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災後景象
潛修三年,終成奇詭匠師 作者:白晝讀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渡河了,渡河了,每人一百銅板。”
“永泰船馬上要渡河了,馬匹車輛都可承載。”
……
安寧縣城外的滄江碼頭上,正停放著大大小小十幾艘船隻。
小則丈許,大則十餘丈,都是在滄江做渡船的生意。
不過相比往日熱鬧的景象,現在碼頭上卻隻有寥寥數百要渡船的行人,如此蕭條的景象也許是受到對麵水災影響。
麵對眼前客人不足的情況,各個船隻的船夫水手,都在拚命的爭奪客人。
“這位公子,我們永泰船可以承載馬匹,往日一人一馬需要三百銅板,今天特價隻需兩百銅板即可。”
就在秦帆牽著棗紅駿馬佇立在碼頭邊,欣賞在大日東升的金色陽光照耀下,波濤洶湧的江麵泛起宛若金鱗的美景時,一位小廝打扮的青年來到他身旁。
“喔。”
秦帆沒有惱怒對方打擾自己,而是順著對方所指的方向看去,一艘長約十餘丈的大船出現在自己視線內。
在碼頭四周能有如此規模的船隻,也隻有那麽一兩艘可以相提並論。
“走吧。”
帶著馬匹想要渡過這波濤洶湧的百丈寬江麵,眼前能供他選擇的船隻不多。
既然對方前來邀請,價格也是最低價,秦帆也沒過多考慮。
“公子我來幫你牽馬。”
聽到秦帆答應這麽爽快,前來拉客的小廝頓時喜上眉梢。
而他之所以如此高興,因為船老大已經吩咐,拉到一位客人就能分到十枚銅板。
一炷香的時間後,見碼頭上的行人都已選擇好渡船,永泰船隨著一聲號子響起,緩緩向對岸駛去。
不到片刻時間,永泰船就停在對麵碼頭完成這次渡河。
“真是暴利!”
秦帆下船後,看著身後大大小小的船隻走下的行人客商,也是感慨渡河生意的暴利。
永泰船沒滿客的情況下也有數十位客人人,一人兩百銅板的渡船費,船老大就在片刻功夫賺取到大概十枚銀元。
一天時間隻需跑幾次,就能獲得數十枚銀元的收入,這還是渡河的行人客商不多。
若是按往日的情況計算,一年就能賺取數百金幣。
不過秦帆也明白,若是沒有背景和關係,想做渡船生意的人遲早會被沉屍滄江。
略微感歎一聲,他也沒繼續猜測這些渡船背後的事,直接翻身上馬向官道上趕去。
秦帆沿著官道趕路,沒過多久就看到洪水留下的痕跡,官道上殘留了不少淤泥和枯枝。
甚至在官道旁的低窪之處,還能發現幾具腐爛的屍體,散發著惡臭般的氣味。
隨著棗紅駿馬不斷飛奔,官道上陸陸續續出現衣衫襤褸的災民,正結群成隊的向縣城趕去。
“這位大人行行好,給點吃的吧。”
路過災民身旁的秦帆,被一群災民攔下去路。
“滾。”
一聲嗬斥當即吼出,冰冷的聲音中還夾雜著血色凶虎無情的殺戮之氣。
秦帆雖說有底線,但他並非是一個爛好人。
看著官道上的災民向自己走來,秦帆知道若是不及時震懾住對方,必定會有死傷出現。
他若想安穩脫身,不殺人怎麽可能驅散眼前饑腸轆轆的災民。
秦帆蘊含殺氣的嗬斥聲,好似臘月寒冬的冷風,頓時讓四周的災民感到刺骨般的陰冷。
在無形的恐懼情緒驅使下,身形遲緩的災民本能地讓出一條道路,秦帆見此也是及時驅使棗紅駿馬脫身。
隨著他不斷趕路,除了身無外物的災民外,秦帆還在官道發現撿屍的“禿鷲”。
一匹老馬,一輛破車,沿著官道將一具具死屍放在馬車上。
這些“禿鷲”並非是官府中人,他們個個身帶長刀,神色狠厲一看就是江湖中人。
至於撿屍的目的,秦帆也早已猜到。
提煉屍油,煉製行屍,以屍體製作各種詭異物品,他們都是為一些修士獲取修行材料。
對於這種“禿鷲”般的行為,大景王朝一般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屍體腐爛容易滋生瘟疫,而且有這些屍體供修士提取材料,他們也會安分許多。
所以每次出現天災,都會出現這些“禿鷲”撿屍,算是對雙方都有好處。
一方避免瘟疫等次生災害出現,一方無需做惡就能拿到自己所需的修行資源。
至於災民,能活下來就是幸事一件,誰會記得自己家人朋友的遺骸。
對於秦帆的出現,撿屍的“禿鷲”隻是將手放在刀柄上,冷眼注視並未打算臨時兼職山匪。
這些明顯都是老江湖,知道做自己職責範圍之類的事情。
隻要秦帆不找他們麻煩,他們也不會沒事找事,反正就是大路兩邊各走一邊。
對於朝廷和修行界早已形成的潛規則,秦帆自然不會去打破。
看著一路的災後景象,他最終在正午時分趕到江陵縣城外。
此時,縣城外早已聚集大批災民。
不過朝廷並沒有放任不管,縣城外的樹木早已被砍伐,在原地搭建起臨時營地。
城門兩側的護城河旁,也搭建起發放救濟糧的簡易竹棚。
十幾個竹棚前,已經排起長龍領取熬煮的稀粥。
除此之外,大量衙役士兵正維持秩序,在營地內巡邏保證秩序。
同時,各種招工的呼喊聲在營地內響起,大量閑置的勞動力都有事可做。
“發放救濟糧,以工代賑,保障災民安全維持秩序,看來大景朝廷對災民還是非常重視。”
騎在棗紅駿馬上秦帆,看著眼前出現的景象,也是感歎在鎮國神器的影響下,大景朝廷對待災民的態度。
至於之前他所遇到的災民,因為分散的範圍太廣,大景朝廷也是有心無力。
畢竟這個世界的生產力還處於古代,人力物力都有限製,隻能側重選擇趕到縣城的災民救助。
觀望一番後,秦帆就驅使身下的棗紅駿馬,向江陵縣城的城門口趕去。
“入城費一枚銀元。”
守城的士兵見到秦帆走來,立馬上前攔住索要入城費。
放任災民入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也並沒有完全堵死進城的機會。
提高入城費限製進城人數的同時,也能借此機會獲得不少錢財,救災之事本地縣衙可是要花費不少錢糧。
至於說省錢不救,城內大鼎廟的主事人,可以有權當場宰了江陵縣的縣令。
對此,秦帆早就知道這樣的規矩,隨即從懷中取出一枚銀元拋出。
沒有守城士兵的攔路,秦帆在附近災民羨慕的眼神中,騎馬跨過城門進入城內。
“永泰船馬上要渡河了,馬匹車輛都可承載。”
……
安寧縣城外的滄江碼頭上,正停放著大大小小十幾艘船隻。
小則丈許,大則十餘丈,都是在滄江做渡船的生意。
不過相比往日熱鬧的景象,現在碼頭上卻隻有寥寥數百要渡船的行人,如此蕭條的景象也許是受到對麵水災影響。
麵對眼前客人不足的情況,各個船隻的船夫水手,都在拚命的爭奪客人。
“這位公子,我們永泰船可以承載馬匹,往日一人一馬需要三百銅板,今天特價隻需兩百銅板即可。”
就在秦帆牽著棗紅駿馬佇立在碼頭邊,欣賞在大日東升的金色陽光照耀下,波濤洶湧的江麵泛起宛若金鱗的美景時,一位小廝打扮的青年來到他身旁。
“喔。”
秦帆沒有惱怒對方打擾自己,而是順著對方所指的方向看去,一艘長約十餘丈的大船出現在自己視線內。
在碼頭四周能有如此規模的船隻,也隻有那麽一兩艘可以相提並論。
“走吧。”
帶著馬匹想要渡過這波濤洶湧的百丈寬江麵,眼前能供他選擇的船隻不多。
既然對方前來邀請,價格也是最低價,秦帆也沒過多考慮。
“公子我來幫你牽馬。”
聽到秦帆答應這麽爽快,前來拉客的小廝頓時喜上眉梢。
而他之所以如此高興,因為船老大已經吩咐,拉到一位客人就能分到十枚銅板。
一炷香的時間後,見碼頭上的行人都已選擇好渡船,永泰船隨著一聲號子響起,緩緩向對岸駛去。
不到片刻時間,永泰船就停在對麵碼頭完成這次渡河。
“真是暴利!”
秦帆下船後,看著身後大大小小的船隻走下的行人客商,也是感慨渡河生意的暴利。
永泰船沒滿客的情況下也有數十位客人人,一人兩百銅板的渡船費,船老大就在片刻功夫賺取到大概十枚銀元。
一天時間隻需跑幾次,就能獲得數十枚銀元的收入,這還是渡河的行人客商不多。
若是按往日的情況計算,一年就能賺取數百金幣。
不過秦帆也明白,若是沒有背景和關係,想做渡船生意的人遲早會被沉屍滄江。
略微感歎一聲,他也沒繼續猜測這些渡船背後的事,直接翻身上馬向官道上趕去。
秦帆沿著官道趕路,沒過多久就看到洪水留下的痕跡,官道上殘留了不少淤泥和枯枝。
甚至在官道旁的低窪之處,還能發現幾具腐爛的屍體,散發著惡臭般的氣味。
隨著棗紅駿馬不斷飛奔,官道上陸陸續續出現衣衫襤褸的災民,正結群成隊的向縣城趕去。
“這位大人行行好,給點吃的吧。”
路過災民身旁的秦帆,被一群災民攔下去路。
“滾。”
一聲嗬斥當即吼出,冰冷的聲音中還夾雜著血色凶虎無情的殺戮之氣。
秦帆雖說有底線,但他並非是一個爛好人。
看著官道上的災民向自己走來,秦帆知道若是不及時震懾住對方,必定會有死傷出現。
他若想安穩脫身,不殺人怎麽可能驅散眼前饑腸轆轆的災民。
秦帆蘊含殺氣的嗬斥聲,好似臘月寒冬的冷風,頓時讓四周的災民感到刺骨般的陰冷。
在無形的恐懼情緒驅使下,身形遲緩的災民本能地讓出一條道路,秦帆見此也是及時驅使棗紅駿馬脫身。
隨著他不斷趕路,除了身無外物的災民外,秦帆還在官道發現撿屍的“禿鷲”。
一匹老馬,一輛破車,沿著官道將一具具死屍放在馬車上。
這些“禿鷲”並非是官府中人,他們個個身帶長刀,神色狠厲一看就是江湖中人。
至於撿屍的目的,秦帆也早已猜到。
提煉屍油,煉製行屍,以屍體製作各種詭異物品,他們都是為一些修士獲取修行材料。
對於這種“禿鷲”般的行為,大景王朝一般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屍體腐爛容易滋生瘟疫,而且有這些屍體供修士提取材料,他們也會安分許多。
所以每次出現天災,都會出現這些“禿鷲”撿屍,算是對雙方都有好處。
一方避免瘟疫等次生災害出現,一方無需做惡就能拿到自己所需的修行資源。
至於災民,能活下來就是幸事一件,誰會記得自己家人朋友的遺骸。
對於秦帆的出現,撿屍的“禿鷲”隻是將手放在刀柄上,冷眼注視並未打算臨時兼職山匪。
這些明顯都是老江湖,知道做自己職責範圍之類的事情。
隻要秦帆不找他們麻煩,他們也不會沒事找事,反正就是大路兩邊各走一邊。
對於朝廷和修行界早已形成的潛規則,秦帆自然不會去打破。
看著一路的災後景象,他最終在正午時分趕到江陵縣城外。
此時,縣城外早已聚集大批災民。
不過朝廷並沒有放任不管,縣城外的樹木早已被砍伐,在原地搭建起臨時營地。
城門兩側的護城河旁,也搭建起發放救濟糧的簡易竹棚。
十幾個竹棚前,已經排起長龍領取熬煮的稀粥。
除此之外,大量衙役士兵正維持秩序,在營地內巡邏保證秩序。
同時,各種招工的呼喊聲在營地內響起,大量閑置的勞動力都有事可做。
“發放救濟糧,以工代賑,保障災民安全維持秩序,看來大景朝廷對災民還是非常重視。”
騎在棗紅駿馬上秦帆,看著眼前出現的景象,也是感歎在鎮國神器的影響下,大景朝廷對待災民的態度。
至於之前他所遇到的災民,因為分散的範圍太廣,大景朝廷也是有心無力。
畢竟這個世界的生產力還處於古代,人力物力都有限製,隻能側重選擇趕到縣城的災民救助。
觀望一番後,秦帆就驅使身下的棗紅駿馬,向江陵縣城的城門口趕去。
“入城費一枚銀元。”
守城的士兵見到秦帆走來,立馬上前攔住索要入城費。
放任災民入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也並沒有完全堵死進城的機會。
提高入城費限製進城人數的同時,也能借此機會獲得不少錢財,救災之事本地縣衙可是要花費不少錢糧。
至於說省錢不救,城內大鼎廟的主事人,可以有權當場宰了江陵縣的縣令。
對此,秦帆早就知道這樣的規矩,隨即從懷中取出一枚銀元拋出。
沒有守城士兵的攔路,秦帆在附近災民羨慕的眼神中,騎馬跨過城門進入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