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垚在南洋日子過的還不錯,劉錡在大同,也還算不錯。


    劉錡和其他都統製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遇到問題,他不會隻想著自己解決,如果能借助外部力量,劉錡從來不覺得找人幫忙是什麽問題。


    比如請杜老大幫個忙。


    大同北側一直在修建和完善長城,就是為了防備金國威脅,完顏婁室就在不到三百裏外的西北方向(後世察哈爾右翼中旗附近)。


    前軍是防禦金國的主力,後軍是協防一段,劉錡去信杜老大解釋緣由,同時行書到樞密院和王燁那裏,正式請前軍協防。


    這就是劉錡做事,先後順序自有成規。。


    給樞密院去信,請求協助,是做事本分;


    給杜老大解釋前後始末,是對杜老大這個齊國武將第一人,前軍元帥的尊重。


    對此~


    加蓋王燁印璽、樞密院印押的文書很快就到了劉錡那裏。


    劉錡的個人能力,或者說平和恰當的為人處事,讓各軍統領能接受這個年輕的元帥。


    而齊國軍隊長久以來的軍紀,又讓這支部隊能打仗,敢打仗。


    組合在一起,就是劉錡的軍令總是能得到很好的執行,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前軍支援防禦接手防禦之後,隨著兵部指揮大規模糧草補給送達,在天氣沒有進一步轉冷,隻是將將結薄冰的時候~


    後軍五營,全麵進攻。


    所謂的全麵進攻,就是在從大同到朔州的兩百裏範圍內,後軍全方位進攻。


    這裏是呂梁山的北側,山勢已緩,溝塬丘壑地形,既是地利,也是通途,隻要下的功夫深,總是能找到合適的進攻道路。


    西夏為了應對齊國威脅,選擇了在關隘險地,打造了一連串的堅固營寨以作防守。


    理論上講,這個方案是大概對的,營寨堡壘,確實是這種山地地形非常合適的防禦手段,相當於把地利優勢擴大,或者說把原本沒有的地利優勢,轉成了地利優勢。


    戰略是對的,但是實際執行上,確實是出了些岔子的。


    那就是,西夏是在主要的通道上,建設營寨堡壘,但是一些小的道路上,做的並不是很到位。


    倒不是說西夏前線軍隊,也就是此處負責主要防禦的嘉寧軍司不重視,而是沒辦法~


    說起來原因也簡單。


    國力不支持!


    大的工程建設,是需要國力支撐的,王燁能帶著齊國能那麽浪,是因為現在是齊國立國之初,又打下了許多土地。


    百姓手中土地充足,生產力足夠,無論是錢糧賦稅,還是海運轉運,南洋貿易,國營買賣~


    簡單說,就是國家有錢,百姓有糧食。


    然後就可以折騰大工程了,有了糧食的百姓,在農閑的時候,就可以選擇做這些工程,來掙錢。


    換句話說,就是農民工。


    王燁和趙開,也就是蜀地來的“國家財政顧問”,一直在推進這個事情,或者說用相當溫和的在推進工業化進程。


    以前王燁覺得工業化進程,是科技發展的結果。


    後來發現,也許工業化,應該是從糧食增產開始的。


    一個人伺候田地,能生產出五個人吃用的,他就能省下來四個人,去做其他的事情,如果“打工”掙錢能養活自己,那也是一條路不是?


    尤其齊國開發呂宋島已經好幾年了,糧食種植麵積雖然不太大,但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補充齊國百姓所需。


    說那個有點遠了,但是落在眼前的,就是劉錡能動員的人員規模,遠遠超出李良輔的預計,戰爭的方式也超出了李良輔的預計。


    王燁調了跳蕩軍過來。


    西夏人跟大宋的山地作戰經驗,但是那是跟大宋。


    而梁山,是有很多的山地滅敵經驗。


    無論是高麗,還是日本,甚至沒有被記載的高麗半島北部生女真追剿戰,都是山地戰。


    鴛鴦陣,就是其中為了山地戰而準備的一個變種軍陣。


    盾牌、弩箭為基礎,搭配長兵器,組成的小型軍陣,在散兵對戰中,效果很好,很多時候,都能打出零傷亡出來。


    神臂弩西夏也有,但是沒有齊國的多,甲胄也不如齊國精良,甚至士卒的體力、訓練、戰鬥意誌,全方麵都不如。


    自然的就會越打,越發現打不過。


    甚至對比在日本和高麗的戰場,西夏軍的表現更不如。


    因為人家的山,有林有草,茂密的緊,埋伏起來方便。


    但是西夏這裏不行,地利優勢隻有營寨優勢,但是是不好埋伏人的,山有點禿,而且~


    外麵有點冷。


    可以說,劉錡指揮的進攻,並無多少新意和高明的地方,但是有效,把自家優勢擴到最大,然後把對方的劣勢也放大,這就是劉錡的帥才。


    西夏節節敗退。


    而且敗退的很憋屈。


    比如麵對大同府,精心打造的白道阪營寨。


    固若金湯談不上,但是易守難攻是一定的,然後便是因為齊國多線推進,其他路的齊國後軍,突進的太多,這營寨就隻能無奈放棄。


    不然就被人全包圍了。


    明明隻是一條小路,不能大軍通過的,可是在梁山數以十萬計的燕雲地百姓,以及齊國工部下轄工程營進駐之後,這小路,也能走大軍了。


    就很麻煩。


    “戰爭不該隻是戰爭,還需要考慮一下以後,咱們後軍,從高麗東線分兵征伐昌原開始,就開始修建大型營寨,以備後續百姓入駐,成為村寨。如今進攻西夏,既然是為了滅國,那就必須讓百姓及時跟上,如此咱們的補給壓力才最小。”劉錡看著嶽飛,解釋道。


    嶽飛是回來休整的。


    嶽飛點點頭,看著皺眉看沙盤的劉錡,問道:“我部還不需要休整。”


    劉錡頓了頓,道:“各部都不需要休整,咱們後軍還沒那麽嬌貴,隻是作為統帥,我需要摸清楚各軍各部戰力情況,所以需要輪番出戰。”


    嶽飛想了想,問道:“不止於此吧?”


    作為統帥,劉錡很忙,但是也可以說,沒那麽忙。


    為了照顧像袁朗這種,排兵布陣和戰場指揮都沒那麽頂的都統製,王燁已經在嚐試推進參謀軍製了,通過專業的學習,隻精通其中一項,共同協助元帥進行戰爭指揮~


    劉錡依稀記得,當初的擔憂。


    這樣下去,將門會絕。


    因為能做將軍統帥的可是太多了,所謂將門自然也就慢慢的成了曆史。


    原本被壟斷的軍事戰爭知識,被放進學堂,這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收回發散的思緒,劉錡點頭說道:“無論外界如何說,這三年的休養生息,確實是影響到軍隊的。”


    “我不是說軍隊的戰鬥力,咱們齊國施行的是征兵製,並且是全脫產的征兵製,訓練的時間長,自然戰鬥力就不會太弱。”


    “各軍老兵,退伍的比例約在三成,老兵主體還在,軍心士氣上也不弱~”


    劉錡腦海中,不由的想起牛誌兵。


    有這樣的老兵在,其他人,早晚也會成為下一個牛誌兵,然後影響到其他人。


    軍魂已成。


    “主要是適應。”


    “各軍都要重新適應戰爭,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都要適應。”劉錡解釋道。


    如果有可能,劉錡甚至想把前軍和中軍的部隊,也輪番拉過來,找找刀頭舔血的感覺。


    嶽飛點點頭,明白了,算是另一種形式的練兵。


    “偏關。”嶽飛指著其中一處,“此處我部去打如何?”


    劉錡抬頭看著嶽飛,嶽飛也看著劉錡。


    “偏關年久失修,遼國原本拿在手裏,但是夏和宋都不敢撩撥遼國,所以偏關並不難打。”劉錡先開口道。


    嶽飛部,是後軍進攻能力最強,也是攻城拔寨最強的。


    “偏關是不是難打不重要,重要的是種師中就在雁門關,需要盡快打下偏關,別讓這個小種經略相公,打擾咱們剿滅西夏。”嶽飛道。


    劉錡沉默了下,說道:“偏關南邊就是宋國麟州、火山軍、府州,折家就在那裏。”


    “打偏關可以交給你,但是要受長沙郡王節製!”(此處有圖)


    “喏!”嶽飛俯首躬身。


    長沙郡王,李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葛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葛三並收藏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