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長城
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 作者:葛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時候,停一下,是為了走的更快,走的更穩。
宣和三年三月,梁山全據燕京城及周邊,並且在大軍全麵進入之後,完成分田及春耕。
這聽上去很簡單,實際很困難。
不僅是梁山的組織能力優秀,被征服的地方本身也要配合,比如燕雲地。
這地方沒那麽多頭鐵的,在遼國治下許多年,尤其在耶律大石西征之後,燕雲漢族就是燕雲地占比最高的存在。
這些人在遼國治下,更明白弱肉強食的道理,也更懂得適應被統治,所以任憑梁山捏圓揉扁。
遼東和燕雲山脈還在穩步的開發,大興安嶺在布置防禦,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梁山有足夠豐富的山地開發經驗,畢竟高麗,日本,都是多山的地方。
隻是同樣是梁山治下,開發的價值和難度係數自然也是不一樣的,比如琉球島,跟江南近似的氣候,開發起來就挺容易的,哪怕台風多些,也問題不大。
日本就比較麻煩,地龍翻身(地震)台風、海嘯頻發,但是從產出來說,日本的糧食、水果、木材等產出,比梁山其他幾處還好一些。
這裏麵最難的就是遼東。
天冷,蠻荒。
哪怕是梁山下大力氣開荒,開發難度依然很高,隻能是沿著主要河流開發。
在沒有實現機械化生產的情況下,遼東平原的黑土地開發價值,甚至比不上高麗半島南端的島嶼。
這也是為什麽王燁還是大宋齊王的原因,如果沒有戰亂,是沒有幾個人想來遼東的。
畢竟發配邊疆也不過如此了。
開發最重要要人才,宗澤、趙鼎都是一等一的人物,梁山這七八年,尤其是王燁晉封齊王之後,到底是籠絡到不少人才的,各處開發還是能穩步推進。
相比於政事,人優秀與否,不過做的好些壞些,影響倒是沒那麽直觀和要命,軍事上的行動就完全不一樣了。
四月,杜壆掛帥,入駐野狐嶺。
所部前軍四團兩萬餘戰士不說,杜老大依然兼著燕雲騎第二團的都統製,管著兩萬燕雲騎。
四萬餘精銳入駐野狐嶺,後果就是梁山需要源源不斷的,往野狐嶺運送人員和各種物資。
無論是燕雲地還是奉聖州儒州這一段狹長穀地,產出離支持數萬大軍的消耗都還遠,所以隻能是從其他的地方運。
梁山不缺糧食,或者說在糧食上很富裕。
但是運送的成本很高,好多山地,這也就是有河,桑河、羊水、愛陽川,河流不寬,但是梁山也有很多小船,所以補給起來還能支撐。
當然不隻是梁山運送補給,還有更多的百姓入駐野狐嶺南麵,一部分是從江南河北來的災民,一部分是朝廷戰敗俘虜的禁軍,更多的是燕雲地本地的漢族,許貫忠負責往野狐嶺大量支援人口。
為什麽那麽多人?
因為梁山繼續在建城,在後世張家口的位置,建設一座大城。
同時,梁山還在~
修長城!
長城~
對大宋來說,已經是個很久遠的詞了。
從大宋立國開始,就離長城很遠很遠,而長城在遼國境內,已經百多年了,很多地方隻能看到斷壁殘垣罷了。
盛唐的時候,長城隻是大軍出動的阻礙!
王燁是這麽說的~
然後被許貫忠嫌棄的···
唉,都沒法說。
之後許貫忠就給王燁科普了,長城到底能做什麽。
簡單來說,城牆、烽火台、堡壘這些是提供基礎防禦功能的,但是敵樓、角樓、烽火台、城堡這些連接在一起,就是軍事防禦據點,功能不是一處城牆或者城關。
而當這軍事防禦據點綿延千裏乃至萬裏的時候,就是大防禦體係。
而軍事功能,隻是長城功能的一點點。
經濟、政治、貿易、交通,功能可多可多了。
王燁聽的不是很明白,但是知道很厲害,於是重修長城就成了梁山如今的一項重要工作。
客觀條件在那,梁山自然不能舉國之力修長城,如今隻是整修。
最起碼從交通上來說,要沿著長城打通沿線交通。
長城也是能運兵的,打通長城,燕山山脈之中,自然就沒有叛匪,也不會有那麽多的草原部隊小股滲透。
··· ···
杜老大在野狐嶺看著金國騎兵,韓世忠就更無聊了。
沿著拒馬河白溝河,也就是原大宋和遼國邊界,巡邏。
對梁山來說,往南都是平原,易攻難守。
當然,對現在的梁山來說,屬於控製住自己的進攻願望很難。
因為不敢給韓世忠那麽多人,所以韓世忠所部燕雲騎第一軍第三團耶律馬五部,和中軍第四團李孝忠部調到後軍劉錡處,然後合兵往西。
從紫荊嶺往西,攻飛狐,靈丘,往北攻廣陵、蔚州、弘州、繼而往西攻打大同府~
除了大同府,其他這些都屬於無主之地。
換個說法,不是無主,而是一些小角色在占據這些城池。
耶律大石西征,已經從西京大同走了許久了,這幾處城池,北遼建立之後,就沒有納入有效統治之中,後來燕京城被圍,這幾個地方更是三不管的地界。
大宋盯著燕京城,對這幾處都沒有那麽上心,就這麽的成了原遼國勳貴以及投機分子自治的地方。
梁山大軍開過來了,那自然的,梁山就是新大哥。
也有拎不清自己幾斤幾兩的,劉錡自然也不客氣,梁山統計軍功是按照人頭算的,俘虜也算,但是如果是主動投降,會很嚴重的打折。
劉錡如今已經是後軍的權都統製了,一個二十三歲的都統製,就是劉錡淡然沉穩,也是有些遭不住,迫切的需要軍功來證明自己。
當然心中便是急切,麵上是不顯的,穩紮穩打,不急不躁。
後軍換都統製這事情,並沒有對後軍影響太大,王燁一直推行的軍隊教育,還是有用的。
軍隊大概知道是為什麽而戰,軍事主官的印記就沒那麽重,劉錡也是後軍中有名的人物,不存在信任危機,自然的就不太會影響軍隊戰鬥力。
而結硬寨打呆仗這事,已經是深入梁山各軍骨髓的事情了。
··· ···
梁山在一步步的擴大地盤,而這天下卻是風起雲湧,波瀾起伏不休。
從北往南來說~
金國紮根在了蒙古高原,在打服了蒙兀部落之後,如今在朝著遊牧的方向發展,目測未來是打算未來跟梁山做鄰居了。
不是不能再往西,是不想跑。
蒙古高原足夠寬廣,也不適合種糧食,完顏阿骨打了解梁山,現在的梁山對陰山山脈的想法都比草原多。
至少十年,梁山沒有吃下蒙古高原的能力,如果隻是比鄰,金國不虛,畢竟未來的事情,誰也不好說。
耶律大石一路往西,已經走不見了。
打敗了西州回鶻和黑汗國,在補給了一波人口和糧草之後,繼續往西,據說已經打到了花剌子模,遠在萬裏之外,是真的不打算再給梁山做鄰居了。
西夏則是給耶律大石提供了一點點幫助,畢竟自家皇後還是人家公主呢,然後~
然後便趁著耶律大石出走留下的空擋,東進雲內府,北邊占原本遼國上京道的大片土地。
如果條件允許,李乾順還想占下大同,畢竟那地方很重要,而對梁山,李乾順自然也是有些虛的。
隻是怕是怕,但是理性點說,梁山的地盤已經夠大了。
尤其如今的主要統治重心在高麗半島和日本島,大同府這麽遠的距離,已經接近疆域上限了,所以李乾順想試試。
對比這些動作積極的,也有不積極的,除了大理這種類似閉關鎖國諸事不管的,以及內部亂成一團,基本沒有統一政權的吐蕃,東亞這個怪物房就剩下大宋~
還有越李朝。
越李朝好多人沒聽過,位置在大宋西南,如今的越南位置,大宋西南廣南西路跟其交界。
如今便是跟著這交界處出了問題,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就是這麽攻打大宋來了。
而大宋朝廷···
嗯~
還在征剿方臘和田虎,以及越來越多的稱王稱霸的土匪草寇~
宣和三年三月,梁山全據燕京城及周邊,並且在大軍全麵進入之後,完成分田及春耕。
這聽上去很簡單,實際很困難。
不僅是梁山的組織能力優秀,被征服的地方本身也要配合,比如燕雲地。
這地方沒那麽多頭鐵的,在遼國治下許多年,尤其在耶律大石西征之後,燕雲漢族就是燕雲地占比最高的存在。
這些人在遼國治下,更明白弱肉強食的道理,也更懂得適應被統治,所以任憑梁山捏圓揉扁。
遼東和燕雲山脈還在穩步的開發,大興安嶺在布置防禦,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梁山有足夠豐富的山地開發經驗,畢竟高麗,日本,都是多山的地方。
隻是同樣是梁山治下,開發的價值和難度係數自然也是不一樣的,比如琉球島,跟江南近似的氣候,開發起來就挺容易的,哪怕台風多些,也問題不大。
日本就比較麻煩,地龍翻身(地震)台風、海嘯頻發,但是從產出來說,日本的糧食、水果、木材等產出,比梁山其他幾處還好一些。
這裏麵最難的就是遼東。
天冷,蠻荒。
哪怕是梁山下大力氣開荒,開發難度依然很高,隻能是沿著主要河流開發。
在沒有實現機械化生產的情況下,遼東平原的黑土地開發價值,甚至比不上高麗半島南端的島嶼。
這也是為什麽王燁還是大宋齊王的原因,如果沒有戰亂,是沒有幾個人想來遼東的。
畢竟發配邊疆也不過如此了。
開發最重要要人才,宗澤、趙鼎都是一等一的人物,梁山這七八年,尤其是王燁晉封齊王之後,到底是籠絡到不少人才的,各處開發還是能穩步推進。
相比於政事,人優秀與否,不過做的好些壞些,影響倒是沒那麽直觀和要命,軍事上的行動就完全不一樣了。
四月,杜壆掛帥,入駐野狐嶺。
所部前軍四團兩萬餘戰士不說,杜老大依然兼著燕雲騎第二團的都統製,管著兩萬燕雲騎。
四萬餘精銳入駐野狐嶺,後果就是梁山需要源源不斷的,往野狐嶺運送人員和各種物資。
無論是燕雲地還是奉聖州儒州這一段狹長穀地,產出離支持數萬大軍的消耗都還遠,所以隻能是從其他的地方運。
梁山不缺糧食,或者說在糧食上很富裕。
但是運送的成本很高,好多山地,這也就是有河,桑河、羊水、愛陽川,河流不寬,但是梁山也有很多小船,所以補給起來還能支撐。
當然不隻是梁山運送補給,還有更多的百姓入駐野狐嶺南麵,一部分是從江南河北來的災民,一部分是朝廷戰敗俘虜的禁軍,更多的是燕雲地本地的漢族,許貫忠負責往野狐嶺大量支援人口。
為什麽那麽多人?
因為梁山繼續在建城,在後世張家口的位置,建設一座大城。
同時,梁山還在~
修長城!
長城~
對大宋來說,已經是個很久遠的詞了。
從大宋立國開始,就離長城很遠很遠,而長城在遼國境內,已經百多年了,很多地方隻能看到斷壁殘垣罷了。
盛唐的時候,長城隻是大軍出動的阻礙!
王燁是這麽說的~
然後被許貫忠嫌棄的···
唉,都沒法說。
之後許貫忠就給王燁科普了,長城到底能做什麽。
簡單來說,城牆、烽火台、堡壘這些是提供基礎防禦功能的,但是敵樓、角樓、烽火台、城堡這些連接在一起,就是軍事防禦據點,功能不是一處城牆或者城關。
而當這軍事防禦據點綿延千裏乃至萬裏的時候,就是大防禦體係。
而軍事功能,隻是長城功能的一點點。
經濟、政治、貿易、交通,功能可多可多了。
王燁聽的不是很明白,但是知道很厲害,於是重修長城就成了梁山如今的一項重要工作。
客觀條件在那,梁山自然不能舉國之力修長城,如今隻是整修。
最起碼從交通上來說,要沿著長城打通沿線交通。
長城也是能運兵的,打通長城,燕山山脈之中,自然就沒有叛匪,也不會有那麽多的草原部隊小股滲透。
··· ···
杜老大在野狐嶺看著金國騎兵,韓世忠就更無聊了。
沿著拒馬河白溝河,也就是原大宋和遼國邊界,巡邏。
對梁山來說,往南都是平原,易攻難守。
當然,對現在的梁山來說,屬於控製住自己的進攻願望很難。
因為不敢給韓世忠那麽多人,所以韓世忠所部燕雲騎第一軍第三團耶律馬五部,和中軍第四團李孝忠部調到後軍劉錡處,然後合兵往西。
從紫荊嶺往西,攻飛狐,靈丘,往北攻廣陵、蔚州、弘州、繼而往西攻打大同府~
除了大同府,其他這些都屬於無主之地。
換個說法,不是無主,而是一些小角色在占據這些城池。
耶律大石西征,已經從西京大同走了許久了,這幾處城池,北遼建立之後,就沒有納入有效統治之中,後來燕京城被圍,這幾個地方更是三不管的地界。
大宋盯著燕京城,對這幾處都沒有那麽上心,就這麽的成了原遼國勳貴以及投機分子自治的地方。
梁山大軍開過來了,那自然的,梁山就是新大哥。
也有拎不清自己幾斤幾兩的,劉錡自然也不客氣,梁山統計軍功是按照人頭算的,俘虜也算,但是如果是主動投降,會很嚴重的打折。
劉錡如今已經是後軍的權都統製了,一個二十三歲的都統製,就是劉錡淡然沉穩,也是有些遭不住,迫切的需要軍功來證明自己。
當然心中便是急切,麵上是不顯的,穩紮穩打,不急不躁。
後軍換都統製這事情,並沒有對後軍影響太大,王燁一直推行的軍隊教育,還是有用的。
軍隊大概知道是為什麽而戰,軍事主官的印記就沒那麽重,劉錡也是後軍中有名的人物,不存在信任危機,自然的就不太會影響軍隊戰鬥力。
而結硬寨打呆仗這事,已經是深入梁山各軍骨髓的事情了。
··· ···
梁山在一步步的擴大地盤,而這天下卻是風起雲湧,波瀾起伏不休。
從北往南來說~
金國紮根在了蒙古高原,在打服了蒙兀部落之後,如今在朝著遊牧的方向發展,目測未來是打算未來跟梁山做鄰居了。
不是不能再往西,是不想跑。
蒙古高原足夠寬廣,也不適合種糧食,完顏阿骨打了解梁山,現在的梁山對陰山山脈的想法都比草原多。
至少十年,梁山沒有吃下蒙古高原的能力,如果隻是比鄰,金國不虛,畢竟未來的事情,誰也不好說。
耶律大石一路往西,已經走不見了。
打敗了西州回鶻和黑汗國,在補給了一波人口和糧草之後,繼續往西,據說已經打到了花剌子模,遠在萬裏之外,是真的不打算再給梁山做鄰居了。
西夏則是給耶律大石提供了一點點幫助,畢竟自家皇後還是人家公主呢,然後~
然後便趁著耶律大石出走留下的空擋,東進雲內府,北邊占原本遼國上京道的大片土地。
如果條件允許,李乾順還想占下大同,畢竟那地方很重要,而對梁山,李乾順自然也是有些虛的。
隻是怕是怕,但是理性點說,梁山的地盤已經夠大了。
尤其如今的主要統治重心在高麗半島和日本島,大同府這麽遠的距離,已經接近疆域上限了,所以李乾順想試試。
對比這些動作積極的,也有不積極的,除了大理這種類似閉關鎖國諸事不管的,以及內部亂成一團,基本沒有統一政權的吐蕃,東亞這個怪物房就剩下大宋~
還有越李朝。
越李朝好多人沒聽過,位置在大宋西南,如今的越南位置,大宋西南廣南西路跟其交界。
如今便是跟著這交界處出了問題,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就是這麽攻打大宋來了。
而大宋朝廷···
嗯~
還在征剿方臘和田虎,以及越來越多的稱王稱霸的土匪草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