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黃豔這段時間心情十分糟糕。金尊ktv生意紅火,按講應該高興才對。上次股東會後,大家拿到超出預期的分紅皆大歡喜。她提出來的招人的要求也順利通過。會後第三天,胡擁軍推薦的“合適”人選就來金尊報到上班了。是個叫張桃紅的二十出頭的姑娘,初中畢業,身材高挑,嫵媚妖嬈,穿著超短裙,腳上的那雙紅色高跟鞋足有十公分。從來沒有幹過財務出納,啥也不懂。黃豔心裏並不滿意,但是不好意思拂胡擁軍的麵子,隻得留用。每天下午四點,張桃紅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來上班。晚上在各個包廂之間像隻花蝴蝶般竄來竄去,隻顧和客人們調笑喝酒,包廂裏的雜事和服務工作竟是一樣不顧。黃豔有時說她幾句,她雖不敢還嘴,卻是一臉心中不服的表情。每日的流水,黃豔交給她第二天入賬存銀行。招了一個人,最多頂半個人在用。工資麽,胡擁軍財大氣粗地給她開每月一千五,加年底獎金,怎麽著也得兩萬塊錢。另一個招來的男服務生,累死累活,才九百元錢一個月。自己撐著這麽個場麵,又是第二大股東,忙裏忙外,也才開兩千的月薪。實在是不公平!
那天晚上在一個空的小包廂裏,黃豔無意中看到胡擁軍和一個女人摟抱在一起,藉著昏暗的燈光,雖然沒有看清女人的臉孔,但她一眼認出了那雙紅色高跟鞋。是張桃紅!看見這一幕,她心裏早已明白了一切。胡擁軍這個喂不飽的色中餓鬼,我為你盡心盡力地做事,並沒有撈到什麽額外的好處,把你伺候的那麽好,你居然還不滿足。什麽腥的臭的,撿進籃子都是菜!黃豔心裏暗暗想。既然你不仁,可別怪我不義!她在心裏冷笑道。
市房產集團團委下發通知,開展團員青年追尋紅色足跡活動。集團的團委書記是吳帆青。本來這個活動應該是放在五月份就搞的,但是五月份正是黨委辦最忙的時候,吳帆青沒有時間和精力組織團員活動。而每年組織團員青年外出一趟,是曆屆團委留下來的舊例。於是跟鄭義平書記匯報,改到七月份搞,正好也和七月的黨建主題活動相吻合。此次追尋紅色足跡活動外出地點選擇在附近城市的紅色革命起義紀念館,車程三小時,當天往返。此次的帶班領導本來是鄭義平,但是因為跟市建委黨建半年度會議時間恰好衝突了,吳帆青隻得硬著頭皮跟劉積仁請示。原本並不抱希望劉積仁會親自參加,這種年輕人活動,一般總經理是不高興帶班的,最多叫一個副總頂替。沒想到跟劉積仁匯報後,劉積仁稍一沉吟,翻了一下工作台賬,沒有重要事項衝突,居然爽快地答應了。
當天是晴天,豔陽高照。全集團三十五位團員青年參加。八點半在集團門口,統一坐一輛四十五座的大巴車出發。七點五十,吳帆青來到集團門口,大巴車已經在集團大院等待了。陸自明也幾乎同時到了,團員青年陸續到達上車等待。吳帆青拿著名單,清點人頭,來一個就在名字上畫一個勾,陸自明也上車幫助點人數。八點二十五,劉積仁從辦公樓出來,走上大巴車。還有兩位團員青年也啃著燒餅油條,姍姍來遲。吳帆青上車拿著名單,正要最後清點一遍人頭。陸自明坐在靠後的位置,報告吳帆青,三十五人已全部到齊。吳帆青不再一一點數,看了他一眼,直接跟駕駛員師傅說出發。劉積仁坐在正對車門的第一排位置,吳帆青在他後麵第二排入座。
車輛經過三個小時,順利到達。排隊坐船,登上著名的煙波樓。站在煙波樓上眺望南山湖,水域開闊,風景秀麗。陸自明不禁想起範仲淹《嶽陽樓記》中的名句“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心情為之開闊。又瞻仰了革命起義紀念館。這裏是革命的發祥地之一,偉大的革命正是從這裏起航,承載著億萬人民的命運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中午吃飯的時候,在飯店的一個大包廂裏安排了三個能坐十三人的大桌子。陸自明上了個洗手間,進到包廂,看到另兩桌坐滿了十三人,滿滿當當,隻有劉積仁所在的主桌還空著三個座位。正躊躇間,吳帆青招呼他到主桌坐下。陸自明不再糾結,大方地落座到主桌空位上。劉積仁正在和旁邊團委工作人員閑聊著,他看到劉積仁的茶杯裏沒多少水了,立即起身拿著茶壺,走上前去給劉積仁添茶。加好水,劉積仁用食指在桌麵輕輕敲了幾下,看看他,滿臉微笑,問道:“小陸,你知道為什麽你加水我敲手指頭啊?”
陸自明被他問得答不上來,其他人也都是一臉愕然,這不是一般人的習慣性動作嗎。劉積仁笑道:“這個是江南的習俗,裏麵有一個傳說故事的。”大家靜聽他講故事,劉積仁微笑著說道:“傳說當年康熙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訪,貼身侍衛是魏東亭。兩人坐下喝茶,康熙皇帝起身給魏東亭添茶倒水,因為是微服私訪,不能暴露身份,魏東亭不敢磕頭謝恩,隻能用手指頭敲擊桌麵,代表叩謝聖恩。於是這個習俗就在江南一帶流傳下來,成為表示客氣、表示感謝的涵義了。”
陸自明說道:“原來這裏麵還有這麽大的學問!”
大家也都恍然大悟,對劉積仁的博學廣識佩服不已。陸自明給大家加了一圈水,到位置上坐下。
午飯後,又參觀了南湖革命紀念館,裏麵珍藏有大量名人的圖片、手跡、影像、實物,還有豐富的曆史文獻和曆史資料。一件件珍貴的史料,一樁樁真切的史實,帶給陸自明極大的心靈震撼,他對這個偉大的組織、偉大的黨有了重新的思考和認識。
在返程的車上,劉積仁饒有興致地問大家:“剛剛導遊介紹,參加黨的一大代表一共有十三人。你們大家誰知道,這十三人裏麵最後登上天安門城樓的有幾個?”全車無人應答。陸自明讀過葉永烈《紅色的起點》,對這段曆史比較熟悉。胸有成竹地答道:“應該是兩人,一位是毛澤東,一位是董必武。”
“嗯,對的。”劉積仁扭過頭,讚賞地望著坐在後麵的陸自明,說道:“十三人從共同的起點出發,最後的結局卻大不相同。不能不令人歎息!所以說努力很重要,但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而這一切的基礎是信念,信念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信念不堅定,無論選擇什麽道路,都是走不遠的!”
大家聽完都情不自禁地熱烈鼓掌。剛才簡單的幾句話,在陸自明心中引起強烈的反響,劉總說的實在太好了。自己很多的煩惱,還是源於信念不堅定。隻要信念不動搖,換幾個崗位又能算什麽呢?終會走到光明的未來!他在心中立下誌向,一定要緊跟劉總,有朝一日成為像他那樣優秀的人!
七月份黨委會的主要議題是確定中層幹部的調整方案。大家各抒己見,會議開得十分激烈。這已經是第四次討論這個議題,劉積仁打算在這次會議上把人事問題確定掉,不再久拖不決。方案定下來,才可以盡早完成好人事布局。因此,這次黨委會專題討論方案的問題。爭論的焦點是提拔中層副職的工齡問題,按照集團以往的文件規定,一般要工作滿三年。這個事,劉積仁提過兩次,認為規定不合理。鄭義平專門請教了市建委的政治部孫雲龍主任,得到的答複是按照中央《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試行)》規定,縣處級幹部的選拔原則上要在下一級崗位上幹滿三年。對科級幹部及以下沒有這個剛性要求。鄭義平在黨委會上把這個情況跟大家通了氣。劉積仁說道:“既然上級沒有這個硬性要求,那麽工作滿一年也是可以的,畢竟隻是股級幹部麽。我們一天到晚在說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還專門搞大討論,遇到實際問題還是習慣照搬以往的條文!我想,不能那麽教條,不能那麽僵化,還是要打破一些條條框框。以往怎樣現在就怎樣,如果是這樣就沒有改革的必要了嘛。”見劉積仁動了意氣,大家都沉默不語。
過了一會兒,鄭義平見大家悶頭抽煙,微笑著說道:“黨委會麽,組織原則就是民主集中製,有意見大家當麵說開來麽,一起討論,形成合理化的方案。不要會上不講,會後又想不通。來,都說說!”
王榮坤撚滅煙頭,輕輕說道:“那我講兩句。剛才劉總說的沒錯,幹部工作也確實應該打破一些條條框框,不拘一格降人才嘛。但是,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的條框設置本身是多年管理經驗積累,經過長時間實踐檢驗過的。也不能說句解放思想,就一概否定掉。其他崗位我不敢說,拿開發條線的中層管理崗位來說吧,工作一年,這點時間連完成一個項目管理的完整周期都不夠,就說他能勝任,欠妥當吧?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供大家討論!”
劉積仁心裏冷笑,你王榮坤打的什麽小算盤,我不清楚?他大口大口抽著煙,沒有接話。
鄭義平見他不說話,隻得說道:“榮坤同誌說的也不無道理。大家認為怎麽樣?再討論討論,暢所欲言嘛!”
王榮坤心想:想把這根釘子安在我身邊,沒門!隻要不放在我開發線上,其他任你怎麽安排,我才不管。別放個蒼蠅屎成天在麵前惡心我!
劉積仁收起怒火,冷靜地想道:這次安排要從宏觀大局上考量,不能因為一城一池的得失,影響了整體部署。輕重緩急,還是要統籌考慮啊!
七月中旬,集團幹部調整和中層幹部競爭上崗文件出台。幹部調整文件中:張新宇調任工程科科長,沈敏傑任材料科科長,施科長調任預算科科長,原預算科科長調任物業分公司任副經理。公房和物業條線也有幾名中層正職崗位發生變化。其餘中層副職崗位推出全員開展競爭上崗,推出的競崗職位有:工程科、總師室、材料科、預算科各推出一名副科長崗位,建築公司推出一名副經理崗位。參加競崗的條件要求參加工作滿兩年及以上,工齡計算時間統一至年底。
陸自明看到這個文件時,大失所望。工齡即使統一算至年底,自己也隻有一年半的工齡,還是不符合競崗的報名條件。一直熱切期盼的機會,還是與自己擦肩而過。本來以他的資曆,對此次中層幹部的調整是不敢有什麽非分之想的。前麵的師兄、大師兄一大堆,還在排隊輪候。可是近期劉積仁的意外垂青,不能不使他的心躍躍欲試。外麵的風傳他也有所耳聞,章哲立等人甚至也當麵開過他的玩笑,叫他“陸科長”。雖然都被他堅決地否認掉了,可是內心說沒有一絲波瀾也不切實際。屬於自己的機會真的來了嗎?成功這麽快就到來了?他既不敢相信,又心存一絲盼望。直到看到這紙文件,才徹底確認,屬於自己的機會還遠遠沒有到來。表象和本質之間仍然存在遙遠的距離。劉總也許隻是覺得和自己比較聊得來吧,對於提拔職務這一項,根本還不在他考慮的範圍內。正如路遙先生在《平凡的世界》裏開篇第一段的那句話所說:“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
晚上陸自明繼續讀《君主論》。有句老話說:買書不如借書,借書不如抄書,全抄不如摘抄。這本書的許多章節、段落都和他發生了強烈的思想共鳴,許多的話似乎專為自己而設。他一邊讀一邊做書摘:
“追蹤偉大人物所走過的道路、效法曆史上那些卓越人物,不失為明智之人的明智之舉。這樣做,即使自己的能力沒有他們強,但至少會顯出幾分氣派。那些聰明的射手總是這樣幹的:當他們確定目標之後,發現目標距離太遠,是自己的弓力所不及之時,他們就把射擊點置於比目標更高的地方。這樣做並不是讓箭頭落到更高的地方去,而是要通過這種手段射中他們的目標。”
“越是不依靠幸運的人,越是能夠最穩固地保持自己的地位。
凡是立足他人之助者,結果必不會好,永遠不會有任何成就。相反,凡是立足於自身力量者,就很少有不成功者。”
“這樣一點賢明的君主必須遵守的:和平時期,絕不能無所事事。相反,越是和平時期,越是應該努力地加以利用。這樣,一旦出現命運逆轉,他已具備回天之力了。”
“大凡明智之人,寧肯承受吝嗇之名,也不追求慷慨之譽。”
黃豔這段時間心情十分糟糕。金尊ktv生意紅火,按講應該高興才對。上次股東會後,大家拿到超出預期的分紅皆大歡喜。她提出來的招人的要求也順利通過。會後第三天,胡擁軍推薦的“合適”人選就來金尊報到上班了。是個叫張桃紅的二十出頭的姑娘,初中畢業,身材高挑,嫵媚妖嬈,穿著超短裙,腳上的那雙紅色高跟鞋足有十公分。從來沒有幹過財務出納,啥也不懂。黃豔心裏並不滿意,但是不好意思拂胡擁軍的麵子,隻得留用。每天下午四點,張桃紅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來上班。晚上在各個包廂之間像隻花蝴蝶般竄來竄去,隻顧和客人們調笑喝酒,包廂裏的雜事和服務工作竟是一樣不顧。黃豔有時說她幾句,她雖不敢還嘴,卻是一臉心中不服的表情。每日的流水,黃豔交給她第二天入賬存銀行。招了一個人,最多頂半個人在用。工資麽,胡擁軍財大氣粗地給她開每月一千五,加年底獎金,怎麽著也得兩萬塊錢。另一個招來的男服務生,累死累活,才九百元錢一個月。自己撐著這麽個場麵,又是第二大股東,忙裏忙外,也才開兩千的月薪。實在是不公平!
那天晚上在一個空的小包廂裏,黃豔無意中看到胡擁軍和一個女人摟抱在一起,藉著昏暗的燈光,雖然沒有看清女人的臉孔,但她一眼認出了那雙紅色高跟鞋。是張桃紅!看見這一幕,她心裏早已明白了一切。胡擁軍這個喂不飽的色中餓鬼,我為你盡心盡力地做事,並沒有撈到什麽額外的好處,把你伺候的那麽好,你居然還不滿足。什麽腥的臭的,撿進籃子都是菜!黃豔心裏暗暗想。既然你不仁,可別怪我不義!她在心裏冷笑道。
市房產集團團委下發通知,開展團員青年追尋紅色足跡活動。集團的團委書記是吳帆青。本來這個活動應該是放在五月份就搞的,但是五月份正是黨委辦最忙的時候,吳帆青沒有時間和精力組織團員活動。而每年組織團員青年外出一趟,是曆屆團委留下來的舊例。於是跟鄭義平書記匯報,改到七月份搞,正好也和七月的黨建主題活動相吻合。此次追尋紅色足跡活動外出地點選擇在附近城市的紅色革命起義紀念館,車程三小時,當天往返。此次的帶班領導本來是鄭義平,但是因為跟市建委黨建半年度會議時間恰好衝突了,吳帆青隻得硬著頭皮跟劉積仁請示。原本並不抱希望劉積仁會親自參加,這種年輕人活動,一般總經理是不高興帶班的,最多叫一個副總頂替。沒想到跟劉積仁匯報後,劉積仁稍一沉吟,翻了一下工作台賬,沒有重要事項衝突,居然爽快地答應了。
當天是晴天,豔陽高照。全集團三十五位團員青年參加。八點半在集團門口,統一坐一輛四十五座的大巴車出發。七點五十,吳帆青來到集團門口,大巴車已經在集團大院等待了。陸自明也幾乎同時到了,團員青年陸續到達上車等待。吳帆青拿著名單,清點人頭,來一個就在名字上畫一個勾,陸自明也上車幫助點人數。八點二十五,劉積仁從辦公樓出來,走上大巴車。還有兩位團員青年也啃著燒餅油條,姍姍來遲。吳帆青上車拿著名單,正要最後清點一遍人頭。陸自明坐在靠後的位置,報告吳帆青,三十五人已全部到齊。吳帆青不再一一點數,看了他一眼,直接跟駕駛員師傅說出發。劉積仁坐在正對車門的第一排位置,吳帆青在他後麵第二排入座。
車輛經過三個小時,順利到達。排隊坐船,登上著名的煙波樓。站在煙波樓上眺望南山湖,水域開闊,風景秀麗。陸自明不禁想起範仲淹《嶽陽樓記》中的名句“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心情為之開闊。又瞻仰了革命起義紀念館。這裏是革命的發祥地之一,偉大的革命正是從這裏起航,承載著億萬人民的命運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中午吃飯的時候,在飯店的一個大包廂裏安排了三個能坐十三人的大桌子。陸自明上了個洗手間,進到包廂,看到另兩桌坐滿了十三人,滿滿當當,隻有劉積仁所在的主桌還空著三個座位。正躊躇間,吳帆青招呼他到主桌坐下。陸自明不再糾結,大方地落座到主桌空位上。劉積仁正在和旁邊團委工作人員閑聊著,他看到劉積仁的茶杯裏沒多少水了,立即起身拿著茶壺,走上前去給劉積仁添茶。加好水,劉積仁用食指在桌麵輕輕敲了幾下,看看他,滿臉微笑,問道:“小陸,你知道為什麽你加水我敲手指頭啊?”
陸自明被他問得答不上來,其他人也都是一臉愕然,這不是一般人的習慣性動作嗎。劉積仁笑道:“這個是江南的習俗,裏麵有一個傳說故事的。”大家靜聽他講故事,劉積仁微笑著說道:“傳說當年康熙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訪,貼身侍衛是魏東亭。兩人坐下喝茶,康熙皇帝起身給魏東亭添茶倒水,因為是微服私訪,不能暴露身份,魏東亭不敢磕頭謝恩,隻能用手指頭敲擊桌麵,代表叩謝聖恩。於是這個習俗就在江南一帶流傳下來,成為表示客氣、表示感謝的涵義了。”
陸自明說道:“原來這裏麵還有這麽大的學問!”
大家也都恍然大悟,對劉積仁的博學廣識佩服不已。陸自明給大家加了一圈水,到位置上坐下。
午飯後,又參觀了南湖革命紀念館,裏麵珍藏有大量名人的圖片、手跡、影像、實物,還有豐富的曆史文獻和曆史資料。一件件珍貴的史料,一樁樁真切的史實,帶給陸自明極大的心靈震撼,他對這個偉大的組織、偉大的黨有了重新的思考和認識。
在返程的車上,劉積仁饒有興致地問大家:“剛剛導遊介紹,參加黨的一大代表一共有十三人。你們大家誰知道,這十三人裏麵最後登上天安門城樓的有幾個?”全車無人應答。陸自明讀過葉永烈《紅色的起點》,對這段曆史比較熟悉。胸有成竹地答道:“應該是兩人,一位是毛澤東,一位是董必武。”
“嗯,對的。”劉積仁扭過頭,讚賞地望著坐在後麵的陸自明,說道:“十三人從共同的起點出發,最後的結局卻大不相同。不能不令人歎息!所以說努力很重要,但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而這一切的基礎是信念,信念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信念不堅定,無論選擇什麽道路,都是走不遠的!”
大家聽完都情不自禁地熱烈鼓掌。剛才簡單的幾句話,在陸自明心中引起強烈的反響,劉總說的實在太好了。自己很多的煩惱,還是源於信念不堅定。隻要信念不動搖,換幾個崗位又能算什麽呢?終會走到光明的未來!他在心中立下誌向,一定要緊跟劉總,有朝一日成為像他那樣優秀的人!
七月份黨委會的主要議題是確定中層幹部的調整方案。大家各抒己見,會議開得十分激烈。這已經是第四次討論這個議題,劉積仁打算在這次會議上把人事問題確定掉,不再久拖不決。方案定下來,才可以盡早完成好人事布局。因此,這次黨委會專題討論方案的問題。爭論的焦點是提拔中層副職的工齡問題,按照集團以往的文件規定,一般要工作滿三年。這個事,劉積仁提過兩次,認為規定不合理。鄭義平專門請教了市建委的政治部孫雲龍主任,得到的答複是按照中央《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試行)》規定,縣處級幹部的選拔原則上要在下一級崗位上幹滿三年。對科級幹部及以下沒有這個剛性要求。鄭義平在黨委會上把這個情況跟大家通了氣。劉積仁說道:“既然上級沒有這個硬性要求,那麽工作滿一年也是可以的,畢竟隻是股級幹部麽。我們一天到晚在說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還專門搞大討論,遇到實際問題還是習慣照搬以往的條文!我想,不能那麽教條,不能那麽僵化,還是要打破一些條條框框。以往怎樣現在就怎樣,如果是這樣就沒有改革的必要了嘛。”見劉積仁動了意氣,大家都沉默不語。
過了一會兒,鄭義平見大家悶頭抽煙,微笑著說道:“黨委會麽,組織原則就是民主集中製,有意見大家當麵說開來麽,一起討論,形成合理化的方案。不要會上不講,會後又想不通。來,都說說!”
王榮坤撚滅煙頭,輕輕說道:“那我講兩句。剛才劉總說的沒錯,幹部工作也確實應該打破一些條條框框,不拘一格降人才嘛。但是,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的條框設置本身是多年管理經驗積累,經過長時間實踐檢驗過的。也不能說句解放思想,就一概否定掉。其他崗位我不敢說,拿開發條線的中層管理崗位來說吧,工作一年,這點時間連完成一個項目管理的完整周期都不夠,就說他能勝任,欠妥當吧?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供大家討論!”
劉積仁心裏冷笑,你王榮坤打的什麽小算盤,我不清楚?他大口大口抽著煙,沒有接話。
鄭義平見他不說話,隻得說道:“榮坤同誌說的也不無道理。大家認為怎麽樣?再討論討論,暢所欲言嘛!”
王榮坤心想:想把這根釘子安在我身邊,沒門!隻要不放在我開發線上,其他任你怎麽安排,我才不管。別放個蒼蠅屎成天在麵前惡心我!
劉積仁收起怒火,冷靜地想道:這次安排要從宏觀大局上考量,不能因為一城一池的得失,影響了整體部署。輕重緩急,還是要統籌考慮啊!
七月中旬,集團幹部調整和中層幹部競爭上崗文件出台。幹部調整文件中:張新宇調任工程科科長,沈敏傑任材料科科長,施科長調任預算科科長,原預算科科長調任物業分公司任副經理。公房和物業條線也有幾名中層正職崗位發生變化。其餘中層副職崗位推出全員開展競爭上崗,推出的競崗職位有:工程科、總師室、材料科、預算科各推出一名副科長崗位,建築公司推出一名副經理崗位。參加競崗的條件要求參加工作滿兩年及以上,工齡計算時間統一至年底。
陸自明看到這個文件時,大失所望。工齡即使統一算至年底,自己也隻有一年半的工齡,還是不符合競崗的報名條件。一直熱切期盼的機會,還是與自己擦肩而過。本來以他的資曆,對此次中層幹部的調整是不敢有什麽非分之想的。前麵的師兄、大師兄一大堆,還在排隊輪候。可是近期劉積仁的意外垂青,不能不使他的心躍躍欲試。外麵的風傳他也有所耳聞,章哲立等人甚至也當麵開過他的玩笑,叫他“陸科長”。雖然都被他堅決地否認掉了,可是內心說沒有一絲波瀾也不切實際。屬於自己的機會真的來了嗎?成功這麽快就到來了?他既不敢相信,又心存一絲盼望。直到看到這紙文件,才徹底確認,屬於自己的機會還遠遠沒有到來。表象和本質之間仍然存在遙遠的距離。劉總也許隻是覺得和自己比較聊得來吧,對於提拔職務這一項,根本還不在他考慮的範圍內。正如路遙先生在《平凡的世界》裏開篇第一段的那句話所說:“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
晚上陸自明繼續讀《君主論》。有句老話說:買書不如借書,借書不如抄書,全抄不如摘抄。這本書的許多章節、段落都和他發生了強烈的思想共鳴,許多的話似乎專為自己而設。他一邊讀一邊做書摘:
“追蹤偉大人物所走過的道路、效法曆史上那些卓越人物,不失為明智之人的明智之舉。這樣做,即使自己的能力沒有他們強,但至少會顯出幾分氣派。那些聰明的射手總是這樣幹的:當他們確定目標之後,發現目標距離太遠,是自己的弓力所不及之時,他們就把射擊點置於比目標更高的地方。這樣做並不是讓箭頭落到更高的地方去,而是要通過這種手段射中他們的目標。”
“越是不依靠幸運的人,越是能夠最穩固地保持自己的地位。
凡是立足他人之助者,結果必不會好,永遠不會有任何成就。相反,凡是立足於自身力量者,就很少有不成功者。”
“這樣一點賢明的君主必須遵守的:和平時期,絕不能無所事事。相反,越是和平時期,越是應該努力地加以利用。這樣,一旦出現命運逆轉,他已具備回天之力了。”
“大凡明智之人,寧肯承受吝嗇之名,也不追求慷慨之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