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忠還是有點激動的。


    韓帥已經把舞台搭好了,剩下的這場戲,自己就必須要唱好。


    嚴格來說,東京並沒有被攻下,李孝忠隻是打上了東京汴梁城牆上罷了。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韓世忠做了很多工作。


    可以說,韓世忠在河北的所有軍事行動,都是在給李孝忠打掩護,甚至說帥旗過了黃河,人已經打到了東京城下,斥候都跑人家臉上去了,依然是在掩護。


    聲東擊西這種事,就是這麽的樸實無華。


    從頭說,就是韓世忠張牙舞爪的在東京城北麵吸引注意力,然後李孝忠坐船沿著五丈河逆流而上,然後找機會攻城。


    謀劃並不複雜,甚至有點兒戲。


    但是這麽樣的謀劃成了,除了大宋朝廷菜之外,主要還是汴京太大了。


    作為這片大陸上,或者說世界上唯一一個百萬級人口城市,大宋東京的大,超乎許多人的想象。


    外城周長約為米(折合宋裏約50裏),城牆高13.3米,寬19.3米,外城共有12個城門,七個水門,平麵呈長方形,南北稍長,東西略短。


    內城又稱闕城,周長約為米,略呈正方形,內城共有10個城門和2個水門。


    皇城位於內城之內,平麵呈東西略短、南北稍長的長方形,四牆總長約為2500米左右。皇城是皇帝和皇室成員居住的地方,也是大宋政治活動的中心。


    之所以解釋這些,是想說,李孝忠登上外城城牆,但是離拿下整個東京城還很遠。


    不說內城和皇城,就是東京城本身的體積,對攻城方來說,就是災難。


    當然,對防守方也不是很好就是了。


    就是因為南北長超過十五裏,全麵布防人手不夠,才讓李孝忠有了機會。


    這還是在韓世忠大軍開始過河之後,大宋禁軍持續往東京城北麵營寨防線調度,防禦空虛的情況下,才能成功。


    講道理的話,張榮和李孝忠是不應該成功的。


    因為五丈河連著的是東京城的東北水門,也就是善利門。


    韓世忠在北麵,張榮領著他們來的是東京城東北角,離的並不遠,正常來說,是要布置防禦的。


    而五丈河並不在大宋朝廷的全部控製之下,這條河是能通梁山泊的,那地方,自然是懂得都懂,自十四年前卞祥立寨開始,就不是大宋朝廷控製的了。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五丈河上,對梁山泊是有很大的提防的,無論是水閘還是其他的防禦布置,都是不少的。


    但是~


    問題就出在但是上。


    東京城太大了。


    這個大不僅僅是麵積,還有更大的問題,常住人口超過百萬是什麽概念?


    在十二世紀的封建時代,這樣一座城池就不該存在。


    王燁、許貫忠、韓世忠他們討論過東京城的防禦,李孝忠當時旁聽,知道了許多東京城易攻難守的地方。


    最後王燁的一句總結,李孝忠記得很清楚。


    “從經濟看,大宋東京開封府汴梁城,是這個時代的奇跡;但是從軍事上來說,東京城的存在就是一個災難。”


    就像東京為什麽不能封死五丈河?


    因為百萬人口太多了,每天需要的糧食物資太多了,不僅是進,還有出,就這百萬人產生的夜香都要一整套係統近萬人負責運輸。


    誰都知道十二個城門不好防禦,但是不開那麽多怎麽成?


    就現在這麽些城門還不夠,還有不知道多少能進出城牆的“狗洞”呢。


    不是大宋朝廷上下不知道五丈河的風險,而是這座巨城需要整個大宋的供養,五丈河就是其中一條輸血管,不敢弄斷的。


    頭一年,五丈河邊上,還有許多皇城司以及哨探~


    第二年,便隻有地方守備例行警戒了~


    再然後,第三年,便沒什麽人管了。


    五丈河上的船太多了,又有諸多權貴,又不能每一艘船都細細檢查,慢慢的這檢查也就形同虛設了。


    因為設卡檢查,導致的索賄,騷擾實在是太多,禦史天天上本,不得不停下來。


    反正到了皇城下,有禁軍守備檢查和處理,隻要不是大軍,問題不大~


    然而,韓世忠的到來,讓整個東京的防禦體係亂成了一鍋粥,讓本來就不是很靠譜的水門守備禁軍,更亂了,於是,張榮和李孝忠趁亂一舉奪下水門,登上城頭。


    李孝忠眺望了一眼皇城,眼中滿是猶豫。


    現在的李孝忠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趁著夜色,攻城,攆著這些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潰兵,往城中而去,這樣打法,並不需要多少兵馬,隻需要造成混亂就可以了。


    如果可以放把火,那效果就更好了,整個東京城付之一炬也是很有可能的。


    亂起來之後,李孝忠需要做的事情就很少了,東京城會自己亂起來的。


    二是守著城門,隻要守著城門就可以了。守著城牆,等候後續自己所部陸續到來,等著韓世忠的接應,這樣,先登的功勞也便足夠了。


    “咱們該繼續往前打嗎?”李孝忠問邵雲。


    “看大哥怎麽想,若是求功勞,可以試試打皇城。”邵雲道。


    “咱們兵少。”李孝忠微微皺眉。


    “哈哈,大哥若是不想打皇城,直言便是,何必說兵少的借口,咱們搶著城門,也不過三百人罷了。”邵雲道。


    這畢竟是偷襲,第一波來的人就不可能多。


    但是憑著不多的人,能幹下這潑天的大事,自然有許多因素,別的不說,就李孝忠這人就真能處,自己上不說,手下人也願意跟著上。


    元朝人修《宋史》:彥仙(李孝忠)頎而長麵,嚴厲不可犯,以信義治陝,犯令者雖貴不貸。與其下同甘苦,故士樂為用。有籌略,善應變。


    在邵雲看來,李孝忠慷慨仁義,豪爽公正,難得的好人,也是難得的好將主。


    所以大家願意拚命,願意跟著李孝忠做這種,聽上去就有死無生的事情。


    此外,作為李孝忠的副將,日常陪著李孝忠比陪婆娘都多的人,邵雲心中更是明白,這個將主是真正的良善人。


    “若是攻城,不死個幾十萬人,打不下東京。若是死那麽多人,於我,於齊國,都非所願,咱們便這般守著城門吧,待後續部隊趕至,咱們便算是功成了。”李孝忠道。


    君為其易,我為其難。


    邵雲心中,第一反應便是閃過這句話來。


    在東京城造成混亂容易,而守著城門更難。


    前者死的人多,後者死的人少,就在兩個不同的選擇之間,李孝忠選擇了後者。


    不過~


    應該也沒什麽難的。


    邵雲心中暗自搖頭,大宋官兵弱成這個樣子,是中軍上下都沒想到的。


    要知道,在最早的韓世忠的謀劃中,實際上李孝忠不該這個時間點發動的,梁山泊養精蓄銳,靜待時機。


    原本計劃的是,呼延通領兵先下滑州,轉守為攻,然後在滑州與封丘之間,通過有利於騎兵作戰的平原地形,以及齊國燕雲騎精銳騎兵的優勢,慢慢的疲敝宋軍,一點點放血,最後重創宋朝京畿道和河北禁軍的。


    再然後,中軍也就差不多了,不說師老兵疲,最起碼也得稍微休整下。


    李孝忠所部,是拿下封丘之後,宋齊隔河對峙的時候,沿著五丈河一路往西,無論是攻擊沿河布防的宋軍後背,或者是突然出現在東京城,攻城調動宋軍,都是可以的。


    這樣展示軍事力量的行動,也就差不多可以收尾了。


    如果戰場上優勢比較大,還可以敲一筆錢糧作為補充,同時把戰線推到封丘黃河,然後大宋朝廷差不多就該研究遷都了···


    當然,就是不遷都,中軍被勤王的部隊攆回去問題也不大,戰略目標也基本達成了。


    結果~


    結果誰知道行動那麽順利,這仗打的簡直就是對手在一步一步的,配合著中軍上下行動,一不小心,李孝忠就真的立此大功,成功登上東京城頭了。


    於是~


    唉,萬般都是命,半點不由人。


    “我曾是大宋豪強,今日領兵攻占東京,說不上忠孝,今日起,便改名李彥仙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葛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葛三並收藏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