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議和?
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 作者:葛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東京城外,嗯,東京城東門城牆上,如今來來往往的,都是黑甲的齊國中軍士卒,鮮紅的旗幟,隨風飄揚,自有一股氣勢。
東京城內沒有前些時候亂了。
畢竟人都死了好幾萬了,再上頭的人,麵對鮮血,也是會冷靜下來的。
當然,在齊國五蠡司馬的軍功簿上,中軍上下,戰功記錄隻有九千六百三。
也就是大部分人,實際死於內亂,跟韓世忠所部關係不大。
就光前一日豪強衝擊大宋西城門,就死傷枕籍,血流成河了。
要說城中富豪,組織衝擊城門這事,歸根結底就是利益衝突。
最大的利益衝突,不就是生與死?
大家生活在大宋東京,是因為這裏是大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或者說權力中心,不是為了跟大宋江山生死與共的。
齊國兵馬少,隻能占著一麵城牆,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趙桓覺得大家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自然是不能讓他們走的。
韓世忠沒有攻城,難不成還真是他不想?還不是因為東京人多,他不敢。
城門好開,但是難關,口子一開,要知道東京城,可是沒有多少窮人的,沾親帶故的,基本家裏都能有點關係,要是什麽人都學這些人這般走脫,誰來護衛東京安全?
當然,東京城絕對算不上安全,即便齊國中軍沒有攻城,城中各種殺戮、奸淫、縱火、劫掠···
你能想到的混亂,在這座百萬人口規模的城市中,都能見到。
社會發展沒到那個程度,任何形式的風吹草動,都能引得社會動蕩,何況是大軍攻城這種事。
這事情雖然合理,但是多少還是有點離譜,離譜到李孝忠都要安排軍隊,主持東城牆附近居民的社會秩序。
嗯,外敵主持秩序,而城中禁軍卻是騷亂之根源,挺扯淡的,但是又無比真實。
齊國士卒的軍紀一直很嚴,支持軍紀那麽嚴的底層邏輯,一是一直在穩步提升的高規格當兵待遇,二是王燁一直堅持的,不知道效果的思想道德教育。
就是因為違紀的成本太高,所以軍紀嚴明。
與之相對的,就是大宋禁軍。
賊配軍~
就這麽一個稱呼,許多事情不需要多說什麽了。
在社會秩序逐漸失去作用的情況下,武力值的作用無限放大,產生的後果就是,很多事情,都要看守城禁軍的個人思想品德了。
而看人品,又從來都不是很靠譜。
··· ···
垂拱殿內,大概還是這麽些人,趙桓麵前李邦彥、白時中、張邦昌、耿南仲、秦檜、汪伯彥、宇文虛中。
講道理的話,耿南仲應該在城頭,作為剛履新五天的東京四壁防禦使,這會不該在垂拱殿~
不過,趙桓趙官家不是很講道理就是,自那日悠悠醒轉,趙官家就覺得總有刁民想害朕,生怕被人當投名狀,扭送至齊國軍營裏,所以耿南仲就還在這裏。
耿南仲:“賊寇換了許字帥旗,應該是許貫忠到了。”
耿南仲當先介紹情況,而這個情況卻是不由讓殿內諸人不由思緒紛飛。
許貫忠啊~
如雷貫耳了屬於是。
而像有些年紀大記性又好的,還依稀記得這個人。
當年許貫忠拿下武舉狀元,長得又好看,也是東京一時風光人物,如今~
唉,物是人非啊。
“許貫忠比韓世忠更難對付。”張邦昌道,“唉,名字中帶忠,卻是一點都不思忠君報國。”
秦檜看了看張邦昌,這人不會聊天,實際可以不說話的,此時說這些有什麽用?
“難對付也要對付,東京城中,糧食已不足十日之用,若是再不能退敵,東京便毀了。”汪伯彥道。
自打上次發了瘋,汪伯彥便有些放飛自我,說話也不措辭用典了,怎麽舒服怎麽來?
“東京城中,有常平倉,有軍備糧庫,如何便隻有十日之糧了?”白時中皺眉問道。
“白相是要此時立案調查常平倉空虛事宜嗎?”汪伯彥反問道。
白時中一滯,不說話了,這個時候調查這些?
鬧呢?
“東京城百姓百四十萬,若是說各處糧食加在一起,支撐半年不一定,但是三個月的支用總是有的。”秦檜不得不開口了,不然這議政,估計就又是一場議論,最後什麽事也定不下來。
汪伯彥看了看秦檜,沒說話。
秦檜算的倒是也不能錯,隻算總量的話,平均下來四五個月也是有的,隻是這個是平均的結果。
大部分百姓能有一個月存糧就差不多了,還有些,怕是已經斷糧了。
“齊國應該沒有三月之糧的。”白時中突然道。
秦檜和汪伯彥暗自對視一眼,差不多一樣想法,此人智疏至此,怎麽做的宰相?
“東京三個月之後,能活下來一半百姓嗎?”耿南仲皺眉問道。
“那便如何?”白時中反問道,“奪回東門嗎?”
唉~
若是能奪回東門,一群人還在這裏討論個什麽?
自三月十八破城以來,如今已經整整十天了,這十天來,大大小小十六次嚐試奪回東城門,無一例外,都是慘敗收場。
損失慘重不說,如今護衛皇城的兵馬都有些不足了。
這也是城中亂起的原因,兵馬不夠了,不足以震懾宵小。
一般來說,守城實際上是可以動員百姓的,而齊國此番攻城,因為拿下城牆之後,便沒有更進一步行動不說,還軍紀嚴明,甚至施粥邀買人心。
弄的攻城的不像攻城的,守城的也沒法凝心聚力,就很麻煩。
“東門自然是要奪回來的,這大宋東京總不能不要了。”耿南仲道。
“不要又如何,遷都南陽、杭州、蜀中,有何不可?”白時中道。此一時彼一時,曾經想著北伐奪回河北的白時中,如今也想著遷都了。
白時中已經不想身後事了,也不想進步,隻想活著落地~
思來想去,想活著落地,就隻有一個辦法,就是讓官家平穩度過此次劫難。遷都,自然也是其中一個辦法,而且是白時中看來還可行的辦法。
“遷都之事議過,勿需再議。”趙桓開口了。
趙官家不是不想走,而是跑出城去的那些豪門貴族,好些個被燕雲騎追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丟了無數財物不說,還死了一地,趙桓自然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形勢比人強,賊寇騎兵確實厲害~
趙官家信奉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道理,選擇了從心。
環顧四周,趙官家不由氣餒,這麽一群人,要麽沒本事,要麽沒骨氣,一個可用之人都···
等等。
趙官家看著言之有物的秦檜,問道:“秦卿有何看法?”
秦檜心中一動,踱步出列,心念電轉之間,已有應對:“複陛下,臣以為當議和。”
趙官家微微點頭,這倒是個聽上去還算靠譜的提議。
想想也是,打又打不過,走又不敢走,議和自然是一條路。
“何不等各路勤王之軍趕至,逼走賊寇?”久未說話的李邦彥問道。
“複李相,我們有勤王之師,齊國亦能增援的。”秦檜道,不待眾人繼續問,秦檜介紹道,“齊國主力有五軍,前軍駐守北疆,輕易不動;後軍五團攻略西夏未停,又有左軍右軍部分支援,並無兵馬可抽調;左軍右軍餘部,遠在南洋一時不及回返;然齊國還有陌刀營、陷陣營、虎豹騎、連環甲騎、跳蕩軍可用(跳蕩軍調到西夏戰場,秦檜不知道),另外還有五萬燕雲騎,一萬在西夏,一萬在咱們這,還有三萬在燕雲前線呢(五千調到南洋,秦檜也不知道)~”
秦檜的意思很明顯,人家現在三線作戰,隻是其中大概四分之一的軍事力量,就已經打成這樣了,如果真的想滅國,那一定是能抽調更多兵馬的。
就是再調一萬燕雲騎,大宋這些援軍,便真的能打贏他們?
話說難聽點,如果人家打贏這些勤王之事之後,是不是還真的願意議和了?
趙官家想明白始末,環視一周,問道:“誰願出使齊國軍營?”
這便是同意議和了~
幾人互相悄然對視,卻是無有一人上前,這事無論成敗,史書留罵名是一定的,還很容易被秋後算賬,砍了以謝天下。
堪稱高風險而無收益,誰願意做?
沉默了片刻,秦檜出列:“臣出使齊國數次,此番願往~”
咦,秦相公秉公任直,國之棟梁啊~
東京城內沒有前些時候亂了。
畢竟人都死了好幾萬了,再上頭的人,麵對鮮血,也是會冷靜下來的。
當然,在齊國五蠡司馬的軍功簿上,中軍上下,戰功記錄隻有九千六百三。
也就是大部分人,實際死於內亂,跟韓世忠所部關係不大。
就光前一日豪強衝擊大宋西城門,就死傷枕籍,血流成河了。
要說城中富豪,組織衝擊城門這事,歸根結底就是利益衝突。
最大的利益衝突,不就是生與死?
大家生活在大宋東京,是因為這裏是大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或者說權力中心,不是為了跟大宋江山生死與共的。
齊國兵馬少,隻能占著一麵城牆,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趙桓覺得大家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自然是不能讓他們走的。
韓世忠沒有攻城,難不成還真是他不想?還不是因為東京人多,他不敢。
城門好開,但是難關,口子一開,要知道東京城,可是沒有多少窮人的,沾親帶故的,基本家裏都能有點關係,要是什麽人都學這些人這般走脫,誰來護衛東京安全?
當然,東京城絕對算不上安全,即便齊國中軍沒有攻城,城中各種殺戮、奸淫、縱火、劫掠···
你能想到的混亂,在這座百萬人口規模的城市中,都能見到。
社會發展沒到那個程度,任何形式的風吹草動,都能引得社會動蕩,何況是大軍攻城這種事。
這事情雖然合理,但是多少還是有點離譜,離譜到李孝忠都要安排軍隊,主持東城牆附近居民的社會秩序。
嗯,外敵主持秩序,而城中禁軍卻是騷亂之根源,挺扯淡的,但是又無比真實。
齊國士卒的軍紀一直很嚴,支持軍紀那麽嚴的底層邏輯,一是一直在穩步提升的高規格當兵待遇,二是王燁一直堅持的,不知道效果的思想道德教育。
就是因為違紀的成本太高,所以軍紀嚴明。
與之相對的,就是大宋禁軍。
賊配軍~
就這麽一個稱呼,許多事情不需要多說什麽了。
在社會秩序逐漸失去作用的情況下,武力值的作用無限放大,產生的後果就是,很多事情,都要看守城禁軍的個人思想品德了。
而看人品,又從來都不是很靠譜。
··· ···
垂拱殿內,大概還是這麽些人,趙桓麵前李邦彥、白時中、張邦昌、耿南仲、秦檜、汪伯彥、宇文虛中。
講道理的話,耿南仲應該在城頭,作為剛履新五天的東京四壁防禦使,這會不該在垂拱殿~
不過,趙桓趙官家不是很講道理就是,自那日悠悠醒轉,趙官家就覺得總有刁民想害朕,生怕被人當投名狀,扭送至齊國軍營裏,所以耿南仲就還在這裏。
耿南仲:“賊寇換了許字帥旗,應該是許貫忠到了。”
耿南仲當先介紹情況,而這個情況卻是不由讓殿內諸人不由思緒紛飛。
許貫忠啊~
如雷貫耳了屬於是。
而像有些年紀大記性又好的,還依稀記得這個人。
當年許貫忠拿下武舉狀元,長得又好看,也是東京一時風光人物,如今~
唉,物是人非啊。
“許貫忠比韓世忠更難對付。”張邦昌道,“唉,名字中帶忠,卻是一點都不思忠君報國。”
秦檜看了看張邦昌,這人不會聊天,實際可以不說話的,此時說這些有什麽用?
“難對付也要對付,東京城中,糧食已不足十日之用,若是再不能退敵,東京便毀了。”汪伯彥道。
自打上次發了瘋,汪伯彥便有些放飛自我,說話也不措辭用典了,怎麽舒服怎麽來?
“東京城中,有常平倉,有軍備糧庫,如何便隻有十日之糧了?”白時中皺眉問道。
“白相是要此時立案調查常平倉空虛事宜嗎?”汪伯彥反問道。
白時中一滯,不說話了,這個時候調查這些?
鬧呢?
“東京城百姓百四十萬,若是說各處糧食加在一起,支撐半年不一定,但是三個月的支用總是有的。”秦檜不得不開口了,不然這議政,估計就又是一場議論,最後什麽事也定不下來。
汪伯彥看了看秦檜,沒說話。
秦檜算的倒是也不能錯,隻算總量的話,平均下來四五個月也是有的,隻是這個是平均的結果。
大部分百姓能有一個月存糧就差不多了,還有些,怕是已經斷糧了。
“齊國應該沒有三月之糧的。”白時中突然道。
秦檜和汪伯彥暗自對視一眼,差不多一樣想法,此人智疏至此,怎麽做的宰相?
“東京三個月之後,能活下來一半百姓嗎?”耿南仲皺眉問道。
“那便如何?”白時中反問道,“奪回東門嗎?”
唉~
若是能奪回東門,一群人還在這裏討論個什麽?
自三月十八破城以來,如今已經整整十天了,這十天來,大大小小十六次嚐試奪回東城門,無一例外,都是慘敗收場。
損失慘重不說,如今護衛皇城的兵馬都有些不足了。
這也是城中亂起的原因,兵馬不夠了,不足以震懾宵小。
一般來說,守城實際上是可以動員百姓的,而齊國此番攻城,因為拿下城牆之後,便沒有更進一步行動不說,還軍紀嚴明,甚至施粥邀買人心。
弄的攻城的不像攻城的,守城的也沒法凝心聚力,就很麻煩。
“東門自然是要奪回來的,這大宋東京總不能不要了。”耿南仲道。
“不要又如何,遷都南陽、杭州、蜀中,有何不可?”白時中道。此一時彼一時,曾經想著北伐奪回河北的白時中,如今也想著遷都了。
白時中已經不想身後事了,也不想進步,隻想活著落地~
思來想去,想活著落地,就隻有一個辦法,就是讓官家平穩度過此次劫難。遷都,自然也是其中一個辦法,而且是白時中看來還可行的辦法。
“遷都之事議過,勿需再議。”趙桓開口了。
趙官家不是不想走,而是跑出城去的那些豪門貴族,好些個被燕雲騎追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丟了無數財物不說,還死了一地,趙桓自然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形勢比人強,賊寇騎兵確實厲害~
趙官家信奉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道理,選擇了從心。
環顧四周,趙官家不由氣餒,這麽一群人,要麽沒本事,要麽沒骨氣,一個可用之人都···
等等。
趙官家看著言之有物的秦檜,問道:“秦卿有何看法?”
秦檜心中一動,踱步出列,心念電轉之間,已有應對:“複陛下,臣以為當議和。”
趙官家微微點頭,這倒是個聽上去還算靠譜的提議。
想想也是,打又打不過,走又不敢走,議和自然是一條路。
“何不等各路勤王之軍趕至,逼走賊寇?”久未說話的李邦彥問道。
“複李相,我們有勤王之師,齊國亦能增援的。”秦檜道,不待眾人繼續問,秦檜介紹道,“齊國主力有五軍,前軍駐守北疆,輕易不動;後軍五團攻略西夏未停,又有左軍右軍部分支援,並無兵馬可抽調;左軍右軍餘部,遠在南洋一時不及回返;然齊國還有陌刀營、陷陣營、虎豹騎、連環甲騎、跳蕩軍可用(跳蕩軍調到西夏戰場,秦檜不知道),另外還有五萬燕雲騎,一萬在西夏,一萬在咱們這,還有三萬在燕雲前線呢(五千調到南洋,秦檜也不知道)~”
秦檜的意思很明顯,人家現在三線作戰,隻是其中大概四分之一的軍事力量,就已經打成這樣了,如果真的想滅國,那一定是能抽調更多兵馬的。
就是再調一萬燕雲騎,大宋這些援軍,便真的能打贏他們?
話說難聽點,如果人家打贏這些勤王之事之後,是不是還真的願意議和了?
趙官家想明白始末,環視一周,問道:“誰願出使齊國軍營?”
這便是同意議和了~
幾人互相悄然對視,卻是無有一人上前,這事無論成敗,史書留罵名是一定的,還很容易被秋後算賬,砍了以謝天下。
堪稱高風險而無收益,誰願意做?
沉默了片刻,秦檜出列:“臣出使齊國數次,此番願往~”
咦,秦相公秉公任直,國之棟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