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爸“噌”地一下站了起來,他張開雙臂抱向大哥楊光帆,聲嘶力竭喊道,“哥!”
“唉!弟弟!”
“啪!啪!”楊一笑帶頭鼓掌。
楊一笑身後的姥家人,雖心中老大不樂意,卻也隻得一個個敷衍地拍起手來。
楊一笑心裏明鏡似的,父親並非原諒了對方,而是與過去的自己和解了!
一番嗚咽之後,楊爸強忍著擦幹了眼淚,和大哥、三弟談起這些年來的種種過往。
當年,他七歲。
大年三十的晚上,被父母無情趕出家門,孤零零地流落街頭。
他一路漂泊,一路乞討。
幸而大玄國好心人多,倒也沒缺了吃食,車站的大廳好歹能防風禦寒。
一個多月後,他從老家輾轉到此地,恰被火車站當差的甘姥爺給遇上了。
甘姥爺乃是熱心腸,一番細致詢問之下,就要送他回家。
可他卻牙關緊閉,什麽都不肯吐露。
但甘姥爺還是不辭辛勞,費了好大一番功夫,幫他登記戶籍,然後送去了“濟孤院”。
在“濟孤院”的日子哪能好過,幸好甘姥爺隔三岔五過來看望他。
就這般過了大半年,結婚多年的甘姥爺見他著實可憐,自己和甘姥姥又不知因何緣故一直沒有生育,便收養了他。
未曾想收養楊帆後,甘姥姥仿佛打開了閘門,三年連生三胎,接連誕下了甘秀蘭、甘秀美和甘秀芳三姐妹。
等到後來,他和大丫頭甘秀蘭成婚,甘盛也在不久後降臨人世。
可惜甘盛出生後,甘姥爺就因病撒手人寰。
緊接著,楊一笑和楊笑笑出生。
眾人聽了楊爸的敘述,皆沉默不語。
雖說他語氣平靜如水,不見一絲波瀾起伏,但不難想象一個多月的流浪生涯,實乃他人生中永遠難以磨滅的痛苦記憶。
楊一笑恍然頓悟,難怪老爹對姥家人極力維護,他或許心中認定,自己欠甘姥爺的,他這輩子都償還不清!
不過,楊一笑對於自己將親舅舅送進監獄,未有半分悔意。
那是老爹欠下的,與自己又有何幹係?
自己身上,亦有姥爺的四分之一血脈!
自己怎會欠自己?
對了!自己自幼誠實善良,定然是繼承了甘姥爺的優良血脈。
楊一笑不禁疑惑問道,“大伯,我爹究竟為何,被趕出家門?
他是把房子燒了?還是炸了茅坑?
怎會都不至於讓一個七歲的小孩兒,在大年夜出去流浪吧?”
大伯楊光帆尚未開口,楊爸臉色一沉,斥道,“哪來那麽多為什麽?
如今過得挺好,提及那些過往作甚!”
楊一笑卻來了勁頭,他瀟灑甩出一張金卡,“大伯,一千萬!
您將老爹的黑曆史道出,這一千萬,就當我孝敬您!”
楊爸伸手就要教訓他。
另一邊,楊光帆兩眼直勾勾盯著金卡,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
一番鬧騰過後,楊爸拾起金卡,徑直塞到大哥手裏,說道,“哥,別客氣,這是你大侄子孝敬你的!
以往那些事兒,但說無妨,老是藏著掖著也沒啥意思!”
楊光帆接過金卡,又欲遞回去,旁邊的大伯母眼疾手快,一把奪了過來。
她說道,“老頭子,二弟都讓你說了,你就快說吧!”
大伯望著空空如也的手掌,哭喪著臉,開始訴說楊帆小時候的過往。
大伯楊光帆比楊帆年長六歲,楊帆出生時,他已然開始識文斷字。
他陷入回憶之中,繼續說道,“弟弟出生時,小小那麽一團,醜醜的,活像隻小猴子……”
隨著楊帆出生,老楊家發生了一係列不可名狀之事。
起初,屋外不時出現隱隱黑影,走近細瞧,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夜深人靜之時,外麵傳來人煙嘈雜的聲響,叫賣聲,哭喊聲,驢嘶馬叫,徹夜不得安寧,但房屋外麵卻空無一人。
等到後來,事情愈發的詭異離奇。
街坊鄰裏,不斷有人發臆症(鬼病),隻要一發病,便是朝著他家不停叩頭。
家裏麵,什麽狐狸進家,大蛇上梁,門前趴了一地大蛤蟆,稀奇古怪之事,接連不斷。
父母以為是風水出了問題,請了幾回“先生”,不是毫無成效,就是口吐白沫,白白耗費了許多錢財。
熬過幾年,楊帆漸長,會開口說話了,慢慢顯露出了奇異之處!
村裏誰家老人行將朽木,他一早便心知肚明,哪家孩子難以養活,他一口斷定,分毫不差!
有一回,村東頭老劉家氣喘籲籲,一直病懨懨的,楊帆斷言說是老劉家墳頭被耗子扒了,得開棺攆耗子。
人家自然不信,直到老劉頭醫院看遍,憋得喘不過氣來,老劉兒子死馬當成活馬醫,扒開爺爺墳頭一瞧。
果不其然,棺木破了一個大洞,一窩老鼠在他爺爺肋骨裏安了家,還生下了一堆小耗子!
楊帆的名聲不脛而走,大仙的名號越傳越響!
楊大伯回憶起過往,不禁連連歎息。
楊一笑神色詭異,緊緊盯著老爹,滿心的詫異!
難怪自己能起乩,成為“三太子”的弟馬,原來這玩意兒“遺傳”啊!
“唉,老爹,您藏得可真夠深的,沒曾想還有這一手,真人不露相啊!”
楊爸擺擺手,“那都是小時候的事兒,自從離家出走,那些玩意兒就都不靈了!
不信你問你姥姥,我在她跟前四十多年,哪會那些?”
楊一笑回頭望向姥姥。
甘姥姥一臉驚愕,她仿佛是頭一次知曉,大女婿竟有如此過往。
楊一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皆說小孩子“眼淨”,七歲之前天門骨末閉,靈感體質能通陰陽。
他又憶起,自己小時候所經曆的奇異之事,大抵上了高中才慢慢消失不見,想必也是這個緣由。
“老爹,那您成了“大神”,家裏應當高興才對啊?
當年我當“三太子”的弟馬,車馬費可是頗為豐厚!”
楊爸苦笑道,“當時年紀尚小,哪懂得什麽人情世故。
人家過來看事兒,我都一股腦全說了!
你想想,但凡過來“請神”,哪家不是遭遇坎坷,背後能有什麽好事?
如此一來二往,我這“烏鴉嘴”的名頭,就坐實了。
來的人越來越少,搭起的神台也垮塌了!”
楊爸越說越顯低沉,自從沒了收入,身邊靈異之事還依舊不停,父母對他就愈發厭惡。
街坊鄰居也避之不及,往日一同玩耍的小夥伴,一個個見了他如見了鬼似的。
在這冷漠的日子裏,隻有大哥楊光帆還始終如一地嗬護著他。
隻是大哥在縣城住校,一周隻能回來一次,那難得的相處時光成了他童年裏唯一的一縷陽光。
“那後來呢?當年大年夜,到底發生了何事?”楊一笑忍不住追問道。
楊大伯也滿心疑惑,“對啊,二弟!
那年我生病住院,回來就聽爸媽說,你掉河溝裏淹死了,沒曾想是……
唉,要是早知道你還在,也不會這麽多年咱們兄弟不能相見!”
“唉!弟弟!”
“啪!啪!”楊一笑帶頭鼓掌。
楊一笑身後的姥家人,雖心中老大不樂意,卻也隻得一個個敷衍地拍起手來。
楊一笑心裏明鏡似的,父親並非原諒了對方,而是與過去的自己和解了!
一番嗚咽之後,楊爸強忍著擦幹了眼淚,和大哥、三弟談起這些年來的種種過往。
當年,他七歲。
大年三十的晚上,被父母無情趕出家門,孤零零地流落街頭。
他一路漂泊,一路乞討。
幸而大玄國好心人多,倒也沒缺了吃食,車站的大廳好歹能防風禦寒。
一個多月後,他從老家輾轉到此地,恰被火車站當差的甘姥爺給遇上了。
甘姥爺乃是熱心腸,一番細致詢問之下,就要送他回家。
可他卻牙關緊閉,什麽都不肯吐露。
但甘姥爺還是不辭辛勞,費了好大一番功夫,幫他登記戶籍,然後送去了“濟孤院”。
在“濟孤院”的日子哪能好過,幸好甘姥爺隔三岔五過來看望他。
就這般過了大半年,結婚多年的甘姥爺見他著實可憐,自己和甘姥姥又不知因何緣故一直沒有生育,便收養了他。
未曾想收養楊帆後,甘姥姥仿佛打開了閘門,三年連生三胎,接連誕下了甘秀蘭、甘秀美和甘秀芳三姐妹。
等到後來,他和大丫頭甘秀蘭成婚,甘盛也在不久後降臨人世。
可惜甘盛出生後,甘姥爺就因病撒手人寰。
緊接著,楊一笑和楊笑笑出生。
眾人聽了楊爸的敘述,皆沉默不語。
雖說他語氣平靜如水,不見一絲波瀾起伏,但不難想象一個多月的流浪生涯,實乃他人生中永遠難以磨滅的痛苦記憶。
楊一笑恍然頓悟,難怪老爹對姥家人極力維護,他或許心中認定,自己欠甘姥爺的,他這輩子都償還不清!
不過,楊一笑對於自己將親舅舅送進監獄,未有半分悔意。
那是老爹欠下的,與自己又有何幹係?
自己身上,亦有姥爺的四分之一血脈!
自己怎會欠自己?
對了!自己自幼誠實善良,定然是繼承了甘姥爺的優良血脈。
楊一笑不禁疑惑問道,“大伯,我爹究竟為何,被趕出家門?
他是把房子燒了?還是炸了茅坑?
怎會都不至於讓一個七歲的小孩兒,在大年夜出去流浪吧?”
大伯楊光帆尚未開口,楊爸臉色一沉,斥道,“哪來那麽多為什麽?
如今過得挺好,提及那些過往作甚!”
楊一笑卻來了勁頭,他瀟灑甩出一張金卡,“大伯,一千萬!
您將老爹的黑曆史道出,這一千萬,就當我孝敬您!”
楊爸伸手就要教訓他。
另一邊,楊光帆兩眼直勾勾盯著金卡,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
一番鬧騰過後,楊爸拾起金卡,徑直塞到大哥手裏,說道,“哥,別客氣,這是你大侄子孝敬你的!
以往那些事兒,但說無妨,老是藏著掖著也沒啥意思!”
楊光帆接過金卡,又欲遞回去,旁邊的大伯母眼疾手快,一把奪了過來。
她說道,“老頭子,二弟都讓你說了,你就快說吧!”
大伯望著空空如也的手掌,哭喪著臉,開始訴說楊帆小時候的過往。
大伯楊光帆比楊帆年長六歲,楊帆出生時,他已然開始識文斷字。
他陷入回憶之中,繼續說道,“弟弟出生時,小小那麽一團,醜醜的,活像隻小猴子……”
隨著楊帆出生,老楊家發生了一係列不可名狀之事。
起初,屋外不時出現隱隱黑影,走近細瞧,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夜深人靜之時,外麵傳來人煙嘈雜的聲響,叫賣聲,哭喊聲,驢嘶馬叫,徹夜不得安寧,但房屋外麵卻空無一人。
等到後來,事情愈發的詭異離奇。
街坊鄰裏,不斷有人發臆症(鬼病),隻要一發病,便是朝著他家不停叩頭。
家裏麵,什麽狐狸進家,大蛇上梁,門前趴了一地大蛤蟆,稀奇古怪之事,接連不斷。
父母以為是風水出了問題,請了幾回“先生”,不是毫無成效,就是口吐白沫,白白耗費了許多錢財。
熬過幾年,楊帆漸長,會開口說話了,慢慢顯露出了奇異之處!
村裏誰家老人行將朽木,他一早便心知肚明,哪家孩子難以養活,他一口斷定,分毫不差!
有一回,村東頭老劉家氣喘籲籲,一直病懨懨的,楊帆斷言說是老劉家墳頭被耗子扒了,得開棺攆耗子。
人家自然不信,直到老劉頭醫院看遍,憋得喘不過氣來,老劉兒子死馬當成活馬醫,扒開爺爺墳頭一瞧。
果不其然,棺木破了一個大洞,一窩老鼠在他爺爺肋骨裏安了家,還生下了一堆小耗子!
楊帆的名聲不脛而走,大仙的名號越傳越響!
楊大伯回憶起過往,不禁連連歎息。
楊一笑神色詭異,緊緊盯著老爹,滿心的詫異!
難怪自己能起乩,成為“三太子”的弟馬,原來這玩意兒“遺傳”啊!
“唉,老爹,您藏得可真夠深的,沒曾想還有這一手,真人不露相啊!”
楊爸擺擺手,“那都是小時候的事兒,自從離家出走,那些玩意兒就都不靈了!
不信你問你姥姥,我在她跟前四十多年,哪會那些?”
楊一笑回頭望向姥姥。
甘姥姥一臉驚愕,她仿佛是頭一次知曉,大女婿竟有如此過往。
楊一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皆說小孩子“眼淨”,七歲之前天門骨末閉,靈感體質能通陰陽。
他又憶起,自己小時候所經曆的奇異之事,大抵上了高中才慢慢消失不見,想必也是這個緣由。
“老爹,那您成了“大神”,家裏應當高興才對啊?
當年我當“三太子”的弟馬,車馬費可是頗為豐厚!”
楊爸苦笑道,“當時年紀尚小,哪懂得什麽人情世故。
人家過來看事兒,我都一股腦全說了!
你想想,但凡過來“請神”,哪家不是遭遇坎坷,背後能有什麽好事?
如此一來二往,我這“烏鴉嘴”的名頭,就坐實了。
來的人越來越少,搭起的神台也垮塌了!”
楊爸越說越顯低沉,自從沒了收入,身邊靈異之事還依舊不停,父母對他就愈發厭惡。
街坊鄰居也避之不及,往日一同玩耍的小夥伴,一個個見了他如見了鬼似的。
在這冷漠的日子裏,隻有大哥楊光帆還始終如一地嗬護著他。
隻是大哥在縣城住校,一周隻能回來一次,那難得的相處時光成了他童年裏唯一的一縷陽光。
“那後來呢?當年大年夜,到底發生了何事?”楊一笑忍不住追問道。
楊大伯也滿心疑惑,“對啊,二弟!
那年我生病住院,回來就聽爸媽說,你掉河溝裏淹死了,沒曾想是……
唉,要是早知道你還在,也不會這麽多年咱們兄弟不能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