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毅家中正堂還算是明亮寬敞,沈重二人在老者的引領下,跨步走進。
村民們湊著熱鬧,也都從門外擠了進來,倒也勉強能夠容納下。
見兩人落座,許毅忙將家中的吃食都端了出來,有不知名的野獸肉,鮮豔欲滴的山果,對村民來說,已是極珍貴之物。
又倒出水來給二人沏茶。
杯中衝泡的卻並非是茶葉等物,而是一朵淡黃色的小花,微微散發著清香。
“仙師大人,家中貧陋,隻有這些粗鄙之食,還請仙師寬恕招待不周之過。”
自知家中鄙食粗茶難入兩人的眼,許毅忙對著沈重兩人告罪道。
林載道聞言笑道:“無妨,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域不同,山川孕育而出的造化之物也不同,倒也算另有滋味。”
“我觀你言談舉止頗為有禮,是念過些書?”
老者笑著接過話道:“仙師過譽了,他父親年輕時倒還真念過幾年書,隻是,近些年來村中日子過得越發艱難,家家戶戶也都歇了讀書的心思。”
“自村裏的教書先生離開後,便由老頭子我教他們識得幾個字罷了。”
“毅哥兒向來勤奮刻苦,是以,要比其他的皮猴子學的要好一些。”
聽到老者談及自己的父親,許毅神色有些懷念,更難掩悲傷。
察覺到許毅的情緒,沈重兩人心中略有猜測。
林載道不欲勾起他人傷心事,便轉了話題,開門見山的問道:
“老丈,你既將我二人邀至村中,想必還算信的過我們,不知此刻,可願將實情告知?”
“唉。”
提起此事,老者衰老的麵容布滿痛楚,哀歎道:
“此事,還要從五十年前說起。”
“自記事以來,我便一直住在這許家村,雖說村中傳下的族譜記載中,許家先祖也曾是繁華城中人,隻因躲避災禍,這才來到此偏僻之地,紮根於此。”
“可時過境遷,究竟有何災禍,已無一人所知。”
“此地雖然偏僻,可卻靠近末山,所謂靠山吃山,末山中生長著許多藥材與各類鮮果,在山下,祖先們還開辟出了多畝田地,勤勞耕種,也還算是衣食豐足。”
“即便山中生有瘴氣,又或是偶有山上野獸下山襲人,依仗著先祖代代傳下的經驗,以及捕捉驅趕野獸的手段,也還算是應付的過來。”
“且,在方圓範圍內,不止有我許家村,還有許多村莊部落零零散散,或遠或近的生息於此。”
“雖山路難走,可到底通行,各村莊間還可相互換取所需之物,甚至於兩村之間,互相嫁娶,也是平常。”
“原本還想著,怕是在繁華的城中,也無非是過這種好日子了。”
“可不想,這種日子短短時間內,便如同鏡花水月,轟然破碎。”
“變故,就發生在我二十五歲那年。”
或是老者每每回想起此事,都痛苦不堪,徹夜難眠。
是以,哪怕事情已過了五十年,老者仍是記憶如新,恍如昨朝。
“那一日,我父親和幾位叔伯按例上山,搜尋可以用到的藥草,卻不曾想,臨近黃昏幾人返回時,卻是鮮血淋漓,滿身傷痕。”
“全身的肌膚盡皆紅腫潰爛,嚴重的地方,甚至可見白骨。”
“幸得當時村中還有藥師,勉強用藥吊著性命,可三五年後,父親以及幾位叔伯還是接連離世,不治身亡。”
“聽我父親說,他們此次上山為了多尋些個好東西,便擅作主張,脫離了往日的安全區域,進入了末山更深處,更高處。”
“沒過多時,便見山中瘴氣彌漫。”
“山中遇到瘴氣本是常事,以往哪怕吸入的多了,頂多令人頭暈目眩,也無甚大礙。”
“是以,他們都沒將此放在心上。”
“可不多時,一位叔伯突然感到身上刺痛,本還覺得是自己不小心觸碰了什麽奇花異草,可片刻功夫後,他們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刺痛之感。
“直至鮮血順著手臂流了出來,他們才駭然發現,不知何時,肌膚已然紅腫潰爛。”
“父親和幾位叔伯死後,村民猜測是不小心觸碰了什麽劇毒花草,是以後來上山的人,也越發的小心謹慎。”
“可後來,仍有上山的長輩陸續出現此症狀,多番探查下竟發現,真凶竟然是這山中瘴氣。”
“末山更深處,更高處生出的瘴氣,竟會使人肌膚潰爛。”
“前二十年間或還好些,可近三十年以來,山中瘴氣卻愈發恐怖。”
“原本還隻存在於末山的深處,可如今,便連尋常尚能踏足的低矮處,也未能幸免。”
“那些原本活躍在末山深處的凶猛野獸,為了躲避瘴氣的災禍,也全都逃下山來。”
“野獸為了爭奪領地,互相之間,廝殺爭奪愈發頻繁,更有許多敗下陣來的,為填飽充饑,不惜襲擊村民。”
“也令村民的日子過的越發艱難了。”
林載道眉頭緊鎖,道:“此地瘴氣確實古怪。”
老者神情更為悲痛,“若是如此,倒還罷了,可除此之外,還有人禍啊。”
“大概十五年前,村裏突然來了幾位陌生人,個個盛氣淩人,穿著打扮更是光鮮。”
“老頭子雖然對此不甚了解,卻也知道,幾人定是非富即貴。”
“那領頭之人將所有村民召集過去,言明要挑選其中有仙資的人,要親自帶去,傳授其仙家法術。”
“曆來這些仙人什麽的,村民們多是從戲文雜書中聽到,即便偶從其他村莊人口中聽過一嘴,到底也不相信。”
“突然聽到幾人如此說,自然是心存疑惑,全當幾人是玩笑之語。”
“可不曾想,那領頭之人聽罷,也不費力解釋,竟當著村民們的麵,直直的飛了起來。”
“不止如此,正逢那時有幾頭野獸襲擊村莊,那領頭之人身形絲毫未動,隻大手一揮,那在村民眼中凶殘至極的野獸,頃刻間便腦袋分離,血流如注,瞬間死亡。”
“看到這裏,也由不得村民不信了。”
村民們湊著熱鬧,也都從門外擠了進來,倒也勉強能夠容納下。
見兩人落座,許毅忙將家中的吃食都端了出來,有不知名的野獸肉,鮮豔欲滴的山果,對村民來說,已是極珍貴之物。
又倒出水來給二人沏茶。
杯中衝泡的卻並非是茶葉等物,而是一朵淡黃色的小花,微微散發著清香。
“仙師大人,家中貧陋,隻有這些粗鄙之食,還請仙師寬恕招待不周之過。”
自知家中鄙食粗茶難入兩人的眼,許毅忙對著沈重兩人告罪道。
林載道聞言笑道:“無妨,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域不同,山川孕育而出的造化之物也不同,倒也算另有滋味。”
“我觀你言談舉止頗為有禮,是念過些書?”
老者笑著接過話道:“仙師過譽了,他父親年輕時倒還真念過幾年書,隻是,近些年來村中日子過得越發艱難,家家戶戶也都歇了讀書的心思。”
“自村裏的教書先生離開後,便由老頭子我教他們識得幾個字罷了。”
“毅哥兒向來勤奮刻苦,是以,要比其他的皮猴子學的要好一些。”
聽到老者談及自己的父親,許毅神色有些懷念,更難掩悲傷。
察覺到許毅的情緒,沈重兩人心中略有猜測。
林載道不欲勾起他人傷心事,便轉了話題,開門見山的問道:
“老丈,你既將我二人邀至村中,想必還算信的過我們,不知此刻,可願將實情告知?”
“唉。”
提起此事,老者衰老的麵容布滿痛楚,哀歎道:
“此事,還要從五十年前說起。”
“自記事以來,我便一直住在這許家村,雖說村中傳下的族譜記載中,許家先祖也曾是繁華城中人,隻因躲避災禍,這才來到此偏僻之地,紮根於此。”
“可時過境遷,究竟有何災禍,已無一人所知。”
“此地雖然偏僻,可卻靠近末山,所謂靠山吃山,末山中生長著許多藥材與各類鮮果,在山下,祖先們還開辟出了多畝田地,勤勞耕種,也還算是衣食豐足。”
“即便山中生有瘴氣,又或是偶有山上野獸下山襲人,依仗著先祖代代傳下的經驗,以及捕捉驅趕野獸的手段,也還算是應付的過來。”
“且,在方圓範圍內,不止有我許家村,還有許多村莊部落零零散散,或遠或近的生息於此。”
“雖山路難走,可到底通行,各村莊間還可相互換取所需之物,甚至於兩村之間,互相嫁娶,也是平常。”
“原本還想著,怕是在繁華的城中,也無非是過這種好日子了。”
“可不想,這種日子短短時間內,便如同鏡花水月,轟然破碎。”
“變故,就發生在我二十五歲那年。”
或是老者每每回想起此事,都痛苦不堪,徹夜難眠。
是以,哪怕事情已過了五十年,老者仍是記憶如新,恍如昨朝。
“那一日,我父親和幾位叔伯按例上山,搜尋可以用到的藥草,卻不曾想,臨近黃昏幾人返回時,卻是鮮血淋漓,滿身傷痕。”
“全身的肌膚盡皆紅腫潰爛,嚴重的地方,甚至可見白骨。”
“幸得當時村中還有藥師,勉強用藥吊著性命,可三五年後,父親以及幾位叔伯還是接連離世,不治身亡。”
“聽我父親說,他們此次上山為了多尋些個好東西,便擅作主張,脫離了往日的安全區域,進入了末山更深處,更高處。”
“沒過多時,便見山中瘴氣彌漫。”
“山中遇到瘴氣本是常事,以往哪怕吸入的多了,頂多令人頭暈目眩,也無甚大礙。”
“是以,他們都沒將此放在心上。”
“可不多時,一位叔伯突然感到身上刺痛,本還覺得是自己不小心觸碰了什麽奇花異草,可片刻功夫後,他們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刺痛之感。
“直至鮮血順著手臂流了出來,他們才駭然發現,不知何時,肌膚已然紅腫潰爛。”
“父親和幾位叔伯死後,村民猜測是不小心觸碰了什麽劇毒花草,是以後來上山的人,也越發的小心謹慎。”
“可後來,仍有上山的長輩陸續出現此症狀,多番探查下竟發現,真凶竟然是這山中瘴氣。”
“末山更深處,更高處生出的瘴氣,竟會使人肌膚潰爛。”
“前二十年間或還好些,可近三十年以來,山中瘴氣卻愈發恐怖。”
“原本還隻存在於末山的深處,可如今,便連尋常尚能踏足的低矮處,也未能幸免。”
“那些原本活躍在末山深處的凶猛野獸,為了躲避瘴氣的災禍,也全都逃下山來。”
“野獸為了爭奪領地,互相之間,廝殺爭奪愈發頻繁,更有許多敗下陣來的,為填飽充饑,不惜襲擊村民。”
“也令村民的日子過的越發艱難了。”
林載道眉頭緊鎖,道:“此地瘴氣確實古怪。”
老者神情更為悲痛,“若是如此,倒還罷了,可除此之外,還有人禍啊。”
“大概十五年前,村裏突然來了幾位陌生人,個個盛氣淩人,穿著打扮更是光鮮。”
“老頭子雖然對此不甚了解,卻也知道,幾人定是非富即貴。”
“那領頭之人將所有村民召集過去,言明要挑選其中有仙資的人,要親自帶去,傳授其仙家法術。”
“曆來這些仙人什麽的,村民們多是從戲文雜書中聽到,即便偶從其他村莊人口中聽過一嘴,到底也不相信。”
“突然聽到幾人如此說,自然是心存疑惑,全當幾人是玩笑之語。”
“可不曾想,那領頭之人聽罷,也不費力解釋,竟當著村民們的麵,直直的飛了起來。”
“不止如此,正逢那時有幾頭野獸襲擊村莊,那領頭之人身形絲毫未動,隻大手一揮,那在村民眼中凶殘至極的野獸,頃刻間便腦袋分離,血流如注,瞬間死亡。”
“看到這裏,也由不得村民不信了。”