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在海外有約一千五百萬人,跟生活在大陸的同鄉數目幾乎一樣多。他們敢闖敢拚,更有與生俱來的經商稟賦,有“東方猶太人”之譽。潮商乃中國三大商幫之一,世界頂級華人富豪中,潮商占了一半。


    如此富庶,卻如同靜水深流,少有炫耀之舉。


    擁有經商文化的地區,多半是地少人稠,耕地不足,才會放棄從地裏刨食的模式,選擇在商海裏沉浮。


    周家的故裏就是這麽一個地方。


    周家海外思明堂來自大陸潮汕地區頗為偏遠的一個小鎮,從譚琳他們落腳的城市出發,還要驅車三、四個小時,如果那位周家耋老真的要從小鎮過來,很可能中途就得送去醫院了。


    譚琳在酒店無事可做,又沒人陪伴,便抱著看熱鬧的心思,跟著周懷民一道去轉轉。


    路還算好走,從市區走高速到縣城,轉入國道馳騁一個鍾,出了國道再上另一條水泥路跑了大半個小時,一個被山丘包圍的小鎮就進入眾人視野。


    小鎮位於丘陵地帶,罕有的平原地區是鎮中心,該處建築是較密集的新修居民樓,淺綠色粉紅紫色等瓷磚牆顏色多樣,風格不一,景觀跟大部分中國鄉鎮相差無幾。穿過此處到鎮子的另一頭,與鎮中心隔河相望的,是一大片嶺南民居,它們匍匐在田野裏,黑瓦白牆,嫻靜可人。


    這裏就是周家的發源地。


    水泥路是新修的,兩邊的水稻田秧苗正綠,仿佛禁不起春風撥弄,稍稍一吹,就搖擺出引入憐愛的姿態。


    周懷民的車隊緩緩而行,直抵周家祠堂外圍,與田野裏的和睦春色不同,這裏充斥著火藥味。


    幾輛卡車並排停在祠堂前,擋住祠堂外的人頭湧湧,一個工程隊隊長模樣的人舉著喇叭喊話:“我們隻是想拿回工資,你們不能不講道理!”


    站在人群前方的老者說:“要講道理,你們先離開我們的祠堂。”


    “我們從早上等到中午,眼看又要等到晚上,已經給夠你們時間了,你們拿不出錢,還想趕我們,老子才不會聽你們的。”


    “都說了已經去籌錢了。”


    “當老子這麽好騙嗎?沒錢,沒得談!”


    人群裏的一小夥子喊:“別跟他們廢話了,一起進去把他們趕走就是!”


    “走!走!走!”


    “你們敢過來,我就敢把這燒了,讓你們沒得祠堂過清明!”


    隊長的話沒能起到阻嚇作用,反而激怒了人群,周家族人在小夥子的帶領下就要往前衝。


    篤篤篤!


    一陣拐杖敲擊竹節的聲音響起,激憤的人群靜止下來。剛才說話的老者,他身邊的竹椅坐著一位更老的長者,眉毛胡須均已雪白。


    白胡老者說:“剛才不是來電話說,思明堂的小子快到了嗎?都等一天了,這點時間都等不得?”


    “阿公!我們回來了。”


    隨著這一聲喊,人群自動分開一條小路,供來人行走。


    周懷民領著譚琳走在中間,到了白胡老者跟前,“阿公。”


    “總算到了。”


    阿公撐著扶手起身,旁邊兩位六七十歲的老者忙上前攙扶住他左右。“走,進屋喝茶。”


    戴氈帽的中年人向工程隊喊話:“我們阿公要喝茶,快讓開。”


    隊長問:“錢呢?”


    周懷民身後的助理得到指示,上前來把一隻防爆手提箱打開,裏麵是碼得整整齊齊的人民幣現金,隊長這才讓人把堆在卡車之間的雜物搬開,清出一條小道。


    阿公卻不走,“你們的人呢?”


    “等拿了錢,我們馬上就走。”


    隊長是怕周家人騙他們。


    此時一名中年人走上前,他自我介紹說是副縣長,可以替工程隊做主,也請隊長放心,他一定會秉公辦事,幫工程隊拿回辛苦錢。接著是穿警服的副公安局長,他的話綿裏藏針,隊長再不敢硬抗,遣散了滯留在祠堂裏的工人。


    祠堂外的周家族人也被驅散,一場風波總算暫時平歇。


    由於祠堂裏還有工程炸藥,一群人便到阿公家裏商議後續事宜。


    小鎮河東岸的周氏敦睦堂,自清朝起就有子弟在海外打拚,累世拚搏經營後,熬出了思明堂這一顯赫門庭。思明堂感念故裏父老,想為家鄉做點事情,他們不但修橋鋪路,還計劃把老家整個翻新了。


    同樣擁有商業頭腦的周家老鄉們覺得這事可行,翻修後不僅改善了居住環境,目前盛行文化旅遊,小鎮成為旅遊熱點也是可能的。思明堂與敦睦堂可謂是一拍即合,一方出錢一方出地,工程於前年開工,他們想趕在今年的清明完工,來一場大祭祀之餘,順便做宣傳活動,拉開旅遊小鎮的序幕。


    孰料,工程是按預期完成了,工程款卻一直沒有付清。工人見周家人都在為大祭祀準備,卻把他們擱置在一邊,工程隊隊長催了數次,每回都被告知“等思明堂的人來了再說”。於是隊長偷偷打探到思明堂的人什麽時候來,瞅準時機鬧事,非要把錢討回來不可。


    在喝功夫茶的當兒,譚琳弄清了事情原委。她悄聲問周懷民:“周樹基連這點錢都拿不出來麽?”


    “他故意的。”周懷民舉起小茶杯挨到唇畔,低聲說:“這事牽頭的是我。”


    譚琳明白了。周樹基是故意給周懷民使絆子,若因為欠款的事耽誤了大祭祀,敦睦堂肯定會怪罪思明堂,而思明堂長房會把鍋扣到二房頭上。


    譚琳搖搖頭,“周樹基這是被你逼瘋了麽?萬一祠堂真的燒了,你們思明堂估計要被敦睦堂革出周氏一族。他會不會算賬啊。”


    周懷民沒有回她,而是繼續應付工程隊長眾人。


    給付欠款的事情很簡單,隻是隊長要求的數額跟周家說的有差異,雙方爭執不下,一個說多了,一個說少了,這時,周懷民道:“這樣吧,我們把各自的賬本拿出來,現場審一下就知道是誰對誰錯了。”


    阿公同意了,隊長也爽快,他從隨身提包裏取出賬本放在桌上,周懷民則拿出思明堂的賬本,倒是敦睦堂這邊費了一番周折才找到。


    周懷民帶來的會計師開始審計。周懷民見譚琳無聊,建議她也去看看,她問:“可以嗎?”


    “你是專家,有什麽不可以?這樣說不定還能快點。”


    譚琳做過不少大陸公司的項目,對這一塊說得上是熟門熟路,她很快跟會計師達成默契,提升了不少速度。


    阿公家的餐桌被當作書桌使用,譚琳他們在這邊忙碌地審計,周懷民則和阿公幾人在客廳喝茶聊天,一派閑情。


    帳還沒審完就發現了問題,工程隊的賬本和周家的兩本賬本都對不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隻是那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潘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潘珵並收藏隻是那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