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宣和二年三月
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 作者:葛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問:為什麽心裏想著打天下,王燁還把軍隊東一塊,西一塊的到處亂撒。
除了前軍在遼東屯駐,後軍在高麗半島持續往北擴地盤,中軍在日本,左軍在呂宋島,右軍在京東東路。
掐指一算,梁山沒啥機動兵力發動大規模戰役。
那就沒事了。
既然梁山不能搗亂,那大家就該做什麽就做什麽了~
嗯~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梁山到底能不能做些什麽的,不好說,畢竟還有好幾萬燕雲騎正在開城附近軍訓呢。
但是王燁確實是沒準備做什麽。
或者說軍事上不打算有什麽大的動作。
人總是不能把步子邁的太大的,不然真容易扯蛋,王燁現在也有大活,整頓吏治。
實際上,梁山是一直都在整頓吏治的。
因為大宋這反麵教材在,對這吏治的事情,王燁一直都沒放鬆過。
和明太祖朱元璋起於微末,而討厭貪官汙吏差不多~
嗯。
還是有些不同,便是王燁前世雖然屁民一個,但是來自於資訊爆炸的時代,而又是一個法製相對健全的時代。
所以王燁對生命尊重,對底層百姓的基本權力關注。
而皇權時代,全靠人治,民智未啟的時代,又特別容易滋生種種貪官汙吏。
在大片土地上,官本位思想持續了千年,未來可能還會有千年,王燁不可能改變這個時代,甚至他就是既得利益者。
所以王燁隻能在一定範圍內,用自己去影響這個時代的一點點。
比如法製。
而這次要整頓吏治,或者說大規模專項整頓吏治,一是攘外必先安內,為未來做準備。
二來,也是前麵栽的樹長大了~
自政和六年春開始,梁山便於治下推行三年義務教育,如今已經過了四年了。
第一批的學子已經畢業一年了。
三年的時間,不長不短,十多歲的孩子,不大不小。
當初這事情是王燁一力推動的,從上到下,諸多事情,親力親為的東西許多。
其中最重要的,比如教材的選擇,自然是王燁親自過問的,甚至一些序乃至課程,都是王燁自己編纂的。
教什麽,很多時候是看統治者需要什麽。
儒家思想就是因為貼合了統治者的需要,才能獨尊儒術,傳承千年。
而王燁的三年義務教育,自然也是王燁的需要。
其中許多理念,比如大一統的漢族觀念,這就是因為統領的是個多民族的政權,才有這麽一條。
比如家國天下的概念,不是說讓所有人都有多愛國,就是多少有個先有國,然後才能有小家安穩的理念,這樣有利於統治。
比如軍人保家衛國,軍民一家親,就是為了扭轉大宋這好男不當兵的社會風氣,保持軍隊戰鬥力,別弄成大宋這般德行。
比如法治的理念,這就是個人私貨,就是想用法治的部分理念,來代替完全的人治,保障基本人權。
再比如儒家的一些理念,這時代你教書怎麽可能避開孔聖人?但是儒家學說那麽多,王燁可以主推一個自己喜歡的。
十多歲的孩子,正是塑造三觀的時候,這個時候的教育,很重要。
所以王燁推三年義務教育,阻力重重,但是依然是強推下去了。
這也就是一代目的福利,不僅僅是個人威望,在天下動亂,時代變革的時候,有些事情做起來的阻力就要小很多。
而整頓吏治,便和這三年義務教育息息相關,便是這群經曆了三年義務教育的學生鬧騰出來的。
有人說,開拓了眼界的底層百姓,嗯,不能說寒門,因為寒門是破落的貴族,是的,人家最起碼祖上曾經是過人上人。
真正的底層,是數代的農民,祖宗八輩,貧下中農,根正苗紅那種。
這樣的人,上了學,開了眼界,是痛苦的。
因為他們知道了這個世界什麽樣,但是又沒有能力完成階層躍遷,改變自身和世代命運,就很容易痛苦。
王燁選擇忽略這些小問題,相比於這些,王燁覺得懵懂的活著更痛苦。
最起碼這些進行了義務教育的學生,就不好欺負。
比如他們知道了梁山的稅收政策,自然就能明白,收稅的到底有沒有問題;
知道了種種法律,自然的就知道官衙也不是閻王殿一般的恐怖存在,也能鉗製它;
自然的,就不是那麽的容易欺負了,知道反抗,還懂如何反抗~
部分官吏的有些手段,自然就不是那麽好用了。
比如什麽收稅的時候,尖進平出,下等田畝給你算成上等田畝等等,這些手段都不好使了。
更不要說一些要人命的手段,就更沒法使了。
若隻是這些讀了書的百姓,倒是也沒那麽大影響,最起碼不會那麽劇烈。
但是王燁還在去年,也就是宣和元年九月,擴軍之前,先完成了錦衣衛的擴編。
這次錦衣衛擴編,便是在縣一級編製設置辦事處,千戶對應州級府衙,百戶對應縣級府衙。
若是說工作日常就是做細作,那屬實不太好聽,寧教人知,不教人見嗎。
所以錦衣衛就有了兩條比較好聽的職責,協助地方治安管理,還有~
監察地方!
監察地方除了主動去查別人,還有一種更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接受舉報。
匿名的、實名的都行!
一時之間,梁山治下風聲鶴唳,險些鬧出大亂子出來。
這樣搞,為官做吏可就真不好玩了啊。
哪怕王燁依舊給錦衣衛拴著繩子,就是沒有執法權。
明文規定,錦衣衛不可抓捕,所有舉報都要取證核實,那也嚇人啊。
這誰還能都清白的跟裴宣似的?
這個年過得,是真提心吊膽的。
隻年前還好,許是還沒反應過來,年後~
年過完了,該幹活了。
錦衣衛也大略用幾個月的時間證明了自己的靠譜,於是檢舉信雪花般送到錦衣衛處。
這其中固然有打擊報複,惡意舉報的,但是基本還是實誠的多些,從正月到三月,錦衣衛很忙,刑部也很忙。
官落馬了快一成,吏抓的罰的去職的,接近兩成,這一切就發生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裏。
很麻煩!
有一群人話裏話外的勸王燁改回去的,錦衣衛一個好好的特務機構,不該這麽高調的~
王燁選擇了頭鐵到底,在宗澤、趙鼎等人的鼎力支持下,咬牙堅持。
是在咬牙堅持的。
因為出身問題,梁山本就是個官吏體係精簡的架構,從官到吏都是緊巴巴的,這突然的弄下來那麽多。
整個官吏體係都快崩了。
於是~
王燁選擇加薪,一邊穩定現有人心,一邊補充新人。
而且,高薪養廉嗎,也是一種思路。
王燁依稀記得,大學的社會關係學內容中,有個詞叫權力尋租,把貪汙受賄說的稍微高端了一點,這其中有諸多理由。
其中就有一條論述,就是高薪養廉的事情,確實有用。
這個倒不是真的高薪把人喂飽了,就不去想那些不法收益了。
而是高薪增加了犯罪的機會成本。
薪酬高的人,更不會為蠅頭小利而打破底線,畢竟那樣一旦被發現,失去的更多。
這叫犯錯的機會成本。
王燁記不得那麽多了,但是不妨礙他懂這個道理。
所以就是胡蘿卜和大棒,一邊是做官吏的社會地位和實際好處,一邊是違法亂紀之後,那麽多的監督舉報。
增加了被發現的可能,加大了被發現的損失,自然的人就選擇遵紀守法了。
這法治理念和孔孟的聖人養浩然正氣的教導,有一點出入,麻煩自然也有,所以這幾個月王燁便是老實的在開城。
穩定人心。
嗯~
還有軍心!
除了前軍在遼東屯駐,後軍在高麗半島持續往北擴地盤,中軍在日本,左軍在呂宋島,右軍在京東東路。
掐指一算,梁山沒啥機動兵力發動大規模戰役。
那就沒事了。
既然梁山不能搗亂,那大家就該做什麽就做什麽了~
嗯~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梁山到底能不能做些什麽的,不好說,畢竟還有好幾萬燕雲騎正在開城附近軍訓呢。
但是王燁確實是沒準備做什麽。
或者說軍事上不打算有什麽大的動作。
人總是不能把步子邁的太大的,不然真容易扯蛋,王燁現在也有大活,整頓吏治。
實際上,梁山是一直都在整頓吏治的。
因為大宋這反麵教材在,對這吏治的事情,王燁一直都沒放鬆過。
和明太祖朱元璋起於微末,而討厭貪官汙吏差不多~
嗯。
還是有些不同,便是王燁前世雖然屁民一個,但是來自於資訊爆炸的時代,而又是一個法製相對健全的時代。
所以王燁對生命尊重,對底層百姓的基本權力關注。
而皇權時代,全靠人治,民智未啟的時代,又特別容易滋生種種貪官汙吏。
在大片土地上,官本位思想持續了千年,未來可能還會有千年,王燁不可能改變這個時代,甚至他就是既得利益者。
所以王燁隻能在一定範圍內,用自己去影響這個時代的一點點。
比如法製。
而這次要整頓吏治,或者說大規模專項整頓吏治,一是攘外必先安內,為未來做準備。
二來,也是前麵栽的樹長大了~
自政和六年春開始,梁山便於治下推行三年義務教育,如今已經過了四年了。
第一批的學子已經畢業一年了。
三年的時間,不長不短,十多歲的孩子,不大不小。
當初這事情是王燁一力推動的,從上到下,諸多事情,親力親為的東西許多。
其中最重要的,比如教材的選擇,自然是王燁親自過問的,甚至一些序乃至課程,都是王燁自己編纂的。
教什麽,很多時候是看統治者需要什麽。
儒家思想就是因為貼合了統治者的需要,才能獨尊儒術,傳承千年。
而王燁的三年義務教育,自然也是王燁的需要。
其中許多理念,比如大一統的漢族觀念,這就是因為統領的是個多民族的政權,才有這麽一條。
比如家國天下的概念,不是說讓所有人都有多愛國,就是多少有個先有國,然後才能有小家安穩的理念,這樣有利於統治。
比如軍人保家衛國,軍民一家親,就是為了扭轉大宋這好男不當兵的社會風氣,保持軍隊戰鬥力,別弄成大宋這般德行。
比如法治的理念,這就是個人私貨,就是想用法治的部分理念,來代替完全的人治,保障基本人權。
再比如儒家的一些理念,這時代你教書怎麽可能避開孔聖人?但是儒家學說那麽多,王燁可以主推一個自己喜歡的。
十多歲的孩子,正是塑造三觀的時候,這個時候的教育,很重要。
所以王燁推三年義務教育,阻力重重,但是依然是強推下去了。
這也就是一代目的福利,不僅僅是個人威望,在天下動亂,時代變革的時候,有些事情做起來的阻力就要小很多。
而整頓吏治,便和這三年義務教育息息相關,便是這群經曆了三年義務教育的學生鬧騰出來的。
有人說,開拓了眼界的底層百姓,嗯,不能說寒門,因為寒門是破落的貴族,是的,人家最起碼祖上曾經是過人上人。
真正的底層,是數代的農民,祖宗八輩,貧下中農,根正苗紅那種。
這樣的人,上了學,開了眼界,是痛苦的。
因為他們知道了這個世界什麽樣,但是又沒有能力完成階層躍遷,改變自身和世代命運,就很容易痛苦。
王燁選擇忽略這些小問題,相比於這些,王燁覺得懵懂的活著更痛苦。
最起碼這些進行了義務教育的學生,就不好欺負。
比如他們知道了梁山的稅收政策,自然就能明白,收稅的到底有沒有問題;
知道了種種法律,自然的就知道官衙也不是閻王殿一般的恐怖存在,也能鉗製它;
自然的,就不是那麽的容易欺負了,知道反抗,還懂如何反抗~
部分官吏的有些手段,自然就不是那麽好用了。
比如什麽收稅的時候,尖進平出,下等田畝給你算成上等田畝等等,這些手段都不好使了。
更不要說一些要人命的手段,就更沒法使了。
若隻是這些讀了書的百姓,倒是也沒那麽大影響,最起碼不會那麽劇烈。
但是王燁還在去年,也就是宣和元年九月,擴軍之前,先完成了錦衣衛的擴編。
這次錦衣衛擴編,便是在縣一級編製設置辦事處,千戶對應州級府衙,百戶對應縣級府衙。
若是說工作日常就是做細作,那屬實不太好聽,寧教人知,不教人見嗎。
所以錦衣衛就有了兩條比較好聽的職責,協助地方治安管理,還有~
監察地方!
監察地方除了主動去查別人,還有一種更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接受舉報。
匿名的、實名的都行!
一時之間,梁山治下風聲鶴唳,險些鬧出大亂子出來。
這樣搞,為官做吏可就真不好玩了啊。
哪怕王燁依舊給錦衣衛拴著繩子,就是沒有執法權。
明文規定,錦衣衛不可抓捕,所有舉報都要取證核實,那也嚇人啊。
這誰還能都清白的跟裴宣似的?
這個年過得,是真提心吊膽的。
隻年前還好,許是還沒反應過來,年後~
年過完了,該幹活了。
錦衣衛也大略用幾個月的時間證明了自己的靠譜,於是檢舉信雪花般送到錦衣衛處。
這其中固然有打擊報複,惡意舉報的,但是基本還是實誠的多些,從正月到三月,錦衣衛很忙,刑部也很忙。
官落馬了快一成,吏抓的罰的去職的,接近兩成,這一切就發生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裏。
很麻煩!
有一群人話裏話外的勸王燁改回去的,錦衣衛一個好好的特務機構,不該這麽高調的~
王燁選擇了頭鐵到底,在宗澤、趙鼎等人的鼎力支持下,咬牙堅持。
是在咬牙堅持的。
因為出身問題,梁山本就是個官吏體係精簡的架構,從官到吏都是緊巴巴的,這突然的弄下來那麽多。
整個官吏體係都快崩了。
於是~
王燁選擇加薪,一邊穩定現有人心,一邊補充新人。
而且,高薪養廉嗎,也是一種思路。
王燁依稀記得,大學的社會關係學內容中,有個詞叫權力尋租,把貪汙受賄說的稍微高端了一點,這其中有諸多理由。
其中就有一條論述,就是高薪養廉的事情,確實有用。
這個倒不是真的高薪把人喂飽了,就不去想那些不法收益了。
而是高薪增加了犯罪的機會成本。
薪酬高的人,更不會為蠅頭小利而打破底線,畢竟那樣一旦被發現,失去的更多。
這叫犯錯的機會成本。
王燁記不得那麽多了,但是不妨礙他懂這個道理。
所以就是胡蘿卜和大棒,一邊是做官吏的社會地位和實際好處,一邊是違法亂紀之後,那麽多的監督舉報。
增加了被發現的可能,加大了被發現的損失,自然的人就選擇遵紀守法了。
這法治理念和孔孟的聖人養浩然正氣的教導,有一點出入,麻煩自然也有,所以這幾個月王燁便是老實的在開城。
穩定人心。
嗯~
還有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