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製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製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製石器。  ★第三課華夏之祖  一、華夏之祖——黃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黃帝  二、堯舜禹的“禪讓”  1.夏朝的建立,標誌著奴隸製度開始了。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標誌著我國早期國家的建立。  ★第四課夏、商、西周的興亡  一、夏朝的興衰  1.禹死後,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啟,使世襲製度代替禪讓製,“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製  1.目的: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製。  2.內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3.作用: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第五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經出現了青銅器。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偉)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那裏出土的青銅麵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矚目。  ★第六課春秋戰國的紛爭  一、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2.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製,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號令,逐步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城濮大戰後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百年後,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戰國七雄  1.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2.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長平之戰使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擋秦國。  ★第七課大變革的時代  一、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時期是我國奴隸製度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我國封建製度的形成時期。  2.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國推廣。鐵農具:春秋出現,戰國推廣。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戰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築的都江堰是舉世聞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三、商鞅變法  1.時間、地點:公元前356年,秦國。  2.內容:1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2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3建立縣製,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第八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曆史,從商朝開始。  2.商朝人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第九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論記錄在《論語》中,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溫故而知新,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論語》由孔子弟子整理編寫。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學說記錄在《道德經》中,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麵,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道德經》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  3.墨子是戰國時期人,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淩弱,支持正義戰爭。  4.孟子是戰國人,認為“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主張“仁政”治國,輕徭薄賦,強調保護環境。5.韓非是戰國末期人,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製。  6.孫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孫子兵法》一書,其軍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第十課“秦王掃六合”  一、秦統一六國和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  1.滅六國時間: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鹹陽。  3.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  (1)目的:為了加強統治創立了封建專製主義的中央集權製度。  (2)最高統治者是皇帝,中央設丞相,太尉,禦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  (3)地方推行郡縣製度。(縣製起源於商鞅變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經濟上:統一貨幣(統一使用圓開方孔銅錢)、度量衡。  3.文化上: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文字)  4.思想上:焚書坑儒。  5.軍事上:反擊匈奴,北築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6.秦統一後在地方上推行郡縣製度。  ★第十二課大一統的漢朝  1.漢武帝的大一統具體措施:  (1)政治上: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削弱了諸侯國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的統治地位由此確立。  (3)軍事上:對匈奴展開多次大規模的反擊戰,基本解除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4)經濟上: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第十五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一、張騫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  2.張騫兩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聯絡大月氏人夾擊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強與西域各國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護的設置: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於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絲綢之路:從長安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往西亞,再往歐洲,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作用: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的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對促進漢朝的興盛產生積極的作用。  ★第十六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曆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德高尚,醫術高明,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第十七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1.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公元前1世紀末)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張騫通西域後,佛教沿絲綢之路逐步傳到中國)。東漢時期在我國得到廣泛傳播。  2.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  3.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代。著有《史記》,《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4.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很高,它的傑出代表是轟動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第十八課三國鼎立  1.赤壁之戰:208年赤壁之戰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為三國鼎立局麵的形成奠定基礎。2.三國鼎立的局麵形成:220年,曹丕廢漢獻帝,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  3.三國經濟:魏重視修建水利工程,農業發達,蜀國絲織業興旺,吳國造船業發達,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等,率軍萬餘人,橫渡台灣海峽,到達夷洲(即台灣)。  ★第十九課江南地區的開發  1.西晉建立: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得皇位,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國。  2.“五胡”內遷:從東漢末年以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  3.西晉滅亡: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西晉。  4.東晉建立:西晉滅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  5.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權,前秦王苻堅用漢人王猛為丞相,統一黃河流域。  6.南朝的更迭: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結束東晉。此後,南方經曆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7.江南地區的開發  (1)開發時間:從東漢末年開始  (2)開發原因:  1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自然條件)  2江南地區戰亂較少,許多人為了躲避北方的戰亂,逃往江南地區。(社會原因)  3北人南遷給江南地區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根本原因)  (3)表現:修建許多水利工程;大片荒田開墾為良田;稻田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小麥的種植推廣到江南。  (4)意義: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第二十課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北方的統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北魏,439年,統一黃河流域。當時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生產、生活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遷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氣候幹旱,糧食供應不足;位置偏北,不利於對中原地區的統治,也不利於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1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2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3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4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5采用漢族的官製、律令;6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3.改革的作用:促進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進程。  ★第二十一課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1.南朝的祖衝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利用並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確定為3。和3。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曆史上著名農學家。所著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齊民要術》總結了北方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  ★第二十二課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1.書法藝術:  (1)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的時間:東漢末年。  (2)演變:魏晉時期,書法字體由篆書、隸書轉化到楷書,草書和行書也逐漸流行。  (3)書聖:東晉的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書聖”。  二、繪畫:魏晉南北朝時繪畫藝術有較大發展,東晉的顧愷之最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三、石窟藝術: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的統治者開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附近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兩大石窟。  七年級(下冊)  ★第一課繁盛一時的隋朝  1.大運河的開通:  (1)時間與人物: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2)運河三點: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裏,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3)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並連接五大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4)大運河的開通作用:1加強了南北交通2鞏固了隋王朝的統治3大大促進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第二課“貞觀之治”  1.隋朝滅亡: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3.武則天及其統治:我國曆史上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她當政期間,繼續實行發展農業生產,選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4.貞觀之治: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征為著名的諫臣,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曆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第三課“開元盛世”  1.唐朝的社會經濟:  (1)茶樹種植:茶葉生產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飲茶之風在全國盛行。  (2)農業生產工具改進:曲轅犁和灌溉工具筒車  (3)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4)商業: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2.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區,市為繁華的商業區。  3.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曆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第四課科舉製的創立  1.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2.唐朝科舉製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重要。  3.唐朝時期完善科舉製度三位重要人物是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  4.科舉製度的完善:唐太宗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武則天大力提倡科舉,開創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把詩賦作為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  4.科舉製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廢除。  ★第五課“和同為一家”  1.唐太宗實行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少數民族人尊稱他的為“天可汗”。  2.唐朝加強西域地區管轄:唐太宗設安西都護府,武則天設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地區。  3.唐與吐蕃關係:  (1)7世紀前期,吐蕃的首領鬆讚幹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2)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鬆讚幹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係。  (3)8世紀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  ★第六課對外友好往來  1.“唐人”由來: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及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2.與日本的交往  (1)日本人東來:隋朝時已經有日本遣使者到來,到唐朝時,日本來中國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來的還有留學生和留學僧等。遣唐使回國後,很受重用。他們以唐朝的製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2)鑒真東渡: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傳播唐朝文化,他設計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  3玄奘西遊: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貞觀初年,去天竺取經,帶回大量佛經,還以親身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  4.與新羅交往: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第七、八課輝煌的隋唐文化(一)(二)  1.建築: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700多年後,歐洲才建成類似的橋。  2.印刷: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唐詩:唐朝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詩人有李白(詩仙)、杜甫(詩聖)、白居易。  4.書法:隋唐時期,我國書法藝術步入又一個高峰。最著名的是顏真卿和柳公權。顏真卿是繼王羲之之後,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書法家;柳公權在書史上留下“筆諫”的美名。  5.繪畫:隋唐時,繪畫藝術高度發展,影響較大有唐朝的閻立本、吳道子(畫聖)等。  6.莫高窟:隋唐時期最著名的石窟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第九課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1.契丹的興起:  (1)時間:10世紀初  (2)人物:契丹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  (3)都城:在上京。阿保機就是遼太祖。  2.西夏的建立:  (1)時間:11世紀前期  (2)人物: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  (3)都城:在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  3.北宋的建立:  (1)時間:960年  (2)人物: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4.北宋與遼之間訂立著名的澶淵之盟。結束戰爭,雙方保持了很長時間的和平局麵。  5.南宋建立:1127年金滅北宋,同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6.嶽飛班師後,宋金達成和議,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麵形成。小說,作者施耐庵。  7.明朝中期的《西遊記》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作者吳承恩。  8.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也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懶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懶鏡並收藏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也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