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是不會被尿憋死的,遊牧民族做不到自給自足,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方法很簡單,不能自給,那便他取。
具體表現為兩種形式:貿易,拿自己有的,向他人換取自己沒有並需要的;劫掠,能騎專射善戰是融入血脈裏的生活必備技能,正好用來劫掠。
貿易講求情、願、利,同時滿足這三點的貿易才能長長久久,前兩點還好,隻要需求還在,便不會不情不願,真正麻煩的是第三點。欲望是無窮的,為了利,可以巧取豪奪,可以坐地起價,可以言而無信,可以以次充好,可以殺人越貨,可以有很多可以。這些可以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買賣雙方的關係無法達到對等。一方所出之物非對方必需品,而所求之物是必需品,依賴性由此而生,遊牧與農耕的貿易便是這種關係。
遊牧騎兵憑仗其機動速度,一次有力的突擊,速戰速決速撤,無須占領,便可奪取豐厚的回報。而被侵襲地區,受到的損害往往是致命的,人不是被殺就是被俘,逃生者皆屬僥幸;物不是被破壞就是被搶走,短時間內元氣難複,更甚者長久淪為人煙斷絕的荒地。
然劫掠終究非正途,一如遊牧民族不會因為做不到自給自足而坐以待斃,被劫掠者同樣不會坐以待斃,束手坐等劫掠者來劫掠,會采取相應的措施,把劫掠變成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算是一種變向的依賴。
遊牧不如農耕是相對的,也是一種綜合的說法,不是絕對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月再明,照不出海之深淺;眸再亮,見不著己之麵容。
物有所不足也。
遊牧較之農耕有一大優勢和一大特點。
能騎專射善戰,處處都表現出了與行軍打仗高度契合的生活必備技能,是遊牧民族融入血脈裏的東西,是優點。當這個優點凸出到一定程度後,就能起到彌補或帶動其它短處的作用,於是便能壓製甚至覆滅農耕政權。
遊牧民族的財產是可移動的,物隨人走,遇上危機可以帶著家跑路。農耕民族的財產是固定在土地上的,人隨物定,一旦危機降臨,要麽死守家園,要麽棄家而逃,淪落到流離失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境地。此一點各有優劣,互為特點。而當遇上中原農耕王朝興盛強大,有能力舉兵北進之時,此一點便成了遊牧民族的優點,舉族遷徙它處,避免一場覆滅巨禍。基於此,中原農耕王朝那怕在強盛之時,也不敢輕易興兵大漠,不僅實行不易,而且難起效果,很可能就是忙活一場,累個半死,或者直接累死病死,卻連個人影都沒見著。
兩漢中斷於新朝,王莽登高,有意遠征匈奴。其麾下有一幹將,名為嚴尤,上書陳述遠征匈奴之難有五:“比年饑饉,西北邊尤甚。發三十萬眾,具三百日糧,東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後乃備。計其道裏,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師老械弊,勢不可用,此一難也。邊既空虛,不能奉軍糧,內調郡國,不相及屬,此二難也。計一人三百日食,用糒十八斛,非牛力不能勝,牛又當自齎食,加二十斛,重矣。胡地沙鹵,多乏水草,以往事揆之,軍出未滿百日,牛必物故且盡,餘糧尚多,人不能負,此三難也。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風,多齎釜薪炭,重不可勝,食糒飲水,以曆四時,師有疾疫之憂,是故前世伐胡,不過百日,非不欲九,勢有不能,此四難也。輜重自隨,輕則銳者少,不得疾行,虜徐遁逃,勢不能及。幸而逢虜,又累輜重,如遇險阻,銜尾相隨,虜要遮前後,危殆不測,此五難也。大用民力,功不可必立,臣伏憂之……”
自遊牧政權能夠對中原農耕政權產生威脅的幾千年裏,中原王朝打上門去的例子屈指可數,距離最近的便是那對朱家父子。
先被老子從中原打回大漠,大元變北元,落荒而逃,分崩離析;後被兒子三番五次欺打上門,東躲西藏,狼狽不堪。被這對父子輪番折騰後,說句“苟延殘喘”,毫不為過,再無還有半分黃金家族昔日的榮光。
立誌成為重塑黃金家族巔峰榮耀複興雄主的阿勒坦,熟知遊牧與農耕的長短優劣,深諳己方內部症結所在。隻是解決這些症結何其困難,不然也不會隻出過一個成吉思汗。
正當阿勒坦為了實現胸中誌向而不懈努力卻進展緩慢之際,墨煙海登門獻策。
聞其所述,如遭雷擊。
先驚,震驚的驚。
確實是說到了心坎上,隻是原本求的是湖,現實最多隻能做到塘,墨煙海卻直接提出了海。
後笑,嘲笑的笑。
笑其信口開河、胡吹大氣,笑其用最認真的神情,講著最離譜的話語,故作姿態,主動送上門的果然沒好貨。
阿勒坦有雄心壯誌,絕非誌大才疏之輩,從不行空中樓閣之舉,深諳腳踏實地之理。他當然想成就一番前無古人,乃至是後無來者的偉業,但他從不盲目求高,從鐵木真到忽必烈,先後幾代人共同努力才取得的成果,僅憑他一代人是不可能完成。他非常客觀地給自己定了一個人生目標,用一生的時間,成為新蒙元的奠基人。
麵對高亢的嘲笑聲,墨煙海不急不惱、充耳不聞、安之若素、巋然不動。
大笑聲戛然而止,阿勒坦瞬間變作麵無表情狀,眸透銳光,直直凝視墨煙海。對方所言直白簡單,通篇離奇,可觀其隱藏在麵具下的氣態,分明是高人作做派,全然不像胡說八道之輩。到底是胸有溝壑的高人,還是弄虛作假的妄人,一試便知,於是提出了三個問題:如何破關、如何破城、如何破心。
欲取中原,先取京師。欲取京師,先破雄關。雄關者,分近遠二途,近道是薊州鎮轄下諸關,然雄關難破,遠道為轉戰多地,惜長途難涉。以眼下韃靼的實力,縱使萬眾一心,依然幾無可能做到。
近百年前,明廷立場上的京師保衛戰,於謙牽頭的明廷主戰派堅守京師,硬抗瓦剌也先挾英宗、率雄師的強勢進攻。那時的瓦剌是一個繼蒙元之後最強大的大漠政權,實力遠非如今的韃靼可比。彼時的明廷剛遭受土木堡之變,精銳盡喪,百官遭屠,更有皇帝被俘,成了一個無龍首、無實力、無勢氣、無人心的四無朝廷,遷都的聲音都冒出來了。瓦剌可謂是集齊了天時地利人和,那等優勢下,尚且不能攻破京城的防禦,遑論今時之韃靼。
百姓是脆弱的,也是堅韌的,還是強大的。蒙元鐵蹄所向披靡的時代,敵對者未戰而先喪其誌,輕鬆地破城,輕鬆地占領,破城等於占領。當百姓們體內的血液開始沸騰,心氣不墜,鬥誌昂揚,齊心協力,再強大的軍隊,在他們麵前都是不堪一擊的。阿勒坦曾深入研究過當年那場攻守戰,他認為即便當時瓦剌攻破了明京師城防,依然很難將其占領。因為經過一係列正確的運作和動員,明廷從一開始的四無朝廷,已經變成了全民皆兵、眾誌成城、鬥誌昂揚的雄獅。不光是京城內的百姓踴躍加入到保衛家園的戰鬥中,還有北直隸其他地方的百姓,自發組織成群,紛紛扛起農具,投身於反抗瓦剌侵略搶殺的戰鬥中。破開京師城防,並不意味著戰鬥的勝利或結束,而是進入到了一個同樣艱難、慘烈的新階段。由於積怨已久,國仇家恨深似海,當抗擊對象是北蒙時,調動起中原百姓的熱血和鬥誌,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阿勒坦認為,墨煙海之策想要成功,繞不開徹底擊潰百姓們的心氣和鬥誌。
“等我消息”,墨煙海淡然留下四字,便飄然而去。
半年後,黃崗梁血戰爆發了。
當確認有利可圖的時候,沒必要主動去說服他人,既容易遭質疑,又容易被敲竹杠。阿勒坦先帶著本部族人馬趕往黃崗梁,後遣人給五大部族捎了個簡單的口信,做足了姿態。個中消息並未對五大部族刻意隱瞞,所以他們早了解了情況,見阿勒坦急著趕路,紛紛集合隊伍,緊隨其後,爭先恐後,生怕去晚了好處被別人給瓜分完了。後頭的事情,那就容易了。
中原武林和無為教雙雙重創,天元城變成了一座空城,無為教被阿勒坦收至麾下,再不懷疑墨煙海是弄虛作假的妄人。
又過了幾個月,發生了深庭宮變,雖沒能要了朱厚熜的命,卻也深深攪動了朝野,風聲鶴唳,人心惶惶。
阿勒坦開始佩服墨煙海。
然後收到了兩個消息:整肅人馬、看一場戲。
整肅人馬進展的很不順利,因為其他五大部族隻對小打小鬧感興趣。
具體表現為兩種形式:貿易,拿自己有的,向他人換取自己沒有並需要的;劫掠,能騎專射善戰是融入血脈裏的生活必備技能,正好用來劫掠。
貿易講求情、願、利,同時滿足這三點的貿易才能長長久久,前兩點還好,隻要需求還在,便不會不情不願,真正麻煩的是第三點。欲望是無窮的,為了利,可以巧取豪奪,可以坐地起價,可以言而無信,可以以次充好,可以殺人越貨,可以有很多可以。這些可以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買賣雙方的關係無法達到對等。一方所出之物非對方必需品,而所求之物是必需品,依賴性由此而生,遊牧與農耕的貿易便是這種關係。
遊牧騎兵憑仗其機動速度,一次有力的突擊,速戰速決速撤,無須占領,便可奪取豐厚的回報。而被侵襲地區,受到的損害往往是致命的,人不是被殺就是被俘,逃生者皆屬僥幸;物不是被破壞就是被搶走,短時間內元氣難複,更甚者長久淪為人煙斷絕的荒地。
然劫掠終究非正途,一如遊牧民族不會因為做不到自給自足而坐以待斃,被劫掠者同樣不會坐以待斃,束手坐等劫掠者來劫掠,會采取相應的措施,把劫掠變成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算是一種變向的依賴。
遊牧不如農耕是相對的,也是一種綜合的說法,不是絕對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月再明,照不出海之深淺;眸再亮,見不著己之麵容。
物有所不足也。
遊牧較之農耕有一大優勢和一大特點。
能騎專射善戰,處處都表現出了與行軍打仗高度契合的生活必備技能,是遊牧民族融入血脈裏的東西,是優點。當這個優點凸出到一定程度後,就能起到彌補或帶動其它短處的作用,於是便能壓製甚至覆滅農耕政權。
遊牧民族的財產是可移動的,物隨人走,遇上危機可以帶著家跑路。農耕民族的財產是固定在土地上的,人隨物定,一旦危機降臨,要麽死守家園,要麽棄家而逃,淪落到流離失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境地。此一點各有優劣,互為特點。而當遇上中原農耕王朝興盛強大,有能力舉兵北進之時,此一點便成了遊牧民族的優點,舉族遷徙它處,避免一場覆滅巨禍。基於此,中原農耕王朝那怕在強盛之時,也不敢輕易興兵大漠,不僅實行不易,而且難起效果,很可能就是忙活一場,累個半死,或者直接累死病死,卻連個人影都沒見著。
兩漢中斷於新朝,王莽登高,有意遠征匈奴。其麾下有一幹將,名為嚴尤,上書陳述遠征匈奴之難有五:“比年饑饉,西北邊尤甚。發三十萬眾,具三百日糧,東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後乃備。計其道裏,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師老械弊,勢不可用,此一難也。邊既空虛,不能奉軍糧,內調郡國,不相及屬,此二難也。計一人三百日食,用糒十八斛,非牛力不能勝,牛又當自齎食,加二十斛,重矣。胡地沙鹵,多乏水草,以往事揆之,軍出未滿百日,牛必物故且盡,餘糧尚多,人不能負,此三難也。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風,多齎釜薪炭,重不可勝,食糒飲水,以曆四時,師有疾疫之憂,是故前世伐胡,不過百日,非不欲九,勢有不能,此四難也。輜重自隨,輕則銳者少,不得疾行,虜徐遁逃,勢不能及。幸而逢虜,又累輜重,如遇險阻,銜尾相隨,虜要遮前後,危殆不測,此五難也。大用民力,功不可必立,臣伏憂之……”
自遊牧政權能夠對中原農耕政權產生威脅的幾千年裏,中原王朝打上門去的例子屈指可數,距離最近的便是那對朱家父子。
先被老子從中原打回大漠,大元變北元,落荒而逃,分崩離析;後被兒子三番五次欺打上門,東躲西藏,狼狽不堪。被這對父子輪番折騰後,說句“苟延殘喘”,毫不為過,再無還有半分黃金家族昔日的榮光。
立誌成為重塑黃金家族巔峰榮耀複興雄主的阿勒坦,熟知遊牧與農耕的長短優劣,深諳己方內部症結所在。隻是解決這些症結何其困難,不然也不會隻出過一個成吉思汗。
正當阿勒坦為了實現胸中誌向而不懈努力卻進展緩慢之際,墨煙海登門獻策。
聞其所述,如遭雷擊。
先驚,震驚的驚。
確實是說到了心坎上,隻是原本求的是湖,現實最多隻能做到塘,墨煙海卻直接提出了海。
後笑,嘲笑的笑。
笑其信口開河、胡吹大氣,笑其用最認真的神情,講著最離譜的話語,故作姿態,主動送上門的果然沒好貨。
阿勒坦有雄心壯誌,絕非誌大才疏之輩,從不行空中樓閣之舉,深諳腳踏實地之理。他當然想成就一番前無古人,乃至是後無來者的偉業,但他從不盲目求高,從鐵木真到忽必烈,先後幾代人共同努力才取得的成果,僅憑他一代人是不可能完成。他非常客觀地給自己定了一個人生目標,用一生的時間,成為新蒙元的奠基人。
麵對高亢的嘲笑聲,墨煙海不急不惱、充耳不聞、安之若素、巋然不動。
大笑聲戛然而止,阿勒坦瞬間變作麵無表情狀,眸透銳光,直直凝視墨煙海。對方所言直白簡單,通篇離奇,可觀其隱藏在麵具下的氣態,分明是高人作做派,全然不像胡說八道之輩。到底是胸有溝壑的高人,還是弄虛作假的妄人,一試便知,於是提出了三個問題:如何破關、如何破城、如何破心。
欲取中原,先取京師。欲取京師,先破雄關。雄關者,分近遠二途,近道是薊州鎮轄下諸關,然雄關難破,遠道為轉戰多地,惜長途難涉。以眼下韃靼的實力,縱使萬眾一心,依然幾無可能做到。
近百年前,明廷立場上的京師保衛戰,於謙牽頭的明廷主戰派堅守京師,硬抗瓦剌也先挾英宗、率雄師的強勢進攻。那時的瓦剌是一個繼蒙元之後最強大的大漠政權,實力遠非如今的韃靼可比。彼時的明廷剛遭受土木堡之變,精銳盡喪,百官遭屠,更有皇帝被俘,成了一個無龍首、無實力、無勢氣、無人心的四無朝廷,遷都的聲音都冒出來了。瓦剌可謂是集齊了天時地利人和,那等優勢下,尚且不能攻破京城的防禦,遑論今時之韃靼。
百姓是脆弱的,也是堅韌的,還是強大的。蒙元鐵蹄所向披靡的時代,敵對者未戰而先喪其誌,輕鬆地破城,輕鬆地占領,破城等於占領。當百姓們體內的血液開始沸騰,心氣不墜,鬥誌昂揚,齊心協力,再強大的軍隊,在他們麵前都是不堪一擊的。阿勒坦曾深入研究過當年那場攻守戰,他認為即便當時瓦剌攻破了明京師城防,依然很難將其占領。因為經過一係列正確的運作和動員,明廷從一開始的四無朝廷,已經變成了全民皆兵、眾誌成城、鬥誌昂揚的雄獅。不光是京城內的百姓踴躍加入到保衛家園的戰鬥中,還有北直隸其他地方的百姓,自發組織成群,紛紛扛起農具,投身於反抗瓦剌侵略搶殺的戰鬥中。破開京師城防,並不意味著戰鬥的勝利或結束,而是進入到了一個同樣艱難、慘烈的新階段。由於積怨已久,國仇家恨深似海,當抗擊對象是北蒙時,調動起中原百姓的熱血和鬥誌,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阿勒坦認為,墨煙海之策想要成功,繞不開徹底擊潰百姓們的心氣和鬥誌。
“等我消息”,墨煙海淡然留下四字,便飄然而去。
半年後,黃崗梁血戰爆發了。
當確認有利可圖的時候,沒必要主動去說服他人,既容易遭質疑,又容易被敲竹杠。阿勒坦先帶著本部族人馬趕往黃崗梁,後遣人給五大部族捎了個簡單的口信,做足了姿態。個中消息並未對五大部族刻意隱瞞,所以他們早了解了情況,見阿勒坦急著趕路,紛紛集合隊伍,緊隨其後,爭先恐後,生怕去晚了好處被別人給瓜分完了。後頭的事情,那就容易了。
中原武林和無為教雙雙重創,天元城變成了一座空城,無為教被阿勒坦收至麾下,再不懷疑墨煙海是弄虛作假的妄人。
又過了幾個月,發生了深庭宮變,雖沒能要了朱厚熜的命,卻也深深攪動了朝野,風聲鶴唳,人心惶惶。
阿勒坦開始佩服墨煙海。
然後收到了兩個消息:整肅人馬、看一場戲。
整肅人馬進展的很不順利,因為其他五大部族隻對小打小鬧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