不多的島嶼,便是蛇鼠蟲蟻遍地的小小荒島,隻要你稅收的低,那高低得給你變成能種地的好島嶼。


    短短數載,梁山便一片欣欣向榮景象,這許多來自大宋底層百姓的支持是基礎。


    是萬丈高樓的地基。


    這也是王燁為什麽如今,還選擇安心做齊王的重要原因,梁山和大宋,彼此都需要一個臉麵上的關聯。


    朝廷得名,梁山得實。


    現在的梁山地盤很大,而且在持續擴張,需要大宋百姓來填補新占領區域的空白。


    大宋是國土麵積不夠,生存資料或者直白點說,就是耕地不夠,產出不能養活那麽多百姓。


    而梁山是地盤夠大,百姓不夠多,自己生又太慢,需要更多的勞動力來加強開疆拓土之後的穩定。


    這一來一回不就對上了嗎。


    這也是梁山和大宋保持相對穩定的底層邏輯,隻有等梁山不需要那麽多百姓,或者有大的變故,才會影響大宋跟梁山這種奇特的關係。


    王燁在做日本島的整體規劃的這兩個月,也是王燁跟呂頤浩交流的兩個月。


    作為梁山的一方諸侯,日本安撫使,王燁跟呂頤浩真的不太熟。


    所以留這兩個月,也是應有之義。


    當然也不能天天一塊喝酒,呂頤浩不是那種人,還是要幹正事的,於是這兩人討論的便是島嶼規劃。


    此處應該建設城池,連通各處~


    此處不宜布置村莊,離海太近,風大浪急~


    此處該有水利,可澆灌良田百頃~


    這路該如此來修,省時省力~


    ··· ···


    呂頤浩是個牛性子,可是不慣著王燁的,有時候意見相左,也會爭執的麵紅耳赤。


    這也就是王燁,換成下屬,態度更惡劣。


    而王燁呢,有一說一,是個性子好的,爭論便爭論,就事論事,總能心平氣和的說話。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不得不說,如今王燁治政,倒是有幾分“上善若水,不爭,而萬物莫能與之爭”的味道。


    理,越辯越明,能說話,能討論,也能做事,就很好。


    兩個月下來,呂頤浩雖然嘴上對王燁沒有客氣多少,心中是萬分佩服的。


    “日本多天災,不宜磚石結構造房,多山林,便以木製,待日後再說其他~”


    “山林濕潤多雨,黃土夯製土路,便是一兩年間,恐為草木所壞,不若用水泥磚石鋪路,初時雖費些,日後省些~”


    “江南梯田,於本島各處山崖應當能成,但是初時不宜大動,須防地龍動處傷人(泥石流)~”


    王燁的話不是特別多,也不算少,但是言之有物。


    而且方方麵麵的,都有獨到見解,做事又雷厲風行,關鍵還審慎穩重。


    雷厲風行和穩重一般是矛盾的,但是王燁能同時做到這兩點,就真的很厲害,也很合呂頤浩胃口。


    相處的越多,呂頤浩便對王燁越佩服。


    不愧是白手起家打下這偌大天下的強人。


    就是這樣的人,天天不好好執政天下,老想著開疆拓土,屬實有些不務正業了。


    ··· ···


    王燁跟呂頤浩在日本這塊地圖上,圈地搞種田,但是梁山拿下日本的事情,宛如湖中投進一顆石子,到底是慢慢產生了一些影響。


    因為是發生在島上,許多人得到消息的時候便有些滯後,而且也朦朧,看不真切,隻是大的方麵,總是能看到的,事情慢慢發酵,自然還會有影響。


    說梁山滅日本這事。


    首先從軍事意義上來說,這代表著梁山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


    高麗半島、日本諸島,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單純論地盤來說,梁山如今的統治區域固然有些散裝,但是也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


    大部分區域孤懸海外,幾處半島又都有山林地利,這代表著想打梁山,其實需要很強的海軍,當然還要有很強的陸軍才行。


    這就要看看東亞這塊幾個國家了,有可能有這個海軍實力的隻有大宋。


    但是先不說大宋東京君臣是不是昏頭,隻說這大宋禁軍,真的能打梁山的百戰精銳?


    金國、遼國更不用說了,他們自己打的熱鬧,也沒那個實力找梁山麻煩,都沒有什麽海軍的。


    也就是梁山在軍事地緣上,已經處於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絕對有利地位。


    唉,原本還有個日本搗亂,現在沒了~


    然後,就是梁山在此戰中,使用了一種很新的戰術。


    說起來也不算新,不就是打個突襲嗎,軍事曆史上,許多人都做過,記載在史書上麵的經典案例,大多數比這個經典的多。


    甚至如果是紙上談兵的軍事評論家,知道戰鬥始末的話,還能指出梁山行軍布置的不足之處···


    但是現在嗎,大家估計都沒這個心情。


    這事就不能細想,尤其是拿梁山做過假想敵的對手。


    梁山現在開始打突襲了!


    一貫結硬寨打呆仗的梁山,開始急行軍打突襲了?!


    細思恐極。


    想想就明白了,梁山一直穩紮穩打的,一日行軍三十裏,穩穩打仗有什麽不好的嗎?


    為什麽突然改變做法?


    借助海軍,多點登陸突襲,然後快速攻城,一日功夫便拿下半個京東西路那麽大的地盤?


    這是給誰準備的?


    誰還沒點靠海的地盤?


    這代表著梁山可以任意沿海區域,實施快速軍事打擊。


    而且這戰鬥力端的是太恐怖了些···


    前後兩日便打滅了日本的大部分抵抗力量。


    等等,是不是日本太弱?


    是了!


    一定是日本太弱!


    想來便是蠻夷小國,不堪一擊也是尋常。


    但是不管日本是不是弱,梁山已經展現了其快速攻堅,攻城略地的本事。


    很多人都慌,尤其大宋最慌~


    而人一慌,就容易做出來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然後就有一些無關人士,莫名其妙的躺槍。


    也就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葛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葛三並收藏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